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長石

簡介

長石的英文名稱為 Feldspar,由德文 Feldspath 演化而來。Spar 是裂開的意思,剛好說明了長石具有完全解理的特性。長石族礦物品種繁多,凡色澤豔麗、透明度高、無裂紋、塊度較大均可用做寶石,重要的長石寶石還有特殊光學效應,如:月光石、日光石和拉長石等。長石是無水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長石族礦物產出於各類成因的岩石中,它大約佔地殼重量的 50%,為其體積的 60%,是一種最重要的造岩礦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長石的寶石品種及其鑑定特徵

長石中重要的寶石品種有正長石中的月光石,微斜長石的綠色變種天河石,斜長石中的日光石、拉長石等。

(一) 鉀長石類寶石品種及其鑑定特徵

鉀長石包括正長石、透長石、冰長石、微斜長石、歪長石等。除微斜長石、歪長石屬三斜晶系外,其餘均為單斜晶系。顏色有肉紅、淺紅、玫瑰紅、灰白、白、黃、綠、淡褐色以及無色。鉀長石類寶石共同的鑑定特徵有:折射率、密度稍低於斜長石,一般分別為 1.52—1.53(點測),2.57g/cm3。

1.月光石

科普 長石


又稱“月長石”、“月亮石”。在古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認為佩戴月光石能給人帶來好運,並能喚醒心上人的溫柔感情,給人以力量,憧憬美好的未來。月光石與珍珠、變石一起視為六月生辰石,象徵健康、富貴和長壽。月光石是正長石(KAlSi3O8)和鈉長石(NaAlSi3O8)兩種成分層狀交互的寶石礦物。通常呈無色至白色,還有紅棕色、綠色、暗褐色,透明或半透明,常見藍色、無色或黃色等暈彩,具有特徵的月光效應。月光效應:隨著樣品的轉動,在某一角度,可以見到白至藍色的發光效應,看似朦朧月光。這是由於正長石中出溶有鈉長石,鈉長石在正長石晶體內定向分佈,兩種長石的層狀隱晶平行相互交生,折射率稍有差異對可見光發生散射,當有解理面存在時,可伴有干涉或衍射,長石對光的綜合作用使長石表面產生一種藍色的浮光。如果層較厚,產生灰白色,浮光效果要差些。月光石的密度:255~2.61g/cm3,折射率:1.518—1.526(±0.010),雙折射率:0.005~0.008。印度月光石的密度比其他產地的高,為 2.58—2.59g/cm3,而斯里蘭卡月光石的密度較低,接近於 2.56g/cm3,摩氏硬度為 6,折射率為 1.520~1.525,雙折射率為 0.005,點測法折射率約為 1.52;無特徵吸收光譜;在長波紫外光下呈弱藍色的熒光,短波下呈弱橙紅色的熒光;X 光下呈白色至紫色。月光石的內部包體一般比較特徵。特別是在斯里蘭卡的樣品中,具平行於晶軸的平直裂理,大多裂理沿 Y 軸方向發育,以成對或多個一組短距離地排列,在垂直方向扭曲,形成“蜈蚣狀”包體。另一種裂理是以空洞或負晶形式出現的裂理。緬甸有些月光石內含有針狀包體,這些針狀包體有可能形成貓眼效應。月光石可具貓眼效應或星光效應,但很少見。

2.正長石

正長石的化學成分為 KAlSi3O8,但是很少有純淨的組分,在其中總有數量不等的NaAlSi308組分出現(可達 20%,最高 50%)。正長石常見顏色為淺黃色至金黃色,富含鐵元素而致色。刻面寶石最大可達兩千多克拉。主要產於馬達加斯加的偉晶岩中,緬甸產的正長石還可具貓眼效應。正長石密度 2.57g/cm3,折射率為 n。=1.524~1.533,nm=1.523~1.530,no=1.519~1.526,點測 1.52~1.53,雙折射率為 0.006~0.007,在藍區和紫區具鐵吸收光譜,在 420nm 處強吸收帶,448nm 處為弱吸收帶。依據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可以看到近紫外區具 375nm 強吸收帶。長、短波紫外光下均呈弱橙紅色熒光,在 X 光下發強的橙紅色。

