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因路而興,這座中原大城的突圍戰


“凌晨1:30,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從阿姆斯特丹機場空運來的161箱三文魚剛剛到達。由於天氣原因,這批三文魚在前站滯留了5個多小時。經過反覆確認,這批三文魚品質基本完好,沒太大問題。可以達到採購商的要求。”

“時針指向6:00,搭載著歐洲汽車零部件、高檔服裝的盧森堡貨運航班抵達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兩小時後,它滿載著中國製造的智能手機、箱包等貨物返回盧森堡。”

......

這是發生在鄭州航空港的場景。

2020年的第二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率先開工上馬。

開工的10個項目,涵蓋航空物流、高端製造、學校基礎設施等,總投資43.4億元。

在整個全年規劃裡,實驗區初步謀劃的項目數額和總投資額,是航空港第一批開工的50倍不止(重點項目585個,總投資3425億元)。

一來一往,來來去去,像極了當年鄭州火車站的繁忙。


01、火車拉來的產業


60多年前,鄭州還是一個叫做鄭縣的小縣城,隸屬於當時的河南省省會開封。

衝著“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的傳言,筆者也曾在開封的街頭走了一走。

在去的路上,導遊多次提起,開封市中心的建築,鮮有六層以上。當時沒有幾個人信,而當市區就呈現在眼前時,一行人竟說不出話來。

窄小的道路、矮矮舊舊的小樓,看起來半點兒都不像市中心。

這座掩埋著六座不同時期疊加在一起的古城,幾番被黃河水氾濫淹沒,在當時自然也無法承接“河南第一條鐵路”的重任。

而位於開封西側的鄭州,不似開封黃河段那般複雜兇險,反而在當時成為了被盧漢鐵路選中的城市。與此同時,東西走向的汴洛鐵路(隴海鐵路的前身)也開始動工。這兩條鐵路的交匯點,正是鄭州。

在修建盧漢鐵路鄭州段時,近3000多名鐵路工人浩浩蕩蕩地從全國各地進駐鄭州。

鄭州,因路而興,這座中原大城的突圍戰

鄭州火車站

那個年代,修築一項工程,往往要耗費十年八年的時間,鐵路工人們的家屬們也紛紛從廣東、湖北、湖南來到鄭州。

再一次的大規模“移民”得益於紡織產業的發展。

1953—1958年間,鄭州以一年建成一個紡織廠的速度,先後在中原區建立了5座國棉廠,再加上改革的國棉二廠,幾座棉紡廠的總面積比當年鄭州市區還要大。

六大國棉廠建立後,很少種植棉花的鄭州,一下子出現了大量的勞工缺口,更缺乏比較成熟的紡織工人。

這一情況下,全國各地十幾萬的紡織工人,被火車拉到了鄭州。有的是國家從上海、蘇州等地的棉紡廠抽調熟練工人,有些則動員了河南各個地市的年女青年前往棉紡廠工作。

10餘萬工人的衣食住行,激發了當地的大量需求,直接帶動了中原區的整體發展。中原區的學校、醫院、住宿,還有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周邊配套設施逐步開始完善起來,這個被老鄭州成為“西郊”中原區也開始崛起。

1980年那年,鄭州市委黨員幹部會議上定下了個小目標——把鄭州建成以輕紡為中心的工業基地。有數據顯示,政策執行後的第二年,是鄭州紡織行業經濟效益最好的時候,那一年鄭州紡織業工業總產值達7.1億元,利潤1億多元。

最直觀的體現是,棉紡廠工人的收入穩步居高,加上各自補助以後,一個棉紡工人每月能夠收入50元左右。

對於鄭州周邊的人們來說,能夠進入棉紡廠上班、能夠嫁給或者娶一位棉紡工人,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

而當時鄭州人口最為集中的棉紡路,可以說見證了這段鄭州史。“消費最高的是西郊,女孩打扮最洋氣的是西郊,整個西郊帶動了整個鄭州的經濟,棉紡廠流行什麼,鄭州就流行什麼。”

然而,“紡織城”的輝煌並未持續下去。在當地人看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鄭州紡織業日甚一日地陷入了改革滯後、資金短缺、設備陳舊、產品單一、包袱沉重、債務增多的困境之中,生產能力從佔全省的一半下降到不足1/20。

此番背景之下,“以土地換生存”的“改革模式”在當地悄然浮出水面——棉紡織廠以位於黃金地段的土地為資,委身房地產開發企業,後者則幫助前者異地新建企業,獲得新生。

2013年11月,鄭州國棉一、三、四廠的產權被鄭州翰園置業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以6.27億元的總價收入囊中,六大國有棉紡織企業全部轉為民營。

這期間,有人退休、有人離職、有人遠走他鄉,有人離開了又回來。

幾個棉紡廠該搬遷的搬遷,該改造的改造。國棉三廠還基本保留了原來蘇式建築風格的樣子,被規劃為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

但不可抵擋的是,多條鐵路選擇了鄭州。米字形的鐵路網,使四通八達的鄭州一度成為中國的十字路口和中轉站。

從“火輪車”到“和諧號”“復興號”,火車拉來了鄭州人群的變遷。這一吸附力更多源於產業的變遷。

02、大航空物流

一邊是曾經輝煌的老企業沒落,另一邊是新興工業區的崛起。

國棉廠賣身於房地產商的那年(2013年),鄭州航空港試驗區獲國家批准。

此前,航空城還只是“新鄭機場”。

對於既沒出海口、還在對外開放中步行緩慢的河南來說,航空港試驗區的設立,無疑是省內的一號工程,也自然被寄予了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幾乎全部夢想。

關於“如何搶佔新高地”,關於“怎麼把握河南的機遇”,以及關於“如何改寫中原地區經濟在中國版圖中長期落後的歷史”......

