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他能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嗎?

竹維雜談


岳飛要是滅了大金朝,他就可以稱帝了,南宋朝廷怎麼會全力支持一個叛臣,這個不可能。武將功勞太大叫功高震主,權力大了就會藐視朝廷惦記取而代之,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就是這麼奪的天下。


黃河208409052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滅掉大金是不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已下幾點:

1、收復故土沒問題

北宋的滅亡在歷史上是非常突然的,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北宋保衛國都的朝廷禁軍,不堪重用,長期依賴軍備鬆弛。而北宋最強的西軍則被困在關中。但北宋滅亡後,南宋朝廷建立,開始調兵遣將,逐漸穩住了局勢,並且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中興四將自己招募軍隊、訓練士兵。開始北伐,並一度取得了勝利。岳飛十年北伐,可以說完全把金軍壓著打。當時的金軍完全被岳飛打怕了。在佔領北宋後的大金已經後續乏力,難以更進一步。此時的岳飛距離收復失地只差一步之遙。完全可以收復故土的。

2、難以滅掉大金

但即使這樣,卻依舊難滅大金。因為滅國之戰,拼的是綜合國力。大軍北伐對錢糧的消耗相當大,當時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賦稅可以說是銳減。在加上朝廷南遷,南方政局並不穩,南方人對高額的賦稅抱怨很深。

南宋朝廷的軟弱。當時南宋朝廷已經不想再打仗了,也不想收復北方失地方。統治者這種偏安一隅的思想,讓整個國家都處於被動防禦狀態

反觀大金,先後滅掉了遼國和北宋,國力大增。雖然大金後方比較亂,但給予一定的時間是能夠消耗掉的。歷史上,在岳飛死後,南宋也多次北伐,但都無疾而終。即使在後期,金國同時面對蒙古和南宋,依舊能把南宋軍隊打敗。

總結

綜上所述,南宋朝廷在岳飛等人的努力下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是想要滅掉金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登哥讀歷史


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我認為他可以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主要有以下理由。

首先,不管是收復失地,還是剿滅大金,宋朝都可以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迎回二聖,還我河山,這就給予這場戰爭以正義為名。朝廷的全力支持,必然是先擱置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對外,這就保證了相對穩定的戰爭後方,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對便利。

其次,戰爭燒的就是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保障。而縱觀當時的南宋,它經濟實力強大,農業手工業昌盛,城市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政府的財政收入巨大。支持岳飛北伐,就意味著南宋不會再向大金進貢歲幣,自然可以留出大量的錢財支持戰爭。

第三,從岳飛自身來說,他雖然出身於農家,但是卻受過教育,熟讀《春秋》《兵法》,精於騎射,行事磊落,忠肝義膽,擅長以少勝多,愛奇襲,是當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擁有與金兵作戰的豐富經驗,並且多是勝利經驗。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南宋朝廷拖後腿,岳飛肯定是可以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的。





書蟲跳跳糖


如果說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就可以收復故土的話,那趙構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為何還要委曲求全呢?當時在趙構的心目中嶽飛不足以擊敗大金的,儘管岳飛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因為趙構明白大宋有幾斤幾兩,而大金又是個什麼的情況。

下面小編就來解釋一下岳飛為何不能滅掉大金吧,或者說很難滅掉大金。

大金國力正處於上升期間。

金兀朮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大金是由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因此大金帝國剛剛建立,大金的實力正在不斷的壯大。北宋已經被大金亡國了,儘管南宋有韓世忠和岳飛等名將,但是綜合實力還是不是大金的對手。

趙構心中有數,明白岳飛的勝利只是暫時的,因此他才不敢大舉進攻大金,唯恐遷怒大金,讓金人自己一塊抓到大金去。趙構曾經被當成人質送到過大金,因此趙構對金、宋兩國的實力都是相當瞭解的,而且大金的實力令趙構望而生畏。


