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八歲兒子教的“有心有肺”?

陽光下的泡沫67500909



薩提亞溝通層次圖裡,溝通的關係從外層到裡層的順序是“打招呼,講事實,聯想法,談感受,敞開真我”五層,越往裡層,溝通關係越近,很多孩子與父母的溝通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從裡到外的變化,從小時候的敞開真我毫不掩飾,到最後與父母只剩下打個招呼,我想,這一定不是你們希望看到的。如何能夠讓孩子儘可能保持在更裡層與父母溝通呢?那就是父母要讓自己成為安全的溝通對象。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很懂事,其實是因為她在外面更理性,因為外面沒有那麼安全,而在家裡會哭鬧,不爽就會表現出來,不想做的就表達出來,是因為家裡讓孩子感到安全,這沒有什麼問題。父母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可以有任何情緒,不去壓抑情緒也不去指責情緒。尊重孩子的界限,孩子自己的事情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併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不被孩子的情緒所控制,不因為孩子的情緒而妥協,持續做到溫和堅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即使有時候她的觀點不好,我們也感謝她的真實。把“命令”換成“徵詢”,比如,快去洗澡,換成,寶貝,你準備什麼時候洗澡呢?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鼓勵孩子做一遍,並及時肯定孩子“對了就是這樣。”多表達自己的感受,少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你這樣不對!”換成“你這樣做,讓媽媽很難過。”

公務員之路


八歲的孩子可教、可塑。孩子的成長是環境決定的。有什麼樣的培養,便有什麼樣的果實。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八歲的孩子是心智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八歲的孩子也是剛剛進入小學的開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重要的、具體的和榜樣的。因此,父母自身有沒有心肺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學校的德育教育。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天堂,也是孩子心目中的偉者。學習的首要目的是點亮孩子心中那盞善良的燈塔。綜觀當下,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實在有點力不從心。再次,是社會價值觀及周遭正向導引。不可否認,當下輕德重能者流行,輕義重利者鯽鯽。讓孩子心肺正常任重而道遠。時代在按照既有的規律有條不紊地前進著,然而時代的風貌、時代的精神,個體的價值、個體的思想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物質與精神背離了,風尚和風骨割裂了。所以,我認為讓孩子心肺正常的理想多半會落空。人類若不回頭,前景不妙!


蓮花撲火


這個真的很有難度!

一點一點來吧!

比如:三月份主要是培養孩子自己的學習用品自己管理(主要包括拿出和放回)!

下個月或者下半個月就培養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不玩的時候要回歸原位)!

再接下來可能就是自己衣物的管理!

隨身物品的管理放在最後,因為別說孩子了,成年人也有丟東拉西的時候!

所以,過程會很長!因為要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

[贊][贊]


老張講數學


平時自己做好榜樣,自己有心有肺,有條不紊。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孩子聽在耳裡看在眼裡,也會學著有心有肺啦。


老催寶寶


適當的退出家庭中的至高無上地位。把孩子的地位往上推,家長輔助他。你操了太多的心,做了太多的事,所以孩子啥都不需要做。而且做完之後呢,也不管對錯不管結果,反正有大人來給我處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