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楷書有一段時間了,可是為什麼寫不出感覺?

ljYOUTIAO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咱們先談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硬筆練字和練書法的區別。一、兩者的目的不同

練字最終的目的是把字寫漂亮,實用性比較強;練書法最終追求的是線條的質感以及結構的變化,而且書法中的單字不一定就是漂亮的,有時候為了漢字結構的處理,會追求一些筆鋒的效果。

二、兩者的重心不同

練字的重心應放在結構上,中結構輕筆法;而硬筆書法中結構和筆法同等重要。

三、兩者筆法不同

硬筆書法為了達到一定的筆鋒效果,會借鑑軟筆書法中的輕重緩急以及提按頓挫,起筆、行筆和收筆都有講究;但練字就不用講求這麼多,簡單明瞭,注意筆畫的長度、角度和弧度就好。

四、兩者選貼不同

出於練字的目的,選貼方面隨意性比較大,可以選古帖或者是當代人出的字帖;但練書法的話,還是選古碑貼比較好,古碑貼中的筆法和結構上的變化,都是當代人字貼中學不到的。純粹學當代人的貼,談不上書法的高度,只能算作是練字。

弄清了以上問題,咱們再來分析問題中圖片上漢字的問題。圖片中的漢字,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就是太過追求筆鋒,很多筆畫的起筆包括轉折處稍顯生硬,如果是出於實用的角度,那些頓筆的小動作完全可以省略;另一方面就是結構上存在問題。很多漢字的個人風格太濃,結構不穩。在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分析所練漢字的結構特點,找準筆畫的位置,吃透一個字後再進行下一個字的練習。單字練習中,書寫速度要由慢寫到快寫,慢寫是為了抓準結構,快寫是為了熟悉結構的同時追求實用。一個字在快寫的時候也能寫出不錯的結構,方可進行下一個字。

臨貼方面,不建議通篇臨習,最好是單字逐一擊破後,再去嘗試通臨。






無為學書


細看你的字,談我個人的一點點看法。看得出來,你是自學練字,沒有老師指導吧。要把字寫好關鍵是要練好三點,

一是筆畫,

這是基礎,認真讀帖裡,去領悟筆畫的解析並多加練習,甚至可以專項練習,單個筆畫劃它上千上萬次都不為過。這個是肌肉記憶,練到下手就有,筆畫表現信手拈來。看你的字,筆畫還不錯,豎筆果斷,撇畫出鋒等基本到位。有一定的手感。但有有些筆畫還不夠精細,像臥勾,豎彎鉤,點筆等 要加強。

二是結體

比如蓋房,如果筆畫是材料,那麼結體就是把材料按照設計圖紙組裝起來。房子外觀美不美牢不牢固看結構的設計,楷書的結體遵循一定法則的,你的字最大問題就是結體的問題,你不妨找來一些關於楷書結體的字帖,比照你寫的字有哪些地方欠缺的,針對性去糾正和訓練。一定會有收穫。

三是章法

章法是指安排佈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係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稱“大章法”。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和一字與數字之間佈置的關係為“小章法”,這個你可以在多字練習中兼練章法,需要創作時要考慮到章法,這個可以搜一些獲獎作品來參考學習。











CZF6834


練楷書有一段時間了,可是為什麼寫不出感覺?你這個練習的一段時間應該不算短了,乍看你的字倒是有點瘦金書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有練習過趙佶的書體,你所謂的寫不出感覺,個人的看法是你用硬筆書寫軟筆的字帖肯定會受限與工具當然就沒有軟筆寫出來那麼有感覺了。

對於你書寫的字,如上圖,建議如下:

一、優化筆畫和結構

所謂優化筆畫和結構就是將書寫中不是很到位的筆畫與結構進行練習,直到可行。

如下圖:

看你上傳的兩張圖片,在起筆方面大部分都有起筆移動的現象出現,如上圖的“別”字的立刀旁的最後一筆豎鉤和“扭”字提手旁的豎鉤,兩者起筆都非筆畫在接觸紙張的一刻開始書寫,都有移動了一小段距離才開始,整篇如此會給人凌亂的感覺,不是那麼的整潔。

