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中的中國化元素?

肖湖樂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作為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新的一部,在國內一經上映就引爆整個票房,很多影院都是一票難求,影院經理樂的合不攏嘴。觀看了電影的觀眾也感覺電影的觀影效果很棒,是一部特效大片,值回票價。

然後,很多觀眾就發現了《變形金剛4:絕跡求生》裡面出現了非常多的中國化元素。這些中國元素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中國品牌的植入廣告

這些植入廣告包括有伊利的舒化牛奶,建行的ATM,廣汽傳祺的汽車,怡寶的純淨水,劍南春的廣告牌,等等。這些植入廣告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會心一笑吧,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但某些植入廣告確實是非常讓人出戏的。比如說美國人在美國的地盤上使用建行的ATM,嗯,還是有一些違和感的。

2、中國的取景地

《變形金剛4》裡面有很多中國的取景地,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上一個鏡頭是在重慶的武隆景區,下一秒就到了香港的鬧市區,也是銜接流暢,就是觀眾看得一臉懵。至少在很大限度上展示了中國的城市和美景,也是有益無害的。

3、中國的演員

這個就是比較明顯的中國化元素了。因為在《變形金剛4》這樣一部大片裡面看到了李冰冰、韓庚、呂良偉、鄒市明等文體明星。雖然戲份不多或者都是配角,但是也是露露臉了。也算是中國特色了。

《變形金剛4》這麼多的中國化元素其實也是顯示了好萊塢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視,但是希望在中國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現上能夠更合理,而不是被人詬病。



拾全音樂居


你好,首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先說下《變形金剛 4:絕跡重生》中的中國元素指的是中國場景、中國演員和中國企業的廣告,這三方面。下面我們就從這三方面來分別說一下:

第一,《變形金剛 4》中中國場景的引入,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影片中中國的場景有廣州珠江邊的高樓,重慶武隆,香港,北京的長城,還有天津。這些場景在影片中的出現都比較符合劇情的發展,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兀的地方。而這些場景的引入,一方面影片可以藉此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拓展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這也是借《變形金剛》這樣一個在全球擁有廣大影迷的好萊塢大片宣傳中國的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外國人可以通過影片欣賞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於雙方來說,加入中國的場景都是雙贏的結果。

第二,《變形金剛 4》中中國演員的加入,我覺得沒有達到吸引中國影迷的效果,反而成了影片的減分項。影片中的中國演員有李冰冰,呂良偉,鄒市明,巫剛,韓庚。除了李冰冰在影片中的臺詞和戲份比較多外,其他人在影片中都是打醬油的。李冰冰在影片中飾演KSI中國區CEO蘇月明,雖然這個人物設定是比較冷豔的一個角色,但是李冰冰全片基本就一個表情,總感覺演技欠佳。還有韓庚飾演的闊少,其實這個搞笑的醬油角色戲份完全可以縮短,或者直接忽略,讓人感覺就是硬插入進去的角色,拖沓了劇情。其他龍套就不說了,在影片中基本表現不佳。

第三,《變形金剛 4》中國廣告的植入,我認為是比較失敗的,嚴重拉低了整部影片的水準。植入的中國廣告有中國建設銀行,怡寶,廣汽傳祺還有伊利舒化奶。其中中國建設銀行的廣告植入完全就是一個不符合劇情設定的廣告植入。還有伊利舒化奶,圖齊在逃至香港某居民樓樓頂後,從冰箱裡拿了一盒舒化奶,開始喝起來,這時影片竟然給了舒化奶一個特顯鏡頭,好像在赤裸裸地告訴觀眾,這就是廣告植入,這也是很多影迷吐槽的一點。廣告植入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讓觀眾不出戲,讓觀眾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看廣告,這才不會對觀影的體驗產生負面影響。而《變形金剛 4》中廣告的植入很明顯做得有失水準。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歡迎小夥伴們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經典影視追憶