大金的騎兵非常厲害

趙匡胤在開國的時候就一直想通過戰爭的方式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終其一生也沒有辦到。為何趙匡胤對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視呢?因為燕雲十六州產戰馬,而騎兵是步兵的剋星,所以奪取燕雲十六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通過獲取更多戰馬來強化大宋的軍事力量。

趙匡胤時期應該是大宋最強盛的時期,至少在軍事方面是吧,最強時候的大宋尚且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大金更勝大遼,岳飛若是要徹底打敗大金,以當時南宋的情況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大宋擁有燕雲十六州,而且具備很多的戰馬,在皇帝的支持下或許可以和大金來個大決戰。


大宋周邊敵人甚多,威脅太多

若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抗金,那麼南宋的兵力必定都要集中到北方了,而且能不能打的過很難說,多半是打不過大金。若是西北的西夏,南方的大理,西方的吐蕃趁機對大宋發難,那麼南宋很可能被大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國給瓜分的。

本身就被大金嚇破膽的趙構為了偏安一隅,所以他只能選擇求和來穩固自己的江山。後來提前禪位都是擔心大金來犯,若是南宋真的有實力滅亡大金,趙構也不傻,肯定不會被大金牽著鼻子走的!


唐朝的長老


大家都知道,金軍之所以強大,是強大在他們的騎兵上,他們的騎兵是比契丹騎兵都難以相比的。大家都知道,在大金強大之前,經常和北宋戰爭的是契丹,北宋和契丹開戰了幾次,總是失敗居多,而北宋之所以打不過契丹,就是因為他們的騎兵厲害。

後來到了宋徽宗在位的時候,金國的女真族打敗了契丹,契丹差點被金國給滅了,這時候,投降金國的契丹人就逃向了西方。在金將契丹滅了之後,就開始對宋戰爭了,那個時候北宋打不過契丹,當然也打不過女真了。

最後,開封(北宋都城)被女真攻下,宋徽宗被抓。陰差陽錯之下,宋徽宗的一個兒子逃向了南方,這就是趙構。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他也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南宋之所以能夠保住,都是因為國家的幾個主戰派,其中就有岳飛,韓世忠等人,也正是他們,將金國的騎兵給擋住了,才讓南宋得以穩固下來。

這些善戰的將軍,每一個都有自己需要守護的地方,岳飛的上級是宗澤,他們所要守護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區,而吳階重要守衛的就是四川和陝西等地,韓世忠則主要負責長江一線,當然還有其他的將領,一起守衛祖國。

這幾支部隊都打敗過金兀朮,而金兀朮就是金國有名的名將,金兀朮多次與岳飛交戰,當然岳飛部隊的戰鬥力,金軍也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這個時候所發生的戰爭,都是在宋的土地上,而且大宋一半以上的國土都已經被金軍給佔領了。因此此時岳飛的主要責任就是將失地給收復,而不是滅掉金國。此時如果說趙構一心一意想要將失地收復,然後全力支持岳飛,那麼還是有一拼的,畢竟那些地方曾經都是大宋的土地,人民還是希望被宋收回的。

不過岳飛如果想要滅掉金軍,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畢竟北方太大了,他們如果抵擋不住,完全可以向別的地方逃跑,等到金軍疲憊的時候,再出來偷襲。

而且要打持久戰的話,南宋還是比不上金軍的。所以總的來看,想要滅掉金國,並不現實。


陳國鎮南王


可以,絕對可以,而且可能會改寫大宋帝國的歷史!我們從南宋,金國和岳飛三個角度來看。

一、南宋王朝

靖康之亂後趙構於南京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後金人不斷南侵,宋高宗害怕假借南巡的名義逃到今浙江等地,而後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當時的南宋在義和派秦檜和張浚的唆使下一味的南下退兵,金兵在岳飛等人的防衛下未能踏進長江以南。所以這時候的南宋在南方魚米之鄉綜合實力是沒有被破壞的,而且沿海地區高度的開放使南宋商品經濟更是繁榮,這是其一。南宋有幾次農民起義但都是很快被招降都不怎麼打仗,所以社會相對穩定,加上東晉末五胡之亂後華夏文明南移,經濟中心跑到了南方,加之盛唐和北宋的遺風,所以有一定的人口基礎,這是其二。其三,相對穩定的社會能提供行軍作戰的軍糧,供以宋軍大規模作戰。這是南宋

