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樑海濱之蹤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劍仙題材一直是文創大愛)

近現代,道教仙學大師陳攖寧學問淵博,訪道於名山大川,據說他曾經得劍仙入世之功夫口訣真傳,並在《口訣勾玄錄》中談道:“劍術,也是極端秘密的一種,上等的名劍仙,次等的名劍客。”。

而關於近現代劍仙梁海濱入山修煉之事,也正是因為有陳攖寧大師參與其中,而被世人所瞭解的。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劍仙者,白光一閃,百步刺人,猶如探囊取物。這裡說的梁海濱是民國時修行劍道的奇人,字櫈叟,別號海濱懶禪,廣東南海縣人。

他結交的很多朋友都是江湖異人,其中有一位叫做通邃道人,學問淵博,天文地理,無不精曉,長於內外丹法,並陰陽數術,與梁海濱堪稱莫逆之交,另有圓虛道人,圓虛道人乃梁之同鄉,曾在滬懸牌行運氣按摩不藥療病之術,頗著神效,梁先生則專學煉劍,三人結為道侶,人雖道不同,但交情深厚。

民國十三年時,梁海濱還在上海,經常跟黃邃之、李圓虛二君一同雲遊,黃君原籍江西省樟樹鎮,就是前文所說的通邃道人,與仙學鉅子陳攖寧是忘年之交。梁海濱傾心玄門之學,尤其喜歡煉劍,可是如此數年,只達到小乘的境界,因此尋訪武當山,尋得一位不出世的名師。

民國十四年的時候,梁海濱從外面返回寓所忽然看見案頭有一封書信,拆看看是師父的筆跡,讓他不要去黃山了,勿必趕到湖北均州武當山下。於是梁海濱臨時改變了計劃,由水路直奔漢口。到了離武當山二十里的一處客店,停下歇腳準備明天早晨上山,哪知夜裡師傅也來到客店。

他讓梁海濱收拾好行李,僅拿綿衣等幾件簡單物品,乘著竹轎子前往武當山。一路崎嶇蜿蜒,經過很多宮殿廟宇,但都無暇觀覽。最後到了一處地方,樹木茂盛,鬱郁遮天。太陽已經落下,於是找到幾個茅草屋暫時借宿。

天還沒亮,打發轎伕回去,揹著行李跟在師傅後面徒步前行,不知走了多長時間,也不知經過多少處險峰溝壑,早已是人跡罕至,荊棘滿路,快到傍晚,轉過一條蔭庇小徑,終於到了一處山間,在懸崖絕壁之下的一個石洞,裡面寬敞的跟個小房屋,石凳石几參差陳列,應該是古時候隱修之人的一個秘密修煉之所。

師父說:"暫且住在這裡,不要恐慌,山裡有很多靈草,可以療傷充飢。"於是帶著我去各個地方採摘,無非就是些山果草根,然後儲藏在洞裡當做糧食。

一切準備妥當後,師父便教授我多般秘訣,又傳給我"火觀法"來禦寒,讓我獨自在此修煉,臨走時又告知我說:"不要害怕,我自當暗中保護你",說完便走了。

於是在這渺無人跡的深山裡,我獨自一人隱居在寒荒幽絕之室,"耳所聞者,鳥獸聲;目所接者,峻險猙獰之山勢",引入眼簾的無不讓人恍惚驚顫,當此時,萬念全灰,橫下一心,即此一身,既來之則安之,只有置一切於度外,遵循師傅教訓,潛心修煉,與頑石枯木作伴而已。

苦樂本無定相,你的心認為他是苦的那它就是苦的,應該學習適應安然處之,忘記苦楚,那麼隨處不是快樂之地。於是我以山泉解渴,採野果充飢,整日端坐,服氣導引,毫無任何雜念。

不知道過了多少日夜,花落花開,都忘了年歲幾何,但是始終沒有遇到毒蛇猛獸侵擾。

一天大雪,正思忖如何禦寒,但是洞內出氣,蓬蓬若蒸,絲毫沒有寒冷之意,而洞外已經冷得讓人受不了了。

又過了好長時間,一天黃昏,我正在打坐,石洞內忽然大放光明,四壁上的石紋都映照得清晰可見,正驚詫的環顧四周之時,師父已經站在我面前,笑著說:"你的劍術已經煉成了,可以下山了。"

於是命令我閉目跪地,過了好長時間,突然向我頂門拍了一下,迅速喊道"起"!

