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孝順”寶寶走紅,爬到桌子上喂太爺爺吃飯,網友:高級的教養

就馬斯洛需求理論而言,人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後,精神層次的需求就會浮現出來,這一理論是很貼合實際的。

“最孝順”寶寶走紅,爬到桌子上喂太爺爺吃飯,網友:高級的教養

現代多數家庭都可以實現溫飽,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保障,所以家長們也更加註重孩子的全面教育,而想讓孩子在素質方面得到完整的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錢女士是一個鄰里街坊誇讚的兒媳,她不僅孝順老人,也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在她的教導下,孩子小小年紀就非常懂事。一次,她帶3歲的寶寶去看太爺爺,一家人樂呵呵地在一起吃飯。

“最孝順”寶寶走紅,爬到桌子上喂太爺爺吃飯,網友:高級的教養

太爺爺由於年紀大了,拿筷子時手會發抖,寶寶看到太爺爺發抖的手後,爬到桌子上,很貼心地一勺勺喂太爺爺吃飯。太爺爺也很配合,像小孩子一樣乖乖地張嘴吃飯,爺孫倆的互動畫面非常有愛。

寶寶的舉動讓媽媽很欣慰,她趕緊用手機拍下了這溫馨的一幕並傳到了網上。視頻一經發布,點擊量非常高,“最孝順”寶寶立馬就走紅了。網友看到後感動不已,紛紛評論說:“這才是高級的教養。”一些細心的網友表示:“孩子喂老人的動作有模有樣,這指定是大人平時經常喂老人被孩子學到了。”

“最孝順”寶寶走紅,爬到桌子上喂太爺爺吃飯,網友:高級的教養

的確,孩子小小年紀就如此懂事,無疑是父母教育得好。家長平時孝順老人,孩子就會受到影響,從小養成尊老愛幼的好習慣。 百善孝為先,孝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家長若想孩子長大以後孝順老人,就要以身作則,從這2方面加以引導。

1、給孩子講述孝順的故事

很多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一個誤區:直白地給小孩講道理。其實孩子所能理解的道理是有限的,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方式是講故事。中國自古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述,這比單純地灌輸道理更有用。

“最孝順”寶寶走紅,爬到桌子上喂太爺爺吃飯,網友:高級的教養

2、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作用

人的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孩子會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若家長們給孩子留下了一個孝順的形象,那麼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將這種孝順的習慣延續下去。要知道“我們如何對待長輩,孩子也會如何對待我們”。所以,要想孩子將來孝順,爸爸媽媽就要從自身做起孝順父母,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作用。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多是理論知識,很多實踐性的東西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僅通過學校是無法習得的。因此家長要注重家庭教育,平時要尊老愛幼,孝順老人,這樣才能對孩子進行耳濡目染的薰陶,使其成為一個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