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為線索學懂古文,以字詞為抓手學透古文

一捧珍珠在手,放進口袋收藏,年長日久難保不散失。如果用一根線穿起來,那就大不一樣了。這條線就是記憶線。比如說歷朝歷代合計二十朝口訣,比方說,清十二帝順口溜。又如唐宋八大家、詩經六義、造字法六書……找到線索和規律,知識點就是有機聯繫的,否則就是支離破碎的。

學古文必須瞭解古文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特點,古文和現代文的源流關係和演變情況。也要了解中國文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古文和現代文的區分度有多大?相同點有多少?不同點在哪裡?都是需要了解的。

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為中國人,對歷史和文化知之不多,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我們總不願意被老外問得閃爍其詞吧?何況掌握歷史學懂古文還能賺蠻多學分,豈不美哉!

鍋蓋有抓手使用起來不燙手,開瓶器有抓手用起來帶勁。稱手的工具都有很舒服的抓手的,不是嗎?學習古文也得找到抓手。這個抓手就是歷史脈絡,掌握古文中特有的詞彙也是具體學習古文的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