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足球员为何不愿进“大群”踢球?

体育界里,体育动动员多以能为国效力为荣。

很不幸,在我们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发生了件世界罕见怪象:足球运动员在俱乐部踢球,不再是为了进国家队。

这个不寻常的怪事发生,引发网友激烈讨论。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头条上网友怎么说。

头条网友留言(一):直击要害,略显悲观

国外足球运动员以踢国家队为荣.而中国队怕被骂居然都不想为国效力[泪奔]

头条网友留言(二):实事求是


以我狭隘的认知:国内联赛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国家队选拔增加一个有力的途径,如果联赛人员都拒绝为国家效力,那联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头条条友留言(三):理性评论

拒绝征召原因有2,但主因都在李铁本人。1,李铁的能力没有得到被征召球员的认可。2,虽然没列出招募的名单,但从目前结果上看,他招募的肯定是一些老油条。李铁做为本土教练,他比外教的优势是更了解中国足球及球员,但他却没有发挥好这个优点。还在招募一些国家队常客。这些人也许在国内是一流的,但即便是一流,在这么多年的实战中已经证明他们不行。那为什么不大洗牌,选一些新面孔,更愿意为国征战的球员呢?

头条条友留言(四):激进观点

那就不从俱乐部召,反正也就这水平,还不如发起全国海选,现攒一个业余球队,就像冰岛国家队一样,我就不信,中国这么多人,找不到二十几个踢球好的!

头条留言(五),众多评论中,认同性较高,具有代表性的留言之一:

拒绝有2个原因,1是排斥李铁,不能接受他的安排。2是自己能力不行躲在俱乐部仍可拿高薪,若到…家队拿不出成绩被国人嗤笑会丢饭碗。

头条网友留言(六),比较客观具体的观点:

现在这种情况不能都说球员的不是,不是为他们说话,换位思考下,在俱乐部是为职业生涯计,去国家队踢不好没钱不说,挨国骂,全家都要被问候,万一伤了,回俱乐部踢不了,丢了位置,丢了状态,买单的还是自己,那时候谁都不鸟你,这种情况是大环境造成的,球员,俱乐部,粥爷,部分球迷都有责任。

足球运动员拒进“大群”踢球新闻出来后,引发网友球迷大面积讨论。有极端也有客观;有激进也有理性。那么,拒“群”现象的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病因是什么?

二三十年来,从期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淡忘;中国足球,伤透了国人心。足球精神,篮球尊严双双无底线溃败,假如有一天女排因队员更换而进入成长期,不得不面对阶段性低谷,大球体育还有我们什么事?国际体育中,工作生活之余,我们拿什么来为家国呐喊?

爱恨交加,恨铁不成钢。国人费尽心思出谋献策。说一千道一万,结果得到的多是绝望。真应了我们乡下人那句话:今年盼明年,以为来年能骑马,哪知到年又卖锅。

人穷志不穷,无志者无尊严。国内联赛,不登台的演唱。一路走来,从一开始就错!而且一错再错。

(1)价值与思想上的错位

足球是一项事业。足球事业中有两个东西不可忽略: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足球事业中,精神价值占主导地位。当经济价值大过精神价值时,足球事业将失去其价值意义。

世界足球,精神价值一直大于经济价值,至少不负于经济价值。

在我们这里,足球运动员,或者说,足球事业里,已经没有体育精神。它留给民众的印象是:足球,千百项产业中的一项;它的追求仅限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内。

多少年来,每每失败过后,我们总是不忘先讨论,谁谁将是我们下任教练,我们甚至不敢去反思,叙利亚那样糟糕环境下的国家队都能把我们踢趴,我们环境条件可是优越人家千百倍。

把最大希望寄托在洋教练身上,这一点虽不是全民共识,起码也是多数人的思想方向。每每有洋教练到来,人们好像吃了鸡血一般,信心满满。岂不知,洋教头拍屁股走人,举国上下又是一地鸡毛,足球事业又不得不从零开始。

在运动员看来,运动员的天价薪酬是俱乐部支付,与民税无关。教练的天价聘金是国支付,组织者与教练更在乎输赢。我不过是一个人,我扛不起天,天塌下来另有高个子顶着。当大多数运动员产生类似心理后,训练,上场,围绕的已经不是团队荣誉而是个人表现与个人成绩,从而导致团队精神崩盘。

场上比赛,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运动员都努力了,都已尽力。很不幸,运动员的这种努力与尽力,和大球运动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大球场上的最大希望是团队配合,最忌讳的就是个人英雄。当团队精神得以统一,即使是输球,也至于这么惨烈:连起码的尊严都没能带回来。

