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2011年3月,幹嘉偉說了一句話:“一直認為我可以在阿里巴巴裡面待一輩子。

像幹嘉偉這樣,十餘年的阿里工作經歷,從初出茅廬到最後構建起了價值觀、人生觀,而且登到了一定的社會層級,輝煌、有錢、有社會地位,突然說要離開一家公司,也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

用他的話說:“大家一無所有的時候在一起,公司很普通,你也很平凡,慢慢地公司牛起來,你也跟著成長起來。公司發展得很好,你也得到了回報。”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離開阿里的時候,幹嘉偉已經著手準備辦理移民手續了。真正打動他去美團的是在2011年9月,當時美團正在杭州開一個區域交流會,他去看了一下,感覺美團跟十年前的阿里很像,這群人做事的方式、基本價值觀跟他很搭調。

幹嘉偉在邊上看,萌生了一種想要加入的衝動,加上王興鍥而不捨地邀請了他六次,幹嘉偉最後決定在2011年11月16日這一天正式加入了美團。

去之前,幹嘉偉就知道美團不懂地推,來到美團之後,才知道竟然不懂到如此地步。從2011年11月到2012年6月,在這場關於團購的市場份額和時間的爭奪戰中,我們來複盤看下幹嘉偉一手用了哪些策略和戰術,帶領美團從5500多個競爭對手中大獲全勝的。

第一,市場策略:優先佔領二三線城市

團購是一個本地化的生意,即便把某幾個核心城市全部吃透,也不代表就在全國擁有了優勢,就像即便把上海的商家全拿下,到了杭州也沒用。

可全國有350多個地級市(州),2800多個縣(區),但公司資源有限,美團要怎麼籌劃開站?開站的策略是什麼?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首先美團把350多個地級市及以上的城市分成SABCD五級。S是北上廣深這樣的超級城市。AB級是各省省會,加上寧波、蘇州這樣的副省級。C和D是三四五線城市。

S級城市是兵家必爭之地,絕大多數競爭對手都在這裡投入了最多的資金和資源,當時5000多家團購公司沒有任何一家能取得絕對勝利。而哪家做不下去了,也一定到最後才關停這些城市的業務。所以,這個市場需要經歷相當長的競爭週期。

在這些城市,美團的策略是咬住前三名,而不去砸錢爭第一名。一直到2012年中時,美團雖然在全國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但在S級城市還不是第一名,甚至到2013年都還不是。美團的策略是保證有一口氣挺在那裡。

幹嘉偉的策略是,做一個北京市場的錢,可能能把西安、成都、重慶三個城市都做好。

美團把資源集中在AB級城市,用了半年時間,在所有的AB城市都取得了毫無質疑的領先優勢。這些AB級城市又恰好能支撐著美團在北上廣深打持久戰和消耗戰,直到把人家耗死。

而對大量CD級城市,美團的判斷是,這5000多家團購公司絕大部分會在一年之內出現問題,並最終死掉。他們出問題時,肯定會先從這些市場退出。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綜合思考業務特點與自身能力之後,美團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在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經濟發達地區重點城市開站。

2011年11月,幹嘉偉剛到美團時已經開了77個站,後來關了4個站,持續一年半都是73個站。反觀2011年前後的競爭對手,拉手開了300多城,窩窩200多城,大眾點評開了20多城。

而只有美團活了下來,有的是一口氣開了兩三百個站把自己拖垮了,有的是開站數量太少缺乏競爭策略。

這是幹嘉偉在市場競爭策略上的關鍵判斷,讓美團在市場佔有率上遙遙領先。

第二,團隊管理的標準化:管500人和50000人沒有太大區別

管理就是看你有沒有掌握基本方法,掌握了,管500人和50000人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沒掌握,管三五個人也雞飛狗跳。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幹嘉偉去了美團之後,發現公司的組織架構極其不過關:一個銷售副總裁下面管著兩個大區經理,但兩個大區經理卻管理著70多個城市,明顯管不過來。所以美團又在大區經理和城市經理中間設置了一個渠道經理的崗位。

理論上,渠道經理承擔著上傳下達的工作內容,但如果城市經理不執行上層的指令,渠道經理也覺得無所謂。

在這種背景下,幹嘉偉大刀闊斧地做了五個管理動作:

