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此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們生活,更留下了許多愛情故事

涇陽曆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們就在這塊后土上繁衍生息,並在幾千年的滄桑歷程中,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片涇川大野,在留下“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勞動吟唱的同時,也為我們蘊藏了燦若星辰的歷史密碼和文化符號——非物質文化遺產。

涇河也是一條被賦予太多神話的河流。涇川是400多公里涇河上最為耀眼的一段,眾多的神話故事,在涇川境內的涇河兩岸逐次展開,西王母宮坐落在涇川城外的回山腳下,逐日的夸父就倒在涇川縣城的東面,最後化身為山峰,而秦王李世民則和涇河龍君在這裡上演了一段段的傳奇故事。

平涼此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們生活,更留下了許多愛情故事

涇川縣城邊上的回山據說是西王母的住所。

涇川有始建於西漢元封年間的天下王母第一宮,是國內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它不似其它地方一廟、一池這樣簡單的遺存,而是一處專門的完整的關於西王母的聖地。

西王母祖廟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華人文先祖之一西王母的思想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涇川有始於宋開寶元年的農曆三月二十西王母廟會,距今已有1033屆,是國內罕見的西王母民俗。

其廟會規模之大,歷史之久,響影之遠,在全國所有西王母廟會中可謂第一,獨特、珍稀、悠久。
涇川祖廟供奉的西王母被臺灣100萬西王母信眾尊為主神兼祖先神。近十年多年來,有80多批100多個代表團前來朝聖,並捐資與涇川人民共建王母宮。

平涼此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們生活,更留下了許多愛情故事

西王母成了和平的象徵,團圓的象徵,西王母祖廟已成為促進兩岸統一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文化載體。 

涇川王母宮居回山之巔,與夸父峰東西相望,涇、汭二水在回山下相匯,是為天下無二的奇特自然景觀。

3000年前,西王母曾與周穆王在這裡相會,民間傳說西王母是神仙中人物,無疑也是一次人神之會。1000多年前,在這裡又發生了柳毅和龍女的人神之戀。人們不禁感嘆,涇川是個易於產生浪漫故事的地方。

平涼此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們生活,更留下了許多愛情故事

涇川位於秦隴之交,自古至今都被譽為“甘肅東大門”,不僅是守護關中的屏障,而且是絲綢之路往西的第一個關口,絲綢之路進入長安前最後一個大站。這裡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進入眼簾的總是散發淡淡薄霧的綿綿群山,在微風中顫動的灌木叢,稍遠的地方總是模模糊糊的。

數代人與黃土的親近,化為了人與土地一種特殊的情結,漸漸沉澱為渭北高原人粗狂、豪放、厚重、沉穩、踏實的性格。

橫臥於涇陽南部的北莽原,背涇面渭,氣候溫和,雨量適宜,經過勞動人民世代開發改造,成為農業發展較早,物產比較豐富的地區。古老臨涇驛默默東去的涇河水,見證了昔日的繁華和輝煌;隱現於麥田的悠悠古道,曾走過逶迤的駝隊。那並列的巍巍雙冢,埋藏著多少歷史的秘密;近在咫尺的火燒寺遺址,秦磚漢瓦的碎片透露歷史的密碼;北莽原上那一縷縷流雲,流動著歷史的雲煙和曠世的滄桑。

從涇川縣城出發,向東北而行,不足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古城遺址,鄉親們叫做“薛舉城”。城非常殘破,有幾個高臺,鄉親們稱之為“將臺”,實際上,它們應是觀察敵情的烽火臺。

平涼此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們生活,更留下了許多愛情故事

唐初,這裡曾經發生一場大戰,薛舉和李世民曾在此展開殊死搏殺。當時,薛舉以此為大本營與屯兵長武縣城邊的李世民對峙。這場大戰的結局自然是李世民獲勝。

涇川流傳民間傳說,李世民同薛舉對峙時,李世民先敗後勝。薛舉在上游築壩截水,決戰之時決堤放水,水攻下游的唐軍。

唐軍眼看就要葬身魚腹,此時涇河中的五條小龍挺身而出,助唐軍躲過了大水。李世民登基後,封涇河小龍為涇河龍君。

一位鄉親說,以前回山西王母宮側面曾有一座五方龍君之祠——“五龍廟”,還立著李世民題寫的御碑。這座祠內供奉的就是涇河龍王。

於是,流傳了千百年的涇河龍王的故事由此拉開大幕,形形色色的涇河龍王的故事就不斷湧現,最為耀眼的是《魏徵夢斬涇河龍君》和《柳毅傳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