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原來是這樣一個人

上帝原來是這樣一個人

《聖經故事》(洪佩奇 / 洪葉,譯林出版社)

聖經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然而這種不陌生可能也僅僅停留在只知其名的程度上。也許我們都知道上帝創造人類的故事,但對於其後的發展直至最後的結局,完全熟悉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我就是寥寥之外的大多數中的一個。
買這本書並不是想看聖經,而是想看經典名畫,然而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卻是聖經故事而非其中的名畫。除了米大師的西斯庭天頂畫有簡單的介紹,其他的名畫一概只有作品名、創作年代、作者、作者生卒。
所謂的名畫,其中不乏米開朗琪羅、波提切利、倫勃朗、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等人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的作者都屬於不太知名的。另外,雖然名為“名畫全綵版”,卻也有個別雕塑作品出現。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和摩西像。
說說聖經本身。
如果以人類的道德觀來看舊約的話,很容易得出上帝很殘暴的結論。在舊約的後半部裡,戰爭是很常見的,以上帝的名義發生的屠城和滅門可以說比比皆是。
約伯記裡的約伯也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如此信奉並敬畏上帝的人,上帝卻以那麼殘酷的手段來考驗他。看得人心驚肉跳。


這跟平時影視劇裡得出的上帝印象相去甚遠。仁慈的上帝之前為何如此器狹?對待不順從自己的人,上帝視之如螻蟻。
還有一個問題,上帝雖然不允許樹立膜拜的偶像,但要討得上帝的歡心,人們也需要有所表示:要獻祭,而且要用上好的犧牲。

問題是,整個世界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怎麼也會在乎這點東西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上帝的視角來審視這個問題。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人是上帝,而一窩螞蟻是人類。設想一下,這窩螞蟻是我們創造的,我們會如何對待它們呢?我們會以螞蟻世界的道德觀——如果它們也有的話——來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麼?或者可以換個例子,在電腦遊戲世界,作為玩家的我們相對於遊戲世界裡的眾生,也是他們的上帝。作為“全能”的主宰,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他們的命運。這時,我們會否以他們的道德規範我們自己?
其實這可以理解為舊約在形成的過程中其實夾雜著人類社會初期人性的殘酷。查了下資料,舊約記載的故事約從公元前1000年開始,而此時的中華大地正是西周時期,處於奴隸制之中,而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戰爭頻發,似乎也能看到舊約後半部的影子。


不知在新約中又會是怎樣的故事。
PS:說幾處看不明白的地方。
p274:這一頁中約蘭既是猶大王,又是以色列王。聖經中記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麼?還是這一頁,約蘭和亞哈謝的關係也有些撲朔迷離。猶大王約蘭死後,他兒子亞哈謝當了猶大王。而下面又說以色列王約蘭聯合猶大王亞哈謝。倒數第三行耶戶對約蘭說:“你母親耶洗別 ……”。上面說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而亞哈的老婆正是耶洗別(後面有一頁是這樣說的:約蘭和亞他利雅生亞哈謝,而亞他利雅是以色列王亞哈與王后耶洗別的公主。耶戶應該是他岳母才對啊?
P277-278:P277標題為猶大王約阿施,P288又說約阿施繼承以色列王位。
網上查了一下,算是理清楚了他們的關係:原來約蘭有兩個人,巧的的亞哈謝也是兩個人,連約阿施也是兩個人。

上帝原來是這樣一個人

關係簡圖

猶大王約蘭和以色列王約蘭,應該是姐夫與小舅子(或妹夫與大舅子)的關係。而猶大王亞哈謝跟他的舅舅是一個名字。
耶戶對約蘭說“你母親……”,這個約蘭是以色列王的約蘭,這個也是沒錯的。
猶大王約阿施是猶大王亞哈謝的兒子,而猶大王亞哈謝、以色列王約蘭都被耶戶所殺,耶戶的孫子也叫約阿施。
這本書並沒有說明,所以讓人看得雲裡霧裡。
又:小區附近有家早教機構,名字叫聖嗎哪。我每次看到都覺得怪異,怎麼叫這麼個名字?看了聖經故事才明白,原來嗎哪是一種食物。正是靠這種食物,猶太人才走出了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