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擴軍計劃是否更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

個咯嗎


中超擴容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

一、有利於中超球員體能的提高,同時帶動國足球員體能的提高。

中國男子足球之所以屢戰屢敗體能不佔優勢是最主要的原因。為此中國足協曾經專門出臺過著名的“十二分鐘跑”、“YOYO”體能測試等手段,體測不達標的球員不準註冊,但收效甚微。因為足球運動有著自己的規律,單純練跑步沒有用處。中國球員體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超聯賽的每場淨比賽時間有限,導致中超球員連續高強度的對抗的能力不足。二是中超聯賽球隊不多,每年聯賽的比賽太少,比賽之間的間隔又大,導致中超球員的體能不足。
我們都知道巴西球員能跑,一方面巴甲聯賽每場的淨比賽


時間長,比賽的連續性強。另一方面就是巴西各種比賽多,像巴甲球員既要參加巴甲聯賽,聯賽間歇期還要參加州聯賽,還有各種盃賽,而且巴甲有20支球隊,巴甲球員每隔2、3天踢一場比賽是家常便飯!所以巴西球員的體能自然就好。

二、擴容以後參加聯賽的球員自然就多,在成才率一定的情況下,湧現出來的優秀球員就多,自然就有利於國足水平的提高。


其實要想提高國足的水平,不僅中超要擴容,中甲、中乙、中冠都要擴容。

我們都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以後怎麼辦卻沒有人管。我們以魯能泰山為例說說這個問題。魯能泰山每個年齡段的梯隊球員大約有30人左右,從U19以後他們就要離開足校歸屬成年隊,這樣一直到這些球員能夠踢上成年隊的比賽,要積壓四五批球員,大約有150人左右,這些球員在最需要依靠多踢比賽漲球的時候卻沒有球踢了,如何能夠成才?怎麼可能成才?所以要想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光有從娃娃抓起還不行,還要打通每個孩子的上升通道。

國外一些先進的足球青訓強國對此都有成熟的經驗,像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是允許有條件的俱樂部用自己的青訓球員組隊參加低級別的職業聯賽。


我們還是以魯能泰山為例對這個問題加以說明。假如足協對中冠、中乙、中甲進行擴容,並允許有條件的俱樂部組隊參加低級別的職業聯賽。比如把參加中冠的職業俱樂部梯隊年齡限制在20歲以下,不允許有內外援。把參加中乙的職業俱樂部梯隊年齡限制在23歲,不允許有內外援。把參加中甲的職業俱樂部梯隊年齡限制在25歲以下,不允許有內外援。這樣魯能泰山就可以組建自己的二隊、三隊、甚至四隊,前提是你參加次級聯賽的梯隊有能力晉級。這樣就能夠很好的解決好球員積壓、無球可踢的矛盾,如果有天才球員還可以早早把他們送到職業隊鍛鍊,避免他們被固定在某個梯隊按部就班的培養,幾年以後就泯然眾人矣!


總之,中超、中甲、中乙甚至中冠擴容是一盤大棋,是提高國足水平的良藥!可惜中國足協至今沒有能人,根本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怕麻煩,怕出亂子,怕影響自己的仕途,根本就不想從根本上解決國足屢戰屢敗這件事,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件事,讓人無奈!讓人扼腕嘆息!讓人徒呼奈何!!!!


中超快評


中國足球名宿輔導團開始了深圳站第二天的活動行程,深圳足球的青訓教練和足球老師參加了前國足協技術部主任兼男足領隊李曉光的專題講座。其中在互動交流環節中,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透露了中超、中甲、中乙及中丙的擴軍計劃。

李毓毅表示:“中超目前是16支隊,將來規劃可以到18支球隊,中甲將來規劃到20支隊,中乙今年是24支,明年擴到28支,後年再擴到32支球隊封頂。待中乙擴到32支球隊後,我們計劃往兩頭髮展,把中丙變成職業聯賽,中丙將來通過努力可以擁有48支隊伍,中甲從目前的16支擴到18支,再擴到20支,當中甲達到20支時,中超球隊也將擴到18支,這樣加起來,全國將有118家職業足球俱樂部”

職業聯賽擴軍當然是有利於中國足球的發展,這樣可以讓更多的球員在職業聯賽中得到鍛鍊。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超擴軍一事還很難踢上議程,主要是擴軍後回導致賽程延長,給賽事的運營帶來困難。

現在中超16支球隊,共30輪,總計240場比賽。如果第一步擴軍到18支球隊,將共有34輪,總計306場比賽,多出66場比賽。增加四輪比賽,在不考慮一週雙賽的因素下,賽程要延長一個月,如果賽季從三月份開始,那延長後賽季結束要到12月份,這時候我國北方多數地區已進入寒冬,在地凍天寒的冰天雪地上踢球,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據最新瞭解到的信心,至少2018賽季,中超會依舊維持16支球隊的規模,未來可能會實現,但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後了。


