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疫情的出現,宛若一場無法避免的突擊考核,不斷考驗著國內各行業的承受能力,在此背景下,微信小程序提前“交了卷”,成績也當得上優異二字。


據悉,微信小程序諸多垂直品類在進入春節後迎來高增長,政務、醫療、教育行業疫情服務相關小程序數量和點擊量相繼創下新高,文娛類小程序用戶活躍度、到家類小程序交易筆數也存在明顯上揚。


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相較於其他品類,文娛類小程序數據上升更為明顯,2020年除夕到初七,文娛類小程序日活躍用戶數環比增長80%。這其中,得益於響應國家疫情期間儘量不外出的政策,同時能較好滿足用戶的日常娛樂需求,遊戲類小程序取得的成績最為突出。除夕到初七,遊戲類小程序單日用戶數量環比增長了53%,增長超10倍的產品也不鮮見。


解謎類產品熱度走淡


通過對阿拉丁指數的相關數據監測得知,春節期間表現突出的小遊戲以棋牌類、休閒類、全民向為主。


與其他類型不同,春節期間歷來是棋牌遊戲增長的黃金時段,但往年增長往往止於假期結束,今年由於疫情的出現,致使走親訪友、聚餐打牌的現象大幅減少,各地方牌館、麻將館也相繼歇業,延遲復工又使假期延長,多方變動為棋牌遊戲帶去了一大波新增流量,而往年的老用戶也加重了在產品方面的時間、精力投入,此舉導致棋牌類小遊戲用戶時長、留存、日活等數據均遠超平時。


即便現在各行業已緩緩進入復工期,此情況也還在持續,在2月17日—2月23日阿拉丁小程序周榜遊戲TOP10中,棋牌類遊戲佔到了5款,且產品均有較好的名次,分別是《天天鬥地主》(1)、《歡樂鬥地主真人版》(2)、《微樂家鄉麻將》(6)、《指尖四川麻將》(8)和《途遊鬥地主》(9)。


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不過,當下的總榜隱隱透露出了些許微信小遊戲脫離疫情期的趨勢。春節假期時,周榜排名首位的小遊戲始終是燒腦解謎類產品《我不是豬頭》。本作在春節期間異軍突起,勢頭甚至壓過了鬥地主、麻將等一眾棋牌產品,據其製作方“有點意思”稱,《我不是豬頭》最高小時內活躍峰值達到了200萬,日活達到1300萬,此數據遠超往年同期爆款產品。


春節期間成績上升顯著的燒腦解謎類產品不只一款,同屬此類型的《解救小寶》和《腦洞2020》也躋身於小遊戲周榜遊戲TOP10中。但現在,《我不是豬頭》已位列榜單第三位,其阿拉丁指數也開始顯現頹勢,至於《解救小寶》(18)和《腦洞2020》(12)早已退出TOP10的競爭行列。


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同時,表現出眾的消除類小遊戲《星星爆爆樂》和益智類小遊戲《眼力達人》的名次也出現了些許的下行,兩款產品在周榜中分別位列第五位和第十位。


通過對2月26日阿拉丁小遊戲日榜以及周榜TOP50的觀察,很多年前火爆、春節期間被擠出Top10的小遊戲,如《動物餐廳》《貪吃蛇大作戰》《湯姆貓快跑》等,他們的名次出現了略微回升。


以上情況的出現屬於正常現象,當春節期間突然湧入的非遊戲用戶隨著復工開始逐漸散去,品嚐到春節紅利的產品要逐漸退出舞臺最前沿,市場整體也將回歸到年前的態勢。



脫離“春節假期”後,微信小遊戲未來的發展方向還將回歸到2019年預想的軌道上,對此,阿拉丁指數在《2019小程序互聯網發展白皮書》中略有提及,總的來說分為三個部分,持續精品化、向雲端發展以及找準產品的選題方向。


持續精品化


處於野蠻生長時期的微信小遊戲曾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裂變分享、中心化盒子、紅包激勵和買量換量階段,這四個階段雖然形式效果不同,但因其弊端問題都或多或少被官方適當否定過。