《變形金剛4》是對所有有著正常智商和欣賞能力的觀眾的侮辱,這一點基本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了,不過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電影上映後,片方和植入廣告商居然又來侮辱了我們一次,而且侮辱得更加肆無忌憚旁若無人。

“變4”眾多生硬的植入廣告裡面有一段尤為扎眼:臨近結尾時,擎天柱帶著機器恐龍軍團降落在劇情中“香港附近”的山谷裡,降服恐龍軍團之後三步兩步就衝進香港市區大殺四方——當然,這裡的山谷是花了大價錢買植入廣告的旅遊區重慶武隆天生三礄景區,沒錯,就是《黃金甲》裡那個黑衣人滿天飛的山谷。

作為電影,為了“藝術效果”而在距離香港上千公里外的重慶給“香港附近的山谷”取景當然無可厚非,不過一來香港和重慶壓根不是一個氣候帶,轉場之間哪怕外國人看著也會頗為跳戲,另一方面這兩個地方也都是影視劇中經常出鏡的場景,生拼硬湊在一起就好像小時代主人公坐在陸家嘴喝咖啡遠處的背景卻是央視大褲衩,雖爛片亦不能承受這樣的荒謬。

這樣的無厘頭的安排當然引起了掏出600萬人民幣外加接待劇組取景拍攝的武隆景區的不滿,景區方面從電影上映便開始高調抗議,隨後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和派拉蒙以及派拉蒙的中國小夥伴們打起了官司。

坦白講,一開始我們還有一些“這廝玩了那麼多噁心的植入廣告,終於被人砸了場子”的暗爽,不過當官司真正開庭的時候,我們還是吐了一口老血。武隆景區起訴的原因並非“重慶一步到香港”導致的劇情bug,而是電影中沒有以地標牌的方式醒目呈現“中國武隆”標識,景區方面甚至向法院提出,要求片方在電視和DVD平臺上的電影中用“技術手段”把武隆的標識“P上去”。也就是說,景區方面要求電影向觀眾明示,這個在電影裡和香港一山之隔的地方,位於中國重慶的武隆。

派拉蒙這邊的回應則更加生猛,人家說,我們“將劇情中最重要情節轉折點設定在了武隆天生三橋景區拍攝的片段中”,對景區“已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由於公映時已過有關部門核發,來不及修改地標字樣,在隨後DVD載體發行、電視及數字播放平臺上已經添加了字幕進行了“補救”,公映版未植入,只算不完美、不完整,不存在違約一說。

我們實在沒法想象買來DVD看這部“電影”的朋友看到這條“DVD特供”字幕會是怎樣一種心情。電影本身是一種造夢的藝術,如果看阿凡達時候字幕顯示懸空山脈是拿張家界P的,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字幕顯示德軍的虎式坦克其實是用T34扮上的,你會是什麼感覺?反正如果是在B站,敢這麼發彈幕的哥們全家應該都被慰問一個遍了。

把整件事從頭梳理一遍,武隆景區當初掏這600萬大洋,想的肯定是要讓爆炸貝找個轍,讓擎天柱們來重慶武隆溜達一圈。說不定景區這邊還看了一眼電影劇本,然後心想反正你們已經從(到處是建行ATM機的)美國德州莫名其妙就打到香港來了,再來趟重慶也不算啥吧。美國人說不定也看了一眼劇本,心想反正我們的劇本已經被你們的廣告塞得沒法看了,乾脆就閉著眼睛胡蒙吧。

兩種想法南轅北轍,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完全無視了一部電影的劇情和邏輯,以及電源觀眾的智商和感受。不知判案的法官閒暇時是否坐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判案的時候又是否憋著一股怨氣。總之,法官在判決書裡認定,電影中的呈現方式“確實沒有在客觀上達到向大量未到過武隆的觀眾推廣景區,擴大知名度的效果”,從而認定片方未能完全履約,判決其賠償景區各項損失200多萬。眼看這起拖了兩年的官司最終落判,我們卻不禁在想,下一步會不會有個觀眾站出來,起訴派拉蒙完全沒有盡到對於觀眾的義務?





