嗪吡嘧磺隆——水稻田抗性三稜草的剋星

嗪吡嘧磺隆,是日產化學株式會社於2004年開發的新一代磺酰脲類除草劑,是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劑,支鏈氨基酸合成抑制劑,在植物中的作用機理是抑制關鍵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從而使細胞分裂受阻,抑制植物生長。雖然嗪吡嘧磺隆的作用靶標與現有磺酰脲類相同,但受體不同,故對現有磺酰脲類產生抗性的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主要用於防除水稻田和小麥田的苘麻、反枝莧、馬唐和稗草,是在除草劑氯吡嘧磺隆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得到。

嗪吡嘧磺隆——水稻田抗性三稜草的剋星

一、 嗪吡嘧磺隆的開發情況

嗪吡嘧磺隆於2011年在韓國首次上市,用於水稻移栽田,防除芽前及芽後的一年和多年生雜草防除。2012年,日本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在日本上市了嗪吡嘧磺隆,防除水稻移栽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雜草,單劑商品名為:“Altair”,復配製劑商品名包括“ツインスターR”“月光R”“銀河R”“コメットR”。2012年該活性成分的全球銷售額小於1000萬美元。

二、嗪吡嘧磺隆在國內的登記情況

2014年11月,日本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91%嗪吡嘧磺隆原藥及其33%水分散粒劑產品獲得農業部藥檢所臨時登記,商品名“安達星”,用途為防除水稻移栽田稗草,登記有效期均至2015年10月27日。日本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是首家在我國登記嗪吡嘧磺隆原藥及產品的公司。

三、 嗪吡嘧磺隆的殺草譜

嗪吡嘧磺隆對現有磺酰脲類產生抗性的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比如已產生抗性的螢藺、三稜草、雨久花、鴨舌草、澤瀉、野慈姑等,對螢藺和野慈姑特效,並且能對其地下塊莖產生抑制,能夠降低次年的發生基數;同時能有效防治水田的幼齡稗草,一年生、多年生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

四、 嗪吡嘧磺隆的使用技術及注意事項

1. 使用技術

(1) 建議33%嗪吡嘧磺隆WDG施用劑量為20~25克/畝,水稻插秧返青後3~7天(插秧後10~20天),採用毒土、毒肥或噴霧均可;

(2) 施藥時田間需保持3~5釐米水層,保水至少5~7天(雜草未露出水面情況下效果最佳);

(3) 水田雜草發生嚴重時,建議與丁草胺或苯噻·苄等混用,以加強除草效果。

2. 注意事項

(1) 為確保效果穩定,插秧前需封閉處理;

(2) 整地務必平整,施藥時須保持水層3~5釐米,保持5~7天以上;

(3) 沙質土或漏水田應避免使用;

(4) 施藥時稗草超過1.5葉齡以上可能會影響防效,適當加殺稗劑;

(5) 施藥時闊葉雜草須在水面以下以保證效果,如超出水層需結合其他措施進行防治;

(6) 對稻花香系列等敏感品種需謹慎使用;

(7) 用藥後的水田不要竄灌或漫灌;

(8) 異常高溫或低溫情況下需謹慎使用。

六、 嗪吡嘧磺隆的開發前景

作為新一代磺酰脲類除草劑,嗪吡嘧磺隆突出的優點是不僅對螢藺等莎草科雜草及野慈姑等闊葉雜草的地上部分防除徹底,並且在莎草體內向地下部傳導的功效非其他藥劑所能比,藥劑能到達相鄰球莖,從而防治效果更徹底,持效期更長,明顯降低次年莎草的發生基數,真正做到治標又治本。

同時嗪吡嘧磺隆對稗草高效防除,使用時期可以適當延後,而且對磺酰脲類產生抗藥性的闊葉雜草和莎草防除效果優異。在日本常常與殺草隆、唑草胺、環酯草醚、吡唑特、雙環磺草酮、特糠酯酮等復配作為水稻移栽田前中期一次性除草劑使用,省工省力。

目前嗪吡嘧磺隆在全球銷量直線上升,已成為雜草抗性治理的工具。嗪吡嘧磺隆的上市,不僅豐富了當今除草劑品種結構,最重要的是改變了除草劑傳統的施藥規程,減輕勞動強度,未來嗪吡嘧磺隆的前景可期。


嗪吡嘧磺隆——水稻田抗性三稜草的剋星


目前市場上常見產品規格:33%嗪吡嘧磺隆-安達星-富尊

有效成分含量:33%

劑型:水分散粒劑

淨含量:2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