即便在當下,小遊戲由於開發成本低廉,抄襲現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商業變現仍舊是小遊戲行業的一大痛點,即便是春節期間爆火的幾款產品,其收入增長與其他數據相比也比較懸殊。很多產品過分追求廣告變現,開發者也希望能夠快速完成對商業價值的收割,此舉干擾了小遊戲行業形成成熟商業閉環的進程。


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對於小遊戲來說,廣告收入雖然重要,但如何取得長期穩定的廣告收入,需要DAU等數據保持相應的穩定,為此,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產品品質以及創意迭代。


導向更高的消費端也將成為微信小遊戲釋放商業價值的新手段。三月互娛CEO卞海峰曾表示,將小遊戲作為跳板,從而把用戶導向更精準的遊戲和電商等,促使其進行消費,將成為未來小遊戲商業變現的另一大方式。倘若如此,創意和品質將成為決定小遊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二者越高,遊戲的吸引力和粘性越好,把用戶導出去的效率也就越高。


其實早在野蠻生長的中後期,微信小遊戲官方就著手大力推廣創意小遊戲的相關舉措,且收穫了出眾的效果。那些高品質、極具創意的微信小遊戲也能夠取得客觀的曝光和資源傾斜,而高品質產品又將用戶的口碑傳播變為流量增長的重要來源,種種結果,預示著未來產品力將成為微信小遊戲的核心競爭力。


向雲端發展


隨著5G商用進程加速,雲遊戲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對於小遊戲來說,雲遊戲的出現能夠有效解決小遊戲的代碼包限制和硬件限制。雲端運行的概念,將導致小遊戲的打開更為方便、快捷,使很多大型重度遊戲登錄小遊戲平臺的願望得以實現。


不同於此前,當下微信小遊戲平臺上的產品類型更為細分,通過阿拉丁指數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Top100上榜小遊戲的種類較比去年更加多樣化,包括《愛江山更愛美人》《世界爭霸》等重度遊戲產品也一度在Top100中榜上有名,言外之意,微信小遊戲擁有足夠的土壤供中重度產品生存。


神仙打架!逐漸暗淡!延續平庸!微信小遊戲的下一站在哪?


不僅如此,雲技術的出現,或將顛覆小遊戲產業。此說法並非誇張,雲遊戲能夠做到跨終端數據共享,此部分可以應用於小遊戲的跨硬件使用方面,況且雲遊戲與小遊戲二者均具備輕量的定位,更容易結合。且雲遊戲的出現,或將進一步開拓小遊戲的商業變現模式。比如購買會員服務,道具內購等中重度小遊戲主要的變現方式,也將得以在小遊戲中呈現。


玩法、題材的精準選擇


當下微信小遊戲的內容呈現兩個“極”,其一是內容極為同質化、其二就是題材極亂,尤其是休閒遊戲方面,更是五花八門。想要在此市場發掘出生存空間,題材、玩法的選擇尤為重要,熱門題材和玩法雖經歷過市場磨練,但新人很難出頭,況且老玩法也並非無人問及。總而言之,發掘出題材方面的特色,玩法方面用多玩法複合的形式使其更具創造性方為良策。


春節假期的市場變化也為此觀點給予了論據。春節期間全民向的益智類小遊戲更受推崇,這種產品由於問題的多樣性往往蘊含著多樣的題材,玩法方面的普適性又使其能夠令用戶快速上手,此舉能夠吸引到諸多非遊戲用戶的加入,這也是廣泛題材的優勢展現。


玩法方面,這些產品都有自身的獨創性。像是《我不是豬頭》,就在腦筋急轉彎的基礎上加入了些許學習方面的內容,同時他還用逐次遞增年級的形式激勵用戶多答題,多答對;《解救小寶》則是活用瞭解救玩法,玩家即為解救者,利用手中的剪刀剪斷繩索,讓被綁架的小寶得以安全脫困。上述創意其實很常見,所以年齡受眾很廣,但又各自擁有獨特的魔性存在,以至於放大了玩法的價值。


寫在最後:


平心而論,疫情的出現並未改變微信小遊戲未來的發展軌跡,只是非遊戲用戶的突然增加帶去了數據的激增。簡言之,微信小遊戲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未改變,持續深耕精品化內容、找準產品的選題方向,依舊是開發者最應考慮的問題,至於“雲技術”,還需要靜待其發展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