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渝北區“兒童主任”化身“私教”守候留守兒童


疫情期間 渝北區“兒童主任”化身“私教”守候留守兒童


疫情期間 渝北區“兒童主任”化身“私教”守候留守兒童


疫情期間 渝北區“兒童主任”化身“私教”守候留守兒童


疫情發生後,為全面掌握留守兒童學習情況,渝北區茨竹鎮、龍興鎮的兒童主任在渝北區民政局的指導下,利用疫情防控之餘,對鎮上留守兒童排摸上網課的問題和需求,並上門傳遞“愛心”。

上門教如何上網課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近日,9歲的留守兒童穆虹利家裡傳出了琅琅讀書聲,這是她的“免費私教”李孔明正在教她用手機上網預習功課。

李孔明是龍興鎮同樂社區副書記,也是一名兒童主任。為了附近留守兒童在家不落下功課,她無懼疫情,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堅持為留守兒童進行作業輔導,並解決上網課難的問題。

“寒假延長了,我不能去學校上學,老師要求通過手機視頻在線上上課,外婆沒有智能手機,我該如何上課呢?”從小失去父母的穆虹利為此犯了難,在李孔明入戶排查時,不得已向她求助。得知情況後,李孔明向穆虹利的舅舅打電話,為其借到了一部智能手機。

“解決了智能手機的問題,沒有網又如何上課呢?”看著穆虹利一臉無奈,李孔明笑著說:“學習不能耽誤了,用我的手機流量上課吧!”從此,李孔明成了穆虹利家的“常客”,週一到週五她在同樂社區排查時,便會上門幫助穆虹利連接熱點,沒有語文、數學教材,教她下載APP閱讀,還叮囑她乖乖待在家裡,安心學習。

耐心教難題、錯題

“這道題做錯了,來,更正一下。” 3月5日中午,茨竹鎮的兒童專幹譚代蘭正陪伴10歲的黃宇杭寫作業,時不時查看作業本,幫孩子糾錯。

譚代蘭今年68歲,是一名人大代表,也是一名退休老師。疫情戰役一打響,她便主動投入到戰鬥中。在這場戰疫中,她牽掛與老人相依為命的留守兒童,在她看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理當給他們做好大後方保障工作,希望在這個特殊時期,保護他們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黃宇杭是她關心的留守兒童之一,離她家百米遠。一個月以來,她幾乎每天中午都會主動上門瞭解他的學習情況。黃宇杭一見“譚老師”來了,急切地拿出作業,將遇到的難題找出來請教。聽完講解,伏在桌上,密密麻麻寫出解題過程,跟平時上課一樣認真。

培養習慣和興趣

在這些留守兒童中,譚代蘭還格外關注茨竹鎮中興村的鄭大娃和鄭二娃。姐弟倆一個讀大班,一個讀中班,疫情發生後,譚代蘭經常“串門”到他們家,向爺爺奶奶瞭解姐弟倆的學習習慣。

鄭二娃喜歡聽譚代蘭講故事,但總是坐不住,為吸引鄭二娃的注意力,譚代蘭在“有感情”地朗讀時,表情和聲調都“誇張”,甚至還和他一起完成書上的挑戰,寫寫畫畫,回答上面的小問題,孩子感到非常刺激。久而久之,體驗到真實場景的鄭二娃,還搶著閱讀,認識上百個漢字。

鄭二娃的姐姐不會做計算題,譚代蘭從珠心算教起,不僅鍛鍊了手,而且訓練了左右腦,提高了觸覺、視覺、聽覺的靈敏度。遇到不會寫的字,教她做標記,查字典,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通訊員 吳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