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單純的看張宰怙整個職業生涯獲得的獎金,也許還不如如今電競職業選手1年的工資。但是已經走過17年職業生涯的他,卻始終在為後人詮釋著何為職業選手、何為職業精神。也許如今的War3已經無法擠進一流電競項目之列,但是這位War3職業選手,卻始終是整個電競行業的“定義者”。

1

張宰怙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快速走上領獎臺,臉上並沒有因為奪冠而出現過度興奮的表情,他只是象徵性的用手握了握冠軍獎盃便踱著步子慢悠悠想走下臺去。安納海姆會議中心中絢爛的燈光與臺下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與他平靜的表現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也許是得到了現場工作人員的提示,向臺下踱著步子的他身子僵了僵,馬上轉身又向舞臺中央的獎盃走去。此時的張宰怙就像首次登上舞臺一樣緊張、羞澀,將獎盃拿在手中半晌之後,他才想起來臺下還有一票比自己還要興奮許多的觀眾以及舉著相機的攝影師,便馬上舉起獎盃,露出幾個極為“生澀”的笑容。

至此,ESL安納海姆站War3賽事也走入了尾聲,為期3天的整個賽程中,張宰怙一路從小組賽中殺上總決賽,最終以僅失去一個小分的完美成績問鼎世界冠軍,整個比賽過程中的發揮就如同他在領獎臺上的那般毫無波瀾。

在如今的電競行業中,似乎並沒有任何一位職業選手在獲得世界冠軍榮譽時能像張宰怙這般“反常”,同樣“反常”的還有這場賽事,臺下很難找到十幾二十歲的標誌性電競觀眾,反而大部分都是看起來十分成熟的中年男性。這群中年觀眾似乎對臺上冠軍的冷淡視而不見,自顧自的沉浸在喜悅當中。

這些看起來十分“反常”的舉動其實並不反常,臺上這位新的世界冠軍得主已經在電競行業中征戰了17年,而臺下這群觀眾也大部分從21世紀初便追隨了前者整個或者大半個職業生涯。也許臺下觀眾歡呼的並不是他又獲得了一項世界冠軍,而是這位能稱為“電競活化石”的選手如今仍然在書寫自己的傳奇,仍然在創造歷史。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2

張宰怙在魔獸爭霸領域有一個綽號,叫作“無冕之王”,這一綽號源於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未曾獲得過WCG魔獸爭霸項目的世界冠軍。但是“無冕之王”並非真正無冕,在這17年中,張宰怙獲得大大小小電競賽事冠軍多達60多項,幾乎參與了從2003年至今全球範圍內所有的魔獸爭霸職業賽事。迄今為止,他仍然是世界魔獸爭霸項目中獎項最多、獎金數額最高的職業選手,所獲獎金數額超過56萬美元。

1986年,張宰怙出生於韓國仁川,作為地地道道的80後,他甚至以如今電競行業中的大部分職業教練都要年長許多。

年幼的張宰怙從小便在遊戲方面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當他步入12、3歲那個沉迷遊戲的年紀時,星際爭霸也正在因為金融危機而大肆在韓國傳播,當時年幼的張宰怙迅速成為了一名路人高手。

2002年7月,魔獸爭霸3的春風正式吹到了亞洲,更精美的畫面、更豐富的遊戲內容讓當時大量韓國玩家開始從星際轉入魔獸,張宰怙也在身邊朋友的鼓動下開始嘗試這款全新的RTS遊戲,僅僅一個照面,張宰怙便完全沉浸其中,找到了自己的本命遊戲的他在魔獸爭霸方面的技藝迅速提升,很快便萌生了打職業的想法。

當然,與眾多職業選手的經歷相同,張宰怙的父母對此並不支持,但是原本內向、聽話的張宰怙卻毅然決然做出了決定。從那時開始,他每天持續訓練15個小時。刻苦的訓練顯然能夠帶來回報,1年之後,張宰怙踏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型賽事舞臺,2003年的MBC Sonokong Prime League II比賽中,初來乍到的張宰怙不僅成功殺入了決賽,還成功擊敗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韓國“鬼王”Sweet。

一鳴驚人之後,張宰怙與他的ID Moon一夜之間成了韓國玩家的討論焦點。憑藉著強大的信念與訓練強度,張宰怙不僅成功踏上了職業選手之路,同時也在職業賽事中快速崛起。

