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約在進行的實兵演習時,導彈誤入俄羅斯境內,並造成人員傷亡,那你覺得俄羅斯將會怎麼做?

yhemusa


如果北約導彈誤入俄羅斯境內,毫無疑問在可能最快幾分鐘內導彈來源地點就會遭到俄軍導彈“有限度的誤射”,然後雙方大軍雲集,最後雙方高層穿梭外交,最後領導人之間舉杯暢飲、一笑免恩仇。

然後過陣子,北約的軍演繼續……

近年來,每當北約在俄羅斯附近搞軍演,俄軍必然就近也舉行大規模軍演,針尖對麥芒,都是準戰爭狀態的演習。

普京經過對俄羅斯20年的統治,不管是俄軍的裝備水平、還是俄軍的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恢復,尤其是俄羅斯的軍事指揮體系,得到了極高的強化,畢竟,不管俄羅斯有錢沒錢,普京總能為俄羅斯軍隊提供儘可能多的保障支持,雖然俄羅斯GDP不咋的,但是軍費水平一直在500億美元上下,雖然這點錢略顯寒磣,但還算可以了,普京的20年強軍路線,使其得到了軍隊至始至終的忠誠。

得益於普京這些年的強勢整軍以及強大的統治基礎,使得任何情況下,普京對軍隊的指示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就能轉化為對外的軍事行動,例如2008年俄格戰爭,當薩卡什維利發動戰爭、出動上萬軍隊進攻俄軍的時候,普京人還在北京的觀禮臺上觀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聽到消息,即可開始思考行動,幾個小時後,2萬俄軍就展開行動,幾天內就打垮了格軍。

俄軍每年都要舉行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演習規模非常之大,例如去年的”東方-2018年“演習,出動俄軍超過30萬人,參演裝備3.6萬臺、各種飛機1000餘架、艦船近80艘。

俄軍常年始終保持高強度的戰備水平和實戰演練,使得其對任何意外突發情況都能做出最快的反應,這種反應是動輒十幾個國家軍隊組成的北約軍演所遠遠比不上的。

今年7月1日-12日,為了“聲援”烏克蘭,北約在黑海烏克蘭附近海域舉行了"海上微風-2019"的聯合軍事演習,參與演習的國家共有10個,總共出動了900餘人,30多艘軍艦和幾十架飛機,而俄羅斯南部軍區則嚴陣以待,在演習海域附近的克里米亞半島,俄軍所有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全部豎起,對這次演習始終保持嚴陣以待的姿勢。

此外,作為對北約本次軍演的反應,俄黑海艦隊也在黑海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總共出動了10艘軍艦,更要命的是,在雙方的各自演習期間,俄軍最新型的22350型多用途隱身護衛艦(類似於西方版的“宙斯盾”系統的戰艦)突然抵近北約軍演的海域“圍觀”,並啟動了反艦導彈的保險,保持隨時進攻的態勢,這下可把主導軍演的美軍嚇了一大跳,連忙下令暫停軍演,進行緊急溝通。

面對俄軍的挑釁,白宮連忙呼籲俄羅斯“保持克制,有話好好說”,而俄羅斯直接扔下一句話:停止軍演,退出黑海,不然免談。

北約知道:關鍵時候,俄羅斯是“真敢動手”的,反正俄羅斯“窮”慣了,俄羅斯隨時做好和北約打仗、打大仗、甚至核戰的準備,但是北約未必敢、或者未必已經做好了準備。

因此,近年來北約的軍演,雖然氣勢很大,但花架子多,挑釁,也是控制在俄羅斯能接受的範圍之內,畢竟一旦越過底線,後果,至少北約受不了。


雲中史記


俄羅斯的反應,可以參照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打下來時的反應做參考。如果俄羅斯沒有準備好開戰,那麼“戰鬥民族的肌肉”就不會露出來,最多就是一場口水戰,最後不了了之。

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被土耳其擊落,一名飛行員喪生。事後雙方劍拔弩張,大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態勢。

戰機被打下來後,俄羅斯土耳其雙方就戰機是否曾經“入侵”土耳其領空各執一詞,全世界各國也沒人敢插嘴。最後調查結果到底有沒有入侵,就像馬航370一樣,沒人知道,知道了也不敢說。

