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孫悟空封為弼馬溫養馬,可是天庭人人駕雲,為何還要養天馬千匹呢?

恆實說


《西遊記》裡面,天庭的神仙都會騰雲駕霧,為何還要養馬?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吳承恩安排這個橋段到底有沒有什麼深層次的意思?



這個問題劍寒覺得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看:

第一、吳承恩的《西遊記》的素材來源於生活,我們歷朝歷代都有養馬的官,而且,養馬的官還不是小官,秦始皇嬴政的祖先非子就是專門給周天子養馬的,因為養馬有功,被周朝的第八位天子周孝王封到秦這個地方,順便提一句,非子不是被封為諸侯,只是一個卿大夫,只是後來人家後代子孫爭氣,後來居上了。閒話休提,言歸正傳。

周朝至春秋時期,養馬的官叫太僕,秦漢沿襲,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為九卿之一,大家都知道,三公九卿乃是古代最牛叉叉的官了!袁紹不是拿自己祖上“四世三公”忽悠別人麼?,其實袁紹是庶出,真正根紅苗正的是弟弟袁術,所以袁術一生瞧不上袁紹,這又扯遠了。

養馬的官到了北齊,改名叫太僕寺卿,這個官名一直到明朝再也沒有改過,明朝養馬的機構叫太僕寺,老大叫太僕寺卿,老二叫太僕寺少卿。吳承恩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生活的人。所以在天庭中參照現實設置了一個養馬的機構御馬監,這就不足為奇。

但是,按常理,既然是仿照現實設置的政府機構御馬監,為什麼在天庭似乎沒什麼用處?原來連個領導都沒有,孫悟空來了,玉帝才看似隨口胡謅其實是專門設置了一個侮辱孫猴子的官“弼馬溫”,如果是什麼好去處,天庭中的大臣們早就把自己的親信安插進去了。這裡面有很深的意思,不過今天閒話休提,言歸正傳。


第二、天庭的神仙都會騰雲駕霧,而且吳承恩在《西遊記》原著中也沒有寫哪個神仙的坐騎是馬?孫悟空養馬的時候,騎著馬玩過,十萬天兵天將討伐花果山,也沒有描寫天兵天將騎馬砍殺的。這讓西遊迷非常困惑,既然沒有任何用處,玉帝為何要養天馬?《西遊記》原著中,玉帝乘坐龍攆,不坐馬車,但是卻養了一千匹之多!那麼玉帝養這些馬是做什麼用的呢?

這裡劍寒作為西遊迷,只能猜測有以下幾種可能。

1.禮儀用途,為什麼這麼說呢?古代,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就是說,古代對馬的禮儀用途有嚴格要求,那麼,這些天馬,實際就是大型活動的儀仗隊之一,表演的儀式就是天馬行空。所以,有些網友戲稱這些天馬是玉帝“裝逼用的”,很形象。這個可能性很高。


2.玉帝的寵物,玉帝養了一千匹天馬,如果給天兵天將用,也遠遠不夠。明朝有個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建了一座豹房,裡面養著各種各樣的兇猛野獸當寵物。玉帝,不過是建一座御馬監養馬而已。既然是把天馬當寵物養,御馬監的老大弼馬溫自然就是個沒品沒級的官。

3.公共交通工具,天庭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神通廣大,有一些具體辦事人員,可能騰雲駕霧的本事並不高,去遠的地方辦事,必須要有交通工具,就到御馬監來申請一匹天馬,相當於“公車”,用完以後再歸還。這個不是沒有可能。


4.養馬在古代傳統中國老百姓眼中就是貴族行為,擁有馬匹的多少代表著貴族身份的高低,在中國古代,只有貴族才會養馬,騎著馬出門威風凜凜牛逼哄哄,尤其是擁有寶馬良駒的人,面子大了去了。

就像如今有些人擁有勞斯萊斯轎車一樣,有勞斯萊斯的人,不見得要坐勞斯萊斯,但是,必須要有。玉帝就是天上地下四海八荒最牛逼的“貴族”,一次擁有一千輛“勞斯萊斯”,但是,我從來不坐,這才是真牛叉!

