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初看電影《流浪地球》的時候,被各種科幻逼真的效果吸引,不僅由衷感慨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之外,也高興這部電影推動了我國科幻電影的發展,由此引發的國內外的好評也是可以預期的。

懷著對電影的一往情深,破天荒的去追了原著,才發現原著和電影的情節諸多不同,不過在感情色彩上一直延續了原著的風格,不過故事的情節設定,大部分脫離了原著,有不少是重新設定的,也許是基於藝術的考慮。

影片中的背景截取了小說中的逃逸時代。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背景基本是一樣的,科學家測算出三百年後太陽融化,急速膨脹很快就要吞沒地球,人類為了生存做出大膽的逃亡計劃:第一步,剎車時代,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飛出太陽系;第三步,流浪時代I,在外太空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流浪時代II,使地球重新自轉,開始減速;第五步,新太陽時代。

1.劉培強婚內出軌、爺爺早就去世了

影片開始部分劉培強一家祖孫三人在海邊看木星,交代的背景階段是剎車時代。原著中在這部分已經交代了劉啟的爺爺在這時去世了,是被地球發動機的等離子光束灼傷的。也許是爺爺太懷念當初在地球上的自由,老的忘記自己所處的時代,不能不穿太空服隨意走動。

如果按照原著的情節來,那麼就沒有電影的後續。電影把爺爺的情節延長,刪減愛情的情節,這很好的貫穿了原著的思想。在逃逸時代,充滿了危險和災難,地球上的任何宗教不復存在,愛情和逃生的恐懼與死亡比起來微不足道,所以我們在影片中很難看到浪漫情節。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劉培強是聯合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不錯,已婚狀態也沒有問題,但是劉啟的母親在原著中一直是生活在地下城的,倒是父親主動提出了要和新愛人住在一起的願望。劉培強的新愛人是劉啟在學校的任小星老師,這在不少人看來就是婚內出軌不道德的行為。

不過這樣的行為在當時的時代,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樣,地球上各國的的人們團結起來共同逃逸,太空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那些看似炫酷的科技背後,是人類生存的困境。

人們蜷縮在地下的一角,失去了往日的美食。整日以人造食物生活,蚯蚓都成了人類的佳餚。這個時候人們的想法就更加純粹“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劉啟的母親面對這樣的提議,理性平靜地接受了。

2母親離世、臨危受命

劉啟對父親的思念在長年累月中轉化為恨,就在父親即將退休回家的時候,選擇帶著妹妹韓朵朵離家出走。這樣的情緒在普通家庭人家中偶有發生,但是劉啟居然被抓到派出所了,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

正當爺爺韓子昂前來協調救出孩子的時候,地球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推力減半,推向力全部喪失。地球發生了巨大的震動,地下城受到影響已發生坍塌傷人事件。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劉啟的離家出走,讓他逃過了被地下城坍塌殞命的危險。

原著中的劉啟母親,就是在地下城坍塌的時候,沒有來得及撤退而被覆滅。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不過最讓我奇怪的是,原著中的劉啟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叛逆。


即便是在女同學靈兒挑唆和鼓動他離開地下城,去地面上看落日下金色的沙灘,海浪拍打著岸邊林立的綠色棕櫚樹,感受微風拂面的涼爽,他也沒有去。

當然如果按照原著留在地下,就不會有我們在影片中看到劉啟如何英勇、機智的救援表現了。

劉啟跟著爺爺在運送車上瘋狂逃生的時候,也是劉培強深感危險來臨惦念家人的時候,他趕緊連線家人想在睡眠之前能夠安心,但讓他意外的是爺爺和兒子逃生的車被徵用了,要用來運送火石。

地球上一萬兩千臺發動機用來支撐人類的逃逸計劃,在火星引力的巨大影響下7441臺發動機陷入危機。這是一場關係每一個人生死存亡的計劃,將導致人類逃亡計劃破滅,幾代人的辛苦將要付之東流。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在危難面前,考驗著人類的擔當和使命,所以劉培強的擔心和救援顯得無足輕重。

劉啟確實想要帶著朵朵回到安全的地方,因為痛失爺爺的打擊讓他倍加珍惜朵朵這唯一的親人,所以他要帶著家人去安全的地方。他們找到了一輛可以駕駛的車,但是聽到杭州的救援信號,35萬人被地球內部的岩漿圍困,而火石是唯一能夠救助人們逃離的燃料。

劉啟在安全的面前,選擇了危險,這應該是受父親劉培強的影響。


劉啟選擇運送了火石,但不幸的是為時已晚,聯合政府選擇放棄地球帶著人類文明的種子移居別處。不過這時因為擔心兒子的劉培強拒絕睡眠,他人為破壞了系統,帶著俄羅斯宇航員一起阻止逃離計劃。

3逃離地球虛構的火星災難


影片的結局悲喜交加,舉國同心一起點燃發動機,劉培強開著飛船的燃料接上相隔的距離,終於點燃了木星,藉助木星燃爆的反衝擊力,推開地球讓人類遠離危險,從而使地球的文明得以延續,人們重拾希望,尋找美好的家園。

影片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視覺盛宴,同時巧妙地故事情節穿插設計,讓人們深刻的領悟了家國情懷以及親情的可貴,這是電影的魅力。但是原著並沒有上述情節的架構,原著只是描寫劉培強在清理地球航線的過程中,一塊反物質炸裂的碎片擊中了飛船,他在工作中犧牲了。

原著中的劉啟這時已經逃離危險,他參加了聯合國舉行的奧運會,在駕駛機動雪橇的過程中因為孤獨遇到了參賽的日本人山衫代子,兩個人就這樣閃婚了,分到一套亞洲的房子,竟然幸運的抽到了只有三分之一生孩子的概率,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在地球離開木星達到逃逸速度,劉啟的兒子出生了。

這時不少人開始躁動與不安,加代子就是其中之一,她帶著劉啟去看太陽,她相信同四個世紀前相比太陽沒有任何變化。人們不再相信聯合政府,認為這場逃逸計劃就是科學家的騙局。

劉啟不忍心相信,父親用生命換來的居然是一場騙局。

起義的人越來越多,得到世界各地的人的響應。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相繼被包圍,只有聯合政府死守地球發動機的所在地東亞和中亞。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叛軍的隊伍,包括劉啟這個聯合政府的少校,帶著傷衝進了地球駕駛室。

死守地球發動室的聯合政府高官被叛軍拋棄到冰冷的海里,他們不想讓這些造謠的人輕易死去,選擇殘忍的收走了這些人宇航服的核能電池,然後讓他們慢慢的凍死在海里,憤怒已經戰勝了人類的理性。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劉啟還記得那些人臨終前說過的話:“我們本來可以戰鬥到底,但這可能導致地球發動機失控,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過量聚變的物質將燒穿地球,或蒸發全部海洋,所以我們決定投降。我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已經進行了四十代人,在要延續的一百代人的艱難奮鬥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奢求。但也請所有人記住我們,站在這裡的這五千多人,這裡有聯合政府的最高執行官,也有普通的列兵,使我們把信念堅定到最後。

當所有的叛軍沉浸在勝利中,向著偉大的太陽懺悔贖罪的時候,太陽氦閃卻爆發了,太陽死了。


愚昧和衝動戰勝了科學,讓堅信科學的人凍成僵硬的岩石。可惜的是,客觀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勝於雄辯。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地球航出太陽系,在浩瀚無際的外太空開啟了孤獨的流浪之旅。


小說的荒誕與電影最後的希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許正如原著中描述的那樣,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鑽石,不管活多久,我們都要擁有它。


《流浪地球》:我們都被電影中痴情的劉培強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