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讚美母親的詩詞有哪些經典詩詞?

易花得木


臨近母親節,鬼谷子智謀在此預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關於母親的詩句歷來都有很多,下面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較熟知的一些詩句。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遊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解釋】: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2、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蔣士銓《歲暮到家》

【解釋】:母親愛子女的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在過年的時候到家,母親多高興啊!

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黃景仁《別老母》

【解釋】: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乾了。

4、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圖·其一》

【解釋】: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5、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解釋】:應該好好地回想你們還小時,高飛背棄母親的那一刻。你們父母當時是什麼感覺,現在應該體驗到了吧。

6、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解釋】: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他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7、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

【解釋】:西方的白帝看見它也會驚惶失色,神母也會嚇得嗷嗷大哭。

8、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蔣士銓《歲暮到家》

【解釋】: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解釋】: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10、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解釋】:應該好好地回想你們還小時,高飛背棄母親的那一刻。


鬼谷子思想


古人寫過哪些讚美母親的詩句,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最著名的詩句莫過於:

慈母乎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這首詩從古自今是讚美母親的絕唱了。記得小時候讀書讀過這首詩,開始預習時並不怎麼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課堂上老師含情地講解,初步明白了這首詩的大概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到了中年之後,自己也生兒育女了,才能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含意。

慈祥的母親用左手握著衣服,右手拿著針,一針一線為遠行的兒子縫著衣服,這一針一線縫起的衣服就是兒子穿在身上的衣服。這件衣服母親生怕縫得不結實,所以是密密地縫起來。這一針一線的縫紉中,飽含著母親唯恐兒子遲遲迴家的深深情意。看!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多麼感人的一幅畫面。這幅畫面,深深地銘刻在每個讀者的腦海中,教育著多少子孫後代,為報父母之恩而盡責盡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高樓避愁


《歲暮到家》 \r

清·蔣士銓\r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r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r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r

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首詩可以說是很形象了。春節回家她們總是在給我們準備各種吃的和用的;看看家裡陳設,發現寄回家的一些東西她們還原封不動的保留著,捨不得吃捨不得用;自己身上的病痛全然不顧,反倒關心我們在外面過得好不好,回來行程是否順利。這時候哪裡還敢道一聲苦?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夠,既不能讓父母安享晚年還要讓他們獨自在家為自己操心。



二度id


古人都寫過哪些讚美母親的詩詞?

我覺得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最能表達對母親的讚美。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盂郊在寫這首詩時己經五十歲了,說明孟郊當時是多麼的愛自己的母親。

慈祥的母親手持針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她的一針一線,縫得嚴嚴實實,是耽心兒子此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誰能說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情。

這首詩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孟郊飽嘗世態炎凉,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

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母愛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

母親節即將到來,我們再次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再次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懷之情,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使我們的下一代知道母愛是偉大的,仼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唯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才不會丟掉。





用戶51414109331


《歲暮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辛苦。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ty365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通過對母愛的一個表現,一個老母親給已經長大成人的遊子縫補衣服的描寫,抒發了母愛偉大到報不了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一、二、三句,是寫出門在外的兒子,身上穿的衣服,是臨行前老母親用手中的針線製作或縫補的。第四句是寫媽媽的心理活動,希望兒子在外發展得好,回來得遲一些。第五、六兩句,自問自答,是作者以兒子的口吻,發出母愛偉大的感慨。

整首詩,語言通順,通俗易懂,又有意境,不失為古代讚美母親的經典詩詞之一!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胡亂對聯瞎打油


您好,為了這個問題,忙活了一禮拜,下面是我自己關於古詩詞的甄選和評析:

古代關於母親的經典詩詞擷拾評析

人類生命源自父母,道德文化始於家教。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無不是盡心竭力,言傳身教,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為子女的健康成長耗費心血,每個人的身上,都寄託著父母的殷殷期盼和美好願望,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循循善誘,這是人類的良好本性和得以存續的基礎。

父愛如山,母愛若水。父愛如山,堅如磐石,雄渾偉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母愛若水,水之善流,無形無際,水之所處,無微不至;父愛好比黢黢高山,沉默無言;母愛猶如涓涓細流,連綿不斷;父愛如泰山壓頂,一柱擎天,母愛如大海氾濫,五彩斑斕。

父母生我愛我,養我育我,疼我惜我,護我為我,感情至真,絕無做作,恩情之深,難以琢磨。自有了文字以來,父母就是詩詞歌賦讚美的第一對象,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多處詠歎父母,歷朝歷代,關於父母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俯拾皆是,為了弘揚傳統美德,筆者從浩瀚的詩詞中選取十餘首關於母親的詩詞,略做點評,以饗讀者,你我共勉。