於是將應該有的手續,逐一宣示完畢,喟然嘆曰:"你的劍術雖然練成,然而仍屬於是道的末流小術,只有修成大道,才能歷劫存在,否則一切均是白費,我只怕你道心不堅固啊!"

梁海濱決意留下,不願下山想繼續學道師父說:仙有仙骨,亦有仙緣,骨非藥所能換,緣亦非情好所能結。一定要積累功德,而後才能位列仙籍之中,如果生有仙骨,真靈自然而然會感通,仙緣才能湊合。你於俗世尚有一番事業,功德未立,就志在清虛,定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無奈梁海濱跟師傅下了山,不出半天已經到了山下前日所住的小店,因為師父傳授給他辟穀導引之術,已經十幾天沒有進食了。他向店主詢問現在是哪年哪月,算了算已經過了二十個月了,可是感覺只在山中住了幾日,真是恍如隔世。

慨然嘆息,如果凡人能夠屏息心念於一處,那麼長時與短時,又有什麼分別呢?

佛說萬劫一剎那,剎那即萬劫,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他感悟到時間悠久其實是人的"妄念遷流",才生此種種現象,足以說明大千世界,其實是凡夫執著心念所形成的。

在山下跟師父作別,師父讓我北上,並囑咐我如果再食人間煙火先從核桃開始,我打算長久辟穀絕食,師父不允許,怕是惑亂視聽,並囑咐我未來可能發生事亂,一定不要恐懼,勤修功德勇猛精進,過後就平安無事了。

那時候烽火連齊趙,滿天兵氣,我借住在相國寺,暫時隱居,很少與人交際,從不過問俗事,即便以前的至交好友也都因為亂世物是人非,難得相見。

隨後想起師父還有一件重要的俗願未了,便去了青島重新安葬了師父先人的遺骨,後又回到家中裡料理一番,然後又云遊四方去了,有人說到了終南山,但此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有傳聞說當時正值國難當頭,梁海濱抱著一顆報國之心,欲學成劍術抵禦外敵,保護國民,但最終沒有付諸實行,想是修煉後有所領悟,自此隱遁,世人不知其蹤,而梁海濱之蹤也成為修行界第一謎案。

本文選取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一日《申報》所載《海濱懶禪小傳》為底稿。以我所見進行增補。可以把它看成勵志故事,海濱懶禪為修劍仙,年近九旬入武當苦修。也可以把它看成神怪故事,只當是娛樂了。

同時,這個故事也是“一真俱真,一假俱假”的故事。梁海濱所牽扯到的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其中不乏泰山北斗。這些人物道聽途說也好,親身經歷也好,都是敘述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相對而言,要了解一個比較真實的梁海濱,當以致柔拳社陳微明及其門下弟子的敘述為主,他們畢竟是真正靠近梁海濱的人。他們講的故事也更精彩。