真真很棒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加入中國元素,一是為了更符合中國市場,迎合更多的觀眾。二是導線喜歡中國。

如果說前三部《變形金剛》作品是一個科幻、災難加搞怪風格的大雜燴。那麼《變形金剛4》則更顯黑暗和悲壯。深水埗的老城中式風、土瓜灣的高空逃亡、還是國際會展中心被飛船毀滅,《變形金剛4》儘可能地展現了現代的、傳統的、商業的、平民的、車水馬龍的香港的一切。

在內地拍攝中,重慶武隆國家地質公園的“天坑”空鏡中迎來了擎天柱激戰“機器恐龍”,瘋狂的爆破力比起片場時那可是更為震撼。《變形金剛4》在中國拍攝了大量戲份,這次中國元素的呈現沒有打醬油。粗略計算,香港場景出現大約30多分鐘,再加上北京、廣州等地戲份與演員、植入廣告等其他方面,這次中國元素大約佔了全片的三分之一。

這部面向全球觀眾的好萊塢大片,為何青睞中國元素?《變形金剛》系列導演邁克爾·貝表示,拍攝變形金剛這個系列時,跑遍了全世界。去過埃及、約旦以及整個美國,這次希望拍攝一些遙遠的國家和偉大的城市,並且他一直對中國很著迷,所以選了中國。


小城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本人也是非常喜歡《變形金剛4》.這第四部包含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一方面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口味,考慮中國市場需求,但是我更願意相信這也是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手法創新。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 第一.《變形金剛4》取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我個人而言印象最深的是重慶的武隆亙古,現代科技的機械感與靜美自然風光相融合,那個視覺衝擊非常震撼的。要知道這在之前是沒有的,不僅這部系列電影沒有,其他類型電影也是不多見的。所以說這真的是一大創新
  • 第二.大量中國演員客串,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以前外國電影最多一兩個,這部電影是一群,李冰冰,呂良偉,韓庚,鄒市明。雖然戲份不多,但也是個嘗試,希望以後中國優秀的演員能和外國科幻大片有更多的合作。
  • 第三.中國城市取景也是非常多的,香港就不用說了,整部電影有接近一個小時在香港拍的,還有鳥巢,水立方,盤古7星酒店,天津大劇院,長城,廣州“小蠻腰”,香港中銀大廈。這部電影大賣的同時,也讓世界瞭解中國。
  •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部電影拍也是非常的不錯,也是非常喜歡,希望以後我們引以為傲的更多的中國元素在世界舞臺上能走的更遠。



笑王影視


我認為中國元素在美國大片中的出場,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拋開其弱智到爆、令人髮指的廣告植入,這種商業模式必然將長期存在。也許在下一部阿凡達裡,阿凡達們也會品嚐到美味的國產牛奶。

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國內)企業看好《變形金剛》,而《變形金剛》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四年間,中國的銀幕增長超過四倍,而總票房卻增長不到三倍。缺少超級大片撐開市場,也有礙於國產電影口碑製作不甚如意,企業和觀眾都期待一部超級大片的到來。在上一部《變形金剛》就已經逼近《阿凡達》的情況下,這部全新的《變4》破15億應該是板上釘釘。這也意味著,將有3000-4000萬人次的觀影,如此大的市場,當然讓眾多企業趨之若鶩。

在前三部《變形金剛》海外票房表現上,亞洲國家無疑是其最主要的票倉地區。出中國大陸外,韓國、日本以及臺灣地區都是其海外前十的票倉地區,這與其深厚的群眾基礎密不可分。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大陸市場不管是體諒還是增速,對於片方而言,都像是一座待開採的寶藏。選擇中國企業廣告的植入、中國面孔的出現,無非是為了拓展中國市場。而電影網影業的資本注入,一方面可以為影片進入國內獲得更多政策優惠,一方面,也為國內影視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明早晴天


總的來說,變4裡的中國元素添加得挺不錯。不說有多好,至少大部分都符合常理以及劇中設定的情景。上面的答案都說得比較籠統,所以我打算分開來一個個說。

各種中國品牌的植入廣告:

