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編者按:本文作者何崇秋,來自魚米之鄉浙江溫州龍灣。高中畢業,何崇秋隻身一人外出打拼。他揣著幾百元錢,從溫州來到西安。然而,創業並非易事,他連跌幾個“跟頭”:介入羊毛衫批發生意,卻被騙鉅虧,之後又開了家服裝店,經營三四年後以失敗告終。但在摸爬滾打中,何崇秋得到了歷練,最終成長為西安美麗時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文標題《當疫情消逝之後 我最想去的是溫州》。


〖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朱熹


日前,浙江省各城市逐步解除疫情,開放所有高速公路卡口,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這標誌著新冠病毒戰疫在浙江首戰告捷,我想說的,只有溫洲首戰成功才有浙江全省的安全告捷。

近幾天,隨著溫洲新冠疫情徹底的遏制,全國溫州商會的朋友建議寫一篇,在疫情抗爭中溫州人的精神,這是後溫州商業模式的開篇,更是甌越文化在這次疫情勝利中的體現。如果拙見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話,那麼也算是一個在外溫州人對家鄉的一點點眷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曾這樣稱讚過溫州人“溫州人了不起,他們是走向世界的民間“外交家”……他們有血性,有正義感,是一群拼命三郎,是一個很團結的族群。”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到: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在繼續著。

“假如疫情明天結束……”這在目前來說也許還要幾天,但它也必然會在最近某一天結束,翹首期盼著春天早日到來。

對很多人來說,2020年的開局出乎意料的如此悲傷。一場瘟疫,阻擋了很多人的相見,打碎了許多人的心願。

有很多人說,在和病毒短兵相接的瞬間,才發現,不曾體會過的溫暖,竟來自從未在乎過的某次擦肩。

而英雄的醫衛戰士們,他們不僅僅與我們擦肩而過,更如披上鎧甲在不停的穿梭,成為了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衝鋒在前的勇猛戰士,擋在了病毒的前面。

有的人拼勁力氣為生命守護,有的人竭盡所能的捐款籌物,有的人想盡辦法的排憂解難,有的人令人安心的自我約束……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溫州人從海外包機回溫州捐贈抗疫專項物資

假如疫情結束,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疫情結束後,有人說,最想到空曠的野外走走,遠離人流車流,遠離嘈雜,徹底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麗——仰望藍天,數白雲朵朵,看有幾隻飛鳥掠過。

也有人說,看看原野,數廣袤無垠的農田,到底有多少壟溝壟臺,任自己在天地之間沿著思緒的腳步馳騁;累了,躺在仍熟睡的枯草地上聽是否有小草發芽的聲音……窩家久了,最想多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

活下來真好。可惜了那些因疫情逝去的人們和為抗疫一線犧牲的醫衛勇士們,一月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二〗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謝靈運

鍾南山院士曾經說過: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想說,溫洲在這次新冠抗擊中,無疑是個重災區,但憑藉溫州人的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病魔很快在溫州全面消失。

溫州無疑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當疫情消逝之後,我最想去的是溫州,看一看為抗疫頑強拼搏的溫洲人,悲壯堅毅的溫州人,可歌可泣的溫州人。

70多年前,張愛玲說“溫州城就像含有寶珠在放光”。此時此刻我們都很篤定,寶石上最亮的那束光便是所有“溫州人”。

千萬別以為溫州人是一群沒文化的土豪。

不著急,先了解一下溫州的文化底蘊與深厚歷史。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溫州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這裡有謝靈運、永嘉大師、葉適、朱熹、劉伯溫、張璁、王十朋、高則誠、孫詒讓、李叔同、朱自清、鄭振鐸等歷史名家的文寶與美文。這裡有中國詩之島江心嶼、東南藏書閣玉海樓、抗倭古城永昌堡,三教薈萃地會文書院、東歐古剎妙國寺等遺存及古蹟。

從文化到文脈,從名家到名勝,文化名家的足跡,文化名家的記憶,都賦予了溫洲寶貴的旅遊文化與人文價值。徐霞客與雁蕩山,汪曾祺與南溪江,辛棄疾與江心嶼,余光中與洞頭島,朱自清與仙岩,琦君於廟後,歷史名家的無數經典,給溫州這個城市別一樣的風情。


〖三〗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

這是中國山水鼻祖謝靈虧人的佳句,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就是一個城市的氣質。一座城市的名人文化,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在很多人印象裡溫州是個只知道賺錢的“土豪”城市!這可能是貼在溫州身上最冤枉的標籤了,其實,溫州整座城市都瀰漫著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

溫州向來重視古城保護,完整保護下來的清末民初建築,在全省也是絕無僅有的。2016年,溫州被正式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現如今正保存在溫州博物館。