5.玉帝用天馬打賞有功之臣,御賜天馬,對臣下一定是一種不小的恩寵。寶馬在古代老百姓心中是無價之寶,古人云:“千金易得,寶馬難求”,擁有寶馬的人身價和品味立刻馬上升高几個臺階。在天庭,也是一樣的,被賞賜天馬的神仙自然而然身價也會有所不同。還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玉帝信任你,不然怎麼會把如此珍貴的天馬賞賜給你呢?


以上就是玉皇大帝養一千匹天馬的原因,歡迎友友們留言討論。我是劍寒,網絡文學作家,詩人,我的古典仙俠連載小說《狂仙》每天都有更新,喜歡可以關注我。


劍寒八萬州


在西遊記原著裡,有一段文字很讓人琢磨。那就是玉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一職。孫悟空的職責是幹什麼呢?“養馬!”沒錯。你沒有看錯,堂堂的美猴王竟然第一個官方職業是“馬倌”!

孫悟空養馬就養馬唄,為什麼會讓人琢磨呢?這就是咱們今天探討的問題 :“天庭”養馬是幹什麼!


一、有人說,天庭養馬是給天兵天將用的。這個說法對嗎?我的觀點是:不對!

咱們看看原著中:“李天王與哪吒點起三軍,......一瞬時出南天門外”、"黃風滾滾遮天暗,紫霧騰騰罩地昏"。而且在書中也只是提到“天兵”、“三軍”、並沒有提到“軍馬”一詞。可見天兵天將並不用天馬出來作戰。再說“止有天馬千匹”的數量,對於十萬天兵天將也不夠分啊!

二、有人說,天庭養馬是給眾神仙騎的。這個說法對嗎?我的觀點是:不對!

咱們看看原著中:赤腳大仙出場是“一天瑞靄興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絕”、如來交待觀音是“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似乎沒有一個神仙在書中說是騎天馬出來轉的。他們不是騎著“稀奇古怪”的物什就是騰雲駕霧......

三、有人說,天庭養馬是作者開的一個玩笑。是根據《馬經》的理論,在天庭官職中安特意安排的。弼馬溫是孫悟空的“專有官職”。這個說法對嗎?我的觀點依然是:不對!

咱們還接著看原著:“......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


恆實說


看了幾篇回答文章,發現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孫悟空的“弼馬溫”做的好好的,為什麼翻臉了?原因就是他的上司要出公差,到他那裡取一匹馬,說了他幾句。這一個小細節,說明了天馬的用處,那就是“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文件、口信傳遞,是要正兒八經的騎馬出行,絕不可以在天宮中亂飛”,即便是特出場所,不允許騎馬,那也是駕雲貼著地飄行,根本不允許你憑本事亂飛亂跳。


祥龍158417750


我們走路也可以到任何地方,騎馬只是為了加快行進速度!天庭人人可駕雲不假,可是大部分人的駕雲速度畢竟是太慢了。比如我們看孫悟空學習筋斗雲的時候,曾一去兩三里地,孫悟空驚喜說自己懂得駕雲了,可是菩提祖師卻鄙視說那速度太慢,是爬雲不是駕雲,隨後才傳了10萬8000裡筋斗雲給他。可見,天庭裡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跑得那麼快的,跑不快的肯定是要有坐騎的。

說到弼馬溫不得不說當時的天庭管理制度。當時的天庭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大型城市,這樣的城市肯定是到處高樓大廈美食一條街的,唯獨沒有長草的草料場,所以馬匹只能放到城外去,那裡有大型草料場,需要的時候才去馬場牽馬。比如武德星君(直接導致跟孫悟空起衝突,讓孫悟空牽馬)到其他地方辦差,也是要騎馬的。