中國建設銀行。全片唯一一個不符合劇情設定的植入廣告。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使用中國建設銀行的信用卡?我都懷疑是不是建行給的贊助太少了所以貝導故意把它拍成這樣。

聯想。KSI的顯示器都是聯想生產的,不過這個植入算是很不顯眼了。而且考慮到聯想這幾年在海外市場確實佔了不小的比重(主要是商用市場),這個鏡頭並不違背設定。

劍南春。馬克·沃爾伯格給斯坦利·圖齊打電話時,圖齊背後出現了劍南春的廣告牌。很顯眼的一個植入廣告,不過地點是在中國,所以沒什麼關係。

怡寶。李冰冰喝怡寶的那個鏡頭裡,怡寶的商標比較明顯,但是也符合劇情。據說怡寶出現了三次以上,不過我只注意到這一次

廣汽傳祺。傳祺在片中出現了兩次:一開始在KSI總部門口的傳祺E-jet以及李冰冰從廣州一路開到香港的傳祺GA5。前者本身設計就很有未來感,符合KSI這種高科技公司的設定。後者雖然不太符合李冰冰和圖齊所飾角色的身份,但是在逃亡途中匆忙選擇的,而且在中國開一輛中國生產的車,也沒有說不過去的地方。

伊利舒化奶。圖齊在逃至香港某居民樓樓頂後,從冰箱裡拿了一包舒化奶出來。其實變4裡的舒化奶植入比變3合理多了,而且這次的舒化奶確實不顯眼。配上圖齊的搞笑表演,我覺得這會舒化奶的植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變3給國內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所以去看變4的時候都會非常主意植入廣告,電影上映之前又有各種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結果就是舒化奶又被拿出來說事。

周黑鴨。在圖齊拿舒化奶的冰箱上方,有一個周黑鴨的包裝盒入。我雖然留意了還是沒有看到。

樂視TV超級電視。一場混戰過後,城市街面一片狼藉,滿地的碎屑中,樂視TV超級電視的標誌赫然在列。反正我毫無印象。

地點:

北京。北京入鏡的有鳥巢、機場、水立方、長城、盤古大觀。鳥巢、機場和水立方我記不清楚是不是被算在了廣州頭上,如果不是的話,那我必須說它們毫無價值且不合常理:誰會把飛機停在北京然後帶著一對東西開車到廣州?至於長城,既然沒有影響到劇情發展,也就不做評判。盤古大觀如果只是轉播香港大戰,倒也可以接受,但出現政府官員就太不合常理了。

廣州。其實我很懷疑廣州有沒有真正的出鏡。KSI在中國的大樓是天津大劇院,至於生產車間是不是在美國搭景拍攝的不太清楚。對於把生產放在廣州這一做法,倒是挺合實際的,iPhone和耐克鞋的生產就都是在中國。

香港。香港作為最後大戰的場地在變4裡面佔了很多戲份,實地拍攝大概也拍出了香港真正的樣子(除了被嫁接過去的武隆)。

演員(不包括醬油群演):

李冰冰飾KSI中國區CEO蘇月明。李冰冰在全片裡的表現還算挺出彩的。臺詞和戲份都不少,還有一場打戲。英語發音不是很標準,但起碼聽得懂,演得也不錯。角色本身也在情節裡起到比較關鍵的作用。

