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界裡,體育動動員多以能為國效力為榮。
很不幸,在我們這塊神聖的土地上,發生了件世界罕見怪象:足球運動員在俱樂部踢球,不再是為了進國家隊。
這個不尋常的怪事發生,引發網友激烈討論。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頭條上網友怎麼說。
頭條網友留言(一):直擊要害,略顯悲觀
國外足球運動員以踢國家隊為榮.而中國隊怕被罵居然都不想為國效力[淚奔]
頭條網友留言(二):實事求是
以我狹隘的認知:國內聯賽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國家隊選拔增加一個有力的途徑,如果聯賽人員都拒絕為國家效力,那聯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頭條條友留言(三):理性評論
拒絕徵召原因有2,但主因都在李鐵本人。1,李鐵的能力沒有得到被徵召球員的認可。2,雖然沒列出招募的名單,但從目前結果上看,他招募的肯定是一些老油條。李鐵做為本土教練,他比外教的優勢是更瞭解中國足球及球員,但他卻沒有發揮好這個優點。還在招募一些國家隊常客。這些人也許在國內是一流的,但即便是一流,在這麼多年的實戰中已經證明他們不行。那為什麼不大洗牌,選一些新面孔,更願意為國征戰的球員呢?
頭條條友留言(四):激進觀點
那就不從俱樂部召,反正也就這水平,還不如發起全國海選,現攢一個業餘球隊,就像冰島國家隊一樣,我就不信,中國這麼多人,找不到二十幾個踢球好的!
頭條留言(五),眾多評論中,認同性較高,具有代表性的留言之一:
拒絕有2個原因,1是排斥李鐵,不能接受他的安排。2是自己能力不行躲在俱樂部仍可拿高薪,若到…家隊拿不出成績被國人嗤笑會丟飯碗。
頭條網友留言(六),比較客觀具體的觀點:
現在這種情況不能都說球員的不是,不是為他們說話,換位思考下,在俱樂部是為職業生涯計,去國家隊踢不好沒錢不說,挨國罵,全家都要被問候,萬一傷了,回俱樂部踢不了,丟了位置,丟了狀態,買單的還是自己,那時候誰都不鳥你,這種情況是大環境造成的,球員,俱樂部,粥爺,部分球迷都有責任。
足球運動員拒進“大群”踢球新聞出來後,引發網友球迷大面積討論。有極端也有客觀;有激進也有理性。那麼,拒“群”現象的發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病因是什麼?
二三十年來,從期望到失望,又從失望到淡忘;中國足球,傷透了國人心。足球精神,籃球尊嚴雙雙無底線潰敗,假如有一天女排因隊員更換而進入成長期,不得不面對階段性低谷,大球體育還有我們什麼事?國際體育中,工作生活之餘,我們拿什麼來為家國吶喊?
愛恨交加,恨鐵不成鋼。國人費盡心思出謀獻策。說一千道一萬,結果得到的多是絕望。真應了我們鄉下人那句話:今年盼明年,以為來年能騎馬,哪知到年又賣鍋。
人窮志不窮,無志者無尊嚴。國內聯賽,不登臺的演唱。一路走來,從一開始就錯!而且一錯再錯。
(1)價值與思想上的錯位
足球是一項事業。足球事業中有兩個東西不可忽略:經濟價值與精神價值。足球事業中,精神價值占主導地位。當經濟價值大過精神價值時,足球事業將失去其價值意義。
世界足球,精神價值一直大於經濟價值,至少不負於經濟價值。
在我們這裡,足球運動員,或者說,足球事業裡,已經沒有體育精神。它留給民眾的印象是:足球,千百項產業中的一項;它的追求僅限於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內。
多少年來,每每失敗過後,我們總是不忘先討論,誰誰將是我們下任教練,我們甚至不敢去反思,敘利亞那樣糟糕環境下的國家隊都能把我們踢趴,我們環境條件可是優越人家千百倍。
把最大希望寄託在洋教練身上,這一點雖不是全民共識,起碼也是多數人的思想方向。每每有洋教練到來,人們好像吃了雞血一般,信心滿滿。豈不知,洋教頭拍屁股走人,舉國上下又是一地雞毛,足球事業又不得不從零開始。
在運動員看來,運動員的天價薪酬是俱樂部支付,與民稅無關。教練的天價聘金是國支付,組織者與教練更在乎輸贏。我不過是一個人,我扛不起天,天塌下來另有高個子頂著。當大多數運動員產生類似心理後,訓練,上場,圍繞的已經不是團隊榮譽而是個人表現與個人成績,從而導致團隊精神崩盤。
場上比賽,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運動員都努力了,都已盡力。很不幸,運動員的這種努力與盡力,和大球運動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大球場上的最大希望是團隊配合,最忌諱的就是個人英雄。當團隊精神得以統一,即使是輸球,也至於這麼慘烈:連起碼的尊嚴都沒能帶回來。