整個西遊裡只要是稍微有點身份的幾乎人人都有坐騎,像即便是牛魔王這種明明要給別人當坐騎的牛,在其鹹魚翻身後也會有避水金晶獸當坐騎。


優己


天上的馬,稱之為天馬!這些馬上仙肯定不騎,他們一般騰雲駕霧或者都有自己的坐騎,並且他們的坐騎都是很高檔的,就像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開的都是豪車!天兵天將大部分也不騎馬,就像地上普通的步兵一樣!有騎馬可能的就是天兵天將普通的頭目,或者神仙裡面普通的神仙,出差而又路途遙遠,在天上騰雲駕霧肯定有限制的,自己所耗費元神肯定難以負荷,自己又沒有坐騎,只能騎天馬去!天有三十三重,並不是每個神仙都可以任意遨遊吧有的神仙可能只在某一層可以通行!再說天空可要比陸地廣闊的太多了,小神小仙或者天官在天上行走起來可能和普通人在陸地也差不多


馬兒快跑拿金球


神仙有騎馬的麼?高級點的神仙有自己的坐騎,低級點的神仙都能騰雲駕霧,要馬何用?如果馬真的有用,請問掌管天馬的怎麼可能是不入流的小官?只有一種可能,弼馬溫這個職位是為孫悟空量身打造的!理由如下:

1.花果山那麼好的地方,其它妖魔為啥不去搶佔?孫悟空學藝歸來,混世魔王就出現了,還有72洞妖王等,說明花果山附近有妖魔,而且實力是碾壓猴子的,猴子們能坐享幾百年太平,說明肯定有牛逼的幕後大哥把花果山保護起來了,別的妖魔不敢動!

2.孫悟空拜師學藝,短時間內能學到牛逼的本領,哪吒這些出道早牛逼的大神都不是他的對手,不正說明了給他開小灶了麼?

3.明目張膽的打劫了四海龍王卻沒人治他的罪,金箍棒聽他的使喚卻不聽龍王的,還有那身鎧甲,龍王穿不上孫悟空卻剛剛好(原著中的孫悟空是矮瘦矮的,就不是一般人的身材),這不就說明了這些是事先為他準備好的!

佔最好的地盤,受最好的教育,用最好的裝備,你覺得這是一隻無父無母石頭裡蹦出來的能擁有的?只有一種可能,孫悟空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時機一成熟就該去天上做官了!

神仙都是長生不死的,而官位一個蘿蔔一個坑,總不能隨便罷免一個讓孫悟空頂上吧?所以只能再創造一個崗位~猴子適合幹嘛?養馬唄,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狼哥看新聞


《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橫空出世幹了兩件驚動天庭的事,一是把東海龍宮裡的定海神針拔出來當了兵器;二是大鬧陰曹地府撕了生死簿。

猴子不服氣,他想和神仙一樣不死不滅。他要挑戰舊秩序,玉帝驚恐不已,這時太白金星獻上一條妙計。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不服朝廷的牛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詔安,許牛人以高官厚祿。

(弼馬溫)

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封猴子為“弼馬溫”的計策,猴子屁顛屁顛去天庭履職去了。

精明的猴子被騙了,“弼馬溫”一職並非高官,也非厚祿,說白了就是在天宮中養馬。

原來古代養馬一般都在馬棚旁邊拴幾隻猴子,據說猴子能避馬的瘟疫,根據這個意思,天庭給了孫悟空一個“弼馬溫”的官職。

講真天庭欺負猴子沒文化,“弼馬溫”這個官職聽起來不錯,其實就是天宮中打醬油的芝麻官。

說到天庭養馬,人們不免產生疑問,神仙個個有騰雲駕霧的本領,比如觀世音架起祥雲,托塔天王李靖駕雲而來,太上老君騎著青牛按落雲頭,哪吒腳踏風火輪……

《西遊記》裡沒有一個神仙騎天馬,天庭養這些天馬乾嘛用呢?

一、神仙和天兵天將確實沒有騎天馬的習慣,原來天庭養天馬不是為了騎,而是為了娛樂。

“天馬行空”這個詞大家不陌生吧?

