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時,它在世界各地的兵力各有多少?

雲緋


截止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以岡村寧次大將為總司令官,小林淺三郎中將為總參謀長,下轄華北方面軍(第1,12軍,駐蒙軍,43軍與方面軍直轄部隊),第6方面軍(11軍,13軍,20軍,6軍,23軍)以及直屬航空部隊,共計26個師團,1個戰車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11個獨立步兵旅團,1個騎兵旅團,13個獨立營備隊,1個特別警戒隊。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下村定中將,參謀長高橋坦中將,司令部設在北平。

第1軍:司令官澄田唻四郎中將,參謀長山崗道武中將,司令部駐太原

第12軍:司令官鷹森孝中將,參謀長中山源夫少將,司令部設鄭州

駐蒙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中川留雄少將,司令部設張家口

第43軍:司令官細川中康中將,參謀長寒川溢大佐,司令部設濟南

方面軍直轄部隊:獨立混成第1旅團(司令部邯鄲),獨立混成第8旅團(司令部古北口),獨立混成第9旅團(司令部大沽)獨立步兵第2旅團(司令部井徑)第8獨立警備隊(司令部北平)第7獨立警備隊(司令部保定)華北特別警備隊(司令部唐山)


第六方面軍:司令部岡部直三郎大將,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司令部漢口)

第11軍: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將,參謀長福半藏少將(司令部廣西全縣)

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少將,參謀長依知川庸治少將(司令部衡陽)

第13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參謀長上井明夫少將(司令部上海)

第6軍: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參謀長工藤良一少將(司令部杭州)

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參謀長富田直亮少將(司令部廣州)

方面軍直屬部隊:132師團(司令部當陽)獨立混成17旅團(司令部岳陽),獨立混成83旅團(司令部漢口),獨立混成84旅團(司令部九江),獨立混成85旅團(司令部應城),獨立步兵第5旅團(司令部荊州),獨立步兵第7旅團(司令部安義),獨立步兵第11旅團(司令部應山),獨立步兵第12旅團(司令部咸寧),第2獨立警備隊(司令部長沙)


中國派遣軍直轄部隊:第8師團(司令部鎮江),第13師團(司令部長沙),第27師團(司令部南昌),第34師團(司令部九江),第40師團(司令部南昌),第131師團(司令部安慶)


中國派遣軍航空部隊:第13飛行師團:師團長吉田喜八郎中將,司令部南京。下轄第3飛行團,105教育飛行團。

8月15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簽字後,中國方面接受投降日軍總計1118400人,其中平津地區126800人,山東地區70500人,山西地區58000人,河南地區72740人,安徽地區21000人,上海地區165000人,南京地區138800人,安慶地區20730人,南潯地區66800人,武漢地區142600人,長衡地區70180人,潮汕地區4460人,廣州雷州地區83890人,香港地區2850人,海南島地區49400人。


用戶69792950182


乾死垃圾日寇!



日軍投降時總兵力約為700萬,其中海軍160萬,陸軍540萬。



其中在本土是370萬(240萬陸軍130萬海軍),都向美軍投降。要指出的是本土部隊好多是臨時擴編充數的。

在海外330萬,其中中國戰區向中國投降131.6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南方軍向英軍投降52.8(其中海軍7.6萬),向澳大利亞投降28.5萬(其中海軍9.1萬),太平洋戰區向美國海軍投降11萬。菲律賓朝鮮等地向美國陸軍投降約40萬。

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五大單位所轄部隊及人數統計如下: 中國派遣軍約105萬人; 第十方面軍約12.8萬人; 第三十八軍約3萬人; 中國方面艦隊約6.1萬人; 高雄警備府約4.7萬人。 合計向中國戰區投降日軍131.6萬,其中陸軍120.8萬、海軍10.8萬。



具體分佈情況:

(一)岡村寧次在我國關內戰場之中國派遣軍為1056000人,另日本海軍39729人。   

(二)山田乙三在我國關外戰場之關東軍為664000人。   

(三)安藤利吉在我國臺灣及先島群島之第10方面軍為164000人。   

(四)上月良夫在朝鮮之第17方面軍為294000人。   

(五)寺內壽一在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印度之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之南方軍為743000人。   

