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嗎?為什麼?

用戶105212765693


鳳毛麟角的就那幾個人,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我們就是父母眼中那個平庸的孩子,曾經也對我們給予了很大的厚望,但是父母依然愛我們。現在很多人從學前教育都開始給孩子補習了,報班,學這個學那個,不就是為了以後孩子有個好的未來嘛,第一永遠只有一個,只要孩子真正的努力了,家長也盡力了,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只要孩子不啃老,可以自食其力,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好。


牛oo奶


這個問題問得好,試問這個世上有哪對父母不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果我回答我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大多概率就是為了敷衍。十月懷胎,十八年的陪伴,也許將來還會在一起牽扯更久,難道就是為了給這個世上增加一個吃飯的嘴喘氣的鬼?但是,如果非要我說我是為了圖什麼,才會要孩子貌似也不妥帖,因為以己度人,我就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貨,老父老母都奔60,可是仍舊天天數落我,操心這個操心那個,比如我爸,從我18就開始唸叨讓我參軍讓我考公務員讓我考他們單位(監獄機關),可是我一點也不想去做那種提前退休的工作,我媽更直接,看我做什麼都不滿意,任何事情都要批判一番。曾經我最不想要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對你太失望了”,我老爸知道以後就開始不限制的用這句話刺激我,不能否認現在這麼自卑的心理情緒有我老爸的一份功勞,也許當初他只是希望用這種“激將法”刺激我進步成長,可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對激將法能起作用的孩子太少了,更多的是被這句話壓倒爬不起來了。我到現在也不清楚我父母到底希望我成為什麼樣的人,無論我曾經失敗或成功他們似乎都沒有表現出滿意的態度,所以經歷過這些以後,我對自己的兒子就有了一點剋制,我也希望我生的孩子不一般,要麼聰明要麼帥氣,以後掙大錢住別墅開豪車,徹底扭轉貧窮的局面,我也能跟著沾光,可是我也只是想想,對於現實,我秉持的教育方針就是“可以考試不及格,也得學會自理和灑脫”,簡單的來講,就是以後無論把我兒子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他都能活的下去,這樣我就已經不後悔了。我以前也跟幾個人這麼說過,他們臉上的笑讓我有一瞬間的羞愧,可能也是覺得這樣做太不負責了,可是回想曾經我的經歷,我就覺得必須堅持下去,考試0分又如何?難道說考雙百就可以任由他滿嘴髒話打父母罵老師了?天才兒童又如何?滿天都是星星未知的宇宙太大了,窩裡橫算什麼英雄?知識的範圍是無邊際的,沒有人敢說自己是最聰明的,最有錢的,最帥的,那麼追求那麼一點點名利有什麼意義?我身邊有這樣的家長,孩子剛上幼兒園中班,每天做功課到10點,學任何她媽媽讓她學的東西,我想象力有限,不知道一個5歲兒童有什麼要學的學這麼晚,但是我欣賞這樣的家長,她的嚴格至少可以讓自己孩子的命運有所改變,變得不再平庸。可惜我做不到,一直以來,我都是教孩子多玩多看多去接觸為主,就是吃糖吃零食,只要不吃吐了我都不會限制,更別提失敗摔跤了,不失敗你怎麼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不摔跤你怎麼知道下次走過要注意?我不怕孩子吃苦,但是我反感他反覆吃苦,學穿衣服慢沒關係,只要穿上不漏風就行,學說數字不清楚也沒關係,不反感就行。孩子還小,鬼知道他以後會做什麼,平庸?內心的精彩我更加期待。


菁蕪QAQ


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實話說,孩子的平庸並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的。


可是,在我工作的十多年後,當我回顧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歷程時。


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就是我本身也是非常平庸的。


即便我不想接受,但他依然是一個事實。


所以,我雖然很難接受孩子變得平庸,但有一個事情是肯定的,如果我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儘可能的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成為一個平庸的人,這個幾率是非常大的。


所以,最終的結論是,我很不希望孩子變得平庸,我希望他變得好,最起碼要好過我,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即便我已經快奔四了,我依然是每天不到五點起床——當別人起床時,我已經工作了兩個小時;每天至少擠出五個小時去看書、思考、寫作......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兩年半,寫了70餘萬字,400多篇文章。


我希望自己的努力不僅僅是給自己一個交代,也是為孩子做個榜樣。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剛從“簡書”轉過來的頭條小白,感謝大家的支持!!