呂良偉飾賣摩托車者。砍價還價什麼的還是挺有市井氣息的,其它就沒什麼了。

鄒市明飾電梯間路人。戲份不多,不過很帥。專業拳擊運動員的動作鏡頭就不說什麼了,在電梯間裡各種眼神運用得也挺到位,沒有臺詞但也不需要了。

巫剛飾國防部長。可有可無,沒有出彩的地方。當然要是沒有那句臺詞的話肯定會招來更多吐槽,但是刪掉對電影本身也沒什麼影響。

韓庚飾闊少。算很雞肋的一個角色了。其實這種用來搞笑的醬油角色戲份完全可以縮短,臨被吸起來時給個鏡頭加句臺詞足夠了。

能想到的大概就這些,如有缺漏,歡迎補充。


火狐說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和大家交流喜歡的影視劇

《變形金剛》這部美國大片,一直都是很多小夥伴們的記憶,甚至連小孩子都能清楚的說出大黃蜂,擎天柱這些主要影視人物,劇中人物大多都是歐美硬漢扮演 但是直到這部《變形金剛四絕跡重生》出來感覺太多的中國元素了,有點讓人感覺不像之前的變形金剛了,其中讓人目不暇接的“中國元素”。除了有李冰冰、呂良偉、韓庚、鄒市明等中國演員加盟和中國取景外,片中還植入了大量中國品牌廣告。

其實很難想象,在一部好萊塢超級大片裡,“竟然能找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元素”,這在以前的好萊塢大片裡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道理很簡單,

首先中國的電影市場對好萊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佔據北美之外的最大。

其次是,儘量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和我完全沒關係。為達到這種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加入中國元素。

總之這麼多的中國化元素其實也是顯示了好萊塢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視,但是希望在中國化元素的植入和展現能更好的帶動中國影視的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味的為了圈錢。


老高與小茉莉


如何評價電影《變形金剛4》加入的中國元素?在這裡非常肯定回答,失敗,失敗中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一一列舉。

第一,廣告植入。不知道大家在影片中看到舒化奶的廣告什麼感覺?反正讓我覺得有種違和感。影片中植入廣告應該讓觀眾覺得是不經意的那種感覺,但這部劇的廣告植入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很容易把觀眾帶出戲。《變形金剛4》本身是一部美國大片,但植入中國元素舒化奶的廣告,開玩笑的說就像吐槽大會里面說的一句話,就像看見池子在清華搞科研一樣。

第二就是在中國取景了,總體來說還算成功。無論是香港街頭的拍攝還是武隆的山景都很成功,也讓美國人感受一下中國元素。但不好就是讓人看不明白怎麼就從美國一下到中國了,劇情發展有點突兀。

第三就是演員了。整部戲中跑龍套的演員就不說了,就李冰冰在劇中的表現也感覺一般,李冰冰的演技我想大家都還是認可的。主要是《變形金剛4》本身就是一部爛片,整部劇下來找不到一個表現突出的演員。

最後,我想說從方方面面加入這麼多中國元素,無非就是看上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了。蛋糕你可以來搶,但能不能拍攝一些高質量的作品供觀眾欣賞呀,別拿這些劣質的東西來考驗我們的智商。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參與評論,點贊和轉發


小人物的炎黃夢


1、的確,好萊塢電影越來越重視中國元素

《變形金剛4》裡“中國元素”爆發式體現,是近年來好萊塢電影此類趨勢的登頂之作。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又一次讓國人真實體會到看電影一票難求的火熱場面——連許久無人問津的影院前兩排都坐滿了不怕頸椎勞損的人。上映3天,票房過6億(截至本週一),已經打破內地電影史首周票房最高紀錄,也極有可能刷新內地票房總紀錄。

然而,讓《變4》大獲關注的,並不是它一騎絕塵的票房,而是其中讓人目不暇接的“中國元素”。除了有李冰冰、呂良偉、韓庚、鄒市明等中國演員加盟和中國取景外,片中還植入了大量中國品牌廣告,包括蛋白粉、牛奶、汽車、電視、珠寶、礦泉水、功能飲料,甚至鴨脖。

難以想象,在一部好萊塢超級大片裡,“竟然能找到三分之一的中國元素”,甚至該片導演被迫跑到中國贊助商面前去低頭解釋為什麼貴公司的植入不足20秒……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變4》大吹“中國風”,並不是單獨剪出一個版本只在內地給國人娛樂,而是全球只此一版,這和以前好萊塢略顯雞賊的雖有中國元素但實為“特供版”有本質不同。