最後土耳其表示了道歉,俄羅斯那身“戰鬥民族的肌肉”也沒有露出來。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打架,最可怕的時候就是在開打之前,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那種氣氛可以憋死人。但是一旦打起來了,就沒什麼可怕了,全看雙方的實力了。在北約眼裡,俄羅斯是最可怕的敵人。但是俄羅斯也清楚,以其一己之力,是無法抗過北約,包括美國的軍力的。因此,雙方都想通過演習秀肌肉的方式來威嚇對方,都不想真的開戰。

如果導彈真的打入俄羅斯,只要確實是誤打,俄羅斯最多就是嚴厲斥責,北約方面也會給個道歉,面子有了,各回各家,這件事就過去了。


梅絲露




如果北約在進行軍事演習時,發生導彈誤入俄羅斯境內,造成人員傷亡,會存在四種原因或可能,即北約行動不專業,俄羅斯事前沒防備,北約故意製造事端,俄羅斯誘導製造藉口。

對於前兩種原因,我們認為根本不會存在或者發生概率太低。北約是擁有六十年曆史的專業軍事集團,既經歷過冷戰,又在前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後歷次軍事行動中展現過強大實力。而這其間,他們的主要對手一直是前蘇聯和繼承者俄羅斯,雙方彼此太熟悉了,較量也不計其數,但從未有過直接衝突,甚至發生過給對方造成人員傷害的任何閃失。

這是為何?

我們認為,這是在恐怖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專業水準所致,更是信息公開與可核查帶來的安全感。


北約演戲自有目的,但一個重要準備就是不要造成對手誤會。所以要把演習時間地點等信息提前告知俄羅斯,還會邀請俄羅斯派出觀察員觀戰。我們有理由認為,演習期間導彈發射方向一定是公海,肯定不會朝俄羅斯方向飛。我們還會相信,即使導彈轉一百八十度飛向俄羅斯,也一定會中途自爆自行摧毀。反之,俄羅斯方面進行演習也是這樣。這是由於雙方都武裝到牙齒,不允許有任何來自敵方的侵犯。

所以在北約演習時,俄羅斯方面也必然會加強防備。不僅是條件反射般的防禦,也是展現自己實力的好機會。北約在中東地中海演習是如此,在俄羅斯家門口波羅的海演習更是如此。


那麼前文提到的後兩種可能,既北約故意,俄羅斯誘導的情況,會發生嗎?

我們只能回答:以前從沒有過,但不能預測以後不會發生。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雙方決心開打,任何失誤都會成為藉口。如果任何一方認為必須打,那麼完全可以自行製造藉口開打。類似二時期的珍珠港事件無需重演。雙方民眾不需要心理準備,不需要動員。

如果出現這一幕,將是人類的悲哀。我們依稀記得,有位記者曾向普京提問:如果俄羅斯遭遇核彈襲擊會怎麼辦?普京的回答就八個字:人類就不會存在了。

這不僅是能力的體現,更是決心和意志使然。


新文化街男孩



如果北約國家在演習時有導彈落在了俄羅斯境內,並造成傷亡的話,俄羅斯通常會作出如下反應:一,抗議。要求北約給出合理解釋。二,要求北約進行賠償和處罰造成事故的責任人。三,在需要時,選擇時機也“操作失誤”一次。以贏回面子。歐洲國家和一些受到過它傷害的亞洲國家之所以從內心防備和害怕俄羅斯,並不是因為俄羅斯的實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俄羅斯從不吃虧,而且敢於出手。一旦出手就異常殘暴,且還有可能會順便掠走你一塊土地。正因為這一點,歐洲國家寧願當美國的跟班,也不願與俄羅斯成為兄弟,即使曾經是兄弟的,也會找個理由敬而遠之。比如烏克蘭,比如和俄羅斯已經生有矛盾的白羅斯。美國雖然霸道,但只要你不挑戰它的核心利益,它也不會無事生非的找你事,最主要的是美國沒有佔有別國領土的願望。所以,很多歐洲國家願意加入美國主導的北約體系。即使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也都不惜一切代價的要加入北約,為什麼?就是在變相的尋求美國的保護,因為他們與俄羅斯靠得太近沒有安全感,其它歐洲國家同樣具有這樣的心理。