(六)今村均在赤道以南新不列顛島、布干維爾島、新愛爾蘭島之第8方面軍為70000人。   

(七)日本國內東京的杉山元第1總軍、大阪的畑俊六第2總軍、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軍(包括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千島群島)為240餘萬人。   

以上日本陸軍之步兵為164個師團(已除去被全殲之第29、43、16、26、24、62、109師團)又127個旅團(已除去被全殲之獨立混成第47、48、44旅團,步兵第68旅團)及旅團級單位,坦克4個師團又9個旅團(其中7個旅團在本土、兩個旅團在關東軍);高炮4個師團;航空兵15個師團(共轄67個飛行戰隊,19個獨立飛行中隊,8個飛行隊);騎兵1個旅團。陸軍總人數為5681600人。   

日本海軍在投降時總數為1693000人。   

在我國關內戰場受降區之日俘、日僑共為2129826人,由美軍提供的85艘登陸艇、1艘輪船及部分日本船隻,至1946年的6月底,全部遣返回國。



向蘇軍投降:   

8月19日,在興凱湖西南的蘇聯境內之日裡科沃,由日本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代表關東軍664000人;朝鮮軍一部(三八線以北);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88000人,向蘇軍遠東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投降。   

向美軍投降:   

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內的美國“密蘇里”戰艦上,由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由日本陸軍大將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向聯合國軍最高司令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簽定了投降書。   

9月3日,在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碧瑤,由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向美軍西南太平洋陸軍部隊參謀長投降。山下因在新加坡、菲律賓犯有戰爭罪行,隨之,美軍將其逮捕,並就地處以死刑。   

9月2日,在中太平洋的特魯克島上,由日本第31軍司令官麥倉俊三郎中將,代表其所屬部隊,向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的代表投降。   

9月9日,在南朝鮮的漢城,由朝鮮軍(第17方面軍一部,其全部為294000人)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將,向美軍第24軍團軍團長霍奇中將投降。   

9月3日,在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第109師團殘部,由其新任師團長立花芳夫中將,向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的代表投降。


  

向我國軍隊投降:   

9月9日,在南京軍官學校禮堂,由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代表在我國關內的日軍1056000人,向中央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投降。   

9月28日,在越南的河內,由日本第3臺軍司令官土橋勇逸中將,代表在越南十六度線以北地區之日軍,向我國已入越的第1方面軍司令官盧漢將軍投降。   

10月25日,在臺灣的日本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代表其在臺灣的部隊。向我國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將軍投降。  


 

向英軍投降:   

9月12日,在新加坡,由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之代表,代表南方軍744000人之一部約500000人向英軍東南亞司令蒙巴頓將軍的代表投降,隨之,英軍將寺內壽一予以看管,直至死於該地。   

9月8日,在泰國的首都曼谷,由日本第18方面軍(原泰國駐屯軍)副參謀長濱田中將,向進至泰國的英軍指揮官投降。投降後濱田即自殺。   

9月13日,在馬來半島的吉隆坡,由日本南方軍第29軍司令官石黑貞藏中將,向進至馬來亞的英軍指揮官簽定了投降書,並交出了武器。   

9月16日,在香港由日本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軍部駐廣州),向英軍哈考特少將簽訂了投降書。田中久一因犯有戰爭罪行,而被我國逮捕,並處以死刑。   

9月25日,在越南的西貢,由日本南方軍副參謀長代表在越南十六度線以南之日軍,向英軍第20師師長投降。   

10月1日,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由日本第16軍司令官長野祐一郎中將代表其部隊,向英軍克里斯金中將投降。   

10月21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西岸之巴東,由日本第25軍司令官田邊盛武中將,向英軍代表投降。   

10月24日,在緬甸的仰光,由日本的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大將,向英軍第12軍軍長投降,木村因犯有由其個人負責的戰爭罪行。而被扣押並被處死。  


 

向澳大利亞軍投降:   

9月6日,在俾斯麥群島的新不列顛島(位於赤道以南)之臘包爾,由日本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向澳軍第1軍軍長投降。   

9月2日,在布干維爾島(亦在赤道以南,屬所羅門群島),由日本第17軍司令官神田正種中將,代表其所屬部隊,向澳大利亞軍沙維基中將投降。   

9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的摩羅太島上,由日本第2軍司令官豐島房太郎中將,向澳大利亞軍在該島上之指揮官投降。   