回看一下過去四年,我們可以發現,含有中國元素(講述中國故事、取景於中國、有中國演員參演、有中國廣告商植入廣告)的好萊塢電影多達10幾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鋼鐵俠3》(取景於北京永定門城樓,演員包括范冰冰、王學圻)、《007:大破天幕殺機》(取景上海與澳門)、《環形使者》(取景上海,演員有許晴)、《雲圖》(演員周迅)、《變形金剛3》(出現4家中國企業廣告植入)、《生化危機5》(演員李冰冰)、《登陸之日》(演員范冰冰)、《功夫熊貓2》(熊貓只有中國有)等等。

2、這種重視,既有主動“順應潮流”,也有被動“識時務為俊傑”

中國電影市場在2012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融入中國元素是好萊塢主動求變

在2002年,中美的電影市場差距還非常懸殊:中國年度票房近9億元,不足美國的1/50,完全不足為道;到了2012年,中國年度票房超過170億元,約為美國的1/4,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2014年上半年,中國票房已超過134億元,若按照現在的速度增長,2016年中國就可能達到目前美國的規模(100億美元),而美國的電影市場規模已經停滯多年未發展。

中國內地電影市場規模的急劇增長,既有國產電影的發力(票房過3億的國產電影比比皆是),也有國外電影(基本是好萊塢大片)的因素。2012年,《3D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影片在中國市場創造了10億多人民幣的票房,超過了北美(美國和加拿大);2013年的《重返地球》,在全球取得的2.42億美元的票房中,海外收入高達1.82億,而中國市場3300萬美元的成績,則是所有海外市場中最高的,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俄羅斯及墨西哥的票房都還不及中國的一半。

道理很簡單,如果中國的電影市場對好萊塢而言無足輕重,那麼則可以完全無需顧慮中國觀眾的感受;如果中國電影市場對好萊塢有影響但並不致命,那麼可以稍稍考慮中國觀眾的感受但還不足以影響決策;而像現在這樣,中國電影市場往往佔據北美之外的最大票房來源,則投入多大的重視都不為過。

所謂“考慮中國觀眾的感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儘量不讓中國觀眾有負面情緒。比如1984年,米高梅MGM公司拍攝的戰爭片《赤色黎明》,假想前蘇聯軍隊入侵美國。時隔15年後的2009年,米高梅又重拍《赤色黎明》,前“蘇聯紅軍”更替為“人民解放軍”,引發了一片爭議與關注。在華人群體抗議下,製作方將入侵美國的國家替換成別國;再如2012年《黑衣人3》在全球公映時,該片的中國版本,反面角色中國人和主人公在紐約唐人街槍戰的情節被主動刪除而非被閹割。

其二是,儘量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和我完全沒關係。為達到這種目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加入中國元素。比如《敢死隊1》在中國上映時雖然也大受歡迎,但比起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中國的3178萬美元的票房只佔12%,然而當中國某影業注資《敢死隊2》,並邀請了中國明星李連杰和余男加盟後,《敢死隊2》的中國票房一躍升至5309萬美元,佔全球總票房的24%。

好萊塢影片受中國進口配額限制,而有中國投資參與的則不受限

2012年,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或者是IMAX電影,美方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13%提高到25%。即使如此,也是每個月3部不到的配額。對此,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認為,“如果美國電影無節制地進入中國,中國電影產業會出現嚴重後果”。

如果是一部“純正”的好萊塢大片,那麼在中國上映就要佔掉一個配額,而且經常會遇到類似“國產電影保護月”這種東西,而有中國資本參與投資甚至聯合攝製的電影,則可以不受配額的限制。美國知名娛樂雜誌《綜藝》指出,不僅中國資本正積極接洽好萊塢,好萊塢也急需中國資本為自己“開路”。截至目前,《環形使者》、《鋼鐵俠3》、《超驗駭客》、《雲圖》、《敢死隊2》都有中國資本參與的背景,中方除了參與投資,給予資源支持外,還要負責其在國內的發行。

可以發現,上述有中國資本參與投資的好萊塢大片,無一例外的具有“中國元素”。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有了投資即對內容有了一定話語權,而中國資方顯然有希望影片更多的融入“中國元素”的迫切需求。