(2)国家队缺少灵魂式人物

足球俱乐部和国家队是完全的两个格子。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可以决定运动员的命运,国家队的主教练则奈何不了他手下的队员。运动员完成国赛任务,回到俱乐部,他才不管你国家队主教练是谁?运动员要保住的是,他在俱乐部的地位。

主教练奈何不了运动员,球队中又没有一个完全可以震得住整支球队的灵魂式人物,球队难拧成一股绳,缺失凝聚力的球队,只能靠个人单打独斗,为自己回归俱乐部扫除障碍。

举一个例子,中国篮球,在姚明时代,整个球队战斗力相对较强。原因是,在姚明时代,姚明是球队的灵魂式人物,他震得住各位大佬。平时,他可以任意把手搭在任何一个队友肩上。姚明退下来后,篮球队不再看到这一和谐景象,阿联缺少大姚那样的个人魅力。所以,中国篮球也跟着走下坡路。中国篮球队占有身高优势,有球技,但球队缺少凝聚力。这是中国篮球的悲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足球曾经1比0战胜过世界强队阿根廷。从那以后,中国足球再没有类似惊喜赐予球迷,虽然2001年挤进了世界杯。

2001年中国足球挤进世界杯,人们赞美米卢主教练,但后期成绩并不理想。

说句伤心话,中国足球一年不如一年,和中国足球请米颅洋教练不无干系。米卢带范志毅这一群人打进世界杯,让我们产生一种严重的错觉,洋教练能让中国足球进步。从那以后,我们崇尚洋教练,多少钱都不在乎。遗憾,范志毅等那一群人不再。

我们再回头回顾中国女排历史。辉煌的成绩下总能看到灵魂式人物身影:1976年的第一任女排队长曹慧英,第四任队长郎平,第十五任队长惠若琪,现任队长朱婷,无一不是“铁娘子”称号,敢喊敢吼,气场强大的灵魂式人物。

(3)传统文化上的因素,洋人指挥不动中国人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古不受洋人管教。回顾历史大事件,但凡是洋人在中国土地上管教中国人,大多数以失败靠终。即使是汉奸投靠洋人,也是阳奉阴违。所以,洋教练缷任后,我们总能透过新闻,听到似曾熟悉又差不多一样内容的话:在中国,主教练的执教理念,很难在场上得以完整执行…。

(四)结合传统文化和制度特色,发展特色足球。

中国人自古强调因地制宜。脱离传统文化,照搬洋足球模式只有死路一条。

洋足球制度尚未完全冲击我们本土足球制度前,我们的足球精神尚在,久不久还有惊喜回报球迷。照搬洋足球制度后,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地鸡毛。管们,你想让那些千万家当的“足球宝贝”和你一天十公里长跑训练?我们天真了些。

其二,中国人自古生性记仇。一个俱乐部里就是一个圈子,圈子里前后左右的利益都和自己有关。人在圈中,自然维护自身利益。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举行对抗赛,甲俱乐部球员与乙俱乐部球员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而二十几三十岁的年轻人,你让他们敞开胸襟接纳对方,我看有点难,球员之间交流总感觉有那么点点别扭。文化基因作怪,把球传给你还不如我自己射门呢。别说我门缝看人低,你细心观看场上比赛,你就不会再说我门缝看人低。

无论是文化圈,还是体育项目,脱离自己的文化后,它就不再是自己的东西。

旧版红楼梦这部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夸张地说,旧版红楼梦这部剧,可以说是一部经典之作。据传,这部剧是在零片酬的前提下拍成。当年的演员都是按月拿工资。我们现在回头再看看高片酬拍出的新版红楼梦,试问,谁能看出名著的味道来?就算再给他拨款十个亿,也难拍那样的电视剧。一句话,钱多人浮躁。

过去那几年,每年春节,农村基层都组织篮球比赛。村里的第一名,代表村委到乡里面打;乡里的第一名到县里面打。

有一年,我们村组队去乡里参加篮球比赛,村里的老人很高兴,村委出钱请大巴车拉人去现场助威。大年初一小组赛我们村不出线,几百个人弃车不坐,步行回村。一路上大骂村里这帮年轻人是废物。

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当年光脚不穿鞋都打到县里面,现在的人,脚上穿几百块钱的鞋,在乡里打第一天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接下来春节几天时间,村民为谁呐喊加油?…。

听到老人这么骂,我心里想,这不奇怪,国家队这么专业,年薪几百万,天天打球都打不国门,就别说这些一年到头为生计而四处奔波年轻人了;他们哪里有时间练球啊。

由于没有时间练球,组织起来的球队出去参加比赛也难有成绩。近几年,别说参加县里的球赛,乡里都没有人参赛了。为什么呢?因为打不赢回来挨骂。

基层都这样了,国家队估计也差不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