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結局是怎樣的?

長沙方來電子商務


我是看完《康熙王朝》之後經過推薦又看的《雍正王朝》。此劇承接《康熙王朝》,看完後一直以為還能再來部《乾隆王朝》,然後來一個康乾盛世的壯舉可以沒隨我願。一大遺憾啊。但此劇絕對的好劇!個人感覺該劇是比《康熙王朝》還要好看的一部劇,它刷新了我對雍正的看法。沒有雍正就沒有康乾盛世,他才是真正奠定康乾盛世的一代帝王。他是勤政愛民、面對重重阻力卻仍一往無前的堅定的改革者,也確實取得了豐碩的改革成果:乾隆繼位時,國庫存銀已超過五千萬兩,而在雍正繼位之初,國庫存銀才不足七百萬兩。但因改革中觸碰到了太多人的利益,特別是讀書人,所以雍正留給後人的名聲並不好,就在當時也得不到理解,孤家寡人的感覺,甚是可憐。



發現你身邊的影視文化


大家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沐慕愛電影,對於樓主提出的《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結局我來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

歷史上,年羹堯進士出身,親近雍親王,康熙時就委任封疆大吏,而年妃病逝於雍正時代初期,為雍正生有子嗣,獲得歡心。

我認為,在劇中情節設計中,年秋月沒犯什麼錯。在雍正看來,她是年羹堯在雍正身邊的化身和代表。年秋月怨哥哥,在於哥哥影響了她的情感生活和人生境遇。

皇太后怨年秋月,在於她認為老十四應該做皇帝,老四搶了位子,而年又是四爺黨。

在於十四爺常在皇太后面前罵年羹堯,可能是陝甘糧草供應問題,可能是繼任大將軍王,可能是派兵監視老十四回京奔喪,其實背後是雍正指使,反正就是看不順眼年羹堯,深層次就是看不順眼雍正。

更在於時下彈劾年羹堯,老十四也藉機在太后面前噁心雍正,太后最疼十四,十四不高興,則惹娘倆都不高興。

前朝紛紛彈劾年羹堯,後宮也是排擠年秋月,是呼應的。

雍正對年羹堯,既痛恨又難堪,不僅在於走串八爺黨,及卸甲事件,而且在彈劾風波,氣撒在了秋月身上。

不是年羹堯安排,秋月不可能認識鄔先生,後來日久生情愛上鄔先生。

胤禛對他們相互愛慕的事是知道的。

鄔先生教導弘曆,御前受寵,胤禛喜出望外,年秋月照顧鄔先生有功,抬旗。

年羹堯越來越成為干將,為了政治需要,納秋月為側福晉。

拋開現實政治生活,雍正內心知道委屈了秋月。

彌留之際,秋月掛念鄔先生,也代表著雍正自始至終沒走進秋月的心。

秋月沒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沒能見哥哥最後一面。

愛恨交加,生離死別,夢一場。


沐慕愛電影


雍正王朝:年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雍正在潛邸時的側福晉,後來又被冊封為皇貴妃!

年秋月最後是病死的,她在臨終之前,跟雍正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她替她二哥年羹堯向雍正求情,求他饒他二哥一命。當時,秋月並不知道她二哥已經被雍正賜死了;

第二件事,是關於鄔思道的,她一直稱他為鄔先生,當時,她說了9個字,讓雍正淚流滿面。

秋月說: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而且,還斷斷續續說了兩遍!

那麼,秋月跟鄔思道是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她在臨終之前,還特別提到他,而且雍正聽了之後,還淚流滿面呢?