海濱懶禪小傳

圓虛道人撰

海濱懶禪。花塢人也①。少倜儻多奇氣。好讀書。能文章。字仿曩龍顏。畫山水脫古人窠臼②。歷名山大川。足跡半天下。所寫皆天下奇景也。早歲落第。滯跡京華。納粟為工部郎。當光緒初年。天下大定。朝士大夫。以文學相尚。吳縣潘尚書文勤。常熟翁相國文恭。先侍郎文誠公(撰文者的父親)。皆相友善。與揚州太守沈筆香有通家誼③。日以詩酒自娛。或鼓絃琴。冷然不知世間有塵俗事。嘗匹馬仗劍走關。外相形勢。將以天下為己任。故其繪事。不仿古人。而得山川峭拔之氣。其品格亦復似之。庚子外夷內侵。琴書蕩然。無有存者。會遼東大府。延為幕賓。知洮南府事。尋任邊務督辦。南壓倭侵。北平俄擾。敘功轉道階。冰天雪窖中。馳驟八年矣。辛亥大局岌岌。辭官迎封君避居靑島。父卒。逢德日之戰。不能歸葬。而宦囊所入。又付淸波。年逾知命。雖屢遭顚躓。而峭拔之氣。無少餒。泰然處之。裕如也。國變先避地申江。遇晉陽先生者。奇士也。而有仙術。海濱酒後。吐胸中不平之氣。有漸離擊築之悲。晉陽觀其意誠。授以吐納之術。贈之以劍曰。呼吸之三尺六長之器。可成黍米。藏於體中。可削不平之氣也。飄然而去。莫知其方。迨上仙之遊戲人間。而以異技授之歟。不然。何其遇之巧耶。習劍八年化為盈寸。晶瑩似水。潔白如雪。雕鏤之精。莫與倫比。非凡品也。謂假使在山深林密之中。而噓吸之。可化為氣而神行矣。昔有人相海濱頭上有仙骨。善觀氣者雲。頂上有劍氣。迨劍氣合一之徵歟④。乙丑之歲。年六十五。因大江以北。無可棲止欲詣羅浮。道阻不克往。居滬濱者數閱月師來。語之曰。授汝之劍。乃眞武所煉五行五劍之一。金劍也。汝宜往眞武成道處。潛心修煉。可成正果。他日鴻鈞老祖。達摩祖師。為汝伐毛洗髓。無異登仙。可操左券。以行囊羞澀。不能成行。而師屢催迫。謂應早日成功。以襄世運。待用孔亟。不容或緩。有陳葆眞鍊師者。為其籌策。得三百貫。遂於中秋後翩然就道。世人不知者。以為入山不知所終。而懶禪雲。吾入山不敢懶。不三年。復遊戲人間矣。書此以瞻其後。

1932年版《張三丰武術匯宗》第九章,章節名劍仙紀聞,共四節,之後四周,每週刊載一篇。本篇名梁海濱,傳為民國時期劍仙。梁海濱,別名梁懶禪,平江不肖生亦撰短篇《梁懶禪》紀其事。觀兩篇內文,皆言聽聞太極名家陳微明述其事,而所載內容又各自不同,有趣之極。


梁海濱

《張三丰武術匯宗》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雜書言劍仙之事甚多,所云白光一道,百步刺人,若囊中探物者。初以為小說家之躗言也。去年秋,學太極拳於蘄水陳微明先生,得聞劍仙確有其事。先生在北平,嘗見二人,皆樸魯類鄉愚。蓋有道者決不願以術眩人,棲隱巖阿,與天為徒而已。

一昨於朋輩座上,某名士談及劍仙,謂聞諸朱古薇侍郎言:「海上七浦路有圓應道人者,所交多異人。有友曰梁海濱,粵人。治玄門之學,煉劍數年,只得小乘;因求師於武當山。四五日後,方自山麓至師所。石室儼然,巉巖插天,洵仙境也。師知其來意,便令跏趺服氣,及煉劍之法。十四日後,忽見白光一道,自室中飛出,其師已立其前,曰:汝劍已成,可下山矣!然此乃術也,非道也。道在丹籍中求之乎。梁堅請學道,不願下山。師曰:仙有仙骨,亦有仙緣,骨非藥所能換,緣亦非情好所能結。必積功累德,而後列名於仙籍。仙骨以生,仙骨既成,真靈自爾感通,仙緣乃湊。汝於世尚有一番事業,功德未立,即能謝絕萬緣,志在清虛,必無成也。梁遂辭師下山,凡二日已在山下。蓋師授以辟穀、導引之術,十數日未食矣。前年流匪擾廣州,時梁適辦民團於某村,闔境安謐,未遭蹂躪,皆梁主持之力雲。」

《張三丰武術匯宗》第九章 1932年版

練劍要辟穀服臺,吸收日月精華,劍仙派傳授原則為“古來百藝皆為來學,獨我劍術乃是往教”,“只許師尋弟子,不許弟子尋師”,若非緣份深厚,絕難一

見,或相逢不相識。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一派,乃地仙門中之旁支。他們修煉,是要跑到懸崖絕壁,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其各種功夫,與金丹法門隱居城市修煉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獸,肉體無力抵抗時,就用劍氣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後,道成尸解。肉體既不要保存,劍術遂於無用。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他們若有不甘於小成者,半途上再求進一步的功夫,參透造化陰陽之消息,拿出旋轉乾坤之手段,將後天金氣變為先天金氣。於是又走回金丹大道正路上來了。這種人性情甚為固執而冷僻。若是你的資格不合於他的條件,無論如何,他決不肯相傳。”

