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疫情宅家,家庭和諧需要避開的情緒雷區


「踢貓效應」疫情宅家,家庭和諧需要避開的情緒雷區

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居家辦公時間,老闆不知何事生氣,隔著屏幕大罵員工,員工不明所以積了一肚子氣,走出房門看到自己妻子後無緣無故罵了妻子。妻子看到孩子在玩鬧,覺得吵就吼了孩子。孩子突然被吼,生氣踢了旁邊的貓。貓也氣急,撞上男主人,伸爪撓了他一臉。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踢貓效應”,生動描述壞了情緒傳染導致的惡性循環。


“控制情緒,造福家人。”


可見,情緒的力量是很驚人的。當員工“憋屈、憤怒”的時候,他是被消極的情緒所主導的,甚至自己意識不到也無法控制,所以看自己的家人也是消極的,對待他們的方式也是消極的。


居家辦公期間,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比較固定、封閉的環境,長時間接觸的是自己的家人。誠然,不良的情緒需要宣洩,不然自己會很難受,但是一定要注意宣洩的對象和宣洩的方式,切記不可以把家人當做自己的“情緒垃圾桶”。


「踢貓效應」疫情宅家,家庭和諧需要避開的情緒雷區


“情緒掌握在自己手中。”


情緒是心理學中很重要的一塊話題,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我們常見的“負能量”的人,就是被消極情緒所操控的,做情緒的主人,才會對生活有積極的看法。心理學中對情緒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人本身是消極情緒的放大鏡,也是積極情緒的創造者。使自己快樂的鑰匙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做踢貓人。”


「踢貓效應」疫情宅家,家庭和諧需要避開的情緒雷區


需要注意的是,在情緒宣洩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指責他人,可以找自己的家人耐心溝通,可以增進彼此會理解。宅家過程中,自己聽聽音樂、種植花木、寫情緒日記都是很好的宣洩方式。


不論你是踢貓效應鏈中的哪一層,在被罵後先要靜下心來,冷靜思考面對,不要讓他人的壞情緒感染你,更不能怒髮衝冠地找下個人去發洩,這時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他為什麼罵你,也許他也剛被其他人罵過,或者剛剛在什麼地方吃了大虧。經過冷靜思考,理解罵人者的動機,體恤自己的家人,才能節制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