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陳文說海南草木天涯系列之四:山蕨在野綴春夏

在海南的春夏時節,如果有機會去到山野踏青,總能在路邊看到各種各樣的山蕨。蕨類植物在山林中是一種頑強而富有生機的存在,山路邊和叢林裡的陰涼下隨處都能見到它們族類的身影,近水臨溪的潮溼處更是成簇成叢地密生著,有時甚至擋住了蜿蜒的野路,倒教人生出幾分無處落腳的躑躅來。

山蕨的外形是千姿百態的,有由腎形的碎葉散碎地攢成一片完整的葉子,再順著鐵線般細韌的蔓藤爬成一樹的;支起小指粗細的葉柄,舉著手掌大小長尖葉的;寄生在老樹的枝椏上,大片大片地層疊著形似鳥巢的;生長在岩石縫裡根莖生毛葉掌分叉形似鹿角的、枝葉飄如鳥羽的……人們根據這些蕨類不同形狀特色,給它們起名為鐵線蕨、鳥巢蕨、鹿角蕨、鳳尾蕨等等,如果不是名稱的後綴相同,光看著這各種造型趣怪大小不一的枝形葉態,你甚至沒有辦法想象到這些傢伙原來同屬一家!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生長在熱帶雨林深處的蕨類植物

蕨類的種族龐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種群之一,曾經是陸地植物界的霸主,猶如當年稱霸地球的動物之王恐龍。

據說全球的蕨類家族成員就有一萬一千多種,而中國蕨接近兩千之眾,是世界上蕨類分佈最豐富的一區,品種之多,令人目接不暇。有蕨類王者之稱的桫欏自從物種形成,便已經在地球上生長了三億多年的時間,堪稱是地球植物化石級老祖般的存在。它有別於其他蕨類的草本狀態,是唯一可以長成大樹的木本品種;億萬年來多少物種被淘汰湮滅,連強悍無敵的恐龍都滅絕在了地球世代變遷而形成各種嚴酷的極端氣候中,但是桫欏卻能完好無損地存活至今,真是神一般令人仰止的存在。

這種來自遠古的物種,適合於熱帶及亞熱帶溼潤溫暖的氣候,當人們穿越海南中部五指山的叢林道路,偶爾也能路遇高沒人頭的桫欏樹林,感受一下這種來自遠古活化石植物所蘊含的神秘氣息。海南是何其幸運,能成為這種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護名錄(紅皮書)的珍稀瀕危物種落足生存的一處!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植物化石桫欏樹

不管是哪一種蕨類植物,都是靠著孢子繁殖。這些幾乎是微不可見的細小的種子,附著在蕨葉的背面,猶如暗藏著神秘信息的圖案一般,規則地凸起。當孢子成熟,便會四下散落或是隨風飛送,在各處紮根,地下樹上、泉邊溝旁處處可見,就是那疊摞在山腰上的頑石上,只要縫隙裡微微積上了一點土和水,都隨時可能長出一棵神氣十足的山蕨來!到了春末夏初,山林的雨季來到時,只需一場滂沱的雷雨,滿山滿谷便都成了蕨類的世界。

新蕨在雨季萌發,老蕨也在雨季裡發出新芽。雨後,山蕨們的新芽一枝枝地抽拔茁壯起來,芽杆上蕨類植物特有的小毛絨沁集著一星一星的小水珠,有種能迷惑人的嬌柔的美,但它們偏生有著和這柔嫩的表象截然不同的強韌的生命力,能夠快速地覆蓋著一切空白的土地,成為那裡的霸主。所幸還有覓食的人類,可以遏制這種瘋狂的生長——不少蕨類的嫩芽和根莖可以食用,在生產力有限的時代,是自然奉獻給人類的療飢美食。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蕨類植物的嫩芽

海南島上最瞭解蕨類的民族,應該就是世居於中部山區的黎族同胞了。

黎胞擅食野菜,山野中處處都有他們的天然菜場,旁人眼中的雜草亂葉,可能就是黎胞日常食用的養生野菜。而山中處處可見的野蕨,在黎胞的手中,便有可能變成藥材、食材,甚至是能夠提取澱粉代替米麵作為主食的代糧佳品。我總覺得他們也像是人群中的蕨類植物,世代低調地生長在蒼莽的山林之中,但是又都具有著那樣積極向上的頑韌的生命態度,與大地山石一起,互通聲氣,同生共榮。

黎胞把他們經常採食的嫩蕨芽,稱為捲毛菜,因為它的頂端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時候,是由外往裡團團卷著的形狀,像個可愛的問號,帶著從幾億年前傳承而來的問題,在徵詢著關乎生命存在意義的答案!這個捲曲的小問號上佈滿了細密的棕褐色絨毛,以捲毛為名,當真貼切。這個時候的捲毛菜是最脆嫩的,伸手摺斷的時候,彷彿都能聽到微不可聞的斷裂聲,此時採下的捲毛菜,不管焯水涼拌還是炒菜下飯,都是極其脆爽美味的。但如果像個大自然的問號似的小毛卷都舒展伸直了,也就代表蕨芽已經粗老不能食用,採之無用了。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帶著數億年物種傳承的問號,初生的蕨芽造型趣怪

