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西水系是利用了原來的護城河嗎?

茗茶泉水


太原市城西水系貫穿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迎澤區,北起太鋼晾水池,途經森林公園、黑龍潭公園、飲馬河公園、西海子公園、南海子公園,入迎澤公園,入南沙河退水渠,全長12.6公里。

水系位於明清太原府古城西部,由於太原城是東高西低,因此城西的低窪處成為容易積水的地方。包括光緒十二年在內的多次汾河洪水衝擊太原,城內洪水淤積在城西幾個地方,形成積水潭。如黑龍潭就是光緒十二年的洪水淤積在城西北,形成較大的水域,再加上城西南的西海子和南海子,就形成城西水系的雛形。因該水系位於古城以西,故稱之為城西水系。
該工程於2002年10月25日全線開工,分輸水貫通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採用暗管輸水、明渠貫通的方式,將市內現有的水面連為一體,於2003年8月26日竣工!
水系從汾河干渠引水——太鋼發電廠涼水池——森林公園人工湖泥沙沉澱——管道通往黑龍潭公園——飲馬河公園——西海子公園——南海子公園——迎澤公園——南沙河退水渠! 規劃中向南還將王村緩洪池,塢城緩洪池,北張緩洪池納入水系之中! 城西水系建成後,太原市的公共綠地面積新增8.5萬平方米,水面新增6萬平方米,對改善我市中心區生態環境,降低汙染,提高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品位,優化城市環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來太原已經逐步形成“三面環山,一水中分,一湖點綴,九河環繞”的大格局,再加上城西水系生態工程的建成,千年太原古城將重現“錦繡東西山,半城碧水流”的輝煌盛景! (本文編寫過程中查閱了太原晚報等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茗茶泉水


①城西水系在城以東不是護城河、②只說西海子就比現在的水面大的多,南海子也不小。小編不要亂說好嗎?。


LiJin元


城西水系在明太原城的城門內,不是護城河,而是汾河氾濫後流進城內,留下的積水低窪地。


山西信息


胡說的怕了,原來的幾個海子水面比現在大的多了,不是新增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