二、金國王朝

在岳飛收復今湖北以北所有地區後,金朝出現內亂,金太宗繼位後,原本的金國軍事戰神完顏宗翰失勢,金朝的又一個名將完顏昌在內政之爭中被完顏宗弼殺害,所以金朝當時內部矛盾也是頻繁。內亂一旦出現,整體實力就會下降。後來主戰派完顏宗弼和金熙宗完顏亶當政,公然撕毀和平協議,集結重兵大局南侵南宋,此時岳飛奉命抗金再次把金朝打退。金朝無奈吃不掉南宋,只能義和讓南宋稱臣納貢,這時候秦檜小丑就跳出來說服宋高宗義和,而後秦檜代表宋高宗跪倒在金使面前俯首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金國是吃不掉南宋的,因為金國內亂加上一直打仗,也是舉全國兵力也吃不掉南宋沒有任何辦法了。但南宋不一樣,在岳飛的領導下未嘗敗仗,最重要的是岳飛在這個時候是巔峰時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都歸他管,是為京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這是金國。

第三、岳飛

岳飛,除了在南宋初期未露頭角之時跟隨敗軍退過幾次,後自己帶兵之後,從始至終未嘗敗仗。特別是在他第四次北伐時,一度打到了河南開封,把完顏宗弼圍在開封城內,收復開封兵峰直指河北,一舉攻到金國東北三省指日可待。但是這時候小丑們又都跳出來阻止了,秦檜,張浚等人再次說服宋高宗,把山東,江西等地的宋軍再次撤回南下,導致岳飛成了孤軍,三面受敵,不得不南下撤退。

而當時岳飛撤退的時候,中原大地的抗金百姓們哭聲震天動地,宋軍一旦撤走這些百姓必將遭受金人報復。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岳飛不撤南下,中原大地的百姓以及河北山西的所有百姓都將跟隨岳飛,岳飛兵力將得到更大的補充,可以舉行大規模戰役。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宋高宗沒有聽信秦檜,張浚等奸臣的讒言,有點主見聽信岳飛的話的話,利用南方富庶的糧草經濟資源在後方支持岳飛,而岳飛收復中原得到所有百姓的支持,將金人趕出中原,此時被金人欺負的遼國看到金人被岳飛大敗,起來抗金,聯合宋人一舉攻滅金國。因此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飛抗金,舉全國之力,南宋也將會成為大一統王朝。可惜了秦檜,張浚小人作梗,至使我中原百姓慘遭屠戮,精忠岳飛一家含冤而死。

結語:若宋高宗未被秦檜、張浚等人矇蔽,全力支持岳飛抗金,最終聯合遼國滅金指日可待。





李小小湘


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我認為收復故土是有可能的,滅了大金應該是不可能。首先,岳飛在朱仙鎮,士氣大振,如果朝廷不拖後腿,不掣肘,就打過黃河,收復幽雲十六州了,我覺得岳飛做的最大程度也就這樣了,這是完成宋太祖遺願。宋朝建國以來,一直沒想過滅了遼國或者金國,只是想收復幽雲十六州。其次,靖康之難時宋朝的兩位皇帝和眾多的皇親國戚都在金國手裡,岳飛的願望也只是迎回二聖。很可能給金國軍事打擊,然後何談,類似於澶淵之盟,迎回二帝,結為兄弟國,這是宋朝愛乾的事。所以呢,收復故土可能,迎回二聖也可能,滅了大金不太可能!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鼎玉軒轅


