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難自己,別辜負歲月

想起這樣一個小故事,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村子裡住著一位老奶奶,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城裡賣雨具,二兒子在鄰村做布鞋,生活都很富足。但老奶奶並不高興,總是唉聲嘆氣的。

豔陽高照的時候,老奶奶替大兒子的生意發愁,可是到了陰雨天,她又開始擔心沒有人去買二兒子的布鞋,整日煩悶,日漸消瘦。

鄰居家的老太太知道了她的心思,笑著說:“你可真傻,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你換個角度想,天晴的時候你二兒子有生意做,下雨天你大兒子又要忙碌起來,這樣不管什麼天氣,你的兩個兒子總有生意做,不是很好嗎?”

老奶奶這樣想,果然不再糾結。

其實,我們作為局外人去看老奶奶的想法,確實如她的鄰居所言,挺傻的。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固執地鑽牛角尖的我們,像極了這位老奶奶。

遇到討厭的人,遇到煩心的事,就像是進了一個死衚衕卻還一味往裡鑽,被情緒操控著難以快樂,平白跟自己過不去

別為難自己,別辜負歲月

宋人方岳詩講:“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有時候,我們被困難和挫折打倒,內心脆弱得像破碎一地的玻璃碴子,似乎再也無法圓滿,可時光又不會為誰停留,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但也許只是轉了一個彎,遇見了一個晴天或落日,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來,事情也變得順遂。

我們沒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也沒辦法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人生本就是這樣,沒辦法事事如你所願。

但換個角度想想,每一次的得不到,不也都是在歷練自己嗎?你在這其間學會了捨得和放下,學會了帶著更豁達的心態面對未來。

這樣想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又何必大悲大喜,為難自己呢?

世間之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一味苦苦追尋,也許並不能達成所願,反而會白白消耗了時光。

與其這樣,不如少一些糾結,學著放過不屬於自己的人,學著看開讓自己煩惱憂愁的事。

要想不被生活為難,就要先學會不為難自己。

不為難自己的人,總是更能收穫幸運的人生,因為不為難自己這件事本身,就已然是幸福的源泉。

別為難自己,別辜負歲月

《重遇未知的自己》裡說:

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

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尤為珍貴,不為難自己、屈就自己,而要改造自我、成就自我,不斷由內而外地提升自己。

比如,堅持運動,瑜伽、快走、跳繩……都行。運動不僅能讓你更快樂,還能減肥塑身,讓你的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比如,堅持閱讀,特別是讀些能與你產生共鳴、能給你帶去啟發的書。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惟有不停下學習的腳步,每天學一點新知識,才能不落人後。

比如,偶爾旅行。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去看看。一個人到過的地方越多,看過的風景越多,他的視野就會越寬廣,看問題的格局就會越大。

別為難自己,別辜負歲月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

“人的一生,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一浮一沉,對我們來說或許正是一種磨練。因此,浮在上面時,千萬不能驕傲;沉在底下時,也不要悲觀。”

不驕不躁,不氣不餒,踏實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享受人生的美好和溫暖,與人生把盞言歡,如此就算未曾辜負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