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時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

Xyz薛玉重


價格低,不掙錢,種地不能養家,儘管這樣,我本人堅決不流轉。為什麼?理由很多,而且絕對靠譜。首先,被流轉的土地看著心疼,滿地荒草,所收無幾,與農戶的莊稼形成鮮明對比。其二,我是農民,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第三,承包費低,趕不上自己種地的收入。第四,只靠承包費和100塊養老金無法生活。第五,流轉土地後,收入減少,承包大戶收入很多,收成雖小,補貼很大,會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


只寫評論


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答:作為農民,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一生忙於農田,情繫農田,莊稼是否長好,且不談,為什麼這幾年糧食價格持續下跌,但農民又捨不得把土地流轉給他人種呢?原因是,凡是種地的農民,他們的年齡大多在50歲至70之間,甚至身體強壯的80歲老人還在種田,進城打工只能找點重事幹幹,首先年齡大,又不會多少東西,進廠基本不要,這樣為了生計,只好認命。我們現在談談土地流轉,雖然近幾年國家出臺土地流轉政策,在土地流轉的同時,國家是否提倡農民把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的時候,是否考慮到沒有土地的農民怎樣解決生計養老問題,難道拿一畝多地的承包金能解決生計及養老問題嗎?但農民平均每人一畝多點地,為什麼不承包大戶呢,不要小看這畝把地,雖然不能解決養老,但最起碼夠維持生活。這就是土地不流轉的關鍵所在。縱觀這幾年土地流轉,我作為農資人,深有體感,周邊有幾個種田大戶,但他們只幾年並沒有按想象中一畝收多少多少,實這比沒有承包的農戶還少收200多斤每畝,有的大戶主要通過政府有關係來承包農民土地,其目的並沒有自已過於管理,而使糧食產量降低,他們心裡反正收多收少有政府補貼。甚至鄉農科站領導都到農民手中包點土地,比方說包200畝,但拿400畝的土地上報,因為自已手裡有權,可以獲得更多政府補貼,如果國家不補貼給種地大戶,看看誰還流轉土地種。作為政府,我們在流轉土地的時候,應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是否再考慮土地流轉出的農民生計,這關係到農民貼身利益,如果農民能得到貼身利益再加土地承包金,那晚年生活將就好一點。期待,期待!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你好,那就說說我的感受吧,應該能代表一部分農民心裡的真實想法。

種地收入相對5年前的確減少了很多,5年前我家(遼寧)賣玉米的價格可以在1元/斤以上(6~8月份行情),而現在同期價格才0.8元/斤左右,下浮了20%之多。種地的成本包括種子化肥、收割機、人工成本等卻每年都在升高。成本增高收入減少,擠壓後的利潤空間所剩無幾,年頭不好甚至還要賠錢。所以農民都不想種地了,大多都外出打工,至少能有個穩定的收入,他們將自己家的農田低價流轉承包出去,有一年都低到100元/畝。可見這幾年農民種地的的意願已經非常低了。下圖是我找到的2014年-2017年長春、大連玉米價格走勢圖。

那為什麼還有人不願意流轉土地繼續自己耕種呢。在我們村有一些人,沒有條件外出打工,有的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身體有疾病等等原因,即使種地的收入再低,他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然連最起碼的收入都沒有了。


東北宅男老陳


農民在種糧不成錢的情況下,都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別人。其主要原因是怕失去自家田土的主動權,和所有權。以我家為例,從20|6年12月起,村副主任就動員我把田租給他種百香果。原先我很不同意,後來他把粘我田圈轉都租到後,再來同我商量,我看就我的在中間種糧不成了,只好同意給他了。給他經管這三年來,家與家的邊界不見了,原來是一丘丘平田,現在都成斜坡地了。明年他合同滿期了,退還給我們了,我要把斜坡地復墾成丘田,他給的三年租金鞏怕不夠了,還要鄰近邊界處理,要遇到不講理的,再吵上咀的話,就更加不划算了。這就是失去主動權的後果。如果把所有的田地都流轉給外地老闆,合同經耘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古話講:千年土地八百主。"國家政策一變,連土地所有權都丟了,農民怎麼生活?所未地主,沒地農民心中以何為主呢?這就是農民不願土地流轉的主要原因。


用戶1112506273329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痛恨大地主!


