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清銅幣”“雙旗幣”也瘋狂 一塊價高一套房子

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字體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很生動。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錢幣作為一種特殊收藏品,收藏價值主要由錢幣的發行量來決定,發行量越少,收藏價值越大;發行量越大,收藏價值越小。



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的收藏活動,最好手裡有一本銅圓類收藏圖譜。在對版式繁多的清代大清銅幣宣統三年,不是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按圖索驥,仍然是必須的。當初入門的銅圓收藏者,已經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類龍型圖案之後,便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細地區分同一省局鑄造,同一類型清代大清銅幣宣統三年。由於現今銅圓圖譜拓制及印刷的關係,銅圓的細小差別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銅圓與銅圓的比較。以最普通,最常見的版式為基礎,通過比較,揀選出與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在現今的錢幣收藏中,錢幣的收藏市場一年比一年火。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很有收藏價值的錢幣,比如  前兩年大清銅幣“皖”字版,丙午年制十文的錢幣就賣出過185萬的高價,而“汴”字版大清銅幣在市面上還要比皖字版少見,價值肯定不菲。所以收藏一枚“汴”字版大清銅幣將來的升值空間和市場價值是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