五、劍仙非議

現在常聽人議,彼等為何不替國家出力?這都是門外語,決不可拿看小說的限光去猜想。究竟他們要費二十年光陰,犧牲一切,專練此術,作什麼用處呢? 前道協會長、道學大師陳櫻寧先生學問淵博,訪道於名山大川,他曾經得劍仙入世之功夫口訣真傳。他在《口訣勾玄錄》中談道:“劍術,也是極端秘密的一鍾。上等的名劍仙,此等的名劍客。他們的戒律不許管國家大事。”

攖師深諳劍仙功夫與劍客梁海濱交往甚深,梁之事蹟攖師多有記載。攖師曾經寫過《贈劍客梁海濱》詩一首:廿載羈留自在身,緣承師旨闡靈文,微篇一卷勞三顧,曠代知音獨遇君。

劍仙派又稱劍仙門。劍仙,就是外有利劍之物象,內有剛氣之比喻。人體內部有剛氣。人的氣至柔,所以也至剛,就像水一樣,水最軟,也最硬,氣比水還軟,所以比水還剛。

劍仙派修煉的就是剛氣,所以以劍氣成門,成劍仙門。與之對應的就是修柔氣的門派,叫太極門。

二、劍仙派修為

初修三品,劍氣成形;中修三品,劍氣成用;高修三品,真一劍身。然後,返無成道,神氣合一,劍真成聖。

劍仙派的修煉,由武出道,最後還是成道,也就是說煉劍最終還是悟道,只是因緣機巧,由此悟道的一種法門途徑。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分為四大派別:華山派、泰山派、峨眉派、崑崙派;清季中葉以後,劍門分化,逐漸形成南劍門和北劍門兩大宗門。北劍門是修煉的腹中劍,氣是從嘴裡出來;南劍門是修煉的掌中劍,氣是從掌中出來,但皆為一氣之用。

三、歷史傳承探秘

劍仙之說由來已久,《列子》一書曾稍露端倪,惜世上慧眼無多。

《道藏》及各種道書汗牛充棟,但對劍仙一脈總是避而不談或一筆帶過,所謂理可明宣,術宜秘傳也。

劍仙最早的文獻蹤跡見於《軒轅金鼎文》中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鼎湖之畔煉丹劍的記載。

而劍仙的真正形成應該是在戰國時期,當時燕趙之地青年好劍術搏擊,形成了多種劍法,是故詩云:燕趙多俠士之說,但自秦滅六國後劍術不興,遂分為晉地劍仙,燕地劍仙,川地劍仙。

越女應算是劍仙早期的代表人物,而正史記載的最早劍仙是呂洞賓,《宋史 陳摶傳》記載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陳齋中,人皆異之。

道教典籍中,說起劍仙,最為我們熟知的便是歷史上呂祖御劍飛昇之事,《鍾呂傳道集》記載呂祖劍術得自火龍真人的天遁劍法,分為法劍與道劍,後呂祖又創出智慧三劍。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純陽呂祖詩云:昔年曾遇火龍君,一劍相傳伴此身,天地山河共結冰,星奪日月任停輪,須知本性綿多劫,空向人間歷萬春,昨夜鍾離傳一譜,六天宮殿欲成塵。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呂祖寶劍不離身)

法劍乃有形之器,有為之物,託古劍之氣而煉神化精,仗劍而行能驅妖除邪衛道。道劍乃無形之器,無為之物,是智慧之劍,是心劍,與天合一,奉德之情,應機而現。

修行界“四大謎案”之首,曾與陳櫻寧交往,民國真劍仙梁海濱之蹤


元明以後,劍仙傳說不多,到武當山張三丰真人時方劍術揚名於天下,《武當劍譜》記述“三豐祖師,籍遼東,姓張,名全一,又名君寶,時人引起形狀邋遢,號為邋遢張。趙宋時徽宗召之,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乃以劍飛擊之,盜盡殲,故以劍術揚名於世”。

三豐祖師留下的武當一派劍術,到今天還有很多傳人習練。

清代後,野史傳說雍正帝死於劍仙呂四娘之手,至乾嘉年間,全真高道劉一明認為劍仙一道是“屋上騰身走,暗中取人首,只說是法成駕鬥牛,誰知不能夠長久,勸人把劍仙俠客一筆勾”,可見他對劍仙之術有不同看法,但卻側面印證了當時修行劍仙確有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