順林5688


農民的根就是土地,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捨得承包出去,但凡自己能幹動,就想自己種地,多少會有些收入,可以種點蔬菜,種小麥,自己磨麵粉,吃的方便健康。我說一下我家的情況吧,家裡有三畝地,因為我們那裡是平原,所以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地不是很費事。我爸出去幹建築,就是農民工,一家人肯定不能指望著這點土地收入活著的。

我就是不願意流轉土地的老農民,雖說自己種地收入非常低,可也不願意把耕地流轉出去。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流轉出去畢竟還沒自己耕種收入高,在我們這裡一般小地塊流轉價每畝400元左右,大地塊兒700——800元,如果自己耕種每畝收入一千多元,當然這是不計工錢的收入。如果是年青人在外掙錢是沒必要去管理它,最好還是包給別人去種植,而我們這五六十歲的人就不那樣想了,外出打工已經出不去了,不是沒人用,就是家裡年青人不在家,自己一面看家照顧孫子孫女也就捎帶著把地管理了,何必在再租給別人呢。

其二是流轉給小承包戶給的租金少,給大承包戶他們又不靠譜,有的承包戶一沒經驗二沒項目,盲目上馬,甚至有的不是以種地為目的,純粹是為了套國家的補貼,最後一看要賠錢就一走了之,農民自己還得去收拾荒蕪的土地,還拿不到租金。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流轉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認為,你們農民一直喊著種地不掙錢,還死守著耕地不放,這不是死心眼嗎?還有人認為農民是嘴上說不掙錢,其實不然,只是在哭窮罷了。這都是不瞭解農民的實情,不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所作出的誤判,其中滋味只有我們農民自己知道。

蜂農蜜哥


我們這裡從去年開始也在搞土地流轉,村裡靠北邊的那一片土地,由村委會牽頭統一流轉給了一個種植公司,種植公司在這一片土地上面栽種桃樹,至於這個桃樹到底盈利不盈利,因為剛栽下去還沒有掛果因此不得而知。但從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公司那一刻起,每畝地每年都會給農民600元。


我家在那一塊總共有兩塊地,一塊兩畝左右,一塊一畝多點,最開始聽說這裡的土地要流轉的時候,我還挺高興,因為這兩塊地我家主要是用來種小麥的,每年自己花在地裡的時間都不算,就只扣去化肥、農藥等固有的支出,收入有時候還達不到600塊錢。我想著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公司,自己啥都不用管,每年每畝地還有600塊錢的收入,這是好事呀!

然而當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時,父親卻是一臉的苦笑,一直唸叨著,地給了別人自己吃啥呀。我說你把地流轉給別人,可以用別人給的錢來買糧食吃呀。父親說,這個田只要自己一直在種,那糧食肯定是吃不完的,但用錢買糧食那才能買多少呀,萬一哪天糧食漲價了,地又流轉給了別人,到時候沒啥吃怎麼辦?父親小時候捱過餓,因此對飢餓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雖然早都實現溫飽好多年,但他還是總怕哪一天又出現了沒有糧食吃的情況。

最終,我們家那兩塊地父親只流轉出去了一塊,另一塊任憑別人怎麼做工作,他都不同意流轉,堅決要留著自己耕種。我想大概有好多人都和父親一樣,明知道種地不掙錢,但真的到了要將土地流轉出去的時候,他們又猶豫了。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對地已經有了感情,就算種地不掙錢,也還是要種,他們總說,農民就是種地的,不種地農民去幹啥呀?

除了和父親抱有同樣想法的這批人,還有抱著另外一種想法的人,他們覺得現在的土地雖然可以流轉,但給的錢太少了,他們總覺著將土地留著以後進行流轉,錢肯定會增加,因此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這一部分人抱著奇貨可居,坐等漲價的想法,想等以後土地流轉給的錢增加了再流轉出去。


總結來說,雖然種地不掙錢,但真的要將土地流轉出去時,有的農民卻不願意。一來他們也種地種出了感情,總覺著就和醫生以治病救人、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一樣,農民的天職就種地,不能丟了本分,二來就是嫌錢少,留在手裡等著漲價。各位朋友,你們覺得我分析的對嗎?