在當時的一些專家看來,“北上廣三大門戶機場搞航空港經濟區是名正言順”,鄭州作為一個內陸城市,發展航空港的念頭用“野心十足”形容更為貼切。

重壓之下,領導層共同研究了英國南部、德國東南部、美國東北部的內陸地區是如何崛起的。時任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還將《航空大都市》一書贈予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郭庚茂。

航空大都市和臨空經濟區的概念開始清晰了起來。

事實上,在航空港還沒被國務院正式批准之前(2010—2011年間),鄭州就把富士康搬來了,也將綜合保稅區建起來了。

2012年,郭庚茂等省領導帶隊考察亞特蘭大、孟菲斯、法蘭克福、仁川、迪拜等國際樞紐機場,同年4月省委常委會作出申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重大決策。

正如展望那般,“幾萬公里的鐵路和公路連接的是大陸,而幾公里的跑道可以連接世界。航空港的繁榮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整個進程。”

只不過,當時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初期在鄭州機場搭乘飛機的,大多不是西裝革履、當天往返的商人,而是貨物。

“沒有那麼多人可以坐飛機”的現狀使得鄭州所設想的航空大都市,與北京、上海等商業活動中心的機場並不同。“貨運為主,以貨帶客”便成為了鄭州機場發展的主思路。

很快,剛設立的第一年(2013年),航空港便向河南、向鄭州交了一份答卷,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0億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增長75%;進出口總額350億美元,增長25%;財政公共預算收入15億元,增長106%。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64.18%,居全國主要機場第一位。

規模如此龐大的貨運樞紐,產業集群自然成為了重要支撐。第二年,整個空港實驗區的各個部門都下達了招商引資的指標。據當時接近空港實驗區管委會的人員稱,實驗區要完成1500億元的招商引資,“必須是合同的,不能是意向的”,實驗區還要完成投資400億元。

鄭州,因路而興,這座中原大城的突圍戰

鄭州航空港

空港實驗區的總體發展思路是大樞紐、大物流、大產業和大都市,航空核心產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主導產業。

鄭州的目標不止於此,整個空港實驗區的規劃瞄準的是未來。

2016年國務院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展示窗口。

航空港實驗區、自貿區鄭州片區、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數據綜試區五大國家戰略疊加落地,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路”打開了鄭州聯通世界的大門。

正如當年鄭州力圖通過紡織“建成一個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航空母艦”那般,航空港也在朝著開放的目標努力。不同的是,當年的夢在於打通全國市場,如今航空港想要的更多,瞄準的是世界。

03、從杭州來的書記:加持數字經濟


2019年初傳出喜訊,鄭州2018年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成為鄭州經濟發展史上的又一個新起點。

而對於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來說,同樣如此。

2019年是他在鄭州履職的第一年。來之前,徐立毅一直在浙江。

鄭州,因路而興,這座中原大城的突圍戰

徐立毅曾在杭州的公開場合表示,“在當今DT(Data technology)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一個新基石。”

如今在鄭州,徐立毅書記多次談到,“數字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越來越重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對鄭州未來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徐立毅書記上任之後,阿里、海康威視、大華等陸續趕赴鄭州,非同一般的“熱鬧”。

最先來的是阿里。2019年8月末,馬雲到訪鄭州,阿里巴巴與河南相關部門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中明確提到,“助力河南打造中國數字經濟強省,將鄭州打造為全國數字經濟領先城市。”

此次來訪,上有高層定調,下有基層全面合作。

在馬雲與河南省主要領導會談期間,阿里巴巴副總裁分別去了河南國資委、河南工信廳;螞蟻金服副總裁則去了河南報業集團;阿里釘釘副總裁去了河南教育廳。

而早在馬雲到鄭州之前的一週,浙商中小企業組團19家企業到河南商務廳進行協商,直言重點考察鄭州、洛陽和焦作。

一個月後(9月10日),阿里巴巴(河南)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由阿里巴巴(中國)出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被稱為阿里在中原地區設立的一扇大門。

海康威視緊隨其後。9月11日,海康威視鄭州科技園暨中原區域總部項目順利摘牌,一週完成註冊、50天拿地。

不出一個月,藉著10月份數字峰會的時機,大華股份與鄭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事關促進鄭州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事關智慧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技術在鄭州的產業應用。

而相比之下,阿里在鄭州一次打開了多個戰略合作,對“中原機會”把握得更加迅速和密集。

揭牌的3個月後,阿里與鄭州敲定了首批合作清單。這批項目,直指新零售、智慧出行、城市大腦、智慧物流、農村金融等多個領域。如盒馬鮮生在鄭州市場的投入計劃,今年或將在鄭州開設10店;菜鳥網絡將助推智慧物流,在鄭州繼續推進跨境電商業務,除外還有口碑、餓了麼、淘寶、天貓和銀泰、大潤發等。

阿里的進入無疑讓河南、鄭州在推動數字化建設、驅動產業迭代的政策進入了實際實施階段。

如今的航空城、數字經濟能否承載起這座城市的夢想不得而知,但對於“建成航空大都市”、“打造鄭州城市大腦”“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目標,鄭州已鋪墊多時。

從百億到千億,鄭州用了13年的時間;從千億到萬億,鄭州用了14年的時間。前路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