2005年的WEG是張宰怙首次參加的國際大師賽,然而在比賽中,他直接以24連勝奪得冠軍,Moon的名號正式在國際賽場傳播開來。同年的MBC Warcraft League中,他再次以13連勝的全勝戰績拿下冠軍,那一年,“第五種族”這個稱號變得家喻戶曉。

此後的10多年中,Moon在職業上戰場留下的傳說不勝枚舉,“木瓜蓋”三神大戰如今仍然被諸多玩家粉絲廣為傳頌,不過與他的職業經歷相比,他對整個行業的“定義”似乎更加閃耀。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3

為什麼將張宰怙稱為“定義者”,因為他是整個電子競技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初代”超級明星之一,在那個沒有英雄聯盟、沒有DOTA2、沒有守望先鋒、沒有現在任何熱門電競項目的莽荒年代,張宰怙曾是全球電競戰隊爭搶的“第一目標”。

2007年,與歐洲戰隊MYM合約到期之後,全球大量電競戰隊向張宰怙拋來橄欖枝,最終老東家MYM以一份“天價”合同才將他留下。據Moon自己透露,當時MYM給出的價碼是年薪1億韓元,當時約合人民幣80萬,這一薪資水平甚至比如今的大部分職業選手更高。

這只是一個開始,2009年,離開MYM戰隊的張宰怙又以3年7億韓元的薪資加盟韓國本土戰隊WeMade Fox,這一薪資水平直接讓張宰怙成為當時韓國職業聯賽史上身價第二高的職業選手,僅次於“上古”星際爭霸1選手Nada,成為電競明星比肩傳統明星的“定義者”之一。

不僅如此,張宰怙還是電競行業傳播社會價值的“定義者”之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作為與中國往來十分密切的電競職業選手,張宰怙慷慨解囊,為災區捐款3萬人民幣,是當時為災區捐款最多的電競職業選手。

08年北京奧運會為電競帶來了一個風口,在那一時期,與中國電競往來密切的張宰怙受邀來到中國海南,成為為北京奧運會傳遞火炬的8位職業電競選手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在那個Faker、The Shy等韓國電競明星尚未出道的年代,Moon是最受中國玩家歡迎與喜愛的韓國職業選手,而且他還通過支援災區與奧運會向傳統社會傳遞這電子競技行業的正向價值。

當時間進入10年代以後,DOTA2、英雄聯盟等項目出現,傳統的星際、魔獸等電競項目受到了極大衝擊,WCG甚至也被迫停辦,在這段時間內,包括張宰怙在內的大量職業選手彷彿銷聲匿跡,不過在大部分選手選擇另闢蹊徑之時,張宰怙仍然持續在魔獸職業賽場中征戰,同時也依然在為電子競技行業的價值進行正名。

2018年,12月24日,一帶一路國際電子競技大賽正在中國膠州舉行,同時也是張宰怙的生日,同樣在一場不敗便獲得賽事冠軍之後,他直接將3萬人民幣獎金全部捐給了福建省霞葛中心莊溪小學圖書館。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4

如果要以一位選手去定義整個電競職業,那麼這一人選必定是Moon,長達17年的職業生涯已經遠超如今的職業選手群體,而在這期間,Moon還始終堅持著高強度的訓練,只不過由於年齡的增長,他的訓練時間已經從過去的15小時縮短到12小時左右。

從某種意義上看,Moon的經歷值得整個行業去思考,在擁有更高操作難度與操作需求的魔獸爭霸當中,為何Moon能夠始終避免被傷病困擾,十幾年如一日的保持訓練強度與競爭力?

同時,再回看Moon的整個職業生涯,從他年少出道到服兵役中斷職業生涯,再到已為人夫、為人父,這些如今阻礙職業選手發展的客觀因素為何始終未能對Moon的職業生涯造成嚴重影響?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仔細思忖,電競行業在高速發展時,電競職業選手這一群體的發展為何始終無法與行業保持步調一致?

誠然,Moon17年職業生涯才打拼出的50多萬美元獎金可能只是一位優秀職業選手的年薪,但是這位“活化石”卻依然堅守在魔獸爭霸這款Dead Game當中為整個職業選手群體“打樣”,為後繼者們詮釋著何為職業選手、何為職業精神。也許如今的War3已經無法擠進一流電競項目之列,但是這位“純粹”的War3職業選手,卻始終是整個電競職業選手行業的“定義者”。


Moon:超60項賽事冠軍、17年職業生涯,他是職業選手“定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