市場上常見的捲毛菜有兩種,一種是杆子褚紫帶紅,一種整枝都青青翠翠,紫色的肥厚粗大,青色的秀巧纖細,雖然外形區別較大,但其實都是同屬於鳳尾蕨類的蕨株嫩芽。山中的黎胞每日趕早採擷新發的蕨芽,用竹筐挑到附近村鎮上的市場售賣。還帶著夜寒在枝芽上凝成的露水的嫩蕨飽滿新鮮,知味者眾,不到一時三刻便被搶購一空。這可是真正天地滋養的原生之味,沒有一點化肥農藥的汙染,而且在城裡以貴价和貨齊而聞名的大市場裡,就是再有錢也買不到這山野鮮味!鎮裡會吃的煮婦和廚男們,可不會錯過這樣的好食材。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菜市場裡出售捲毛蕨菜的攤位

雖然媒體曾有報道蕨類吃了容易致癌,但是美味到了眼前誰也不想放過。日本人明知那河豚魚身有劇毒都有老饕願意捨命相嘗,我堂堂大中華食客難道還怕了這一棵小小的野蕨菜不成?對美味的追逐深植於人類思想和行動,並不會因為國界或者種族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再說專家們今天叨嘮這不能吃明天鼓搗那不能吃,都聽他們的,那以食為天的吃貨們還活不活?這山裡的黎人吃了幾百上千年也沒見有啥事,可不能因為專家們的幾句話就因噎廢食!

將紫青之嫩蕨清水過洗,隨手摺段,扔入煮滾水加油鹽飛快焯之,去掉青腥之氣和雜質之後,不管是炒於切成薄片的四川臘肉還是本地土豬五花鮮肉,只要待油出而潤圍蕨段,即可入味精蠔油等調料快速翻炒出鍋。蕨味獨具山林之清香,兼有幾分澀粘的黏糯,獨食則太過青寡,加上動物油脂的潤味和鮮臘不同的肉香,即成絕味也!倘若是不喜油腥之味的茹素者,也可以將蕨芽焯水去澀以後,拌上蒜末香油等調味涼食,如果再加上一些切絲的青紅辣椒,點色惹味,也是美食一道!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蕨菜炒肉,味道不錯


蕨類在中國分佈甚廣,所以許多地方都有食用蕨菜的習慣。內地的苗壯瑤等山區的少數民族,除了食用蕨類的嫩芽,還有挖掘蕨根,製作蕨粉食用的習慣。

蕨類植物的根莖色紫而深,能扎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其中蘊含有豐富的白色澱粉。內陸的人們一般選擇在霜降前後,地面上的莖葉枯死之後,到次年二月之前的時間裡,挖取蕨根,製作蕨粉。採挖蕨根絕對是個費力的苦活,挖的時候還要儘量保持根部的完整,以便把它們一捆一捆地綁繞起來挑回家中,經過基礎的清洗之後舂鑿至爛,放入陶缸或是大盆之中,用清水浸泡,同時不停地進行攪拌之後,再用大的篩子和棉布層層地過濾,把根渣和顆粒稍大的土粒篩隔出來,而顆粒細膩的蕨根澱粉就滴流在了容器裡,之後再反覆用清水沖洗至溶液變得清透之後,經過陽光蒸發或者是火烤、熬煮的方式,獲得純淨乾爽的蕨根澱粉。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蕨根粉

因為蕨根本身表皮顏色的關係,粗製出來的蕨根粉也是近於褐黑的顏色。再經過水煮和壓榨的方法,就能做成條狀的蕨根粉條。蕨根澱粉條細膩柔滑,製作成粉皮粉條或是直接衝粉食用,都獨具風味。因為蕨類易於生長,在歷史上糧產低下或顆粒無收的災荒之年,百姓便紛紛上山採挖蕨根為食,療飢保命。明代詩人黃裳在《採蕨》詩中所言:“皇天養民山有蕨,蕨根有粉民爭掘,朝掘暮掘山欲崩,救死豈知筋力竭。明朝重擔向溪滸,濯彼清冷去泥土,夫舂如濾呼兒炊,飢腹雖充不勝苦。”封建時代的民生多艱與百姓辛苦,由此可見!

但海南人始終是幸運的。生長在這座常年溫暖的熱島之上,四季花果常有、稻薯遍佈。若是天時不好谷糧欠收,也無需費盡苦力上山挖蕨,山薯木薯紅薯處處有生,易於種植成活,薯塊又粗大量足,取之蒸煮或者制粉食用,皆遠勝蕨根。故此海南雖然各地山林蕨類密佈,海南人卻不管漢黎皆無製作和食用蕨根粉的習慣,倒是偏愛於用那易挖易得的紅薯粉製作鮮粉食用。這是上天對海南這個熱帶海島的偏愛和驕縱,也因此造就了海南土人淡定隨性又小富即安、懶於為謀食搏命的島民特性。此之性情於人是得是失,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當然,這個就是在蕨之外的另一個話題了!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這種被寫進詩經裡的山野菜,味道真好

蕨根粉製作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