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夢露居士讀國學


武俠畢竟是武俠,不過武俠也有他的道理,慕容復缺少的是天時,結交豪俠,就是為了在天下大亂之時起兵,可惜,當時天下太平,沒有天時!無法完成光復大燕的壯舉!我一直沒懂,中原人殺了蕭遠山一家,能挑起宋遼開戰?蕭遠山不是什麼王公貴族,就是普通的契丹人,邊境上的廝殺太正常,誰會為了一個蕭遠山而開戰?慕容博打得是什麼算盤?設定的這幾個人太突兀了,即便是在江湖上達到一呼百應的勢力,去復興一個已經滅國五百年的小割據國家,人家就不同意,更何況是個少數民族政權來。慕容復的背景改為李存勖之後才是正常的。

說郭靖還能對楊過的三觀產生一點影響的話,這還有點道理,但是黃蓉傳授給他的四書五經,就未必能影響到楊過的人生軌跡了。以當朝官員為例,即使是經歷了社會主義的洗禮,貪贓枉法不還是出現在這樣的人群之中嗎?楊過可以正心,更多是憑藉自身對社會的判斷力,就宛如《功夫》裡的阿星,即使身處無惡不作的斧頭幫,關鍵時刻也能迷途知返,心中的正義並沒泯滅。身教還是高於言傳的,江湖中還有一大批郭靖式的人物影響著楊過,同時也有無數個趙志敬引誘著楊過,關鍵還是楊過自己的取捨,很慶幸的是,楊過這個“不肖子”能夠憑藉自己準確的判斷,選擇了前者。

唐代節度使,錢,兵一把抓!最後造反了……宋代怕有這種弊端!做了改革,中央皇帝執掌禁軍。地方,任何人沒有權力調動1000人以上的部隊。除非皇帝下旨。其中步驟十分複雜……宋代想養兵,那就只有造反一條路!慕容復和蕭大俠形成兩條主線的思路也非常贊,但是對於段譽和虛竹的評價可能還有待商榷。誠然,這兩位看似沒有蕭大俠身上的悲壯色彩,但實際上他們與我們大部分人的悲劇是最接近的。兩位早已被迫和當年的初心背道而馳。武功絕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能有當年遊山玩水,吃齋唸佛的快樂嗎?

很神奇,自己家的斗轉星移不鑽研跑去偷學,[淚奔]慕容家的祖宗墳頭都要炸了。大部分人跟著都是為了南慕容這名頭,結果追著段譽懟,人家零級他不打殘,滿級了才動手,大宋經驗包。南慕容,北喬峰。只有慕容復把這個當回事。慕容復是我很佩服的一個角色 ,他本性並不壞 ,但小時候的變故 嚴厲的家訓導致他最後走了極端 。這就是金庸厲害的地方把一個角色刻畫的複雜生動 ,我想如果是個意志不堅定的人 ,在父母已故復國無望之時早已經抱著王語嫣逍遙自在了, 也不用揹負那麼多壓力和罵名。

慕容父子雖說從小博覽群書,但是對於御下之道卻一竅不通,既沒有喬峰統領丐幫的領導力,又沒有段譽那種容人的胸襟。對於各種武功也是博而不精,遇到真正的高手就歇菜了。這樣一個沒有一項過硬的本領人,既不能服眾又不討喜,如何成事,如何成事!少林寺大戰的時候,如果慕容復能與喬峰站在一起義結金蘭,那就是天龍四兄弟。他的年齡第二大,又是與喬峰齊名,穩坐老二的位置。然後利用喬峰的愚忠,接近遼國皇帝,待遼國揮兵南下之機給自己製造機會領兵或在外地趁機起兵。另兩個的智商完全不是慕容的問題。