鄔思道還沒進四王爺府邸之前,就是由年羹堯安排秋月在旁伺候的;進了府邸之後,還是由她貼身照顧他。

俗話說,日久生情,秋月和鄔思道之間產生了綿綿情意,但是,鄔思道心裡清楚,秋月遲早是四爺的人,所以,即便鄔思道知道秋月喜歡他,他也喜歡秋月,但是他們兩人之間是不可能的。

這一切都是因為年羹堯!四王爺為了施恩年羹堯,同時也是為了牽制年羹堯,才要娶年秋月,這完全是政治婚姻。

當然,雍正對年秋月也不是沒有感情的,這一點在後面的劇情裡也能看到。

年秋月無法拒絕,也無法抗拒,所以由鄔思道做媒,做了四王爺的側福晉;四王爺稱帝以後,又因為年羹堯青海平叛有功,年秋月被封為皇貴妃,也是算極盡恩寵。

但是,年秋月在臨終之前,卻還唸叨著鄔先生,可見,這麼多年來,秋月對鄔思道還是念念不忘的,他的心裡始終裝著鄔思道,雍正永遠只是他心中的四爺,或者是皇上,卻並不是她情感深處的那個人。

自己的女人,心中還裝著別人,雍正能不淚流滿面嗎?





金錢美酒加上狗


年秋月在《雍正王朝》中就是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子,她從未真正主宰過自己,從來都是在別人的安排中,即使不喜歡也無力反抗,年秋月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無奈,這也體現了封建時期女子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完全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附屬於他人。這一點從幾件事情當中可以看出:

1、第一件事情就是熱河狩獵事件,康熙對於弘曆那是十分的喜愛,並且把明黃如意送給了弘曆,對此四爺十分高興,於是賞給了年秋月大量財務,並且還為年家抬了旗,但下面的人卻說閒話,說年秋月得到獎賞全憑鄔先生。

2、第二件事情就是年羹堯進京的時候,直接去了八爺和十四爺的府上,對此四爺認為年羹堯並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十分的生氣,於是就拿年秋月出氣,年秋月去找鄔先生,希望能和鄔先生在一起,但鄔先生也無能為力,鄔先生早已看明白了一起,並表示你早晚是四爺的人。

3、直接導致年秋月鬱鬱而終的是年羹堯西北一仗,凱旋而歸,立下汗馬功勞,從此便不可一世,甚至忘記了君臣之禮,文武百官對於年羹堯心懷不滿,紛紛彈劾他。並且這個時候原本就對年羹堯搶走了十四爺大將軍之位不滿的太后又瞅準時機,落進下石。在太后生病之時,眾多妃子前來看望她,但偏偏就是趕走了年秋月,並且表示不願意見到年家的人,年秋月就這樣淪為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不久後便鬱鬱而終。

這就是年秋月的結局,一個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悲慘女子,同時也折射出了處於封建時期的女子的無奈。


小魚乾hy1


歷先說孝恭仁皇后(太后)。太后不喜歡年妃,是因為對年羹堯取代親生的十四爺做撫遠大將軍不滿。

太后不讓年妃守靈,我不禁想起《大宅門》裡白文氏不讓楊九紅戴孝。就楊九紅的表現來看,不讓戴孝、守靈是一種巨大的羞辱,成為了壓倒楊九紅身上最後一根稻草,溫柔、忍讓、達觀的楊九紅性格大變。

可以想見,年羹堯被殺之後年妃的境遇。之前戲裡表過,年妃不從孃家(年家)拿錢,生活拮据(進貴妃時,李德全呵斥手下說,年妃的銀子也好意思要),說明她十分謹慎低調。年妃彌留之際胡言亂語說:“求四爺給我二哥留一條性命,年家會報答你……”可以想見,年妃其實挺委屈的。(歷史上年妃生了三個孩子,全部夭折,運氣也太差。)

話說回太后(孝恭仁皇后)。太后對年羹堯取代親生的十四爺是不滿意的,卻對皇上無可奈何,顯然有可能把怨氣發洩到年羹堯的妹妹身上,年貴妃除了忍,也只能忍吧……更何況年羹堯後來還被殺了……

再說皇上。皇上並沒有拿年妃出氣的意思。

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卸甲,卸甲,卸甲”。這大概只是為了表現皇帝對年羹堯跋扈的不滿意,卻又不好明說,對外還要維護年羹堯,只是到年妃這兒發洩一下。畢竟四爺與年秋月曾是主僕關係,比較親近。而且,就電視劇來說,皇帝對年妃的感情還是挺深的。年妃病篤,皇帝親自探視、喂藥;年妃死後,想起與秋月、鄔先生的潛邸舊事,雍正也表現得十分悲痛。