(2)國家隊缺少靈魂式人物
足球俱樂部和國家隊是完全的兩個格子。足球俱樂部的教練可以決定運動員的命運,國家隊的主教練則奈何不了他手下的隊員。運動員完成國賽任務,回到俱樂部,他才不管你國家隊主教練是誰?運動員要保住的是,他在俱樂部的地位。
主教練奈何不了運動員,球隊中又沒有一個完全可以震得住整支球隊的靈魂式人物,球隊難擰成一股繩,缺失凝聚力的球隊,只能靠個人單打獨鬥,為自己迴歸俱樂部掃除障礙。
舉一個例子,中國籃球,在姚明時代,整個球隊戰鬥力相對較強。原因是,在姚明時代,姚明是球隊的靈魂式人物,他震得住各位大佬。平時,他可以任意把手搭在任何一個隊友肩上。姚明退下來後,籃球隊不再看到這一和諧景象,阿聯缺少大姚那樣的個人魅力。所以,中國籃球也跟著走下坡路。中國籃球隊佔有身高優勢,有球技,但球隊缺少凝聚力。這是中國籃球的悲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足球曾經1比0戰勝過世界強隊阿根廷。從那以後,中國足球再沒有類似驚喜賜予球迷,雖然2001年擠進了世界盃。
2001年中國足球擠進世界盃,人們讚美米盧主教練,但後期成績並不理想。
說句傷心話,中國足球一年不如一年,和中國足球請米顱洋教練不無干系。米盧帶范志毅這一群人打進世界盃,讓我們產生一種嚴重的錯覺,洋教練能讓中國足球進步。從那以後,我們崇尚洋教練,多少錢都不在乎。遺憾,范志毅等那一群人不再。
我們再回頭回顧中國女排歷史。輝煌的成績下總能看到靈魂式人物身影:1976年的第一任女排隊長曹慧英,第四任隊長郎平,第十五任隊長惠若琪,現任隊長朱婷,無一不是“鐵娘子”稱號,敢喊敢吼,氣場強大的靈魂式人物。
(3)傳統文化上的因素,洋人指揮不動中國人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人自古不受洋人管教。回顧歷史大事件,但凡是洋人在中國土地上管教中國人,大多數以失敗靠終。即使是漢奸投靠洋人,也是陽奉陰違。所以,洋教練缷任後,我們總能透過新聞,聽到似曾熟悉又差不多一樣內容的話:在中國,主教練的執教理念,很難在場上得以完整執行…。
(四)結合傳統文化和制度特色,發展特色足球。
中國人自古強調因地制宜。脫離傳統文化,照搬洋足球模式只有死路一條。
洋足球制度尚未完全衝擊我們本土足球制度前,我們的足球精神尚在,久不久還有驚喜回報球迷。照搬洋足球制度後,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一地雞毛。管們,你想讓那些千萬家當的“足球寶貝”和你一天十公里長跑訓練?我們天真了些。
其二,中國人自古生性記仇。一個俱樂部裡就是一個圈子,圈子裡前後左右的利益都和自己有關。人在圈中,自然維護自身利益。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舉行對抗賽,甲俱樂部球員與乙俱樂部球員發生衝突在所難免。而二十幾三十歲的年輕人,你讓他們敞開胸襟接納對方,我看有點難,球員之間交流總感覺有那麼點點彆扭。文化基因作怪,把球傳給你還不如我自己射門呢。別說我門縫看人低,你細心觀看場上比賽,你就不會再說我門縫看人低。
無論是文化圈,還是體育項目,脫離自己的文化後,它就不再是自己的東西。
舊版紅樓夢這部戲,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誇張地說,舊版紅樓夢這部劇,可以說是一部經典之作。據傳,這部劇是在零片酬的前提下拍成。當年的演員都是按月拿工資。我們現在回頭再看看高片酬拍出的新版紅樓夢,試問,誰能看出名著的味道來?就算再給他撥款十個億,也難拍那樣的電視劇。一句話,錢多人浮躁。
過去那幾年,每年春節,農村基層都組織籃球比賽。村裡的第一名,代表村委到鄉里面打;鄉里的第一名到縣裡面打。
有一年,我們村組隊去鄉里參加籃球比賽,村裡的老人很高興,村委出錢請大巴車拉人去現場助威。大年初一小組賽我們村不出線,幾百個人棄車不坐,步行回村。一路上大罵村裡這幫年輕人是廢物。
村裡的老人說,他們當年光腳不穿鞋都打到縣裡面,現在的人,腳上穿幾百塊錢的鞋,在鄉里打第一天就沒有我們什麼事了,接下來春節幾天時間,村民為誰吶喊加油?…。
聽到老人這麼罵,我心裡想,這不奇怪,國家隊這麼專業,年薪幾百萬,天天打球都打不國門,就別說這些一年到頭為生計而四處奔波年輕人了;他們哪裡有時間練球啊。
由於沒有時間練球,組織起來的球隊出去參加比賽也難有成績。近幾年,別說參加縣裡的球賽,鄉里都沒有人參賽了。為什麼呢?因為打不贏回來捱罵。
基層都這樣了,國家隊估計也差不多吧。
閱讀更多 阿坤學文 的文章
關鍵字: 美好,一直在身 李鐵 武漢海報登上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