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誕生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但佛教是何時傳入中國的,至今尚無定論。佛教鼎盛於我國隋唐時期,儘管後面衰落,但改革開放以來,佛教又獲得了新的發展。從文學到繪畫、音樂,再到建築,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

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尤其是建築,在我國保存下來的眾多古代建築中,就數佛教的塔寺最多。起中國的寺廟,估計說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而且許多佛教建築已經成為我國各地風景輪廓線突出的標誌。這些佛教建築不光歷史悠久,而且盡顯古代的雕刻美術,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江蘇最有面子的一座寺廟。

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舟子悠悠去,湖水涓涓流。凌波一片綠,西塔已忘秋。”這座寺廟就是位於京杭大運河上的鎮國寺,這寺廟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當屬那一座七層樓閣式磚塔——“鎮國寺塔”。鎮國寺塔又稱西塔,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整個塔高35.36米,塔身呈方形,是我國僅有的兩座方形佛塔之一,其中另一座就是大雁塔。

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鎮國寺塔雖歷經幾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風的建築特色,在它的頂端是一個由青銅鑄造的葫蘆,在其上面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字,鎮國守運,祈福於天。鎮國寺位於京杭大運河之上,如一葉扁舟,傍晚時分,夕陽夕照,為西塔撒上許許金光,瞬間讓其恍如李天王的寶塔遺落在人間,熠熠生輝。

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這鎮國寺最厲害的就是它的位置,立於運河之上,本來在1956年大運河拓寬時,是要將小島移除的,這也意味著鎮國寺塔要被拆除,但周總理在審批方案時特批,繞道保塔,這才有瞭如今從新恢復的“運河佛城”鎮國寺。風雨飄搖的鎮國寺塔,古樸、端莊、典雅,不知吸引了多少南來北往的遊客前來遊玩。

江蘇最有“面子”的寺廟:連京杭大運河都要繞道,知道是哪嗎?

雖然鎮國寺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間,但前去遊玩是不用乘船的,因為有一座連接河岸與鎮國寺的橋,此橋名為普渡橋,是一座百米長的仿古廊橋。“佛渡有緣人”,想必這普渡橋就有此意義吧。對於這座鎮國寺大家有些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