歷史上,年羹堯進士出身,親近雍親王,康熙時就委任封疆大吏,而年妃病逝於雍正時代初期,為雍正生有子嗣,獲得歡心。

我認為,在劇中情節設計中,年秋月沒犯什麼錯。在雍正看來,她是年羹堯在雍正身邊的化身和代表。年秋月怨哥哥,在於哥哥影響了她的情感生活和人生境遇。

皇太后怨年秋月,在於她認為老十四應該做皇帝,老四搶了位子,而年又是四爺黨。

在於十四爺常在皇太后面前罵年羹堯,可能是陝甘糧草供應問題,可能是繼任大將軍王,可能是派兵監視老十四回京奔喪,其實背後是雍正指使,反正就是看不順眼年羹堯,深層次就是看不順眼雍正。

更在於時下彈劾年羹堯,老十四也藉機在太后面前噁心雍正,太后最疼十四,十四不高興,則惹娘倆都不高興。

前朝紛紛彈劾年羹堯,後宮也是排擠年秋月,是呼應的。

雍正對年羹堯,既痛恨又難堪,不僅在於走串八爺黨,及卸甲事件,而且在彈劾風波,氣撒在了秋月身上。

不是年羹堯安排,秋月不可能認識鄔先生,後來日久生情愛上鄔先生。

胤禛對他們相互愛慕的事是知道的。

鄔先生教導弘曆,御前受寵,胤禛喜出望外,年秋月照顧鄔先生有功,抬旗。

年羹堯越來越成為干將,為了政治需要,納秋月為側福晉。

拋開現實政治生活,雍正內心知道委屈了秋月。

彌留之際,秋月掛念鄔先生,也代表著雍正自始至終沒走進秋月的心。

秋月沒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沒能見哥哥最後一面。

愛恨交加,生離死別,夢一場。










追劇人1


雍正帝生母,太后烏雅氏在臨終前,面對前來侍疾的帝后妃嬪,當眾讓年妃出去,聲稱“不想再見年家的人。”秋月只好懷著滿腹委屈,慢慢退出太后的寢宮。太后的這番舉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因為雍正已經開始處置秋月的哥哥年羹堯,命嶽鍾琪接替了徵西大將軍一職。

悲慘宿命

年羹堯在杭州當參將時,當時的四貝勒胤禛命他尋訪鄔思道,年羹堯找到腿腳殘疾的鄔思道,並派妹妹秋月貼身服侍。秋月與鄔先生朝夕相處,兩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鄔思道明白,秋月註定是四爺的人,因為年羹堯早就打算讓四爺收秋月做填房,而四爺也需要用秋月來籠絡年羹堯。因此,秋月從一開始就註定是政治上的犧牲品,她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這是她無法擺脫的宿命。秋月不明白,為什麼她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為什麼鄔先生要告訴她“你早晚是四爺的人?”因為她早已是政局上的一顆棋子,是連接四爺和年羹堯的重要紐帶。即使鄔思道內心喜歡她,她也打心眼喜歡這個落魄才子,可依然無法逃脫命運的擺佈,只能按照既定的道路繼續前行。

政治婚姻

老四胤禛到底對秋月有沒有愛,應該說是有的。可胤禛的事業心太重,把感情看得很淡。從大婚當晚,胤禛在書房處理公務,讓秋月獨守空房就可以看出,胤禛對秋月更多的是政治利用,而缺少一絲夫妻情分。四福晉看不過去,提醒老四千萬別冷落了她,這可不是四福晉大度,而是因為這時的年羹堯正在西北擔任陝甘總督,鉗制著老十四的十萬大軍。老四冷落了秋月不要緊,萬一年羹堯倒向了八爺那可就麻煩大了。雍正登基後,年羹堯仗著西北平叛之功越發驕橫跋扈,這不但引起了眾怒,也使得雍正內心極為不滿。年羹堯班師回京,入宮覲見,雍正見眾將士冒著酷暑,身披甲冑,就命將士們卸甲涼快涼快。不料,將士們對皇帝的旨意置若罔聞,還是年羹堯一聲令下,才卸下甲冑,年羹堯竟然大言不慚地說他們“只知有將令,不知有聖旨,”把雍正氣得是七竅生煙,卻以不便當眾發怒。