搬磚的農村娃


就身邊而言,雖然人均地才幾分,賺不了什麼錢,有事做的都不會以種田為主,一般都是半工半農,半手工半農,或半小商販半農。完全離田的也有,但都將自家田地做了處置,就是私人間的承包,每個隊組大概都有一兩戶喜歡種地的純農,包下近鄰的十幾或幾十畝地,如果每畝能有千元左右的純收入,象十年前,農村挺紅火有序的,只是近幾年效益俞低,幾乎賠本,小承包戶不幹了,大家也要種不種的,種樹的很多


南派三嫂


種地不掙錢這是現實,而農民從來都沒有想著靠賣糧食發財,因為他們知道種地也發不了財。他們種糧食就是要充分保障自己的口糧,並有足夠的儲備。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不影響農民種地的熱情,農民種地不是為了錢。也請那些不瞭解農村真實情況的人,不要拿著糧食價格低來懷疑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種地是本分,儲糧是備荒。

至於不願意流轉,農民的想法很簡單:

一是流轉出去農民的生活,養老怎麼解決。有土地,農民可以通過自己的艱苦勞作,或種糧,或種菜,或種經濟作物,一年下來還能解決溫飽,粗茶淡飯雖質量不高,但自己幹,看得見摸得著,心裡踏實。如果成了失地農民,地沒得種,打工年紀大沒人要,自己的吃喝,自己的養老都會面臨難以預料的問題。與其未來沒有著落,不如自己養活自己。

二是擔心一但流轉了他的土地就“飛”了。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一但流轉出去農民就是去了土地的經營權,這個經營權會不會就此“飛”了?“權”在自己手裡攥著最安全。

三是擔心一但流轉出去半途而廢。搞農業不掙錢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一但流轉出去後經營者的收益達不到預期,或是賠錢,弄個半途而廢,不僅沒有得到流轉金,還把原有的土地破壞的面目全非。二反手再回來收拾殘局,豈不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河洛夢話


昨天阿洪在一個問題中提到了土地流轉的政策趨勢,被很多不理解的人罵慘了,今天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這不是存心想讓阿洪找罵嗎?開個玩笑!阿洪從來不計較不理解之人。

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時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

首先、農民對土地流轉在理解上存在誤區。

很多農民認為,土地流轉,將土地承包給經濟大戶,時間長了,自己有可能就會失去土地承包權,擔心別人把自己土地永遠佔有。為了解決這樣的顧慮,2018年國家給農民土地進行確權登記,並向農民發放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並將土地承包期在證書上延長了30年。意思就是讓農民有信心流轉土地經營權,自己保留承包權,農民承包土地權利是有法律保障的。

其次,農民置凝土地流轉政策不靠譜。

最近幾年,很多個體及經濟組織聯合地方政府不法人員,承包農民土地,套取騙取國家各項農業補貼款項,農業項目沒有得到發展,農民出租收益沒有保障,給農民流轉土地的信心沉重打擊,造成農民不敢相信國家政策,一棒子打死人的現象。其實承包土地騙取國家補貼款的現象確實存在,但並不代表所有土地流轉後的生產經營都是失敗的,中國農村產業結構做得好的地方很多,看看有名的小崗村,看看頭條三農網紅大V們幫扶的全國各地農產品銷售情況,巧婦9妹的家鄉,張大勇他們的家鄉,光哥他們的家鄉,各種農業產業結構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就連阿洪所在的家鄉,很多農村的獼猴桃種植戶、枇杷種植戶、花椒種植戶形成了較大的經濟產業園,經濟收入高過傳統農業N倍,農民一棒子打死政策的想法是錯誤的。隨著國家反腐鬥爭成果顯現,未來農村的政策法規會更加嚴格監管,讓農民利益得到根本性保障。


再次,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後生活無法保障。

為了解決農民收入提高和社會保障,國家對一系列政策都在配套改革,只是時間長短問題。比如:

1、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別,為今後縮小民富差距鋪路,為社會福利待遇改革鋪路,未來農村社保和城市社保並軌是大勢所趨,時間問題而已,所謂並軌,就是農村人和城市人享受同樣標準養老醫療社會福利待遇。

2、農村多功能社保卡發放,也是為今後農村社保福利改革鋪路的,現在農村社保卡、城市社保卡、企業職工社保卡功能全部統一,這已經是改革第一步,下一步將會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繳費標準,提高今後農民退休後的養老待遇,以至於達到跟城市社保全面並軌,這些關於農民的政策保障措施是同步進行改革的。對農民有利而無害,只不過政策改革是一個慢長過程,好比原來種地要上公糧、後來全面取消農業稅、現在種地還有補貼,以前農民無醫保無養老保險、現在有醫保有養老保險、未來提高養老醫療待遇大勢所趨。所以很多農民不必要過於擔心。



總之,農業產業結構改革是有利於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的,土地流轉只是農村政策改革的其中一種,很多配套政策都會同步並舉,確保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功。

感謝閱讀!以上是阿洪對問題回答的觀點!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下方發表意見。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