自古以來,溫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和詩分不開。一百年前,朱自清執筆為溫州中學寫校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溫州的山水“雁山雲影,甌海潮蹤”。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在這裡留下了“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佳句。

江心寺的千古絕對“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更是每個溫州小孩從小都忘不掉的“注音難題”。

雁蕩山自古有“東南第一山”的美稱,北宋世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雁蕩山為天下奇秀。除此之外,還有烏巖嶺原始森林、南麂列島海洋生物、溫州百丈漈風景名勝區、泰順廊橋、百島洞頭、寨寮溪風景名勝區等。

所以,如果你還認為溫州是個“重商輕文”的城市,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文化底蘊深厚的溫州向來重視教育,溫州的麥(小孩)靈兮靈,從古至今,甌越大地走出去的濟濟人才,在各個領域都貢獻著“溫州力量”。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陳光中、上海感染病學會候任主委張文宏……都曾在甌越大地上滋養成長。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四〗

愁來始上消歸思,見盡江城數百家

唐 張又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遍佈全球海外溫州人凝結成愛心網絡,全球溫州人總動員,再一次創造了溫州奇蹟,再次以敢為天下先的“溫州精神”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疫情之下無人相助我們可以自救,看不到前路,溫州商人便要開闢出一條路,哪怕是用雙手爬也要爬出一條血路。

溫州人經常自嘲“有錢的溫州人都不在溫州”,但這一次散落在全世界的溫州人,讓我們再一次確定,無論相隔多遠距離。

溫州最寶貴的財富永遠是溫州人!

“快一點,再快一點!”這是很多海外溫州人得知家鄉疫情嚴重急需物資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們上街採購四處蒐羅,想盡各種辦法帶物資回來支援家鄉。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包機回溫州捐贈

前段時間,一張“溫州政府包機去意大利免費運輸捐贈物資回溫”的截圖在朋友圈流傳,引來了無數人的瘋狂轉發。2月14日,這架飛越歐亞大陸奔波9000多公里的全貨機終於降落在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飛機上運載著由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家90多個溫籍僑團、企業及個人捐贈醫用防疫物資,貨物總體積400立方米。

其實從疫情發生到現在,這樣的全球愛心接力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每架飛機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地:中國溫州。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海外包機

  • 1月26日,全美溫州博士協會理事啟動籌款,購買250件醫用防護服,第一時間運回溫州。
  • 1月29日,在美國硅谷工作的溫籍青年,自發組織籌款購買5000只3M、N95口罩,馳援家鄉溫州。
  • 1月30日,泰國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吳聰設先生捐贈給樂清市政府的80000個醫用口罩經寧波機場轉運至溫州樂清。
  • 2月1日,溫州5名導遊領隊在印尼巴厘島挨個店買了20000多隻口罩漂洋過海送到溫州。
  • 2月2日,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將25萬隻專業外科醫用口罩“人肉”押送回到溫州,定點捐獻給家鄉。
  • 2月3日,由法國溫商會、泰國溫商會和希臘華人華僑總會捐贈的314箱疫情防控物資抵達溫州。
  • 2月3日,卡在印尼飛往中國的最後一架航班前,年僅15歲的溫州少年趙珺延,隻身一人帶著5個重重的行李箱,將1.5萬隻口罩從印尼“人肉”揹回國內,全部捐給家鄉溫州市蒼南縣。他說“盡我所能為家鄉做點事,義不容辭。”
  • 2月5日和7日,在全球近8000國際航班取消的情況下,海外溫商捐贈的152萬隻口罩突破斷航封鎖順利運抵溫州。
  • 2月6日,在迪拜創業的溫州籍90後小夥陳憶鄉打“飛的”帶著他捐贈的防疫物資也爭分奪秒來到心念已久的家鄉溫州文成。耗資近300萬元,籌措了25噸醫療物資支援祖國,而此時他的公司才剛收支平衡,他說唯獨在馳援祖國這件事上沒有預算,也不會有預算。
  • 2月10日,一輛載有近1噸防疫物資的直升機成功降落在溫州,飛機上裝載著由溫籍海外華僑、異地溫商及社會各界捐贈給溫州的防疫物資。
  • 2月16日,由溫州人發起的全國首架防疫物資民間貨運包機順利完成了使命,這架包機裝載著648箱、6噸重、120萬個醫用口罩降落在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這一架架聯動海內外溫商的“愛心接力”,全都是海外溫州人對家鄉的一片赤子之心。

共抗疫情,世界溫州人在行動,其實溫州人一直都是這樣。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上海包機送物資回溫州,三小時分派到位


〖五〗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

南宋 楊蟠

2004年,有媒體採訪當時的市委書記“溫州人的創富優勢靠什麼?”同樣身為溫州人的他回答:“溫州人能吃苦,和別的地方人能吃苦不一樣,溫州人在很窮時能吃苦,富裕起來還能吃苦;在當小老闆時能吃苦,當大老闆的時候還能吃苦,這就是溫州人很特有的東西。”