3.冰長石

冰長石為鉀長石的低溫變種·,化學成分為 KAlSi3O8,其中 Na 的含量比一般鉀長石低,屬於三斜或者單斜晶系。單晶體以(110)發育,呈平行 z 軸的柱狀,橫切面為菱形。通常無色,有時乳白色,透明。已有刻面型和弧面型寶石出現,但是很少。冰長石硬度 6~6.5,密度 2.55~2.63g/cm3,一般 2.56g/cm3,折射率 ng=1.524~1.526,nm=1.522~1.524,np=1.518~1.520,雙折射率 0.006,二軸晶,負光性。

4.透長石

科普 長石


透長石化學成分為 KAlSi3O8,其中常含有較多的 NaAlSi3O8,最高達 60%,為鉀長石中稀有品種,常見顏色有無色、粉褐色,呈透明或半透明。

5.天河石

科普 長石


天河石又稱“亞馬遜石”,英文 Amazonite 的音譯。天河石是微斜長石中呈綠色至藍綠色的變種(見圖 3-1-321),成分和微斜長石一樣為KAlSi3O8,含有 Rb 和 Cs,一般 Rb2O 的含量為 1.4%~3.3%,Cs2O為 0.4%~0.6%。其顏色有一種說法是含 Rb 致色,也有人認為是其中含有微量的 Pb,取代結構中的 K,引起結構上的缺陷,因而產生色心,才導致呈色的。透明至半透明,常含有斜長石的聚片雙晶或穿插雙晶,而呈綠色和白色格子狀、條紋狀或斑紋狀,並可見解理面的閃光。天河石的密度為 2.56(±0.02)g/cm3,二軸晶負光性,折射率為 1.522~1.530(±0.004)(比正長石的稍高),雙折射率為 0.008(通常不可測)。無特徵吸收光譜,長波紫外光下呈黃綠色熒光,短波下無反應,x 光長時間照射後呈弱綠色。

斜長石類寶石品種及其鑑定特徵

斜長石礦物均屬三斜晶系,單晶體常為板狀或短柱狀,有兩組斜交的完全解理(交角 86°24´),故名斜長石。常見聚片雙晶,透明至半透明,顏色為白至暗灰色,有的呈綠、肉紅色(見圖 3-1-322)。斜長石寶石共同的特徵有:均為三斜晶系,常呈塊狀,常發育有聚片雙晶等,在底面解理面上可見重複的雙紋,密度和折射率、光性符號都隨著成分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密度從鈉長石的 2.60g/cm3到鈣長石的 2.76g/cm3,折射率可從鈉長石的 1.53~1.54(點測),到鈣長石的 1.57~1.58(點測)。

日光石

科普 長石


日光石(sunstone)又稱“日長石”、“太陽石”,是鈉奧長石中最重要的品種,有時也稱為砂金效應長石。鈉奧長石中因含有大致定向排列的金屬礦物薄片,如赤鐵礦和針鐵礦,隨著寶石的轉動,能反射出紅色或金色的反光,即砂金效應。常見顏色為金紅色至紅褐色,一般呈半透明。日光石的密度為 2.62~2.67g/cm3,常見的密度值為 2.64g/cm3,折射率為 1.537~1.54(+0.004,-0.006),在紫外光下午反應,但在 x 光下發白光。