石頭聊家庭教育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成才。十月懷胎,加上十幾年的養育,這一切的辛苦都只有父母自己心裡知道,而父母也成為了這個世界最普通,也最偉大的角色,要問我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感悟,那時因為我有過印象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時正值我畢業的時候,在那個迷茫又自大的年紀,我根本不想考我爸媽推薦工作單位,所以就一直固執己見,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那個時候父母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批評我,說我沒有出息,其實我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想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我已經為人父母,我對自己的孩子期望一樣很高,希望他可以有一個好的生活和未來,但是我會用正確的方法去鼓勵他,讓他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人。

作為父母,我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的,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功的。

首先,我不想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我想讓他在一個儘可能輕鬆的環境中成長,在舒適的環境裡認識朋友,學習知識,找到自己的真正所愛,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成功,畢竟成功人士的生活也許沒有表面上那麼完美,如果孩子是平庸的,那這就代表他不會承受太多大的壓力,也不會太多的煩惱,因為快樂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非常尊重孩子自己選擇的道路,其實像現在我們都處於信息爆炸的時期,孩子們接受的信息比我們當時接受的信息要更多,也許他們可以在其他地方發展自己的才華,而不是成為我們想讓他們成為的人。也許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他們會蛻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

最後,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環境是非常利於孩子的成長的,因為他們不會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考慮太多事情,而是發自內心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當我們看到孩子是快樂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又何嘗不開心呢?其實平庸並不代表不優秀,只是每個人的命運都有自己的造化,普通的生活其實也會很精彩。

所以,我是發自內心地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庸,但是如果他們能變得更加出色的話,作為父母肯定是非常高興的,只是我作為父母,不會太乾涉孩子的人生。


小鴻兒媽媽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感覺母親對我寄託了太多的希望。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的我,聽過母親說過太多次,你要爭氣,你要努力,你要出人頭地。可是偏偏我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普普通通的二本畢業,無法成名成家,也無法日進斗金。從母親對我的態度中,我感覺到最多的,就是失望。我彷彿是一個領她丟臉的孩子。

所以,我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不過首先,這個平庸也要有一個限度。他可以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個人,我不需要他一定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光宗耀祖,但至少,他要能踏踏實實的做好工作,養活自己和老婆孩子。我不需要他一定是公職人員,抑或是私企高管,他可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司職員,或者是一個小小的門店老闆,但我不能接受他每天懶懶散散,遊手好閒。因為畢竟平庸和懶惰,還是兩個不同概念。

從我有了孩子,我沒有刻意去高壓培養孩子,也沒有刻意灌輸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聰明可愛,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也必然有他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我只是想,在他小的時候,我就盡我所能用我最多的愛去呵護他。父母的愛永遠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從小缺失父愛,母親嚴厲的我,走到哪裡都特別沒有自信。上學時不敢和同學爭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上班後不敢和同事交流,不敢向領導爭取福利。總是默默無聞的坐在教室或是辦公室的角落。即使一個人打掃了班級,也不會被人發現,即使努力加班,也不會有人看見。所以首先,作為父母,無論我的孩子將來如何,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我要先能給他愛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才有可能將來令他堅定的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其次,那些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家長,是否都已經揚名立萬,威震四方?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一輩平庸的家長,為什麼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超越平凡,發光發亮?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平庸與否,多數取決於家長,如果你自己積極向上,給孩子做了好的榜樣,那麼孩子自然覺得努力是一種人生常態,自然會以父母為榜樣,有所建樹。如果你自己碌碌無為,不是躺著玩手機就是攤著看電視,那麼又如何教育你的孩子發憤圖強?