足球部落



個人認為中超擴軍是有利於中國足球長期發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球隊多了,那麼競爭力也大,留給國家隊挑選優秀球員的機會也更多,足協可能考慮有更多的年輕球員發展鍛鍊機會,才明年進行擴軍。

坦白講,現在中超聯賽豪門的球隊,留給年輕球員的機會並不多,今年被評到最佳新人球員的胡靖航,也是東亞出身的球員,如果在上港他肯定還被埋沒在一幫隊友手裡,而來到小球會河南建業,在賈秀全指導下,他煥發了活力,成為了最佳新秀。

而廣州富力的年輕球員黃振宇的經歷,是個不得不提的話題。從一個球童大學生,到成為富力最年輕的主力隊員,他的經歷堪比傳奇。今年更是進入中超最佳陣容。所以從扶植年輕球員的角度來講,足協的擴軍是利大於弊的。


散兵有勇


關於中超擴軍計劃已經傳了一陣時間了,幾乎每年都在說擴軍的必要性,不過都無疾而終。最新的新聞是,足協副主席李毓毅透露未來中國職業聯賽的擴軍計劃,其中中超擴軍目標是18支,中甲20支,中乙32支,中丙48支,中丙將逐漸向職業聯賽過渡。想法是好的,不過實施起來難度不小。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擴軍最大的難度還是賽程問題。如果中超擴軍至18支球隊的話,賽程也將從二月最後一週至十一月的第二週,中間加一個一週雙賽。考慮到二月份和十一月北方已經相當寒冷,恐怕很難安排比賽。最重要的是,聯賽的賽程大幅延宕,連帶著賽前準備的工作都會受到衝擊,這恐怕需要更加出色的組織工作才行。當然如果擴軍的話,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肯定是有益無害的,目前中超大多數球隊,除了聯賽的30輪比賽,足協盃最多進行三四場比賽而已,俱樂部每個賽季投入那麼大,踢這麼少的比賽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根本就對不起這麼多的投入。相對於日韓頂級球隊的場次,中超球隊進行正式比賽的場次要少於1/4左右。日本球隊如果可以打入亞冠半決賽和杯賽決賽的話,那麼全年的場次將超過五十場,國內很少球隊會有這樣的比賽密度。

中超已經被業內人士認為亞洲足球投入最大的聯賽,但還不是亞洲最頂尖的聯賽,其原因在於聯賽場次偏少,球隊的比賽強度並不高。從2017賽季中超來看,聯賽居然被暫停了四五次左右,而且有長達三週的間歇期,這對於保持聯賽的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昊體育


在擴軍的問題上,我和中國足協的基本想法是一致的,就是一定要先夯實金字塔的基礎。所以,我是反對貿然在現階段就對中超聯賽這個頂級聯賽進行擴軍。

眾所周知,一個穩定和健康的聯賽體系,一定是金字塔結構。以前,我們的聯賽曾出現“倒金字塔”結構的情況,也就是頂級聯賽球隊比次級聯賽多,次級聯賽球隊比三級聯賽多。這種“頭重腳輕”的聯賽體系會造成聯賽的不健康。眾所周知,中國聯賽經常會出現球隊投資人撤資、球隊入不敷出、欠薪、解散、到處轉讓的事情,這種意外的俱樂部減員,經常會使某個聯賽球隊出現空缺。為了彌補空缺,一般會採用次級聯賽增加升級名額的方法來解決。次級聯賽升上去的多了,下面的聯賽空缺也就越多,最後最低級別聯賽就會球隊越來越少,聯賽越來越短。2010年,作為中國第三級別聯賽的中乙聯賽,就曾經只有10支球隊參賽。參賽球隊少了,比賽日程也會被縮短,當年的中乙聯賽甚至在5月才開賽,整個賽季在11月結束。這意味著各支中乙聯賽幾乎休息了快半年的時間。發著12個月的工資,卻只用了6個月的球員,對投資人來說也是巨大的浪費。這種畸形的聯賽生態造成了金字塔底部極其不穩固,一旦再有球隊退出,恐怕聯賽都開辦不了了。

所以足協目前採用了循序漸進的、從下至上的擴軍計劃。先從業餘聯賽開始抓起,加強有潛力的業餘俱樂部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勵有實力的投資人和業餘俱樂部進入職業足球,然後逐年擴充中乙聯賽數量。2017年中乙聯賽已有24支球隊參賽,2018年則將有28支球隊,當中乙聯賽和業餘聯賽的基石夯牢之後,再考慮擴軍中甲聯賽,當中甲聯賽擴軍到20支時,再考慮將中超聯賽擴軍到18支。18支我覺得已經是中國聯賽的極限了,中國不同於歐洲國家,幅員遼闊,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天氣惡劣,幾乎無法比賽,不確定因素過多。且小球隊平時聯賽客場遠征的交通距離,比歐洲球隊跨國打歐冠的距離還要遠,對球隊財力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所以要把中超聯賽壓縮在3-11月這個南北均適合比賽的時間段內,還要去除國際比賽日和亞冠、足協盃等其他賽事的日程,最多也只能支持18個球隊了。