即使朝廷全力支持岳飛,他也不能收復故土。

1.人心不齊

其一,文人墨客總喜歡用國土淪喪、北伐成功這些個詞來標榜自己是愛國的,但更多僅僅是停留在嘴巴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行動,而這部分人佔據了宋王朝的大大小小的絕大多數政治崗位。即使是全力支持,也是停留在嘴巴上的全力支持,他們並不會真的掏錢賣命。

其二,南宋的政權建立在南方,而南方人更多的是不希望捲入戰爭中去的,小農思想嚴重,只想安心地賺小錢錢,他們甚至連嘴巴上的支持都不願意給。

2.財政危機

打仗是需要銀子的,是需要大把銀子的,而銀子是趙構政府最缺的。哪怕趙構政府全力支持,力量是相當有限的,而通常而言,財政危機很容易導致政府破產,這就必然導致趙構政府會為了延續政府的生存而停止對岳飛的生存,不然南宋很可能滅亡在趙構手裡。

要說打仗頻繁,唐朝可謂第一,要麼在打仗,要麼在去打仗的路上。但唐宋兩朝的戰爭形態不同,唐朝是掠奪方,贏了可以從當地獲得彌補,可以以戰養戰越打越富;宋朝不同,宋朝是被掠奪方,贏了必定造成損耗,輸了就損失當地所有資源,不會得到彌補,最終只能越打越窮。

3.戰馬短缺

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了整個宋王朝,南北兩宋都是如此。戰馬問題不得到解決,騎兵對步兵具有先天的壓制力,只能拿人去填,這裡又回到了前面說的人心問題,南方人不會填進去,北方沒有收復,沒有足夠的屍體填進去彌補不了其中的差距。

4.外交

兩宋的外交策略真是奇葩來的,先有聯合金滅遼這個徹頭徹尾失敗的外交,後有聯合蒙古滅金這種神奇的操作。宋朝本身不是最強的,卻要聯合最強的滅掉老二,讓最弱的自己去獨力面對剛吃下了老二的老大,真看不懂這種謎一般的操作。


小鬧39


其實人啊,總是喜歡如果,因為如果就意味著可以重來,儘管可悲的是人類歷史,世間萬物卻總是沒有如果。那麼我們今天說如果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做到古為今用。

如果南宋能全力以赴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北伐是有可能成功。這裡說的全力,我們要摒棄幾個長期以來的誤區。

一,喪失北方養馬地。

但是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喪失了北方之後,南宋時期,岳家軍的主力恰恰是騎兵。往下看,佔據南京的朱元璋北伐也是有騎兵。往上塑春秋列國時楚國也有騎兵,他們的戰馬哪裡來的?這就得提到養馬地了,自古以來,傳統養馬地有西北產馬區,塞北產馬區,西南產馬區,關東產馬區,中原產馬區,東南產馬區。按照北宋丟失的燕雲十六州來看,丟失的是塞北產馬區和關東產馬區。而在西夏叛亂前,北宋是保有西北產馬區及其他產馬區域。那麼就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北宋真沒有發展騎兵嗎?二北宋真的大力發展步兵?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文章中來回答。

二,燕雲十六州的丟失,讓北宋喪失了防禦屏障

這個很好解釋,就看一下秦國是如何抵禦東方六國的進攻,就能夠很好的解釋即使丟失了燕雲地區,中原要防守北方進攻仍然不是難事,不然如何解釋和遼國對峙百餘年?難道遼國是傻子,明知道可以滅掉你,還要和你簽署和平協議,做兄弟之國?

三,文官政府,兵不識將,將不認兵。

所謂文官政府,是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政府。要知道任何時候,打仗首先打經濟,在文官政府體系下,終宋一朝,始終沒有經濟崩潰的情況發生。當然有人會有疑問,同樣是文官政府,明末怎麼就崩潰了呢?其實明末不是崩潰,而是政府沒錢,官僚有錢,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文官政府缺乏血性嗎?那麼我們還是看明朝,或者當年的羅馬帝國,乃至於看下當今美國政府,都是文官政府,但都能稱霸一時。那麼是不是由於將領調換頻繁,導致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呢?這也是一個悖論。舉一個例子,羅馬每逢大的戰事,是由執政官率兵出征,而執政官任職時間是2年,同樣稱霸歐洲近千年。好吧,有人會說有人會說國情問題,那麼我們再來看王陽明克寧王叛亂,也是臨時組織的部隊,卻能打垮了寧王籌備已久的軍隊。而古時大將領兵都是由君主賜符,方能領兵出征。

