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可以改變

你的人生可以改變

社會上,有些生活艱難的人,他們成天被抱怨、痛恨、敵視等不良念頭佔據著。他們認為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公平,或者是所在公司老闆對自己不器重,或者是自己的父母無權又無勢,但是卻沒有想過主觀上的原因。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原因,只是,人們總是難以意識到這一點。人們沒有也不願意去仔細想想自己生活得這樣糟糕,和自己主觀上有什麼關係,也不去想想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位“不幸者”。人到五十,妻子就和他離婚了,工作也丟了。剛找了一份送奶的活,幹了一個月不到就被炒了。他酒後的哀嘆也常常能博得不少陌生人的同情。

但是,其實他以前也是人們眼中的幸運兒,工作在大公司,妻子談不上國色天香,也算小家碧玉,知書達理。在別人的心目中都覺得他的日子過得很滋潤,羨煞旁人。

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了呢?原來,大約三年前,他迷上了喝酒、賭博。公司規定9點上班,他卻很少在11點之前到,別人睡覺,他卻在外面玩到天亮,兒子的作業他從沒看過一眼,妻子生病在床他在酒館狂聊,工作上常常丟三落四,領導的一句批評,往往招來他的十句頂撞……每每看到他,相熟的人總是搖搖頭,一聲嘆息。

他現在的情況在別人眼裡確實是不幸的,但這能怪誰呢?

你的人生可以改變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幸運之人必有過人之處,可憐之人必然有他本身的問題。”

一家公司的老闆很喜歡這句話,經常說給職員們聽。當時,公司的一位年輕職員聽了心中頗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些反感,心想:你有錢,你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你幸福,可也並沒有看出你有哪些過人之處呀?我們這些打工仔是不如你,可我們身上有什麼問題呢?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這位職員從事過廣告、編輯等多項工作,接觸了大量的人,用句老話來講,可謂閱人多矣。這些人用一個最世俗的標準來劃分的話,就是兩大類:成功者與失敗者。當然成功者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也許是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生活和諧美滿,自得其樂者,失敗者也不全是窮人,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無一例外的是:我為什麼不如人?我的運氣差還是能力差?看著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位職員常常想起那位老闆說的那句話,突然覺得這句話簡直就是一個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有人曾問我:“為什麼在承受這麼多不幸時還能如此快樂?”我告訴他:“不幸終究會過去,沒有任何地方說過不幸會一直停留而不離去。”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的人們,都有許多歷經磨難而終成正果的例子,從某種程度上說,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磨難,儘管沒有誰願意經歷磨難,但最終幾乎人人都因此而變得堅強。

因此,當你處理日常事務時,應當認識到每件事都不容易,如弗雷德?艾倫所言:“世界就像磨刀石,而生活便是那待磨的刀具。”喜劇演員路易,安德森也曾說過:“那些貪圖安逸的人所說的話,沒有什麼是值得一聽的。”

出生於美國的普拉格曼連高中都沒有讀完,卻成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在他的長篇小說授獎典禮上,有位記者問道:“你事業成功最關鍵的轉折點是什麼?”大家估計,他可能回答是童年時母親的教育,或者少年時某個老師特別的栽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格曼卻回答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軍服役的那段生活。他這樣介紹道:“1944年8月一天午夜,我受了傷。艦長下令由一位海軍下士駕一艘小船趁著夜色送身負重傷的我上岸治療。

很不幸,小船在那不勒斯海迷失了方向。那位掌舵的下士驚慌失措,想拔槍自殺。我勸告他說:‘你別開槍,雖然我們在危機四伏的黑暗中飄蕩了四個多小時,孤立無援,而且我還在淌血……不過,我們還是要有耐心……’說實在的,儘管我在不停地勸告著那位下士,可連我自己都沒有一點信心。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敵機的高射炮的爆炸火光閃亮了起來,這時我們才發現,小船離碼頭不到三海里。”

你的人生可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