3、只是,這些大片中的中國元素,並沒有讓多數人產生好感

中國元素從缺失到豐富,但“刻板印象”並沒有發生變化

在20世紀20年代,著名推理小說作家羅納德·諾克斯提出了被電影界奉若圭臬的“諾克斯十誡”。而這“諾克斯十誡”,其中一條卻相當值得玩味:不準有中國人出現在故事裡(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

在其餘九條嚴肅而具體的告誡襯托下,這一條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規勸顯得格外惹眼。而事實上,它正是那時世界主流電影界對中國(人)的意見:蠟黃的皮膚、狡詐的計謀,留著晚清的長辮、說著天書般的語言,時常成為神秘主義與異教的載體。

即使之後,這種歧視出現鬆動,中國元素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也無外乎兩個原因。其一是“異域性”,如旗袍、閨房、面紗、藝妓等;其二是“敵對”,如暴君、原教旨主義、恐怖主義等。直到李小龍在美國走紅後,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才出現了新的形式,但這個新形式也逐漸變成了刻板印象的一種——功夫演員。成龍,李連杰,楊紫瓊,概莫能外。

而在周潤發、成龍、李連杰、楊紫瓊之後,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元素更徹底地成為了消費東方女性,特別是女性身體的過程。從鞏俐、張曼玉、章子怡到許晴、范冰冰、李冰冰、周迅,又重回之前對中國旗袍、紙扇、婀娜窈窕的東方女性想象之中。

這種所謂的“中國元素”,是好萊塢人以為的中國元素,並不一定是中國觀眾喜歡、關注的。而在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裡,范冰冰臺詞共有三句,分是“嘿”、“嚯”、“沒時間了”,融入不了這部電影,是很難讓人認為這些所謂“中國元素”有何價值的。

中國元素(如中國企業主的廣告)生拉硬拽的植入,容易讓人跳離電影本身

所謂好萊塢電影裡中國元素植入的太僵硬,主要是指兩方面,場景切換的不自然和中國企業廣告生硬地插入。在《變4》中,電影放了一半,男配突然說,要把人類金剛研究公司放到中國去,於是鏡頭一晃到了北京,鳥巢和盤古大觀酒店亮相了。

而中國元素中最讓人接受不了的就是電影中的廣告植入。實際上,電影廣告植入是好萊塢電影產業中的重頭戲,在今天成熟的美國電影產業鏈中,只有1/3的收入來源於票房,2/3的收入則來自廣告增值,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植入式廣告。長期的運作讓美國企業和電影製片方形成一個最基本的準則,就是廣告植入要融入劇情。這不僅是製片方的追求,廣告商也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在《變4》的此次廣告植入中,雪佛蘭就值得中國品牌學習。在《變4》中準女婿駕駛的那輛小車就是雪佛蘭的某某車型,在瘋狂的飛車大戰過程中,車標不斷湧現,觀眾也會好奇這部小車到底是誰?

這次《變4》的惡評,有很多不滿就來自其中中國廣告的僵硬植入。實際上,植入廣告的風險並不小。即便在成熟的好萊塢電影產業模式之下,電影植入廣告也並非都是成功的案例。邁克爾·貝(《變4》導演)2005年的作品《逃出克隆島》放映後惡評如潮、票房慘敗,主要原因就在於氾濫的廣告植入,他讓被養作器官移植的克隆人都用上了時尚品牌;而當年的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因為生硬地植入奔馳汽車廣告,一直以來被業界當作反面案例。

但電影廣告的植入和電影本身一樣,是個技術活,這個技術活能否在美國大片中得到較好的體現,和中國企業主自身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國內某品牌牛奶曾先後提出過“讓大黃蜂喝牛奶”及“讓牛奶成為金剛們能量來源”的要求,均被導演拒絕,因為“這違反電影本身金剛世界裡的邏輯”。但最後的呈現方式,還是非常突兀地“讓我喝完這杯XX奶再和你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