回到後宮,雍正對上前服侍的秋月冷若冰霜,只是一味令秋月“卸甲”,把在覲見時受得一肚子窩囊氣全撒在了秋月的身上。丈夫和哥哥之間生了嫌隙,秋月夾在其中,裡外不是人。

最終結局

秋月被太后當眾逐出寢宮,就如同被打入冷宮一般,日子愈發難過,卻又無處訴說。滿腹幽怨無法得到排解,百鬱結心,時間一長就病倒了。雍正政務繁忙,等太醫奏報時,秋月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雍正急忙趕到後宮,見到了一息尚存的秋月。秋月請皇上給她二哥留條性命,可她不知道的是,年羹堯已經被勒令自盡,命喪黃泉了。

秋月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這短短九個字,蘊含了秋月對鄔思道的滿腔深情,也是對雍正的血淚控訴。她的內心從始至終都深愛著鄔思道,雍正從來沒有得到過她的心。她對雍正的感情,永遠只停留在奴婢對主子的情分上,她的內心除了鄔先生之外,再也無法容納其他任何一個人……


歷史茶坊


整部劇中最悲慘的人,相信細心的電視觀眾看完這部劇豆會為年秋月,到了雍正繼位後,對秋月的打擊一直沒有停息,先是太后烏雅氏,後是雍正皇帝,有人說是壞哥哥年羹堯,誰讓他越來越風光,導致雍正需要倚重他,故而強娶年秋月,以便和他成為親家,這樣的理由我們既然看到了,也相信了,那年秋月肯定葉這樣認為,所以自從她成為雍正的側福晉以後,就再也不肯見她哥哥年羹堯了。

第一個打擊得是雍正,年羹堯打了勝仗回京,因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雍正回去後逼著年秋月卸甲,從此以後就被冷落了。

第二個打擊的是烏雅氏 她雖然沒有什麼功勞,但在那個年代,母憑子貴封了皇貴妃!太后在葬禮上,皇后也告訴年妃,太后臨終前說過了,不想見到你,這句話成為壓倒年秋月最後得一顆稻草,雍正本身該撒給年羹堯的氣,全都撒給了年秋月,而她也隨著年羹堯的落幕,而失去了任何價值,此時的她註定要滅亡了,直到她死的時候,她才想起來自己的愛情,她甚至忘了前來看望自己的是自己的丈夫,是皇帝! 最後一句話: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在那個年代本身就是皇室鬥爭,卻偏偏拉上了年妃當陪葬 是在可悲可嘆







嘻嘻哈哈555


一、先大體講一下年秋月:年秋月在《甄嬛傳》中,就是那個趾高氣昂的年妃,可惜紅顏薄命,一直處於被人算計之中,最後隨著年羹堯失利,也葬送了性命。

但是在《雍正王朝》中這個年妃就沒有那麼飛揚跋扈了,其一直作為一個悲苦的女子存在。

當年年羹堯在揚州物色了一個人物,就是鄔思道,連夜把他送到了老四胤禛的府上。因為鄔思道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存在,除了腿腳不靈便,其餘的都挺靈。負責全職伺候的女子,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

年秋月跟年羹堯在《雍正王朝》的設定中,兩個人都是老四胤禛的包衣奴才,屬於家奴性質。

同《甄嬛傳》中的年妃不同,年秋月在這裡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女子,雖然也曾潑辣,也曾調皮,也曾深情,後來對年羹堯的“忘本”也耿耿於懷,甚至不見年羹堯。

可惜,她的命運註定離不開年羹堯的影響,年羹堯得勢,她就安全,年羹堯失勢,她就危險。可以這樣說,她就是依附於年羹堯和雍正帝而活,這兩個人失去了任何一個,年秋月的生活都無法持續下去。