利用虛竹的傻把他那些屬下歸於自己掌握,利用虛竹接近西夏公主,憑西夏公主的野心,他們兩人的陰謀會立刻一拍即合,只要慕容起兵,西夏也會乘機分一杯羹。最後利用段譽的呆,在大理想方設法掌握兵權,製造高氏一樣的兵變,然後利用遼國及西夏和靈鷲宮等幾方的勢力達到自己的目標。可惜少林寺一戰,慕容復站錯了隊伍,導致自己身敗名裂,永無再起之機。

為啥不能混進部隊裡,升職到一方統帥,別人不容易,他們有武功又有幫手的貌似也不太難吧,有了自己的軍隊,還是朝廷養著,私下可以做的事就多了,買通朝廷官員啦,私下募兵打兵器啦,隊伍大了幹啥不行,總比幾個人在江湖上瞎混強吧?趙匡胤也是兵變黃袍加身的,完全可以來個2.0版吧,就算不容易,這條路也比他走的好些吧。

在宋朝這兵好招可養不起。宋朝的兵分禁軍和廂軍,禁軍待遇很好,怕是中國歷史上待遇最好的兵,而且出征、還朝、逢年過節都有賞錢拿,而且還不少,慕容家最多就是蘇州一個普通土豪,按禁軍標準能養的起幾個兵大爺?至於廂軍雖然便宜,但根本沒戰鬥力,而且拖家帶口的,只能視為不要錢的民工大隊,慕容家養廂軍或許能養得起一兩萬人,但頂什麼用?當民工包工頭?還是準備和丐幫搶飯碗? 要是不在宋朝招兵,跑去契丹、西夏、大理、吐蕃招兵買馬,那一樣不成。無論是契丹、西夏、大理、吐蕃,這些國家的兵都是部族兵和世家兵,說白了就都是高門大戶、部落豪族的私兵,士兵是軍官的家奴莊戶,軍官是士兵的家主、族長,慕容家招誰去?

可以先考個功名,然後做將軍或者大宋禁軍首領,扶持自己勢力,交好蕭峰虛竹段譽,蕭峰虛竹段譽都無意權利,可以在這幾個國家之間讓包不同去聯縱,表妹也可以拿出來跟段譽交換啊。最後封一塊地做個異姓王,共同抗蒙古,我吹不下去了。


歷史深度揭秘


慕容博和慕容復是《天龍八部裡》裡的兩朵奇葩,一個專坑兒子,一個專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復興大燕為畢生夢想,但結局令人唏噓,慕容博為掃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覆在破碎的復國夢中不知所去,發瘋終老。

有不少讀者疑惑,為何二人寧願在江湖中打打殺殺,也不願屯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來興復燕國呢,筆者觀點如下,請各位不吝賜教:

大宋國不允許他招兵買馬

慕容覆在出場時自稱:姑蘇南慕容,是因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蘇燕子塢參合莊, 這個地方也居住著大燕遺民,但地盤屬於當時的大宋,試想,如果慕容復率領他的部下,在此處招兵買馬,日日操練,叫囂復興燕國,這簡直就是懸掛在大宋國的皇帝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這反動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還未出師,就身先死了。

再說了,當時大宋國的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這樣一個根基穩固,無計可施的社會大環境裡搞起義來複興大燕,沒有群眾基礎和起義的噱頭,根本搞不起來!

製造江湖混亂,好渾水摸魚

兵馬路線走不了,慕容復父子效仿宋太祖趙匡胤,試圖借用江湖力量來顛覆廟堂的格局,來挑撥兩大國的關係,好在戰亂中尋找機會,趁亂復國。

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了挑起宋遼兩國的戰爭,間接弄死了喬峰的母親,為了避免被追殺,他假死避禍,潛伏在少林寺偷學武功,同時變著法子在江湖中製造混亂。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轉星移”神功,嫁禍他人,製造江湖矛盾。慕容覆在浪蕩江湖的時候,哪裡有英雄會,他竄去哪裡“表現自己”,攪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嚴重缺乏,本想攪動江湖風雲,趁機謀劃大業,卻不料兜兜轉轉成了江湖公敵。