9月10日,在加里曼丹島上的日本第37軍司令官馬場正郎中將,代表其部隊,向澳大利亞軍第9師師長投降。   

9月13日,在新幾內亞島北岸的威瓦克,由日本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代表其島上的部隊,向澳大利亞軍第6師師長投降,之後安達即自殺。



在華投降之敵陸海軍部隊所交出之武器、裝備、馬匹等數字為:

   

步、騎槍     685897 支    

手槍       60377 支    

輕重機槍     29822 挺    

主要火炮     12446 門    

步、機槍彈  180994000 餘發    

手槍彈     2035000 餘發    

各種炮彈    2070000 餘發    

戰車        383  輛    

裝甲車       151  輛    

卡車       15785 輛    

軍馬       74159 匹    

飛機        1068  架    

其中可用      291  架    

待修        626 架    

報廢         151 架    

航空炸彈     約6000 噸    

航空汽油    約10000 噸   

主要艦艇:    

大型軍艦       19 艘(僅有3艘可出海)    

驅逐艦        7 艘(6艘可用)    

魚雷快艇       6 艘(均可用)    

小型潛艇       3 艘(兩艘可用)    

小炮艇       200 艘(大部不能用)   

其它均屬各型小艇且多不堪用。



向當年每一個拿起武器,走上戰場,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奮戰的中華好兒女們致敬!

你們是祖國永遠的脊樑!


饞嘴肥貓鏟史官


從一些數據上來回復這個問題吧,筆者只是針對該問題的回答。

首先來看一下日本陸軍的推移圖:

1945年時,有550萬左右的陸軍。筆者並未找到具體的海軍數值,但是從配比來看,一般是總體的10%左右,總共軍隊大約是600萬人。

世界各地的分佈

說是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其實多是分佈在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地區日本兵並未涉及。

上圖是筆者查閱日本的相關資料得到的一些統計數據,漢字部分我想大多人都認識,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菲律賓等。

在東亞地區,二戰結束時大約有300萬兵力的分佈。

下圖更加直觀:

希望對你有幫助。

部分文章介紹: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日本二三事


日本投降後的殘餘兵力主要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①日本的本土防衛兵力陸軍擁有53個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警備旅團,2個坦克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4個高射炮師團;海軍擁有19艘驅逐艦,38艘潛艇,3300艘特攻艇;陸軍和海軍航空飛機10000架,其中3/4是特攻機;陸海軍總計兵力240萬人。

②用於防備蘇聯的位於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擁有24個師團,9個獨立混成旅團為基幹的約75萬人的兵力。不過這支部隊幾乎全是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很差,即使最好的第107師團也是1944年才編成的部隊,原先戰鬥力強悍的老部隊全部被調往了南方,加上武器裝備的不足,這支龐大的關東軍實際僅相當於原來的常備師團8.5個。

③在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的的中國派遣軍111萬人,朝鮮的第17方面軍31萬人,臺灣的第10方面軍17萬人,西南諸島5萬人,在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等地的南方軍85萬人,脾斯麥的第8方面軍8.8萬人,所羅門的第17軍3萬人,中部太平洋的第31軍9萬人,小笠原群島的2.2萬人,總計兵力達274萬人。




貓在盪鞦韆


日本的兵力主要分佈在這幾大區域:

一、 中國區域:

在中國的日本軍隊有:關內陸軍(含部分航空隊)約105.6萬人,海軍約6萬人,關外的關東軍約有70萬人(含部分駐紮在朝鮮的部隊),在臺灣有第十方面軍16.4萬人,共198萬人。

二、 南亞區域

在南亞的日本陸軍有約72萬人,主要分佈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奧北、法屬印度支那等地。

三、 太平洋區域

在太平洋區域的日本陸軍約有11萬人,主要分佈在赤道以南新不列顛島、布干維爾島、新愛爾蘭島、俾斯麥、索羅門群島等地。

四、 日本本土

日本本土的陸軍約有275萬人。
另外,日本還有約170萬人的海軍。主要分佈在日本本土、中國、菲律賓、新不列顛群島等地。
綜合上述,日本投降時,其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總兵力為:陸軍約550萬(含航空部隊),海軍約170萬人。
根據上面數據計算,日本投降時在中國的兵力佔其全部兵力的27.5﹪,由此可見,中國人民抵禦著日寇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正是由於中國人民十四年來,付出了三千多萬人傷亡的巨大犧牲,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聯盟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為取得了二戰的全面勝利所做的貢獻被歷史銘記,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隨後蘇聯也加入對日作戰,中國各地軍民也開始全面反攻,在各方的壓力下,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投降,隨著天皇投降命令的下達,各地日本軍隊陸續放下武器投降。