所以孩子成功與否,父母很是關鍵。不要總擔憂將來孩子是否平庸或者是將來孩子能否為自己增光添彩,首先,自己做好榜樣的力量,為孩子創造好的拼搏基礎,然後,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力,去拼去闖,努力過,我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笑著為我的孩子鼓掌。


木同木同寶貝


我想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但是,絕大多數人又不得不接受現實。


當然,這裡涉及如何界定“平庸”,如果你指的“平庸”的對立面是“天才”,那麼相信99%的家長最終會失望,天才兒童哪有那麼多。



我女兒現在雖然還小,但是有時候她的一舉一動,有那麼一瞬間會讓我感覺她具有某種“天賦”,我想很多家長會深有同感。


但是,如果我們理性的看待孩子“異於常人”的舉動,或者以後事實證明是我們想多了,我們可能會失落,或者不願意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實。


比如,孩子從小到大,你一直感覺她具有舞蹈天賦。某一天,你給孩子報了個舞蹈班,你問老師孩子是不是有天賦,結果舞蹈老師告訴你:“天賦談不上,不過孩子只要肯苦練,還是可以跳的很好的。”


相信你聽到老師的話會特別失落,或者你會質疑老師的專業程度,甚至會認為:“你這個老師到底懂不懂啊?我女兒明明是舞蹈天才。”不過在外人看來,你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所以,如果孩子平庸,我們只能接受,別把失望寫在臉上,那是傷害孩子的表現。


涵爸育兒經


很多父母,都渴望孩子成就非凡,後來他們才失望地發現,自己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有多少中國父母的崩潰,是從孩子的“普通”開始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誡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平凡而幸福的人。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寫給孩子的信中說:對我來言,你是否快樂最重要。

他許多朋友的子女都非常優秀,大多都在哈佛、劍橋等世界頂尖的學府讀書。

可他的兒子,卻迷茫於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自然是差了一大截。

他說: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

畢竟,孩子們是否真實善良,健康快樂,比他是否優秀,重要得多。


一味追逐“優秀”,猶如攀登高峰,總有一山望著一山高的憂慮。

為人父母,我們都渴望孩子們能過好這一生,“優秀”更應該是錦上添花的驚喜,而非快樂人生的定義。


有人說,人一生要經歷三次成熟。

一是認識到父母是平凡的人,二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人,三是認識到孩子是平凡的人。

如果,孩子真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那塊“料”,我們不妨這樣做:


一、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逼孩子做

臺灣著名作家吳念真的兒子,數學成績很爛,被母親臭罵。

他趕緊把老婆拉到廚房,問:“你讀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好嗎?”

老婆回答說:“很爛!”

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考才考了10分。”

《魯濱遜漂游記》裡有這麼一句話: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教育好自己。

孩子往往更傾向於模仿父母的行為,而不是輕信他們口中的道理。

身教大於言傳!為人父母,要求孩子之前,可以先做好自己。


二、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有一首歌叫《我只是個孩子》,它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愛因斯坦曾說過:“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的才幹,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好高騖遠”,在對比中忽視,甚至抹殺孩子的努力。

我們要讓孩子活成別具一格的私人定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高級仿品。

請接納你的孩子,無論他是優秀,還是普通。


三、學會等待

有一種愛,叫“孩子你慢慢來”。

看過一個教育短片,視頻裡的男孩,成績一塌糊塗,媽媽想盡一切辦法都於事無補。

媽媽身心俱疲打算放棄,孩子就問媽媽:“有沒有什麼秘訣,能讓我像媽媽一樣優秀?我不想讓媽媽生氣……”

媽媽愣了一下,突然就明白了:或許孩子用盡全力,也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

而她要做的,只能是耐心等待,相信孩子自有他的未來。

長大以後,這個孩子成了一位作家。

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裡有一句臺詞:像你這樣才華橫溢的小朋友,就像汽水裡的泡泡,會靠著自己的力量慢慢升起,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你。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是花期不一樣,最終都會綻放。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寧可他成為快樂的普通人,而非憂鬱的模範生。終有一天,當他湧入人潮:他未必萬丈光芒,但始終溫暖有光。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如果有個人突然站在你的面前,對你說:“很遺憾,你的孩子這一輩子都將會是個平庸的人。”

你會是什麼反應?你會接受他說的話嗎?

恕我直言,你不僅不會接受,還會覺得刺耳,甚至會忍不住想要跟對方理論。

正如,你寧願聽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評語是“聰明但貪玩”,也不願聽到“你的孩子不聰明”。因為,承認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就是承認自己的孩子先天與別人差一等。

很多家長會爭辯,我們一家子盡最大努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給他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成長空間,督促孩子努力學習,好好奮鬥,難道就為了讓他做個平庸的人?不,絕對不行!