奇人異士的重要性

很難得,他父子二人發現了擁有奇人異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種兵缺少的年代,擁有奇人異士這樣一隻隊伍可不簡單。在襄陽被圍困時,楊過就是派奇人異士燒了“蒙古韃子”的糧草,擾亂了敵軍軍心,才替郭靖夫婦解了圍。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時候,這些奇人異士潛入城中搞暗殺,燒糧草,再與慕容復的兵馬來個裡應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們去宣傳假消息,製造混亂擾亂敵軍軍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熱衷拉幫結派,三五成群。通過他們的宣傳和拉攏,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馬。

財力薄弱,無力逐鹿中原

慕容復世家雖然強行支撐了五代沒有斷絕傳承,但財力方面已然匱乏。姑蘇燕子塢屬於江南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要的經濟模式,經濟發展緩慢。浪蕩江湖,圖謀大業等繁雜的支出讓他早已囊中羞澀。

所以,在西夏國招駙馬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成為駙馬就有足夠的財力來興復大燕,而不是兒女情長,是否合適,是否可以廝守一輩子。再到後來,他選擇去抱段延慶的大腿當乾兒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財政支持。

只是最後,他的計劃都落空了。

自古以來,不少君主的發跡都在底層,首先聚攏一群悍將人才,然後招兵買馬。慕容復他們父子混跡江湖撈取資本無可厚非,只是他們對人心的把握和局勢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以至於最後落得了慘敗下收場。

筆者以為,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瓏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這個平臺上獲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圖霸業”。各位看官以為呢?


彭彭噴


不論是創業還是復國,都要和現實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如果不顧客觀實際,就想聲勢浩大的大搞,不但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連他目前保存這點兒本錢也可能很快就會陪賠進去。



慕容博和慕容復所處的時代,離大燕國滅國已經幾百年。他身邊的遺老遺少,滿打滿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風波惡、公冶乾和鄧百川這四大家臣了。這樣的實力,頂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較大的地主武裝。公然招兵買馬,扯旗造反的話,份量還遠遠不夠。

北宋政權經過澶淵之盟後多年的休養生息,不但兵精糧足,而且底層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樂業,不想打仗。此時的慕容復即使掏錢,振臂高呼造反的話,也沒有多少人響應。

其實,他的先祖慕容龍城就很有先見之明,知道復國越來越成為是一項艱鉅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創立的“斗轉星移”之術不但是一門極厲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為復國的一項基本戰略來實施的。



就是需要審時度勢,一旦機會來臨,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來打擊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搶少林寺藏經閣武功秘籍的謠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讓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從中漁利嗎。

慕容復也是按照這個路子走的,他混跡於江湖,既可以掩飾身份,又能從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關於朝野和民間的第一手信息。有利於他及時做出判斷。他去西夏應徵駙馬,不就是從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嗎?他認段延慶為義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際遇啊。這些也都是為了從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勢啊!



只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復的策略是對的,只是在試試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對,他又過於急躁,最後不但復國未成,還落得眾叛親離,得了失心瘋。好在還有一個溫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過餘生,也算是活過,拼過,愛過一場了。


田獲三狐


這你就不懂了,中國做大事尤其是這種造反的大事,成功的條件是:謀劃與密室,點火與基層。


你上來就招兵買馬,扯旗造反。還沒根基呢就被撲滅了。慕容氏這樣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混跡於武林,接納並發展自己的勢力。提前在關鍵位置埋好旗子。


高升給朱元璋指定平定天下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主旨都是這個意思。”

你別用你這種凡人的想法去想追逐王道之人,就算是不成功的慕容氏的思想也不是你這種智商的人能想到的。

要組建軍隊,首先要有足夠的錢糧。還得保證初期不被剿滅,招兵也得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就這些在和平年代想做成太難了,所以慕容氏才一心想要天下大亂。

這些事的關鍵都在於前期的準備,錢糧的準備,要有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發展自己的勢力,蒐羅黨羽,在各種官府關鍵部門建立自己眼線。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網。這些事都要在扯旗之前完成。不把這些都做啊,就算有萬餘兵馬也很難存活。


水煮西山


這不過是小說而已,又不是真實的事件。倘若真有慕容博、慕容復父子這樣的人,那才真有些奇怪,只能證明這對父子為了復國夢已經瘋魔了。然而,他們父子兩人流落江湖,沒有招兵買馬卻不足為怪。

一、為什麼說慕容博、慕容復父子若在他們那個時代想要復國,這是蠢人的瘋魔行動?