《詩經·小雅·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註釋】蓼(lù)蓼:長又大的樣子,莪(é):一種草,即莪蒿。匪:同“非”。伊:是。劬(qú)勞與 “勞瘁”皆勞累之意。蔚(wèi):一種草,即牡蒿。罄(qìng):盡。罍(léi):盛水器具。怙(hù):依靠。銜恤:含憂。鞠:養。拊:通“撫”。畜:通“慉”,喜愛。昊(hào)天:廣大的天。罔:無。極:準則。烈烈:通“颲颲”,山風大的樣子。飄風:同“飆風”。發發:讀如“撥撥”,風聲。

谷:善。律律:同“烈烈”。弗弗:同“發發”。卒:終,指養老送終。

【詩詞評析】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哀嘆父母的辛苦養育之恩,如今撒手人寰,無以回報,哀思之情,百身莫贖。詩中重複排比,一詠三嘆,感情真摯,語調哀怨,令人讀之,肝腸寸斷。該詩對後世影響極大,不僅在詩文賦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詔書中也屢屢言及。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註釋】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這裡喻母愛。棘心:酸棗樹初發的嫩芽,這裡喻子女。夭夭:樹木嫩壯貌。令:善,好。爰(yuán):何處,一說發語詞,無義。浚(xùn):衛國地名。睍(xiàn)睆(huǎn):鳥兒宛轉的鳴叫聲。

【詩詞評析】這首詩用南風形容母親,用酸棗發芽結果形容兒女成長。採取排比起興的手法,形容母親的辛苦養育之恩,七個兒子一個個的長大,母親的恩德猶如和風煦暖,然而自己沒有盡了孝心,不能讓母親寬慰,恩情深似海,難以回報,因此引以自責。從內容看應該也是悼念母親的詩文。

《思親操》

【魏晉】無名氏

(舜耕歷山,思慕父母。見鳩與母俱飛鳴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

陟彼歷山兮崔嵬,有鳥翔兮高飛。

瞻彼鳩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

深谷鳥鳴兮嚶嚶,設罥張罝兮思我父母力耕。

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當安歸。

【註釋】歷山:山西南部第一高峰,傳說舜曾在歷山耕作。罥(juàn),捕捉鳥獸的網。罝(jū)捕捉兔子的網。

【詩詞評析】這首詩為魏晉時期所作,題注說明是舜在驪山耕作,看見斑鳩母子哺食鳴叫有感而作。大意為:登上險峻崔嵬的歷山,有鳥在展翅高飛;看到斑鳩在徘徊飛翔,下面河水清澈泛波;深谷中有鳥鳴相和,設置捕鳥獸的網籠,不由得想到父母還在辛苦勞作,光陰迅疾,遠離父母,難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我當如何是好?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詞評析】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著名的歌頌母愛的詩詞,言簡意賅,飽含真情,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尤其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描寫母愛的著名佳句,膾炙人口,婦孺皆知,毋庸多言。

《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唐】鮑溶

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詩詞大意】:砍樹沒有利斧,釣魚沒有好絲線,為何自不量力,前來尋取功名,卻遭至貧困。回想以前整日耕作,和親人在一起,如今來到千里之外,心不在焉,思念親人。慈母殷切期盼,希望我能成材,蠶絲能有多少,我卻經常換著新衣服,(因為)母親不輟織布,一頓飯的功夫就能織出一尺的絲布,有誰能如此辛勤勞作?想到此,就此告別,回家耕作,燒掉車子,從此再不出山,侍奉老母。

【詩詞評析】鮑溶是中唐時期詩人,這首詩為告別孟郊所作,說明了回家奉養母親的理由。詩人仕途受阻,回想母親辛勤勞作,殷切期盼自己成才,如今在外,心中思念,於是息心他念,迴歸報答母恩。該詩樸素自然,不作雕飾,平易感人,內蘊真情,母親的殷切之情,兒子的反哺之念,弘揚了母慈子孝的傳統美德。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註釋】慈烏:寒鴉。吳起:戰國時名將,他曾為了追求功名,母親死了,卻不回家料理喪事。他的老師曾申(曾參的兒子)知道這件事,就和他斷絕來往。

【大意】寒鴉失去母鴉,哀鳴不休,白天黑夜都不離去,一直守著故巢,每天晚上哀鳴,使得聽到的人心裡悲楚。寒鴉鳴叫似乎在說自己沒有盡到反哺之心,那麼多的鳥類誰沒有母親,怎麼只有這隻寒鴉如此哀怨,大概是它的母親對它的恩情太重了,無法回報,才如此不能承受母親去世的傷痛。古代吳起雖然是名將,可是母親去世了都不回家料理後事,和寒鴉一比,簡直不如禽獸呀。寒鴉啊寒鴉,就像鳥中的孝子曾參一樣。