就這麼一個命運註定的女子,卻也曾盡力拼搏過,尤其是對待自己的感情方面。

二、鄔思道跟年秋月的感情:當年年秋月去伺候鄔思道,完全是因為年羹堯想在老四胤禛面前表現一把,也出於對鄔思道這個人物的重視。畢竟拿自己的親妹妹去當丫鬟伺候一個才子,而且這個才子還是一個另類,性格孤傲,一般人都忍受不了。

年秋月最早伺候鄔思道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姑娘,後來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也跟鄔思道互生情愫,相互愛戀。

鄔思道沒有別的能耐,就是會算計,每每給老四胤禛出謀劃策,總能險中求勝,分析問題也異常明朗,深受老四胤禛的信任。

所以在老四胤禛還沒有全力以赴爭奪皇位的時候,幾個人生活的相當輕鬆和快樂。

鄔思道也明裡暗裡的表明對年秋月的喜愛,比如有一次老十三胤祥過來喝酒,叫鄔思道和孩子們一起過來,結果鄔思道非讓弘曆他們背完了書才能吃。誰去請都不行,最後年秋月過去一個動作就讓鄔思道毫無脾氣,連老十三都感覺這倆人有事。

如果他們兩個人成了,那就是才子配佳人,自然會留下一段佳話。

難道他們在府上這麼久,作為主子的老四胤禛當真一點都沒有發現?

老四胤禛比誰都清楚年秋月對鄔思道意味著什麼,可惜他的佔有慾太強了,強大到一切人和事都得讓路!

三、鄔思道和年秋月的分開:鄔思道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跟年秋月沒戲的?就是在康熙帝那次狩獵以後,這次狩獵,每位皇子都在儘量哄康熙帝歡心,鄔思道早早的就教好了弘曆,告訴他到時候該怎麼說。果然,孺子可教也,弘曆也不怯場,當著眾人面前跟康熙帝滔滔不絕的說了一通。康熙帝一高興,把預示著傳位的金如意賞給了他。

這下子老四胤禛高興的不得了,一回去就喜上眉梢的要賞賜年秋月,他為什麼要賞年秋月呢?不光我們不理解,連年秋月也不理解。

老四胤禛的理由是,由於年秋月照顧鄔先生有功,鄔先生被照顧好了,所以教好了弘曆,弘曆又大展身手,哄高興了康熙帝,所以要賞年秋月!

他的賞賜方法很特別,是要給年秋月抬籍,把她從奴身變成旗人。可是面對老四胤禛的一片好意,她並不願意接受,因為她知道,從這一刻起,她跟鄔思道就真的沒有可能了。

但是她並沒有放棄,於是主動向鄔思道表白了:

“我們就真的沒有那一天嗎?”

而鄔思道紅著眼圈說了一句:

“你早晚就是四爺的人!”

果然之後沒有多久,老四胤禛就娶了年秋月,而新婚第一天,他還在算計這個算計那個,而年秋月的悲劇也就此開始了。

四、

年秋月和雍正帝的一滴眼淚:當老四胤禛告訴年秋月,打算給她抬旗的時候,她先是跪下不願意接受,但是最終還是不敢違背主子。

在整個過程中,每個人的面部表現都非常有意思,鄔思道向來話多,而這次卻紅著眼圈看了得意的老四胤禛一眼,一句話都沒說;年秋月落了一滴淚,若有所思地看向鄔思道;而老四胤禛卻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前面配的三幅圖就是截圖)

後來年秋月求雍正帝開恩饒了她哥哥,豈不知年羹堯已經自殺。後來年秋月絕食絕藥而亡之前,雍正帝趕過去,年秋月殘留一絲力氣說道: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聽完這句話,雍正帝也落下了一滴眼淚,要知道整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就對兩個女子流過淚,一個是生母的死,一個就是年秋月。

這滴淚飽含太多的情感了:這滴淚既不是原諒年秋月臨死了還喊鄔先生,也不是為年秋月跟鄔思道之間的感情感動落淚,更不是因為愛她才落淚,他的這滴淚其實是為了自己!