第一步:把美團的管理架構改為大區制,把全國分為8個大區,其中競爭激烈的4個大區由大區經理直管當地大城市,另外4個大區則下設區域經理分管。

第二步:細化管理,從管好過程開始,管好過程其實就是把A、B、C、D拆分出來,然後告訴大家,你要怎麼做才能把這幾樣都做好,才能拿到結果。這個叫做標準作業流程(SOP),在工業企業裡面已經做得不能再熟了。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幹嘉偉決定先抓拜訪量,然後再抓有效拜訪量,先有量再有質。每天早上拿出半個小時開晨會,然後晚上把大家叫回來,把一天碰到的問題跟主管、經理一個一個過,解決第二天的問題,叫“日進30公里”。這些東西很多公司都在做,只不過做的質量和堅持的程度有差異。

第三步:找到能規模化複製的路徑:為了找到銷售冠軍之所以能成為銷售冠軍的方法,並批量複製,幹嘉偉當時的做法很簡單,全公司有1000多個銷售,先把其中最好的銷售挑出來,看看他為什麼能做好,他的方式能不能複製。

後來就發現了銷售冠軍的簽單方法論:勤奮、願意跑、有一定學習能力,可以標準化地上很多產品套餐,並且上單數量與業績高低的相關係數最高。

所以在2012年,幹嘉偉為銷售團隊制定的簽單策略是增加供給,其口號是:狂拜訪、狂上單。他把激勵制度和拜訪量、上單量掛鉤,業務量上升後,幹嘉偉又多次調低提成比例以控制成本。

為了提高效率,幹嘉偉還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一些崗位,把從籤合同、到供給上線的一系列流程,從一開始的7天,縮短到10分鐘。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第四步:甄別出組織中的“271”:幹嘉偉相信任何一個組織都存在正太分佈分佈:有明星,也有很糟糕的,大部分是在中間的位置。

和阿里巴巴早期一樣,美團的管理層大多也屬於低位高用,他們面對超過自己直接管理半徑的團隊時顯得手忙腳亂,幹嘉偉告訴他們:很多時候只需關注團隊中最好和最差的這兩批人。

美團的管理層經常被幹嘉偉詢問團隊中的“271”名單,如果管理層答得上來,幹嘉偉會繼續提問:你對“2”和“1”,都做了什麼針對性的輔導。幹嘉偉希望得出的答案是:“2”何時能成為接班人?還應花多少精力?“1”得到了哪些其急需的幫助?

接下來的問題是,那個被判定為“1”的員工是否在第一時間就知道自己屬於即將被淘汰的位置,如果他自己不知道的話,這就是很大的管理漏洞。只有他知道,並且知道為什麼,他才有動力和方法去改善,否則他該怎麼辦呢?

某一天主管直接說請他走,他就會恨公司、恨上級,這給公司造成了很多問題,也對他不公平,他連改善自己的機會都沒有,你不是害他嗎?

當然,最糟糕的是管理層回答不上來第一個問題,在幹嘉偉看來,這種管理人員基本不合格:

想了半天沒想出來,覺得都差不多......連你下屬誰最好、誰不好都不知道,說明你壓根兒是個糊塗蛋,管理也肯定大大實效。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管理就是告訴下屬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然後讓大家去做對的,不要去做不對的。你肯定沒有明確的價值導向,所以說不出誰好、誰不好。那你就在管理層中就是那個“1”。

王興當年向幹嘉偉求教窩窩團何解時,後者曾表示窩窩團不足為懼:如果我來的話,兩家公司第一年可能旗鼓相當,有可能窩窩跑得略微快一點,但從第二年開始,肯定是美團越跑越快。

“為什麼我說第二年開始美團會越跑越快,就是因為我知道我做事情跟別人不一樣,我是圍繞著人的培養來做的,借假修真。我做的是更有積累的事情,而且我在阿里巴巴廣東省實踐過這些經驗,別人可能是借假修假。

幹嘉偉做大美團往事:關於市場競爭策略和團隊管理手腕的那點事兒

這是一個阿里“空降兵”在美團創造的商業奇蹟,現在企業普遍遇到的問題是“空降兵”在企業的存活率低,即便他頭上有再多的光環,也沒人信。

幹嘉偉的經驗是讓別人快速地感受到你身上真實的一面,跟團隊大量地交互,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領導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