【評析】詩人白居易自己的母親因為看花墜井去世,詩人為此傷痛不已,然而卻因為當時有關於花卉的詩詞被政敵彈劾,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對母親的意外去世深深自責,其實從歷史記錄來看,白居易還是非常孝順的孝子。這首詩用鳥類和人相比較,指明就連寒鴉都有哀痛之心,更何況人呢?再大的功名,就連戰國名將吳起,功名顯著,然而不盡孝心,堪稱禽獸不如。詩人藉以表明要有報恩之情和盡孝的義務,做人不能不如禽獸。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大意】運送母親的靈柩的車子停下來,四周茫然回顧,沒想到我就像楚囚一樣困頓,一股感傷從心中湧起,悲慼垂淚,無語凝噎,慈母病重的時候,本來想拜訪名醫醫治,沒想到急迫接送的時候,母親卻撒手人寰,偉大的母愛無以回報,人生還能追求什麼呢?!

【評析】這首詩作於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詩人母親去世,移靈柩回鄉,途中哀悽傷痛,充滿了自責和哀傷。李商隱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而這首哀悼詩平鋪直敘,淳樸自然,反而更顯得蘊含真情。

《烏夜號》

【唐】李群玉

層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鳥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髮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大意】隔著泛波的江邊,一望無際的是青楓林,有鳥在林間,通宵達旦的鳴叫,這時正是沒有月亮的黑夜,,四周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聽到鳥的哀鳴,聲聲讓人傷痛,靜夜悄悄,鳥鳴劃破夜空,異鄉飄零,更是難以聽聞,不由得憂思哀傷,都生出了白髮,想這鳥兒,既然不是杜鵑,恐怕應該是春秋時顏回所說的桓山鳥,四個子女羽翼豐滿,展翅欲翔,母親送別,發出的哀鳴到現在吧。

【評析】李群玉是晚唐著名詩人,“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在異鄉夜晚,聽到鳥兒哀鳴,聯想到古代典故“桓山鳥”,再加上自己漂泊外鄉,思親情切,於是藉著描寫桓山鳥,抒發自己思念親人的愁悶。該詩用詞清新婉麗,聯想豐富,寓情於景,渲染烘托,藝術感染力極其強烈。

《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大意】從日頭正午到下午夕陽西下,黃昏獨自一人,禽鳥都歸林了,在林間母親墳頭灑酒垂淚,不願離去,如今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叮嚀了。

【評析】陳去疾是晚唐詩人,生卒年不詳,這首詩描寫上墳掃墓情形,詩人從中午一直到黃昏,佇立在母親的墳頭,久久不願離去,回憶母親的諄諄教誨和句句叮嚀,可惜再也聽不到了。這首詩簡潔明瞭,樸素精緻,意蘊深遠,飽含真情,把孝子上墳哀傷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悲傷不已。

《墨萱圖二首·其二》

【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

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大意】萱草(古人用萱草代表母親)長在北邊堂屋下,顏色鮮豔美好,對著這幅墨萱圖時,杯中常有殘餘的酒,遠離時無法言道,作為子女要有孝心,不在乎榮華富貴或者枯槁貧困,昨天夜裡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年華易老,漂泊在外,不能歸鄉,感覺心裡七上八下的難受。

【評析】元代畫家詩人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拒絕做官,甘受貧困,經常為不能奉養母親而自責,有多首詩文感嘆,這是其中之一。

《曬舊衣》

【清】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餘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親舊線痕。

【大意】三十年前母親做的衣裳尚在,衣領袖襟雖然破了感覺到還有母親的餘溫,想要重新縫補卻不忍拆線,因為上面有母親勞作的針線痕呀。

【評析】睹物思人,懷念慈恩,一絲一縷,飽含真情。

以上十餘首是古人歌頌母親的經典詩詞,只是浩瀚如海弘揚母恩詩詞的精選,其他還有很多,諸如詩詞歌賦,文章誄銘等等,無不是描寫母愛的慈祥與偉大,限於篇幅,這裡就不贅述,然母恩之情深似海,豈能是些許詩文所能代表?望諸位共勉,孝敬父母,繼承和傳播我中華優秀的孝道文化。

2019/5/12榆木齋


榆木齋


推薦一首先秦時代,《詩經》裡的小雅的一篇古文,寫的是父母的辛苦。那時的人都懂得了父母的艱辛。看圖片把,想表達的內容都在圖片裡,手打的翻譯,我沒有過多的言語了。






閱讀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唐詩當選為母親詩之最吧。




紅玉w紅玉


提到寫母親的古詩詞,流傳最為廣泛,最為經典的,莫不是孟郊的那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把母親對兒女的那份牽掛和慈愛刻畫的淋漓盡致!

其實在浩瀚的古詩詞海洋中,像這樣的句子不勝枚舉!

如“當時父母念,今日而應知”;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霜殞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

母愛是人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比山高,比海闊,比春暖!是任何語言和詩句都無法詮釋和形容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