一是因為所謂的大燕國已經亡國六、七百年了,這時候談復國不是笑話麼?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政權,前燕和後燕曾先後為中原霸主,西燕曾佔據如今山西全境,南燕佔據瞭如今山東全境及周圍一些地方。即便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南燕(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劉裕後來開創南朝,成為宋武帝),也已經早在公元410年覆滅,而慕容博父子那個年代,至少已經在公元1060年之後,六、七百年後的皇族,和平民有什麼區別?還說什麼復國?二是因為慕容家的大燕國從建立之起就不得人心,更何況六七百年後?慕容諸燕,說起來是五胡亂華的胡人政權,從建立之起,就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擁護,僅僅依靠其部落強大的鮮卑兵力維護統治。數百年後,慕容家的部落早已經解體,還談什麼復國?三是慕容父子只以為身為皇族而高貴,實際上當時比他們高貴的沒落皇族多的是,譬如建立唐朝的李家、建立北魏的元家,這些人都比慕容諸燕的時間更近、更有勢力、更得人心,尚且沒聽說什麼要復國之類的,慕容家空談復國豈不是顯得相當可笑?

二、雖然慕容復國的情節不符合常理,但千人千面,也難說中國歷史上一定就沒有這種人,金庸塑造這兩個人物也無不可

慕容復國的情節,很可能來自於歷史上後燕的復國。慕容家的前燕被前秦滅亡後,前燕的吳王慕容垂趁著前秦淝水大敗崩潰後而復國,建立後燕,還稱霸了中原,這是真實的歷史。只不過,慕容垂的復國,是在前燕滅亡不久,其鮮卑部落兵還圍繞在他周圍時完成的,而且他趕上了前秦崩潰,北方紛亂的大好時機。而慕容博父子所談的復國,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

但是,歷史上不缺這種痴人。說到底,慕容父子的復國其實本來無關乎他們再建大燕,而只是在於他們的野心而已。因為他們自稱是大燕的後人,因此把復興大燕當做一種口號,不過是為了實現其當皇帝的野心。只是,在我們後來人看來,復興大燕,在北宋政權穩定時期,根本毫無號召力。不光大燕這個毫無名氣的政權,即便當時李家人號召復興大唐,恐怕也沒幾個人會聽,這才是當時的實情。

然而,像慕容博父子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卻可以有,為什麼?因為歷史上的野心家是隨處可見的,復國是一層幌子,而人的野心是有些人的本性。小說,無外乎寫人性而已,金庸先生塑造這兩個人物並無不可。

三、慕容父子只是流落江湖,而沒有招兵買馬,並沒什麼不妥的。

一是因為慕容博的最初計劃就是要挑動宋遼大戰,引得中原大亂,他才有起兵的機會。他的計劃沒有成功,中原穩定,他自然不需要、也沒可能起兵。二是原本江湖就是英雄聚集之地,慕容父子流落江湖,在江湖上贏得名聲,不正是為招兵買馬做準備嗎?