你以為溫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NO,溫州是自然資源最差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前的溫州絕對算得上是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窮鄉僻壤”之地,還被兩條江攔腰截斷,交通非常不便,是座名副其實的“孤島”。遠不如寧波、上海等大平原,可以說是自然資源最差的地區之一。

上世紀70年代,“平陽討飯,文成人販,洞頭靠貸款吃飯”的段子在溫州流傳甚廣。

被自然條件壓迫了許久的溫州人知道,如果只靠眼前的山水,那溫州永遠只會是東海邊的小漁村。

真正瞭解溫州之後你會發現,溫州人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一部刻苦拼搏的奮鬥史。

溫州的商人們愛抱團,這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小編覺得在某個層面上來說,或許被稱為“魔鬼之語”的溫州話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溫州人超乎尋常的團結是源於背井離鄉的需要,溫州自古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方言複雜,加上地方又不大,因此每個縣城、鄉鎮都很容易形成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大家會不約而同地努力去維護這種熟人關係。

尤其是在溫州之外的地方,有時候一口熟悉的溫州方言抵得過千萬句擔保,也正是因為這份不斷傳遞的信任,所有溫州人心裡都清楚,不守信的溫州人是做不成生意的。

這種因鄉情維繫的信用是別的地方很少有的,溫州商人們就這樣在世界各地默默地聯結成一個屬於溫州的商業帝國。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世界溫州人大會發的人文歷史書籍


〖六〗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宋 文天祥

然而無論離開故土有多遠,溫州商人都心繫故土,對於溫州人而言,家鄉有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幾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每次跟朋友說我是溫州人,大家的腦子裡一定都會閃出溫商厲害!溫州人會做生意,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溫州人除了錢啥也沒有等。其實,美食也是溫州人的一大愛好之一。

溫州四季宜人,不太冷也不會太熱,溫州古名東甌,在甌江下游,甌江直通東海,江鮮海鮮豐富不說還盛產水稻,是遠近馳名的魚米之鄉。

實際上,溫州人經商不過數十年,但溫州美食卻已經有千年歷史。

如果你有一個溫州朋友,一定能經常聽到他抱怨“這個糯米飯是假的!”。說起來很神奇,瘦肉丸的味道無論在哪通常八九不離十,但離開了溫州的糯米飯卻總是差點意思。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一橋飛架南北,甌江大橋

燈盞糕、瘦肉丸、平陽炒粉幹、豬髒粉、鴨舌、泡泡、番薯粉、鬆糕、魚餅魚丸、豬油渣、泰順綠豆腐、杏仁腐、蛋打冰淇淋、番薯黃夾……溫州的美食從“天光”(溫州話早餐)到“黃昏”(溫州話晚餐)可以連吃三天頓頓都不帶重樣。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海鮮!從小吃慣了新鮮海鮮的溫州人,對內陸城市的冰凍海鮮可是很“挑剔”的,而且溫州人的海鮮吃法經常被大家以為是“黑暗料理”。


〖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溫州,是一個被人誤解的地方。我眼裡的溫州,能文能商,能伸能屈,能進能退,直到永遠。

溫州的人文,大有數風流人物,就在溫州之感。所以,略去商人的成就及經濟的先驅和繁華,甚至不談溫州在“趕超發展再創輝煌”,讓我泡上一杯大羅山的香茶,再細細品味對溫洲重新認識的感覺。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溫州是一個靠海的城市,所以它有了繁榮的先機。歲月的古樸痕跡依然保存得很好,而與現代的繁榮發展相映互輝,在現代的凱歌聲中伴隨著古人的詩情畫意,和驚人的蓬勃發展成果,構成了特殊的境界,卻依然不張狂。文化的底蘊厚重地鋪墊在這塊美麗的沃土上,它暴發了,卻沒有暴發戶的形象讓人反感、遺憾,溫州的甌越文化造就了今天溫州的繁榮,也造就了嚴峻疫情下的英雄城市。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沒有這場疫情,我都不知道溫州原來這麼牛

▲ 以上是我在簡書上發表的兩篇有關溫洲的文章“永嘉大師”“永昌堡”

溫州的人文凝聚在溫州的山川風光中。溫州的英雄氣概彙集在大氣與穩重中。溫州有美麗的青山綿延,又有星羅棋佈的島嶼。溫州既有江南的柔美,又有少見的豪氣和灑脫。

在這次抗擊病毒的戰疫中,溫州人經歷了暴風驟雨式的成長,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兮的英雄氣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溫州商人團結一致、奮發圖強,用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吹響了時代的號角。我確信看到了它的輝煌、它的未來。我感恩溫洲,祝福溫洲。

至此,我認為溫洲應該有一個新的稱呼,它不愧為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