其各地兵力為:

在中國區域:岡村寧次的關內戰場約有110多萬,包括海軍39729人,其具體數字為:山西地區58000多人,山東地區7萬餘人,河南地區7萬餘人,湖北地區14萬餘人,湖南地區7萬餘人,廣東地區8萬餘人,海南地區近五萬人,安徽地區4萬多人,河北地區12萬餘人。

山田乙三的我國關外戰場有60萬餘人。

安藤利吉在我國臺灣地區及其島嶼有16萬餘人。



日本國內區域有240萬餘人。

在越南、老撾、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地區有74萬餘人。

在赤道以南等島嶼有7萬餘人。

在朝鮮有29萬餘人。


日本陸軍投降總數為568萬餘人,海軍投降總數為1693000人。


司馬長史


二戰時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和亞洲戰場上出動了大量的軍隊進行侵略戰爭,對我國和亞洲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可以說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是滔天的,直到戰敗後的幾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仍然沒有認過錯,也不承認自己侵略亞洲各國的殘忍行為,不得不說日本的軍國思想一直沒有消失,我們必須警惕日本的狼子野心。


在二戰初期日本對我們發動的全面入侵戰爭,日本對我們投入了當時日本國內所有正規軍的70%以上的兵力,在到1939年的時候日本在我國的兵力達到了230萬人,這些都是當時日本的正規軍,並不是後期那種因為兵力不足而抓來的那些沒有戰鬥力的雜牌軍,要知道在當時日本全國的總兵力才300萬人,在中國戰場上就多達230萬人,拖住了日本70%以上的兵力。

日本關東軍駐紮東北的軍力為70萬人,在關內的兵力超過150萬人以上,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在自己國內不斷的拉壯丁來補充兵源,這些後來的兵戰鬥力已經遠遠不如戰爭初期的日本部隊,日本在中國戰場上受到了牽制無法擴大戰果,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對於日本這個小國來說消耗不起,所以日本決定從東南亞各國下手,在中國戰場上抽出一小部分精銳部隊帶領一些補充的新兵征戰東南亞。



在日本跟美國交上手的時候,日本為了對付美國以及守住東南亞地區的戰爭成果,在國內不斷徵兵,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的兵力已經超過400多萬人的程度,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主要的陸軍精銳基本上不是被消滅就是絕大多數被拖在中國戰場,只有少數部分在東南亞地區,太平洋上的戰鬥基本上都是海軍精銳和海軍陸戰隊以及一部分陸軍。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達到差不多兩百萬左右的程度,除了數十萬留在本土外,400萬左右的軍隊在外面進行戰爭,而且日本這個時候還在國內不斷在國內拉壯丁,甚至十來歲的小孩都不放過,上到五十多的男人,下到十多歲的孩子,都成為了拉壯丁的對象,在日本投降之前的短時間,日本總兵力達到700左右之多。

這也是為什麼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不低頭頑抗的底氣,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軍隊已經戰鬥力遠遠不如剛開始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兵絕大多數都算不上正規軍,精銳基本上已經在中國戰場上和太平洋戰場上被中美兩國軍隊消滅乾淨了,但是中國戰場上仍然有180萬左右的日本軍隊,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上地區有數十萬日本軍隊,加上日本本土的數十萬軍隊和數百萬雜牌軍以及十多歲的娃娃兵,日本在戰爭投降的時候仍然有超過500萬的軍隊,只是戰鬥力已經不行。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外面戰爭的死亡人數200萬人左右,其中日本自己統計在華死亡45萬人,國民黨方面統計日軍死亡75萬人,取中間值那差不多在60萬左右,太平洋戰場上被美國消滅的約100萬人,東南亞中國遠征軍和英國軍隊總共殲滅日本軍隊約20萬左右,蘇聯在關東消滅日軍約八萬人,以及在其他部分戰鬥中死的人數約十多萬,日本給自己造成的傷害遠遠比不過給亞洲各國造成的傷害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