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不久前,鍾南山在一次採訪中說,“只要堅持不懈,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在全國的幫助下,武漢是可以度過難關的。武漢本身就是一座英雄城。”鍾南山說的沒錯。歷史上的武漢的確是一座英雄城市。

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黃鶴樓位於武漢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嶺。被稱為“天下第一樓”。目前是國家5A級景區。黃鶴樓建於三國東吳時代223年(黃武二年)。城西臨大江,因磯為樓,名為黃鶴樓。之後,歷代王朝都進行了修繕。

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武漢在中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是一個特大城市,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一箇中心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聯勤保障部隊駐地。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它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水運、陸運和空運樞紐,也是長江中游的航運中心。它的高速鐵路網輻射了中國一半以上的地區,是中國中部唯一一個可以直飛世界五大洲的城市。僅這幾點就足以說明,武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江漢關大廈位於武漢市沿江路與江漢路交匯處,佔地面積1499平方米,建築面積4009平方米。這座建築使用英國建築形式。主樓有四層,底層是地下室,鐘樓有四層。它的總高度是46.3米。它曾經是武漢最高的建築,也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明代中後期,漢陽龜山之南入江的漢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在漢口形成了一個新城,奠定了今天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在漢陽門外的白鱔廟設立了一個“常關”,對國內商品徵通過稅。清咸豐七年,湖廣總督設立了10個徵稅點,包括宗關(今漢口上茶庵)和漢關(今漢口下茶庵)。

1474年(明朝成化十年),漢江從龜山北麓改道而行。漢口方離漢陽獨立發展起來的。嘉靖年間,漢口鎮在漢江新河道北岸形成。世界各地的商人紛紛前來經營。當時,漢口成為全國水陸交通樞紐和國內河最大的港口。當時,漢口繁榮無比。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漢爆發。革命黨建立了湖北軍政府,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926年11月,國民政府將其首都遷至武漢。次年1月,漢口和武昌合併為武漢市,共同命名為京兆區。當時,武漢吸引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

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1949年5月16日,武漢獲得解放,翻開了新的篇章。“一五”期間,全國156個基本建設項目中,武漢有7個項目。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20多年來,武漢一直走在新中國所有城市前列。

90年代武漢,被譽為“九省通衢”,非常繁榮了

1992年5月,武漢正式成為長江沿岸的開放城市。在接下來的七八年裡,武漢的經濟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這曾被稱為“武漢現象”作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歷史時刻。現在武漢正處於最困難的時刻,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