北約體系的創建者是美國,所以北約一直由美國主導。包括武器的購買、配備、戰備體系以及指揮系統均由美國統一協調,這是公認的,也是北約其它成員樂意接受的。因為這樣省去了這些國家的很多財力和精力。所以在特朗普上臺以後認為這樣不公平,要求這些國家提高軍費開支,否則,美國將不承擔這些國家的防務任務,甚至威脅要從德國撤出軍隊。於是,大家也都看到了,這些國家紛紛同意增加軍費開支。這說明什麼?美國並沒有要打這些國家,只是威脅要撤走軍隊,這些國家就紛紛就範了。按理講,如果是一個正常國家的心態應該是巴不得美國撤軍,可這些歐洲國家卻反其道而行之,波蘭甚至提出願意出錢請美國駐軍。這一方面說明了歐洲國家真的害怕俄羅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俄羅斯在這些國家中口碑是如此的不堪,不知俄羅斯到底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悲哀呢?提到這些國家害怕俄羅斯是為了說明這些北約國家不可能,也不敢去主動招惹俄羅斯,所以,如果北約在軍事演習時有導彈落在俄羅斯境內那純屬操作失誤和巧合。

但是,俄羅斯卻不會這樣想,即使明知是個意外它也會大鬧一番。一來俄羅斯歷來都崇尚戰鬥民族精神,出現這種情況會感覺很沒面子。二來藉機逼迫北約在有些方面作出讓步。三來在事件平息過後,俄羅斯一定會在需要的時候以“操作失誤”找補回來。由此可見俄羅斯睚呲必報。所以,歐洲人都早已認清俄羅斯秉性,可其它地區的吃瓜群眾往往還對俄羅斯保著幻想。那是要吃虧的!當然,這是明面上的,俄羅斯會這樣做。可如果換成美國的話,俄羅斯的操作方式就又變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俄美之間出現了意外,雙方通常都會表面上大事化小,甚至雙方都選擇沉默,然後開始暗中較量,這是因為雙方都承受不起可能帶來的衝突擴大化。比如在敘利亞戰場上,美國曾轟炸過俄羅斯籍的僱傭兵,當時俄羅斯沒有承認會報復,但在不久以後美國籍僱傭兵就被炸了。因為高度透明,現在這種互相報復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暗中較量就是家常便飯,比如蘇聯的潛艇在與美國潛艇的擦碰中吃了虧,蘇聯的潛艇肯定會再次報復。這種事情在冷戰中發生過很多次。而且彼此都秘而不宣。所以說,俄羅斯不管採取哪種手段,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俄羅斯一定會報復以挽回面子。當然可以讚歎俄羅斯睚呲必報的戰鬥民族精神,但同時也說明了俄羅斯毫無容人之量,所以很多國家不願與俄羅斯交往,希望敬而遠之。


人生觸底反彈


俄羅斯周邊的小國為了給自己尋找安全感,而美國則為了威懾俄羅斯,所以北約各國經常在俄羅斯周邊地區舉行軍事演習。在北約軍隊舉行軍演的過程中,確實有可能發生戰機誤射導彈的事件,比如在最近的8月7號,西班牙的一架颱風戰機在愛沙尼亞南部領空靠近俄羅斯邊境地區舉行軍演的時候就誤射了一枚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最終落在愛沙尼亞境內,並且還引發了一場大火。那麼如果北約戰機誤射的導彈進入俄羅斯境內並且還造成人員傷亡,那麼俄羅斯又將會如何處置呢?
(北約“颱風”戰機)


如果北約戰機誤射的導彈最終落入俄羅斯境內,並且引發大火或者造成人員傷亡,那麼俄羅斯會不會打回去呢?實際上俄羅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因為北約戰機誤射的一兩枚導彈就對北約大打出手。首先目前俄羅斯和北約並沒有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戰略環境,俄羅斯知道北約不會主動對自己發動進攻,所以也就不存在俄羅斯因為誤判形勢而對北約進行軍事回擊的可能性。

其次,既然俄羅斯知道北約的導彈是誤射,那麼它有必要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跟北約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嗎?要知道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實力跟北約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且不論北約還有強大的美國作為後臺,就算是英法德這些國家一起,俄羅斯也很難搞定。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它因為北約戰機誤射導彈就朝對方國家打回去,那這無異於自取其辱。況且俄羅斯總不能因為導彈誤傷幾個人就和北約用核武器拼命。
(俄羅斯核導彈)