慕容父子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招兵買馬,而在於他們復國的計劃混亂,到底把什麼力量做為他們復國的支撐始終很不清晰。

需要知道,五胡時期的慕容諸燕,是以其強大的慕容部落兵為支撐,以投靠他們的漢人謀臣為助力的。而到了北宋時期,慕容父子該以什麼為支撐,以什麼為助力?靠那四個瘋瘋癲癲的慕容家將?那就真是笑話了。

況且,歷史上的北宋,對民間控制的極嚴,哪裡發生災荒,人家北宋政府就到哪裡招兵,把北宋軍隊弄成難民收養所。你慕容父子想要招兵,那就更難了。


星火辰


首先,招兵買馬一般出現在亂世,軍閥混戰的時候。而慕容復所處的時代是北宋,政治上相對穩定,人民基本上安居樂業。慕容家是招不到兵買不到馬的;

第二,招兵買馬的目的要麼稱霸一方,成為一方的軍閥,要麼反抗朝廷。慕容家如果招兵買馬,被崇尚以文治國的趙氏王朝知曉,很快會滅族;

第三,慕容家想走捷徑。慕容復,慕容博都想過稱霸武林,後號令武林,恢復大燕;慕容博想挑撥遼宋矛盾,戰亂中恢復大燕;慕容復想通過入贅西夏娶西夏公主,趁機恢復燕國,他認段延慶為義父,想繼承段延慶王位,將大理改為大燕。

第四,慕容家的行為,只能說明父子倆是一介武夫,而不是一個政治家。



正能量的教育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天龍》這部書是一部武俠小說,書中人物全部以武為尊,擁有最強大的武力就等於或者說就可以擁有整個天下。從這個角度來看,慕容父子選擇在江湖上闖蕩,尋找和製造復國機會並無不妥。

再從慕容家所處位置來看。

姑蘇即今日之蘇州,魚米之鄉大宋腹地,把家安在這裡對慕容家聯絡天下豪傑,提升家族聲望確有巨大幫助。但是同時也對慕容家的發展形成了許多限制。

你大家大業的弄上幾十上百個家丁,說是為了看家護院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弄了幾千上萬人在那裡操練,你當大宋地方官員是瞎子,不把你抄家滅門對得起頭上的烏紗帽?

慕容父子一明一暗,在江湖和諸國間製造矛盾引發戰爭,其目的就是要火中取栗亂中求機。如果父子兩人有一人武功能天下無敵,無論用何種手段使得天下武林人士均能聽命,則復國不是奢望。

可惜父子武功雖也不凡,卻不想一山更有一山高,同一時代遇到了喬峰段譽虛竹這等百年難得一遇的人物,最終飲恨也就不算意外了。

其實金庸先生為慕容復安排的下場也是很不錯的,雖然精神錯亂,但畢竟自己認為完成了一生所願,只要不再清醒,管它真假虛實!



一步一仙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線,比較符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實力強大。武裝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根據《天龍八部》的描述,這部小說的背景應該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間。這一時期,北宋經過百年發展,實力強大,國力日隆,內部穩定。想要在大宋境內造反,勢比登天。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邊,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區小霸王,個頂個的強國。大宋朝都打不過這幾個,慕容復就手下那幾個爛番薯臭鳥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有什麼機會?

第二,慕容家族實力有限。

鮮卑人建立的燕國,不管是前燕、後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脈。但那畢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時期已經相隔了五六百年。鮮卑慕容氏的政、治影響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慕容覆在姑蘇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塢”,並不是金庸亂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淪落為尋常百姓了。只不過是略有資產的大地主罷了。

這樣的財力,逍遙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買馬、舉兵造反,根本辦不到。養一支軍隊那不是開玩笑的,那花銷絕對是天文數字。慕容家族無力承受。

正是因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無力舉兵。所以他們才要到處煽風點火,妄圖挑起各國之間的戰爭,到時候天下大亂,慕容家族才有機會渾水摸魚,趁機復國。

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令人可發一笑。


上將噯福斯


慕容博、慕容復是《天龍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機者。他們一心想興復大燕國,重振當年大燕國的雄風(其實說實話,對歷史不是比較瞭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大燕國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其實他們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從此越錯越深。

他們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蕩是因為:

