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亂世更見狼煙凶—秦瓊、羅士信焚邳州

史海鉤沉:亂世更見狼煙兇—秦瓊、羅士信焚邳州 | 崔學法

隋煬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秋,下邳城及其周圍一片刀光劍影,狼煙四起,火光沖天,繼而化為灰燼。這是秦瓊、羅士信和農民起義軍盧明月的軍隊正在進行一場戰爭。

隋朝末年,煬帝昏庸無道,激起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當時是隋朝舊勢力、各地地主階級武裝、以瓦崗寨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相互攻伐不斷,演化為軍閥割據混戰。天下大亂,各類英雄豪傑紛紛起事。秦瓊、羅士信(小說中羅成的原型)就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戰將。

秦瓊(571~638)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大業年間,秦瓊效力於隋將來護兒帳下,因其志向高遠和勇猛強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來護兒曾派員專程到秦家弔唁,全軍上下大為驚異。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創。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任徐州都督的秦瓊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秦瓊被追封為護國公。貞觀十七年 ,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進凌煙閣,被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瓊的傳奇人生後被演義進入戲劇以及說唱等文學作品之中,被譽為“山東好漢”。濟南一地也附會出了不少關於秦瓊的遺蹟,像秦瓊賣馬、秦瓊府、秦瓊墓等等。至今在濟南青龍潭仍留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的石碑。

羅士信(595~622) 唐初齊州歷城(濟南)人。隋大業年間,羅士信為齊郡(即齊州)通守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勇武過人,因一舉擊潰齊郡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而成名,頗受張須陀器重。後隨張須陀鎮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兵敗,張須陀被殺,羅士信隨同裴仁基等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率部征討王世充時,重傷被俘。王世充愛惜其才,以禮待之。士信恥與王世充為伍,不久,率所部千餘人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士信作戰勇猛,帶兵有方,治軍嚴格,賞罰分明,行軍作戰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擁戴,部下作戰時均能盡力用命。隨秦王攻伐王世充,屢戰屢勝,名震一時。因功授絳州總管,封郯國公。平定王世充之後,羅士信再從秦王李世民鎮壓劉黑闥農民起義軍。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南)的防禦戰中,羅士信一軍陷於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義軍所殺。唐給諡號“勇”。葬於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在正史上,羅士信可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蠻漢,只可惜死得太早,否則很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將。而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的化身羅成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秦瓊、羅士信均是山東歷城人,據說又是姑舅表兄弟。秦瓊、羅士信投歸隋將齊郡郡丞張須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北)與農民起義軍首領盧明月交戰。當時,雙方力量十分懸殊,張須陀部隊一萬來人,而農民起義軍則有十多萬人,張須陀見營壘堅峻,不敢冒然進攻,相持十多天,張須陀已是人困糧絕。正處於急於撤退而又怕被盧明月追趕的緊要關頭,秦瓊與羅士信挺身而出,願帶領一千人偷襲對方軍營,以掩護大隊人馬安全後撤。秦瓊與羅士信憑藉自己的智勇,指揮士兵埋伏草莽中,張須陀虛張聲勢進攻下邳城,盧明月不知是詐,率兵迎戰。秦瓊、羅士信伏兵突起,盧明月大敗,逃回城中堅守。秦瓊、羅士信攻城不下,就派小股軍士登城拔起,殺死守軍九十多人,在城中放起火來燒城。盧明月軍隊大亂,秦羅軍隊乘機打開城門,士卒蜂湧進城。正在撤退的張須陀軍隊則乘機回師進攻下邳,一舉攻克了下邳城,取得了勝利。僅此一仗,秦瓊、羅士信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揚名于軍中。遺憾的是:秦羅聯軍在下邳城中放火燒城,由於戰亂,無人救火,致使下邳以及周圍三十多個村莊化為灰燼。這是隋末唐初戰亂,下邳人在戰亂中付出的慘痛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