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境內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


紅色膠東之崢嶸歲月 | 威海境內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並制定了黨的綱領,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隨著各地方黨組織的蓬勃發展,黨組織的活動範圍已由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城鎮擴展。為發動更廣大的人民群眾起來革命,一些中共黨員受組織委派紛紛回到家鄉開闢黨的工作。二十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威海大地上逐漸有了黨的活動。威海籍的中共早期黨員孫己太、宋澄、於洲、王翼之等在此時回到家鄉,傳播革命思想,發展黨員,建立組織,領導暴動,以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威海境內第一個黨組織

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成立

紅色膠東之崢嶸歲月 | 威海境內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

孫己太

最早在威海從事黨組織活動的共產黨員是孫己太(原名孫季周,榮成成山一村人)。1928年,他考入煙臺芝罘軍官學校,在校內共產黨員的影響下,閱讀革命書籍,參加秘密宣傳活動,從中受到了教育和鍛鍊。1930年5月,孫己太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6月,中共煙臺市委根據山東省委的指示,決定派他回家鄉榮成建立黨的組織。他回到家鄉後,開始在榮成縣立第一小學、國民黨縣公安局及民團等場所進行黨的活動,團結了一部分青年學生和國民黨縣公安局、民團內的進步人物,因在縣城的時間比較短,未發展黨的組織。這期間,孫己太認識了在國民黨榮成縣民團任排長的李德生,但彼此並不知道對方的中共黨員身份。是年初冬,孫己太到國民黨石島公安局任巡長。從此,他藉此合法身份在石島秘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紅色膠東之崢嶸歲月 | 威海境內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

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龍山廟

1931年春,在縣城警察訓練班學習期間,孫己太與李德生經過交換書籍、交流思想,彼此知曉了對方的身份,並經李德生介紹,瞭解到張魯生也是中共黨員。張魯生,原中共煙臺市委交通員,中共煙臺市委被破壞後,隱蔽於李德生所在的國民黨民團任上士。警察訓練班結束後不久,李德生調到龍山一帶駐防。是年夏天,經約定,孫己太、李德生和張魯生三人,在龍山開了碰頭會。會上,秘密成立了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推選張魯生為書記,李德生任組織委員,孫己太任宣傳委員。確定了今後的主要任務:一是立即設法與上級取得聯繫(因中共煙臺市委遭到了破壞,孫己太無法與上級取得聯繫);二是積極發展黨的組織;三是加強宣傳,擴大黨的影響。

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成立次月,李德生因工作不慎,身份暴露,他和張魯生被迫離開榮成,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解體。

榮成縣臨時革命委員會是威海境內成立的第一個黨組織

,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播撒了革命的火種,吸引了一批仁人志士和英雄先烈投身其中,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

1931年9月,孫己太根據煙臺市委的指示,建立了榮成特支並任書記。1931年冬,孫己太發展了榮成第一批黨員,叢烈光、沙國政、畢春華、畢家喜,這些黨的新生力量開始分赴榮成南部開展黨的活動。1932年,他先後在縣立第一小學發展了曹漫之、谷牧,在師範講習所發展了洪澍,在社會上發展了於春銘加入中國共產黨,榮成北部黨的活動開始活躍起來。

同期,威海各地黨組織迅速發展,至1932年各縣市均建立了黨的組織。各縣黨組織基礎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共膠東特委於1933年3月在牟平縣劉伶莊村(現乳山市境內)成立。從此膠東地區有了黨的統一領導機構,黨的發展更加迅速,黨的工作更加活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