起筆,我們有露鋒起筆和藏鋒起筆兩種,在硬筆楷書中實際上露鋒起筆使用的次數會更多,但是,在露鋒起筆的書寫上,當你的筆尖接觸到紙張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就是一個點筆畫的書寫,而點筆畫只是一個點你若將之移動則成一條線,你所書寫的就是一條線的狀況,因此,在這方面的控筆應該有所改變。

另外,“別”字的立刀旁第一個筆畫應該為短豎,而且是垂露豎的筆畫,你的書寫很隨意是放鋒收筆;“扭”字的提手旁第一個筆畫為短橫,你的書寫是斜提;“妥”字的第一個筆畫是平撇,按你所寫的撇的角度已經接近到短撇的角度了,可以調整稍平些為好;“帖”字的第一筆畫也是短豎,也是垂露豎,你是按照懸針豎來寫著。等等。

這些雖然很細節,但是,書寫的好看就是由這些筆畫的細節決定的。

二、章法佈局

若是拋開筆畫結構方面不說的話,你所謂的沒有感覺我個人特別需要給你的一個建議就是你的章法佈局問題,若是按照你目前的書寫水平,在改善章法佈局的效果上來看,整體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如上圖,類似以上的作業書寫,你完全可以將列排列整齊,將字控制在兩橫線靠下部的位置,字的書寫大小在兩橫線的3/4大小左右即可(拼音部分在兩橫線的1/2大小靠下面的線即可),你可以按照我的建議嘗試下即可知道效果如何了。

總之,

從筆畫的書寫來看,基礎是很好的,就是書寫的認真度不夠,另外,筆畫的變化,尤其是角度方面的變化,我估計你臨習的帖子不多,特別是沒有按照筆畫、偏旁部首、結構這樣的逐步的方法去學習,而是專注於練習某一帖子所造成的。因此,可以將學習流程再理順一遍,將不足的地方進行補缺,目前將重點放在改善章法佈局方面,如此即可改善整體的書寫視覺效果。


書法有云


寫不出感覺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臨帖太少,你可能真的只是在寫,而沒有認真臨過字帖。說句真心話,我寫字幾十年從來沒有什麼沒有感覺的時候,因為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因為我沒事就看各種法帖,看得多了眼界就高了,再看自己的字就不能看了,然後就是更有動力去臨帖了。

先說說問題有哪些

從你的寫字風格來看,你的字很像短視頻平臺上一位湯欣健的一位硬筆創作者的字,不知道你是不是受他的影響,整體感覺都是用筆太生硬。

你的字比較好的一點是,已經有了行筆中提按的意識了,知道什麼時候用筆的輕重變化了,這說明已經入門了。但是問題是太刻意去求這種效果了,所以提按的痕跡太明顯,提按之間的過渡比較生硬,不自然,因此點畫有點竹節的感覺。

硬筆與毛筆相比,本身點畫特質就是硬,而寫的時候就要刻意避免這種感覺,否則就太不耐看了。

而你的結構確實把握的不好,這就是缺乏臨帖的緣故。有些還可以,有些就有點錯的離譜,這個問題是你平時看優秀的字帖太少了,腦子裡根本沒有一個好字的印象,缺少讀帖。

再說說解決辦法

如果是真的喜歡硬筆書法的話,建議不要再學網上這些字了,從傳統書法名家法帖開始學起吧,可以先學學《靈飛經》。《靈飛經》的風格是非常秀美的,結字法度也非常嚴謹但不死板。我在今日頭條有免費的《靈飛經》的教學視頻,你可以去看看。

《靈飛經》用筆非常的靈活,帶有一點點行書的筆意,筆勢連貫,有利於你下一步學習行楷書。而且從你寫的字裡能看出來,你還在上學,這個時期學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在實際書寫當中如果都是這樣寫硬筆書法方式去寫,會降低書寫的速度。