天庭裡的神仙為了營造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在舉行大型宴會之際,這些天馬以天空和雲彩為舞臺,以各種造型——或脫韁飛奔或閒庭漫步,為神仙們奉上一道精神大餐。

這讓我們這些凡人有點羨慕嫉妒恨,腦補一下場景:白雲繚繞,眼前是仙女上演的“麻姑獻壽”劇目,背景是天馬行空的鏡頭,神仙們吃著龍肝鳳髓,喝著瓊漿玉液,觥籌交錯,歌舞昇平,其奢華程度非人間帝王可及。

換言之,天馬是天宮裡賞心悅目的“超級伶優”,別把它看成是人間的戰馬和交通工具,兩者有天壤之別。

二、不是所有的神仙都會騰雲駕霧,比如唐僧就不會。

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歸來後,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zhan,tan)功德佛,猴子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小白龍被封為八部天龍。

白龍馬高升了,如此一來,唐僧沒有了坐騎。吳承恩在猴子一出世就埋下了伏筆,悟空養這些天馬就是讓它們將來為師傅服務。

唐僧騎馬已經成了習慣,他沒有學過駕雲的本領,得道成仙總要有個交通工具吧?天上的千匹天馬就是為唐僧準備的。由此可見作者別具匠心,凸顯了悟空和唐僧師徒恩情綿延不絕的意思。


秉燭讀春秋


天庭養馬乾什麼呢?出口創匯啊,東方神仙不騎馬,但北歐神話裡的女武神騎天馬啊。玉帝他們這些神仙看膩了東方仙女,總想換換口味吧,北歐神話裡的那些金髮碧眼,長腿細腰又英氣逼人的女武神對他們沒有吸引力?那用什麼來勾搭女武神最好呢?仙丹?蟠桃?力量體系不同,應該不能起作用,效果最好的就是天馬啦。知道沒?天庭養馬是神仙們用來勾搭女武神的聘禮。


手機用戶臘肉


天宮養馬,既是面子工程,也是戰略需要。

在《西遊記》的第四回,孫悟空在天庭當弼馬溫,管理天宮的數千匹天馬,放在《西遊記》的背景下,吳老或許是想要諷刺朝廷不識人才,大材小用的現象。放在官職設定來說,弼馬溫這個官職有在天宮存在的必要嗎?更進一步,天庭有必要養馬嗎?

在神話傳說中,天庭的神仙去哪裡都會騰雲駕霧,可以說騰雲駕霧是一項必備技能,比較厲害的神仙都有了自己的坐騎,觀音有金毛吼,老君有青牛,玉帝有龍攆,這些坐騎相當於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只要一個指令,就可以準確無誤的到達目的地。

但是,天馬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一,天馬關係到天家的面子問題。雖然玉皇大帝出行用的是龍攆,但是前面是需要用天馬來撐場面的。在原著中,玉帝巡遊,龍車開道,天馬拉韁,有關於馬的記敘如下:

四極大宛,八駿九逸,一個個嘶風逐電精神壯,踏霧登雲氣力長。

吳老之所以在這裡寫到天馬,可能還是受到了時代的一些侷限。在當時,人間帝王出行都是馬匹組成宏觀的隊伍。吳老也許在這裡將天上的玉帝與人間的帝王聯繫到了一起。

其二,天庭養馬是戰略需要。在天兵天將的作戰中,天馬的存在可以提高戰鬥力。雖然只要在天庭就會騰雲駕霧,但是騰雲駕霧是需要咒語與法術的,耗精力又耗體力。其次,騰雲駕霧的能力也會因為神仙的能力和等級而有差異。不是所有的神仙都擁有上等的法力,天兵天將很多都是中下能力的仙人,有了天馬的助力,自然能夠在戰鬥中少消耗一些體力,又提高飛行速度。由此觀之,天庭養馬還是有一定的實用性的。


湯湯說歷史


首先吳承恩老先生寫此,仿照人間制度寫的。天庭的佈置、文武百官的排列與人間無二。所以,皇帝有御馬,而天庭也養了天馬千匹。

二、天馬千匹也許不是騎的,其中一部分為了吃。玉皇大帝及眾仙家不像佛家只吃素食,他們也吃肉。看那蟠桃會上,有“龍肝和風髓,熊掌與猩唇。珍饈百味般般有,異果嘉餚色色新”。

三、可能一部分被徵用做苦力。像人間的馬隊,馱運東西。比如太陽神每天從扶桑樹出發,駕著馬車,經過一天的驅馳,最後在西方的大海中緩緩下降,結束一天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