2. 拉長石

科普 長石


拉長石化學成分為(Ca,Na)[A1(Al,Si3O8]。拉長石最重要的寶石品種是暈彩拉長石。其特徵是當把寶石樣品轉動到某一定角度時,見整塊樣品亮起來,可顯示藍色、綠色以及橙色、黃色、金黃色、紫色和紅色暈彩,即暈彩效應。暈彩產生的原因是拉長石聚片雙晶薄層之間的光相互干涉形成的,或由於拉長石內部包含的細微片狀赤鐵礦包體及一些針狀包體,使拉長石內部的光產生干涉。有的拉長石因內部含有針狀包體,可呈暗黑色,產生藍色暈彩,如果切磨方向正確,有時還可以產生貓眼效應,這種拉長石還被稱為黑色月光石。拉長石的密度為 2.65~2.75g/cm3,折射率為 1.559~1.568(土 0.005),雙折射率常為 0.009,色散 0.012,無特徵的吸收譜線。美國、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發現的些透明拉長石密度為 2.68g/cm3,折射率為 1.572~1.565。內部可有暗色針狀礦物包體、片狀磁鐵礦包體等。拉長石的透明品種也可作為寶石。美國 Millary 縣發現一種近於無色至淺黃色的拉長石,無暈彩效應,其密度為 2.68g/cm3,折射率為 1.572~1.565。墨西哥和澳大利亞也發現有類似的拉長石材料。馬達加斯加產的一種透明的拉長石顯藍色的暈彩,並含有黑色針狀包體。這些透明的拉長石在紫外光下只呈弱的熒光,而在 X 光下發亮綠色的光。在美國俄勒崗發現拉長石的新品種——拉長石日光石,顏色呈淺黃色、淺粉色、中橙色、深紅色,少量呈綠色。透明或半透明,無或很少有多色性,具砂金效應。為一種高鈣斜長石,因內部含有片狀金屬礦物,反射光下產生砂金效應。芬蘭產的一種拉長石具有鮮豔的暈彩效應,有的著作中稱為“光譜石”。

3.培長石

在美國俄勒崗 Plush 發現有淺黃色、紅色的培長石,密度為 2.739g/cm3,折射率為1.56~1.57,在 573nm 處具吸收帶。

長石的產狀、產地簡介

1.月光石

科普 長石


月光石的重要產地是斯里蘭卡,位於南部省份 Ambalangoda、中央省份的 Dumbara 和Kandy 區域,產於沖積礫石中。印度也產有月光石,產出的月光石有體色變化(顏色從白色、紅棕色到藍色,還有一種綠色的月光石)。其他產地有馬達加斯加、緬甸、坦桑尼亞、南美的加羅裡多、印第安那、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賓夕法尼亞等地。中國的月光石產地有內蒙古、河北、安徽、四川、雲南等地。內蒙古的月光石發現於古老的花崗偉晶岩岩脈的長石石英塊體帶和石英塊體帶中,與微斜條紋長石連生或共生。另外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砂礦中也有月光石發現。河北的月光石發現於宣化城北變質岩系中的花崗偉晶岩脈中,質量較好。安徽的月光石發現於廬江的黑雲母二長巖巖體中,呈粒狀及似斑狀,與斜長石、黑雲母、輝石、磷灰石、磁鐵礦等共生。此外,四川的月光石發現于丹巴的花崗偉晶岩中,雲南的月光石發現於哀牢山變質帶。

2.透明正長石

透明正長石的主要產地為馬達加斯加、緬甸,在德國的 Rhineland 也發現有一種玻璃狀的正長石變種,呈無色、粉褐色。

3.天河石

天河石目前主要產於印度的科斯米爾和巴西,美國的優質天河石曾一度開採於弗吉尼亞,但現在已採空。北美最重要的產地在克羅拉多州,產於偉晶岩中。另外,加拿大的 Ontario,俄羅斯的米斯克和烏拉爾山脈,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和南非等地均有很好的綠色或藍綠色的天河石。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也產出天河石。新疆的天河石分佈於哈密和阿爾泰等地區,甘肅的天河石分佈於酒泉地區,雲南的天河石分佈於貢山縣至瀘水縣間,以及元陽等地,其中貢山一帶天河石質量較好,分佈面積廣,有望成為中國未來一個重要的天河石產區。

4.日光石

最好的日光石產於挪威南部的 Tvedestrand 和 Hitero,日光石產於穿插在片麻岩中的石英脈中,呈塊狀產出;另一個產地是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此外在加拿大、印度南部、美國的 Maine 和新墨西哥、紐約等地都有日光石產出。

5.拉長石

拉長石的主要產地為加拿大、美國、芬蘭。加拿大的拉布拉多(Labrador)就以富產寶玉石級的拉長石大晶體而聞名,“Labradorite”(拉長石)一名亦由此而來。優質拉長石產於美國。最漂亮的暈彩拉長石發現於芬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