所以,在學習《靈飛經》之前可以先學習一下我在頭條的專欄《32節課打造出一筆好字》,裡面更多的是講了結構的問題和偏旁部首的問題,最後講的是硬筆書法的筆法問題,是專門針對在校學生來學習的寫字課程。因為你有基礎,你學起來會很快改善你的問題。目前32節課已經全部更新完畢,歡迎去試看。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傳統書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翰墨今香


大部分初學書法者都會有這樣的階段,越寫越沒有感覺。

學習書法要從學習寫字開始,學習寫字要從學習筆畫開始。一點一畫都要認真練習,不要認為寫字就是在練字,其實不然,這個狀況一定要搞清楚。所謂的練字,主要在練。不要以為機械的寫字就是在練字,機械的寫字不但達不到練習效果,反而會加深自己以前錯誤,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所以一定要避免這個錯誤。

楷書是書法練習的初級階段,也是書法練習不可缺少的路徑,要想練習好書法就必須練習楷書。所有的書法都要以楷書為基礎。練習書法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人在這條路上半途而廢了。不能持續堅持下去就不可能寫好字,更別說要成為什麼家了。

要練字就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要有濃厚的興趣,要有堅持下去的毅力,要找到好的方法和字帖

這幾個條件具備了,即使沒有很高的悟性,寫一手好字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前2條就不說了,重點說一下第3條。找到好的方法和字帖,這一條是很關鍵的,首先要找到適合自己字體,怎麼找呢!那就要結合自己現有字體,找到和自己現有字體的相近的字帖,這樣比較容易學習。再者就是找到方法,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按照字帖認真學習,每天練習不要貪多,要求精。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一定要控制好數量,不要貪多,一定要精,哪怕是一個筆畫,沒有練好就不要進行下一項。這就是最簡單方法,也是最難堅持的方法。

文中圖片是本人日常練習,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謝謝!!!


雨夜構想


這個問題,讓我理想到經常有人問的類似問題:例如“學了幾個月、或半年、或一兩年,感覺沒有進步,怎麼走出瓶頸堅持下去學書法。”

針對這類問題, 我以為,首先要端正書法學習的思想認識。

一要明白書法不是立竿見影的技能,也不是在較短時間內就能掌握筆法、結體等法則。

二要清楚臨像只是完成第一步。

三要知道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比臨像更重要。

四要知曉一旦走向書法之路,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必須堅持不懈,必須投入畢生的修煉。

第二,信心更多取決於臨帖的正確方法。方法正確,進步明顯,自然就會寫出感覺。怎麼樣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呢?自學而言,的確難道不小。前幾天,一位書友說才臨三個月“歐體”,許多人都不信。我看他的臨作,這位書友之前也許練過其它字體,但臨“歐體”三個月我相信,因為一看便知這位書友依靠正確的方法完成臨帖。這說明自學也可以掌握正確的學書方法。關於如何才算方法正確,我以多次講過,歡迎關注。這裡,我特別建議你,不一定每天都要練字,初學期間,沒有興趣,切勿強制。有感覺就動動筆,沒感覺就不要寫。但一旦臨帖,就盯牢一個字,吃透點畫筆法和結體要領,不求多,務必要用心。

第三,信心來自於自己的定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凡事主要靠自己,書法亦如此。如今信息技術發達,書法教學視頻滿天飛,良莠不齊,極易迷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力。我一直認為,一些老前輩書家,身體力行,非常講傳統,重視書法傳承,如沈尹默、鄧散木、任政、黃若舟等,既是書法大家也是非常不錯的書法教育家。可以參考他們臨帖的作品和理論知識,也許對你有幫助。當然,我不是說現代書家不好,現代書家也有長處。但我們初學書法,重在打基礎,應該取法乎上為宜。





如石書藝


您好!您說練習楷書有一段時間了,可是為什麼總寫不出感覺?