以上只是流傳最廣的三個原因,還有民間流傳的各種因素。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觸及一個很傷自尊的問題:人心。古代差不多20到30年就是一代人了,下一代人早就忘了亡國之痛,在北方穩定的政權下,他們已經有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而這些利益將會驅使他們不再盼望宋朝軍隊,不再盼望迴歸華夏正統之下。原以為百姓簞食壺漿,卻怎料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所以,這是失敗的外因。

內因呢,就是北伐的慾望了,這個不僅僅是君王的慾望,權臣的慾望,而是整個利益階層是否有慾望北伐。解決了這些問題,再來做這個假設的話,可以說即使不是岳飛帶兵,也是可以收復中原。


雲淡風清度袈裟


金國之所以強就強在騎兵上,他們的騎兵可是連契丹鐵騎都擋不住的。要知道在金國強大起來之前,和北宋經常開戰的是契丹族,北宋幾次和契丹開戰,總是敗多勝少。北宋總是抵不過契丹的原因,也正是他們的鐵騎太厲害了。

後來到了宋徽宗執政期間,是金國的女真族,把契丹鐵騎給打散了,契丹帝國一度到了被金國滅亡的地步,這時候投降金國的契丹人活了下來,沒有投降的就一直跑到了西邊去。

女真族滅了契丹後,緊接著就來滅宋了。那時候的北宋可是連契丹都打不過的,讓這樣的大宋來抵擋比契丹更加強勁的女真族,後果可想而知。

最後,北宋都城開封被女真族攻下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帝王被俘虜了。

因為陰差陽錯,宋徽宗的一個兒子,沒有變為俘虜,他成了宋徽宗兒女中唯一一個逃亡的人,這個人就是康王趙構。

趙構建立了南宋,他就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

南宋之所以能夠保住半壁江山,這和國家湧現出來的幾位主戰派有關,大致有這麼幾個人,宗澤、岳飛、吳階、張俊、韓世忠等人。

因為這個些阻擋住了金國的鐵騎,南宋在風雨飄搖之中也漸漸的穩固了下來。

這幾個能征善戰,保家衛國的人,每個人都守護著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

宗澤是岳飛的上級,他們守護的地方主要是中原一代,吳階主要是西北陝西、四川一代,韓世忠主要是在長江的一代。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將領,共同捍衛著祖國的領土。

這幾個軍隊都曾經打敗過金國第一名將金兀朮,金兀朮和岳飛交戰是最頻繁的,當然岳家軍的威風,金軍也是領教過的。

所謂的撼山容易,撼岳家軍難,這支口號就是金軍喊給岳家軍的,可見岳家軍沒少讓金軍吃敗仗。

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所有的這一時期,發生的戰爭,全部是發生在宋國的領土上,而且大宋的一半以上的國土都被金軍給佔領了。

岳飛等人的使命是儘快的收復失地,收拾舊山河。而不是去跑到東北把金國給滅掉。

這時候若是大宋皇帝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收復失地,岳飛還真有可能成氣候,畢竟這些被金軍佔領的地方,老百姓的心是嚮往宋朝的。

但是,若是讓岳飛開足馬力,跑到金國的領土上和金國決一死戰,那還是有得一拼的,因為金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鐵騎尤其適合在北方的平原上作戰。

岳飛想徹底的把金國吃掉,這是需要時間的,再加上北方尤其是西北地盤太大了,他們若是抵擋不住的話,可以逃向任何地方,等到宋軍疲憊的時候,再給宋軍致命的一擊。

也就是說兩國很有可能會打起持久戰來,但是,想徹底打敗金國還是有點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