也有不少人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也會信誓旦旦地說,“談什麼大富大貴的,只要這孩子一輩子能夠健康、開心就好。”可是,等到孩子漸漸長大,還有多少人依然能堅持這個答案?

是啊,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的一舉一動在你眼裡都是了不起:


不到2個月,偶然間發出的一個類似“mama”的音,你會感嘆他以後會是個語言天才;

剛過1歲,就能和著音樂原地左右搖擺,你就開始斷言她有舞蹈天賦;

還沒到2歲,就能圍著小區跑一圈,這簡直就是運動員的料兒……

可忽然有一天,這個你一直認為是聰明伶俐、天賦異稟的孩子,站在“別人家孩子”身邊,變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試問,如何能接受這樣一個也許真的不夠優秀,甚至平庸的孩子?


其實,很多父母活的很矛盾,一方面打死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優秀,可是另一方面當自己的孩子拼勁所有的力氣取得一些成績後,卻又捨不得說上一句讚揚的話。

結果是,孩子常是一味的討好大人,而過分的壓抑自我。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幫助孩子找到一根最適合自己的樹枝,遠比拔苗式地去擠“少數聰明人”的獨木橋要來得高明。



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人,很多時候,或許是不願意去接受平庸的自己。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於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怎麼能夠如此平庸?

平庸並不可怕,承認自己的平庸其實是在勇敢的接受那個真實的自己。可怕的是,拿平庸當藉口,做不求上進的逃兵。


布丁童學


為什麼不能?!大家皆凡人,優秀也是從平庸之中產生的。

我並不認為平庸就是不好,相反,芸芸眾生,哪個不平庸?徐志摩是大詩人,可他在生活、理財、愛情等方面者不僅平庸,簡直是低能兒;很多的科學家,在科學方面表現超常,在生活等各方面表現平庸。平庸並不是低能,平庸與平凡,在某種程度上,高度近義。

我本人就很平庸。站在人群裡,一般無二。工作不突出,學習不突出,養家不突出,什麼都不突出,嗯,腰間盤突出。平庸不是錯。

別人還問我哩,娶個什麼樣的媳婦啊?我常說,一個腦袋兩隻手,平常人就行了。你想,我想娶任盈盈,人家也不嫁我啊,我也得看看自己啊。

以後我有了小孩子,他出色當然好。不出色也沒事。長大能養家就好。能養活老人就好。能知老知少就好。

很多家長們,他們心高。老想著把孩子培養成天才。你也得想想,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因為世間少有。一方面是天賦,另一方面是環境。而現實生活中,天才們,往往並不快樂。問問你自己,想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快樂?想!那好,別對他要求那麼高。快樂、積極、向上,做一個平凡人,也不錯。


跟我學公文


接受!

一、優秀的好,大家都懂,略。不好是:太累、太忙、太複雜、太殘酷(竟爭是殘酷的)等等;平庸的不好,大家也懂,略。好處就是不太累、不太忙、不……

大海波瀾壯闊(優秀),小河潺潺流水(平庸),只要用欣賞的心態去看,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二、如果我算是優秀,孩子卻平庸(不能庸俗無賴),我也接受,證明孩子是另一種人生狀態,來體驗平靜、祥和的人生,我也尊重他們的天賦和選擇,並且祝福他們,活得健康快樂!

三、最最重要的是,我是真的平庸,自己都不優秀,卻要求孩子很優秀?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到?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孩子要求你優秀,你能做到嗎?理是雙向的,單向的‘理’,已經不是理,是強權、霸道、悖理……

天下平庸的父母生下非常優秀的孩子也不少,主要是孩子的天賦讓他不願平庸,不是父母能把天賦平庸的孩子逼成優秀!朱元章的父母應該是平庸吧,卻生出一個改寫歷史的皇帝,基本上沒自己培養過。

兒孫自有兒孫的天命,俗稱造化,做父母的,用心養好,尊重孩子的天賦,因勢利導,不能拔苗助長,不要妄圖改變基因(與生俱來的天賦),如果愛因斯坦的父母強行把他培養成拳擊手,是不是悲劇?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各抒已見,人各有志,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