練習書法,感覺很重要。它是悟性產生所必須具有的條件。感覺不是隨時都可以得到的。即便是幾十年的老書法家,也有思遏手蒙的時候。而初學者由於筆法和手上的運筆還不成熟。同一個筆畫,沒有固定的套路。上一個與下一個筆異體殊。總是不能踩準節點。

練習書法,要有方法和時間。沒有方法,練習多久,都是在延續錯誤。使錯誤越練越鞏固。什麼是正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著臨帖。先學習理論知識。把運筆的基本原理弄清楚了,各種點畫的起止也弄清楚。然後再開始臨帖。

臨帖不要性急。每個字不能當完成任務一樣寫完了事。寫完一字,停下來,用紅筆對照著字帖進雙鉤修改,把需要改善的地方用紅筆描畫出正確的輪廓,下面按照修改過的字去寫,這一個就要比上一個有所改善。再用同樣的方法改。不必寫多,一個字寫四遍。每天也不要寫太多的字。限定二十字,每個寫四遍。修改對比將近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寫多了記不住,時間長了手指痠痛麻木,反而有害。寫少了又達不到練習的強度,手部活動肌肉產生不了運動記憶。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建立自己的審美取向和糾錯能力。我們初學書法的朋友,總是喜歡讓老師和其他高人對自己的習作點評一番。開始的時候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老師進行指導評價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直依賴別人來給自己糾正錯誤。糾錯的能力並不難,只需以字帖為準則。如果不把自己的糾錯能力建立起來,寫出來不知道優劣所在,等待別人來結評論。這也是寫很久都沒有感覺的一個原因。

學習書法是很漫長的過程。開始時會很枯燥乏味。而當掌握了它的規律,你就會越寫越有興趣,越寫越有感覺。


子衿書法


剛回答完一個,又來一個,不知道頭條今天怎麼這麼喜歡我的回答!

讀帖,很多時候讀帖比臨帖更有體會,啟功說過,臨帖七分像,以前讀到這話的時候不懂什麼意思,覺得是扯雞蛋不要雞。

這段時間讀帖的時候慢慢的似乎有點感受,臨帖再像,然並卵。還是讀帖更能快速進步,讀帖看各個書法家的用筆和字形,筆畫的走勢,越讀越有感覺,當然了,揣摩領悟很重要,

像楷書,現在基本都是從四大家入手,尤其是柳和歐,幾乎很多書法班都是從這兩家入手,顏和趙都作為進階使用,自學的話就看自己的喜好了。

不管哪家,讀帖看單字,認真揣摩,寫寫了可以看看其他三家的。學習包容一下,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那就爽了




桂臨塞上


寫字沒感覺,可能還是對書法的筆畫和結構把握的不到位!

筆者的兩幅日常硬筆習作,寫的還是不錯的,至少能看出有一定的臨帖經驗,因為每個字的頓筆很多,一看就是學過書法。但是,學習書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寫好的,尤其是楷書很吃功夫的!

第一,學習書法,貴在堅持。知道為什麼很多學書法的朋友都成不了氣候嗎?就是因為學習書法本身是枯燥乏味的,除了寫字就是寫字,每天都重複一件事,難免會有些乏味,尤其是學習楷書,書寫速度很慢導致寫每一筆都是拿著勁的,所以如果練習楷書字數很多的話,會感覺頭疼兩眼冒金星的感覺。但是,不能因為累,就放棄書法學習,做其他事也是一樣的,不要輕易放棄,不要氣餒,每天都給自己定製個小小的任務,不要求過大任務,只要堅持不懈的完成每天的日課就行了!

第二,寫字的感覺來源於字寫的好壞和進步程度!筆者提到練習楷書有一段時間了。可是還是沒感覺。就是因為臨摹太少,或者是選帖選擇的不對,看筆者的兩幅字好像是臨摹的今人的字帖。可以換個古人字帖臨摹,我推薦楷書字帖:趙孟頫的《道德經》或者是鍾紹京的《靈飛經》,行書可以選擇文徵明的《千字文》或者是王羲之的《聖教序》。選好字帖以後,堅持臨摹就行,可以精臨,堅持三個月左右,筆者的書法水平會大增的!

強哥淺談,插圖是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強哥書畫


我也寫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