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李昭道,生卒年未詳。甘肅秦安人。字希俊,唐代畫家。唐朝宗室,彭國公李思訓之子,長平王李叔良曾孫。曾為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太子中舍人。

他擅長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兼善鳥獸、樓臺、人物,並創海景。畫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鬚眉畢現。由於畫面繁複,線條纖細,論者亦有“筆力不及思訓”之評。曾作《秦王獨獵圖》。畫作有《海岸圖》《摘瓜圖》等六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圖》軸,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明皇幸蜀圖》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佚名《李昭道像》▼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上次說過李思訓,這次想說說李昭道。說李昭道是因為黃賓虹先生曾經收過李昭道的畫,這在夏承燾先生德《天風閣學詞日記》裡有記載, 1948年10月9日,黃賓虹在外西湖藝專畫廊展出所藏古今名畫40件,並親臨會場講解。馬一浮、金息侯諸儒皆臨會欣賞。據標為10月10日寫成的文獻記錄:“有小李將軍(李昭道)山水,趙松雪(孟頫)、羅兩峰(聘)、朱白民(注:鷺)山水花卉,又有隋大業間一沙門紙畫神像,皆極名貴。”據說這僅僅是黃賓虹收藏的冰山一角,但在黃賓虹所捐的其藏品中並沒有特別名貴的古代書畫。


李昭道《洛陽樓圖 》▼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史料介紹,他能“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為歷代所稱頌,《唐朝名畫綠》則稱他畫的山水鳥獸“甚多繁巧,智慧筆力不及思訓”。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加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


李昭道《春山行旅圖 》▼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李昭道傳世作品不少,不知道黃賓虹先生收過的李昭道是哪一件。黃賓虹收藏古代書畫中有一些他個人非常喜歡而作者都名不見經傳,但他都一一在作品後面為他們考證題跋,顯示出特別的關注。比如元代畫僧本誠的《夏木垂蔭圖軸》,是黃家族祖嘉慶年間的春谷公所珍藏的。南宋畫僧牧溪款墨筆竹鳥圖軸,明代的吳宣、施霖、周璕、黃琮、顧源款山水立軸,清代朱傅的侶石山人淡墨山水冊頁及渠楚南舊藏的張稡恭扇面,清朱嶼山水冊,吳淞、清程鳴山水冊,孫球鳴、陸日為、蔣深等集冊。但在上述藏畫中,有很大一部分經今人鑑定是偽作,這是黃賓虹收藏中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所以黃先生收的李昭道也未必靠得住,但這不妨礙黃賓虹先生能夠成就大業。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說來確實奇怪,近現代的這些大師學畫基本沒有什麼“學院背景”,而現在有這麼多學院居然沒能培養出幾個像樣的大師,並且還往往是沒有能夠留校的要好過留校的。湖州老費提出了這個問題:“但凡美院畢業不留校的,反而能出畫的好的,例如這位豹老,曾密之類。有幸留校當老師的,漸漸就畫成縣城老幹部水平,如馬其寬,徐家昌之類。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更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過這種現象?”


淵廬作品欣賞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苦禪先生有此》


淵廬話畫

汪淵,字淵之,號小廬、淵廬,藏家,書畫評論家

淵廬話畫「第九十期」變父之勢,妙又過之——李昭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