所以擴軍這個問題,要深思熟慮,善用之則功利千秋,貿進之則後患無窮。


Asaikana


100%會,而且是當務之急。

中國足球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踢球的太少,吹球的太多。

如今那什麼賣字畫的到了國足世界盃出局,那馬上就是戰術大師,技術牛人了。這些蛇精病們應該送到球場上練三個月折返跑,讓他挑戰國足的幻想馬上消失。

中超16支俱樂部,每隊一般報名31人,頂多也就容納496人,這還沒去除外援。

這就是個巨大的矛盾:坊間總有些奇葩說什麼青訓,青訓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職業聯賽賺大錢,這無可厚非。

但職業聯賽沒有那麼多位置,你青訓營出來做什麼?開個實況足球遊戲中心?

中超與中甲總共才32支俱樂部,這就是全放在上海,都不顯得多,歐洲很多上千萬人口的國家,已經有幾級聯賽了。

中超擴容才有更多就業機會,有機會就有人投錢投人,這才是根本,那些什麼請裡皮找歸化,都是跟風段子滿天飛。只要踢球的人比打乒乓球的人多,那世界盃直接改中國杯。


足球新聞翻譯官


中超擴容對球隊多打比賽當然有利,中超實際已經擴容了一次,從甲A時代的十二隊,擴容到現在十六隊,但是從足球歷史翻舊賬看,球迷球評家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普遍看法卻是甲A時代的足球水平卻比現時的足球水平還高,也就是說中國足球擴容了多打比賽了,水平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大大落後了,這就奇怪了,按理按說法只有競爭才有進步的定律,在中國足球項目卻失靈了,為何呢?個人認為是自然界是講求黃金定律的分寸為美為合理的,一但過了黃金定律的自然規律,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向醜方向發展的,要中超擴容,就意味著要在冬季也要進行足球比賽了,對南方球隊而言,當然沒有問題了,有些球迷朋友總認為是南方人阻止中超擴容,個人認為絕對是錯誤的,中國南方地理天氣一年四季打室外足球比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南方地區的球迷朋友一般是不反對加多一些球隊入中超的,但是中國國土環境恰恰比世界上除美國外都有無比優勢的原因是,南北緯度跨度大,有寒冷帶,也有熱帶,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以亞熱帶為主,加南海自然風南向北吹,反而夏天最熱時長江流域比嶺南地區還熱,中國號稱四大火爐全部集中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並不算中國最熱的地方,也是珠三角地區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原因之一了,但黃河以北地區一到十一月至明年二月足足四個月是極寒冷天氣,以中國現時經濟現狀,學歐洲地區球場加地暖設備,是不現實的,所以擴容中超問題不在中國南方球迷態度,是北方的地理氣候環境容不容許的問題罷了。


喜喜羊羊喜喜人


我的看法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我認為不會。

擴軍再多,底子還是這些人,只能分散好球員罷了,還會加大對外援的投入,增加一批高收入國內外球員罷了。

我認為正相反,應該全面開放外援註冊,取消23政策,讓更多的球員去低級聯賽鍛鍊,底下的聯賽才是真正的基礎,用頂級聯賽培養年輕球員,有點可笑。只有乙級大於甲級大於中超,才能真正的形成良性循環,年輕球員也能更多的踢上比賽,而不是被最後兩分鐘換上來,而不是守門員踢前鋒……

同時,加大競爭力也能讓俱樂部節約薪金,減少投入,才能真的有可能造血,自身俱樂部的年輕球員也可以租借也罷,交換也罷,能到低級聯賽快速成長。而一些小俱樂部也能靠培養或者代培年輕人生存的很好。

真希望有同意我觀點的大V多多轉給領導們參閱😄


漠然


足球環境是取得發展的根本,這種環境包括選材、培訓、競賽、選拔、梯隊配置等等因素,其中最關鍵的是公平原則。競技體育就是要選拔出技術強者,而不應該是選擇能力強者,這裡的能力是指財力、權利。從目前的環境看,遠遠沒有達到體現公平的地步,至少,現在足球演變成成為貴族運動,讓家庭條件差的很多孩子望而卻步,就足以說明病症所在。

所以說,只要延續現在的體制狀態,即使擴軍了,比賽質量也絕對上不去。反而會增加了足球成為貴族運動的色彩,能不能利於發展是很顯而易見的。


心雨滋潤


中國足球發展不是中超擴軍的問題!按目前這種體制是不利於發展的!據報道,從2019年起實行“梯隊捆綁俱樂部註冊制度”,即各中超中甲必須有各自13歲起5個年齡段的梯隊才能註冊參加足協各項賽事,中乙也要有15歲起3個年齡段的梯隊!足協搞了幾十年才清醒青訓體系的重要性了,中國足球的天要亮了。足球發展真正走進新時代,中國足球未來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