所以如果北約戰機在演習過程中誤射的導彈進入俄羅斯境內並造成俄羅斯民眾傷亡,那麼俄羅斯實際有可能採取的措施是,首先俄羅斯政府必然會對北約國家舉行的演習提出嚴正的抗議,並且它還會對誤射導彈的國家進行一番譴責。俄羅斯政府在提出抗議和批評之後,它必然還會要求誤射導彈的國家對俄羅斯進行道歉,相關國家肯定還要賠償俄羅斯民眾的損失。

當然,如果北約國家拒絕向俄羅斯道歉,並且不願意賠償俄羅斯民眾的損失,那麼事情就可能會鬧得比較大,俄羅斯跟相關國家的外交關係也將會因此急劇惡化,一場外交層面的對抗估計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不過根據北約國家的國格以及他們對於俄羅斯核武器的恐懼心理,相關國家大概率還是會向俄羅斯道歉並且賠償俄羅斯民眾的損失。
(北約國家軍演)


儘管北約經常在俄羅斯邊境地區舉行軍演,但是戰機誤射導彈這樣的事情還是很少發生,況且俄羅斯國內地廣人稀,所以誤射導彈造成人員傷亡則更是小概率事件。更重要的一點是,北約戰機發射的導彈大多數都在內部設置有自毀程序,這些導彈發生誤射之後將會自行炸燬,所以它們直接擊中平民這樣的事情更是極小概率事件。總之北約戰機誤射的一兩枚導彈並不至於讓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畢竟俄羅斯軍事實力遠不如北約,而北約國家也不會輕易把俄羅斯給逼急。


李姓先生


如果發生這種事情,我個人認為俄羅斯一不會馬上外交抗議,二不會馬上著急進行炮火覆蓋。因為第一你外交抗議對於那些武裝到牙齒的北約國家而言根本沒有用處,第二你急著一頓炮火覆蓋過去傷及無辜,那些本來就仇俄的國家會更加仇俄。因此我估計俄羅斯可能會選擇某個有親俄民間武裝的鄰國來對北約軍隊採取報復行動。例如在該鄰國與俄羅斯邊界距離五六百米的地方埋伏几個狙擊手小組進行“軍事訓練”,並在狙擊手後邊再佈置一線兵力以防萬一。反正現在的狙擊步槍至少能打到1500米以外吧?到時候如果參加軍事演習的北約軍隊膽敢逼近邊界,就瞅準機會先斃了它兩三個。如果這幫龜孫還不知趣,繼續逼近邊界,就讓埋伏在狙擊手小組後面的部隊發動火力急襲,把北約軍擊退。



由於是北約軍隊主動逼近的俄羅斯邊界,這事兒他們理虧在先,如果俄羅斯真的武力反擊了,只要傷亡和損失不很大,估計北約只能把事情壓下來暫不聲張。但如果某些神通廣大的西方媒體人把事情捅出去了,俄羅斯自然會通過外交途徑聲明這事兒是某國民間武裝所為,與俄羅斯沒有關係。而且俄羅斯還會不失時機地嚴厲譴責幾天前北約導彈從某國飛入俄羅斯境內給造成俄羅斯公民傷亡的事件,從而佔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同時俄羅斯還可以宣佈“由於特殊的經濟原因”,俄羅斯出口給某些北約國家的石油、天然氣或其他重要資源必須漲價。這一頓組合拳必然北約必然騎虎難下,即使北約某些國家內部有主戰派想打,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最後北約整體上應該還是會迴歸理智的。

當然,由於俄羅斯擁有實力強勁的戰略火箭部隊和先進的反導武器系統,即使北約突然有導彈往俄羅斯邊界飛過來,俄戰略火箭部隊應該能夠及時發現並進行攔截摧毀。那麼導彈竄入俄羅斯境內造成俄公民傷亡的概率其實是很小的。


廣雅君觀世界


最近北約與普京之間較勁較的比較歡,北約也有不少的軍事力量在俄附近集結,而且經常進行針對俄軍的演習。這種情況下,也就加大了衝突的發生概率。如果北約在演習中誤射導彈,並且還不小心落入了俄羅斯的境內,並且還造成了人員傷亡,憤怒的俄羅斯會反擊嗎?