1.他們認為興復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幫助,爭奪天下只需要武力。

為了興復大燕國,他們也是鞠躬盡瘁了。但是他們沒有明白打天下與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黃蓉夫婦,身邊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絕這樣的高手助陣,但是面對百萬蒙古兵,還是沒有能守住襄陽,最終戰死襄陽。可見,爭奪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講究謀略。慕容父子倆錯誤的認為只要能籠絡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復國。

2.慕容博父子倆是《天龍八部》中最大的投機者。他們希望天下大亂,藉此機會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說是居心叵測的人,環顧當時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遼,大理並立,他們就這樣尋找著的機會。最終他們發現蕭峰是遼國的南院大王,所以他們希望能和蕭峰聯手,挑起宋遼戰爭,以此來興復大燕國。

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佔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那時順手將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螻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並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於南朝。此事於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

他們為了興復大燕國,或者說為了一個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不惜犧牲兩國百姓,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這樣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這根本不值得別人追隨。


慕容博父子的復國夢可以說是根本就不切合實際的,是逆時代潮流而為。大燕國只是五代十國時期建立的一個小國家,可以說只是一方割據勢力,並不是一統天下的政權。在宋,遼,西夏並立的情況下,人心思定,那還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們想要復國,也不會有擁躉。他們的夢是不現實的,是可悲的,因為這個虛幻的夢想,他們父子倆賭上了一生,卻一敗塗地。


學海一扁舟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要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復興燕室”絕不單單是一種口號,而是慕容家族幾代人前赴後繼,不忘祖訓,為之奮鬥的目標!

無論是年老的慕容博,還是年輕的慕容復都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力,父子二人俱是年少成名,家世淵源,武功路子,武學天賦是一方面,但是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自身的努為猶為重要,私底下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假以時日,復國不是夢想。

時也,命也,運也。

先是慕容家出了一個武學奇才慕容龍城,獨創“斗轉星移”絕技,縱橫江湖,當世無敵。同時他也未忘祖宗遺訓,糾合好漢,意圖復國。不料,出一個宋匡胤,捷足先登,領先一步,建立宋朝。那時,人心思安,終無所建樹,鬱鬱而終。

後傳至慕容博這一代,依舊不忘祖訓,更加勵精圖治。

天下有三處武學寶地,藏經閣、還施水閣、琅環福地,慕容家獨佔二。慕容博又潛藏少林寺二十多年,私抄少林七十二絕技,可謂天下盡矣!

到時,登高一呼,燕國指日可待。

但是天不遂人願,生不逢時。

楚雖三戶,亡秦者必楚。

可惜,慕容父子不是楚貴族項梁、項羽叔侄,沒有力拔山兮的英雄氣概。

大宋亦不是大秦,沒有亡國之兆,反而是百姓生活富足,人民樂守其業,俠義之士甘願為了國家安危四處奔走。這時候,招兵買馬,起兵造反,無疑於自取滅亡。此其一。

歷史上很多皇帝都出身於草莾,或者為綠林好漢,或者是皇室後裔。

漢帝斬白蛇,劉秀中興,劉備復興漢室,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但不屬於慕容氏。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不佔,憑什麼逐鹿中原?此其二。

慕容氏,人丁單薄,三代單傳。父子年代跨越三十年,根本經不起消耗,若慕容復一死,慕容博即便復興成功又如何?

王朝霸業,不過塵土,此其三。

為什麼慕容氏父子一心恢復燕室,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兵者,詭道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轅輥,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瘭,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其實,孫子兵法上說的很清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實為不得已而為之,故善用兵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慕容氏父子常年在江湖上四處遊蕩,就是為了樹立威望,招攬人心,使人屈服。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丐幫是中原第一大幫,丐幫幫主喬峰出走以後,南慕容北喬峰,只剩下慕容氏一家獨大,幾乎無人抗衡。慕容博這才敢堂而皇之的露出真面目,若不是掃地僧及時出手,力挽狂瀾,很可能江湖演變為一場血雨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