拉大锯,扯大锯|葛东兴

拉大锯,扯大锯

葛东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过年走亲戚,是乡村里一年中的重头戏。街坊四邻,远亲近友,平时各有各的忙。平日无事,难得聚到一起。熬到过年,农活少了,人闲了,家家喜气盈门,个个面貌一新,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走动。大年初一,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先去转转,一一拜访。到了初二,女儿女婿携儿带女,大包小包回娘家。接下来的几天里,十里八村的亲戚都要走个遍。家家户户摆盘子上碗子,专门等着亲戚上门。见了面,更加亲,把攒了一年的话说个没完。要吃过臊子面,再吃过火锅,喝几盅烧酒,才舍得走。

那时节,交通不发达。反正路程也不远,有的赶辆牛车,有的干脆走着去。到后来,先是自行车红火了几年,后来又有了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直到先奔小康的开上自家的小轿车。

可是,速度越快,人情却似乎越淡了。以前,一天只去得一两家,去了就沉下性子,细细地聊,慢慢地吃,再依依地告别。车轮子一快,一天能走三四家,走亲戚好像成了一道工序,东西一放,屁股还没做热,就又匆匆地奔往下一家。人情还没热就冷了。

说起走亲戚,也真有远近亲疏之分。姑姑家我们就都爱去,甚至想着能早一天去。但是姥姥家就不十分想去,原因竟也说不分明。长大后,看过许多写外婆的文章,那种对外婆依恋怀念的感觉我竟从未有过。虽然她也是疼我们的。我十二岁生日,收到的唯一的礼物就是姥姥纳的新鞋子。

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姥姥竟不是亲姥姥。

直到三十岁上,我才对姥姥一家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

她原先是孔家的姑娘,因刘家没有闺女,便要了她来做女儿。这刘家原是开车马店的,孔家的是他家的伙计,掌柜的想要个女儿,伙计也爽快,就当是亲上加亲了。后来,刘家给姥姥招赘,就是我的姥爷了。姥爷竟然也不是亲姥爷。

姥姥和姥爷成家后,多年没有生养。姥姥便过继自家的侄子做儿子,姥爷也纳了自己的侄女做了女儿。这个女儿,就是我的母亲。这样一来,我们跟姥爷倒还有点血缘关系,而姥姥,最亲的竟不是血脉,而是这个称呼了。

但那时,我对这些茫然不知。只有过年时,才跟着父母,热热闹闹地去姥姥家,走亲戚。

每年,我们到了姥姥家,还隔着老远,就大呼小叫起来,高声叫着姥姥开门!姥姥开门!后来,大了一点,好像知了羞,竟不怎么叫了。任凭母亲怎么怂恿,也不肯喊了。

但姥姥依然很高兴,总是踮着小脚,笑眯眯地迎出来,摸着我们的头,拉着我们的手,又给我们糖吃。再把我们让进屋里,一个个赶到热炕头上。

热闹当然热闹,但总觉得少了一份亲昵。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虽然,对什么都还不知道。

一年年长大,到后来离开家,走亲戚也少了。但总记得去姥姥家时她们常要说的两句话。

一句是舅妈说的:长大了,给我当女婿吧,把表妹嫁给你!

一句是姥姥说的:外甥子是狗,吃了就走,外甥子是猫,吃了就跑。

这两句,我有好几年搞不清真假。

可能姥姥说的对吧。每年,我们都是吃罢饭,一抹嘴就嚷着要回家。下一次来,又要一年。虽然,两个村子隔着的路,只有几里远。姥姥这样说时,总是笑着的,她其实也想多留我们一会,却又知道留不住。

姥姥应是打心眼里亲着我们的,尤其在姥爷过世后,她跟舅妈的关系又比较紧张,而舅舅又时常无能为力。她的孤苦便可想而知。可惜,我们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只有母亲,年节里总念着她。

我还记得姥姥说的另一句话,她说这话时,我那时还上着初中。那一天,家里办什么事,她提着几只鹅蛋来,不知怎么就说起了以后。她满怀期待地说,好好学习啊,等你以后考上大学,在外工作有了孩子,姥姥给你照孩子去!

那时,我只觉着这话太过遥远而缥缈。那么远的将来,谁知道会如何呢?也许,根本考不出去,一辈子老在田间呢!

这话,估计姥姥也不会信的吧,可能只是她随口说出的一句吉祥话罢了。

等到真的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再想起这句话时,她已离开我们两年了。

她离世那年,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你姥姥去世了,你回来送她一程吧。

那时因工作的繁忙和行程的不便,我竟未能赶回。好像这未能赶回是一个十足充分的理由。也许,那时在我心里,姥姥只不过是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太太而已。

而忽然有一天,我才感知出了那个未能赶回中的幼稚、冷硬与无情。那也是在经历了更多的世事和生离死别后才领悟到的疼痛。

去年,我曾去看望舅舅和舅妈,他们也已步入暮年。曾经要强的舅妈已老得让人不敢相认。他们原来的院子,早拆除不见。我还记得那一年,在那座旧院前的土堆里寻宝,挖出许多亮晶晶的小珠子。我们兴奋地拿给大人看。大人们说,那个地方原来有个戏台,那些珠子是从凤冠上散落的。

姥姥门前真的唱过大戏。而如今,所有的想念都成了回忆。心中的一点悔意也都成了来不及。只是,人的想法有了转变,想家的时候就尽量回,不像从前那样,总是借故推脱;能走的老亲戚,也尽量去。

谁叫时光太匆匆呢。

葛东兴,笔名坐看风云,男,70后,山西襄汾人,供职于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贺西煤矿。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介休市作协理事。爱读书,好音乐,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散文。作品散见于《北京青年报》《余姚日报》《甘孜日报》《当代文学》(海外版)《精短小说》等报刊杂志。散文《唱大戏》获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奖三等奖。2019年5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