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過年回家,在外打拼了一年的農民工夫妻,到了丈夫老家過年,你的愛人是怎麼稱呼自己母親的呢?是不是心裡有個小疙瘩?當她對你談論你的家庭成員是,是不是一句“你媽”,會讓你的心理咯噔一下?其實你的心裡是希望她真的把婆家當自己家,把“你媽”當“咱媽”,對嗎?

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這就說明,雖然一字之差,但“咱媽”和“你媽”在農民工心裡,地位很不同。

現在農村人結婚,也流行自由戀愛了,當然媒人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可也就圖個好聽,有些人是在外地打工時候認識的,兩家之間原本就沒有什麼大的關聯,找個中間人也難,有時候男方就主動一些,自己即是中間人,也是當事人了。有人覺得自由戀愛的兩個人,更像是一家人。也有人覺得還是有個中間人比較好,因為至少事情有個緩衝。不過人們更羨慕的是那種婆婆和兒媳之間,輕鬆一些的關係,偶爾還會一起逛街,一起開玩笑的那種。

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當婆媳之間關係融洽,兒媳就更喜歡脫口而出那句“咱媽”了,在這種氛圍下,當兒子的也會比較輕鬆,不必擔心有什麼婆媳戰爭,他更喜歡看的是一家子的其樂融融,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好像才是外來的,看著自己的媳婦搶著去刷鍋洗碗,當兒子的生怕把自己媳婦累著。從“咱媽”這句話來看,但凡是能這麼叫的,婆媳關係一概是差不了的。

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而“你媽”,則多數是無奈的承認彼此的關係和彼此間的定位罷了,顯得生分很多。在現實中,每一個婆婆都從心眼裡願意把自己的兒媳當成親閨女,畢竟是親兒子選的,也是花了錢才娶進門的。

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當婆婆的,可以天天下廚為兒子和兒媳準備可口的飯菜,也可以容忍小兩口之間的小脾氣,可偏偏就有一些兒媳總是挑理,喜歡沒事找事的不領情,覺得孃家媽媽就是比親媽差遠了,有些兒媳甚至連“媽”字都懶得說出口。所以,當兒子的如果聽到媳婦嘴裡說出的是“你媽”而不是“咱媽”的時候,還真的有一些彆扭,甚至厭煩,感覺有一種強制提醒的感覺,甚至是討厭的意思。

返鄉農民工媳婦,說“咱媽”和“你媽”,你有沒有心裡咯噔一下?

但有時候,也別可以追求這個字,也有一種情況是兒媳自身刻意說“你媽”,是為了和自己的親媽做區別,所以,過年的檔口,千萬不要因為這一字之差,鬧矛盾,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