首先,現代的導彈都裝備有自毀裝置,一旦發現導彈偏離了預定路線,並有可能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北約的第一反應應該是立即摧毀這枚導彈,而不會任由其落入俄境內造成不必要的爭端,如果真的激怒了普京,對北約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其次,一般而言,在北約演習的同時,俄軍通常也是高度戒備狀態的。俄軍所裝備的各種防禦系統都處於緊張狀態,一旦發現有目標入侵,會立即警告,如果對方不聽警告會立即擊落。如果是導彈之類的目標進入俄領空,俄羅斯會立即進行攔截。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故,俄羅斯與北約之間都有專線聯繫,不用等俄羅斯主動找北約,北約會立即告知俄羅斯方面,並告知這是個誤會。當然,相應的賠禮道歉也是有的,同時,北約方面也會對事故責任人進行嚴厲懲處,並且主動對俄羅斯提出讓步與經濟賠償來熄滅俄羅斯的怒火。


對於俄羅斯而言,如果因為一起誤會直接跟北約開戰也是不值得的,因為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如果北約方面態度誠懇,並且賠償方面也能夠令俄羅斯滿意,俄羅斯也會息事寧人了。但如果北約對這種事故置之不理,那按俄羅斯的性格,恐怕北約的多處基地都會遭到俄羅斯導彈的警告了。


軍事觀察員東旭


按照大部分人對於俄羅斯的感官印象來說,肯定會以為俄羅斯會在第一時間報復回去,比如說非常偶然的向“北約”誤射了導彈,但實際情況不可能會是直接報復回去!

俄羅斯“戰鬥民族”的榮譽自然不用質疑,現在俄羅斯在國際上的處境可以說十分的困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烏克蘭的倒戈,二戰以後北約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即使強硬如俄羅斯也不可能同時應對來自多方面的威脅。

近期,日媒傳出了俄羅斯要歸還“北方四島”之中的漢巴依島和施科坦島,而這個消息是在日俄和平談判條約方面達成了共識之後傳出的,所謂“空穴不來風”,這個消息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一些問題,那就俄方很有可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做出了某些讓步,以此來獲得日本方面的支持!

這種事情在以前看來可能麼?要知道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從來沒讓步過,這意味著俄羅斯現在的處境讓其不能再那麼“強硬”了。俄羅斯伊爾運輸機在敘利亞被轟炸,已經明確查明是以色列在背後搞鬼,俄方也只是質問+譴責,並向敘利亞提供了更加先進的防空系統,並未做出其他報復性行為。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北約士兵在演習中,誤射導彈造成俄羅斯人傷亡,俄方會在第一時間查找證據,證明北約證言的真實性,如果是有意而為,俄羅斯有很大的可能會做出報復性行為。如果確實是誤射,那麼俄羅斯肯定不會在第一時間打回去。

大國之間的博弈是我等難以想象的,只能略加猜測,希望大家指正我的不足之處!


裝備分析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整體國力急劇下降,慢慢的俄羅斯周邊國家就開始向強者靠攏,開始疏遠俄羅斯,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烏克蘭了。而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了威懾俄羅斯,打壓、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經常在距離俄羅斯邊境不遠地區進行軍事演習,演習中也確實發生過戰機導彈誤射事情,比如在今年的8月7日,演習中西班牙的颱風戰機就誤射了一枚AIM-120空對空導彈,而且誤射後自毀裝置還失效了,幸運的是導彈只是想俄羅斯方向飛去,但是並沒有掉入俄羅斯,而是掉在愛沙尼亞境內,也並沒有造成傷亡!於是很多人就有疑問,如果演習中誤射的導彈不小心落入俄羅斯境內,並且造成人員傷亡,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會直接反擊嗎?甚至有人會說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這麼打響了?

如果要為戰爭找理由,北約、俄羅斯藉口都是充足的!

