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子憤怒時,出現打罵媽媽的現象,媽媽應該怎樣做表示界限感?

擁抱陽光accept


剛好身邊有類似的情況,特別有感觸,所以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故事。

許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而我朋友家5歲的孩子,在瞭解的人看來是魔鬼,在不熟悉的人看來是天使。

她是家裡的小霸王,稍有不如意——比如出門的時候,別人鞋子都穿好了,她沒穿好;比如她想吃橙子的時候,恰好家裡只有蘋果;比如吃飯的時候,讓她不要把菜丟得滿地都是......

只要不高興了,她就開始大哭大鬧,丟碗丟筷子,扯紙巾,砸東西,有時是白天,有時是大半夜,每天總要鬧上2,3回,每次都要哄上1,2個小時,最後滿足她了,才罷休。

朋友是個很有耐心的媽媽,總是細聲細氣地安慰她,不過一般都沒用。

有一次,朋友給她倒水,忘了用她最喜歡的大白杯子,她女兒又不幹了。最後朋友沒辦法,向女兒道歉,並且把手伸過去,說:你要是真的生氣,你就咬我吧。

最後,朋友的手,真的被女兒咬出一道很深的印子。

這當然不是她女兒第一次打媽媽,小手一巴掌打過來,用腳踢,用嘴咬,用手扯頭髮,這都是經常的事情。

而朋友為了能讓孩子解氣,每次都忍了。

我們經常看不過去,會說朋友,但朋友說,她女兒很乖很聽話,她是個很講道理的小朋友。

於是我們,也不好多說了。

私下裡,我們再討論這個話題時,都覺得,朋友的這個做法,已經不僅僅是慣孩子了。

實際上,這種看似讓孩子解氣的做法,對於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學會怎樣用合適的方式去跟別人溝通,一點幫助都沒有。

在5歲小女孩的心目中,她覺得只要她表示出憤怒,只要她動手打人,那她就能得到她想要的。


有一次我問這個5歲的小女孩:你發脾氣的時候,感受好嗎?

她說:一點也不好。

我說:對呀,你看你每次發脾氣,別人不開心,你也不開心,那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她說: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冷靜不下來。

其實孩子什麼都懂,不懂的是大人。

回到題目,如果媽媽被孩子打了,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制止,說:打人是一件很不尊重別人的做法。我現在沒有感受到尊重,你必須向我道歉,然後我才會教你,怎麼說,別人才聽你的。


而很多人,像我朋友那樣,認為父母應該無條件地愛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成為孩子安全的港灣。

卻忽略了一點,孩子除了有天使的可愛,給每個人帶來滿滿的幸福。

還有魔鬼的不良行為,需要大人,來糾正。

沒有絕對完美的小孩,只有持續培養的小孩。

過分的包容,是縱容。

比如,我那個朋友,前不久,就聽說她女兒,因為沒交作業,老師問她為什麼,在跟她講道理的時候,她不高興了,也動手推了老師,這事讓老師很憤怒。

這就是,在孩子動手打媽媽時,媽媽沒有及時制止,表示出不能打人的底線,給孩子帶來的不好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