此刻的他想到了苦口婆心的鄔先生,想到了重病中去接管兵權俠肝義膽的十三弟,想到了曾經給他洗腳的年羹堯,他們之間曾經那麼肝膽相照,可是這一切都付諸流水了。而自己也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故人已逝,留下的人一個個都老了,他也不會想到幾年後自己的兒子們又循環著另一輪爭鬥,那時候,再也沒有人理解他的這滴淚了。

這滴淚就像當年欠年秋月流下的那滴淚……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上期回顧:康熙為何圈禁老十三胤祥十年時間?背後隱藏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聊資


你好,我是影視剪輯王者,你的問題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結局是怎樣的。

個人覺得秋月是皇家妃嬪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因為自己的哥哥是權利很大的西北大將軍,而自己卻作為人質留在皇宮,等到年羹堯被雍正所殺,她也在悲情中離開了紫禁城這個大鳥籠

她的哥哥是個很聰明的人,為皇帝辦事,所以官越做越大,升官的年羹堯漸漸飄了,開始揹著雍正和其他皇子接觸,所以雍正取回年羹堯升任四川提督的摺子,而後年羹堯在府門口跪了半天才得到雍正的原諒,為了更好的控制他,娶了他的妹妹秋月,就是後來的年貴妃

但是雍正一直沒有臨幸秋月,這是為什麼呢,有幾點原因:

一: 當時正是雍正爭奪皇位之時,需要鄔思道的出某策劃,而雍正知道秋月和鄔思道情投意合,所以遲遲沒有臨幸秋月。

二: 秋月只是個侍女,由於自己的哥哥才能當上貴妃,所以雍正覺得她身份低微,配不上這等殊榮。

到了雍正順利當上皇帝,秋月更是當上了皇貴妃,但是秋月卻從來沒有享受過特殊待遇,連打賞下人的錢都沒有,雍正還把在年羹堯那受得氣發在她身上。

秋月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哥哥已被賜死,還乞求雍正給他留條活路,所以說秋月是悲情妃子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她沒有追求到自己的愛情,不過秋月最後還是解脫了,追隨鄔思道而去。


影視推薦王者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雍正在潛邸時的側福晉,後來又被冊封為皇貴妃!

年秋月最後是病死的,她在臨終之前,跟雍正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她替她二哥年羹堯向雍正求情,求他饒他二哥一命。當時,秋月並不知道她二哥已經被雍正賜死了;第二件事,是關於鄔思道的,她一直稱他為鄔先生,當時,她說了9個字,讓雍正淚流滿面。秋月說:“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而且,還斷斷續續說了兩遍!

那麼,秋月跟鄔思道是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她在臨終之前,還特別提到他,而且雍正聽了之後,還淚流滿面呢?鄔思道還沒進四王爺府邸之前,就是由年羹堯安排秋月在旁伺候的;進了府邸之後,還是由她貼身照顧他。

俗話說,日久生情,秋月和鄔思道之間產生了綿綿情意,但是,鄔思道心裡清楚,秋月遲早是四爺的人,所以,即便鄔思道知道秋月喜歡他,他也喜歡秋月,但是他們兩人之間是不可能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年羹堯!四王爺為了施恩年羹堯,同時也是為了牽制年羹堯,才要娶年秋月,這完全是政治婚姻。

當然,雍正對年秋月也不是沒有感情的,這一點在後面的劇情裡也能看到。年秋月無法拒絕,也無法抗拒,所以由鄔思道做媒,做了四王爺的側福晉;四王爺稱帝以後,又因為年羹堯青海平叛有功,年秋月被封為皇貴妃,也是算極盡恩寵。

但是,年秋月在臨終之前,卻還唸叨著鄔先生,可見,這麼多年來,秋月對鄔思道還是念念不忘的,他的心裡始終裝著鄔思道,雍正永遠只是他心中的四爺,或者是皇上,卻並不是她情感深處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