其實哪裡有這麼危言聳聽,上面這個例子是西班牙誤射導彈,但是沒有落入俄羅斯境內,這只是虛驚一場,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在敘利亞,土耳其的F16埋伏蘇24並將其擊落,這就實實在在有爆發戰爭的任何理由了,這可以認為是土耳其不宣而戰的行為。但是俄羅斯知道自己現在與北約比勢弱了,普京也明白俄羅斯的處境,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與北約爆發直接衝突的,因為常規戰爭壓根打不過,如果它因為北約戰機誤射導彈就朝對方國家打回去,那這無異於自取其辱。況且俄羅斯總不能因為導彈誤傷幾個人就和北約用核武器拼命,核戰就是魚死網破了。

目前俄羅斯並沒有與北約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戰略環境,並沒有要通過戰爭改變世界格局的條件,俄羅斯的核武力量也足以威懾全球,如果北約和俄羅斯要發生戰爭,那麼在普京侵佔克里米亞時候,北約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出手了;如果俄羅斯要像北約宣戰,在土耳其擊落蘇24戰機時,也具備了一切條件。目前歐洲的戰略環境並沒有向著戰爭衝突方向發展,雙方雖然懷疑甚至有著火藥味,但俄羅斯知道北約不會主動對自己發動進攻,所以也就不存在俄羅斯因為誤判形勢而對北約進行軍事回擊的可能性。

如何避免衝突?

其實軍事演習中,這類事故雖然不是經常發生,但是有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發生,甚至在北約演習時,俄羅斯的軍艦、戰鬥機會趕到演習現場與北約來一場對峙,甚至是戰鬥機的纏鬥等。如果演習中像西班牙戰機一樣誤射了導彈,俄羅斯和北約之間建立有專線聯繫,雙方會主動進行溝通,並告知這是一個誤會。當然雙方會在賠禮道歉、賠償上在扯扯皮,這些就交給外交來處理了。

在西班牙颱風戰機誤射導彈後,北約為了避免衝突,也是暫停了演習,立刻召回戰鬥機,這些都是避免衝突的必要行為!畢竟雙方可都不想爆發衝突,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狼煙火燎


軍事演習中誤射導彈,這並不新鮮。導彈誤入俄羅斯境內,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要說誤射導彈進入俄羅斯境內,並造成俄羅斯人員傷亡,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幾率極低。第一,現在的導彈絕大多數都裝有自毀裝置。第二,導彈的射程有限。導彈誤射造成意外事故,最嚴重的就是烏克蘭發射防空導彈(實彈)擊落了俄羅斯一架客機——導彈脫靶,恰好一架客機路過,悲劇發生。


8月7日,愛沙尼亞國防部發布消息,西班牙空軍的一架“颱風”戰鬥機當天在愛沙尼亞南部領空誤射一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這架戰鬥機正在執行“波羅的海空中警巡任務”(BAP),誤射事件發生之後,西班牙的戰鬥機退出巡邏任務,葡萄牙代替其繼續執行警巡任務。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之中,誤射的導彈並未造成意外事故,其下落未知,仍在搜尋。

如果真的發生了北約發射導彈誤入俄羅斯,並造成人員傷亡,俄羅斯會怎麼做?

打回去,當然不現實。北約與俄羅斯鬥了這麼多年,雙方劍拔弩張也是平常事,但始終沒有發生正面的軍事衝突,最大的原因就是核平衡——發生戰爭的後果難以想象。無論是北約,還是俄羅斯都會盡可能的避免戰爭,但又防備對方發起戰爭。這就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北約一直打壓俄羅斯,壓縮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卻不會打俄羅斯,俄羅斯也一樣。雙方捋胳膊挽袖子、互秀肌肉,就是不敢幹上一仗。

既然直接打回去是不可能的事,那麼俄羅斯有可能採取的措施無非就是兩手準備:一方面與北約進行接觸,瞭解事件發生的原因,並尋求政治解決。另一方面就是進入戰備,防止北約的軍事打擊,做好反擊的準備,包括核戰備。這種誤射事件,高度危險,很容易導致擦槍走火。北約一直把俄羅斯當成敵人,處處針對俄羅斯,俄羅斯方面自然會做好最壞的打算。



抗議、譴責,要求北約給出個說法,參與事件調查,處理相關責任人,對受害人賠償等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恐怕就是要求北約離俄羅斯邊境遠點了——北約軍隊後撤。北約對其賠償等,那是毫無疑問的。北約軍隊後撤,那是不可能的,雙方的“口水仗”肯定是要打上一段時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