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曉聲:知識的責任


梁曉聲:知識的責任

知識分子應該擔負起一種特殊的責任——知識的責任。所謂知識的責任,既指學術責任,更指社會責任。


擔負學術責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負責任的思想。怎樣才算負責任呢?它需要蒐集大量的事實根據,再經過邏輯的審核,最後形成周密的體系。從這個標準來看,建立負責任的思想是很艱辛的,需要漫長的過程,有時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在實驗室做實驗,受傷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獻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為天災人禍而死傷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們不依賴空想和幻想,他們看重實驗,這便是對思想負責任。


擔負學術責任,還要能對這種思想去負責。思想一旦建立之後,就應該去發表,去推進,去擴充。在發表以前,當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發表;但做出發表的決定之後,如果沒有新的發現或修正,也沒有為別人更精闢的學說所折服,那就應當以大無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進,更廣大地擴充。比如哥白尼最先發表地動學說,說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圍運行,他因此受到教會的迫害。後來布魯諾繼續研究,認可了這個思想,並極力傳播,結果惹怒了教會,被處以極刑。伽利略繼起,憑藉物理學的證明,發揚光大了這種學說,卻為此鋃鐺入獄。他們雖受盡困辱,但科學思想因他們的負責而熠熠生輝。


再進一層說,知識分子還應為社會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做“社會的良心”。他們要用責任的思想照亮時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則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天賦?如果對得起國家民族的賜予?又如何對得起歷史先哲的偉大遺留?在中國,知識分子被稱為“士”。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身為知識分子,就應該抱一種天降大任義不容辭的態度,去擔當領導大眾繼往開來的責任。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抱負,他才被稱為真正的知識分子。他的“胸中十萬兵”,也是由此而來的。


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知識分子?讓我們互相勉勵,勇敢地擔負起知識的責任來,克服困難,振興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