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當年李嘉誠“跑路”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8美女公社8


當年李嘉誠“跑路”的時候,筆者正在其拋售地產附近工作。回望歷史,展望未來,當年李嘉誠這個決策是否正確,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李嘉誠在“春天的故事”之後開始投資內地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項目,賺取了大量的資本。

李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等地,在其他城市早期購置大量地皮,投資瞭如107國道,虎門大橋等許多基建工程。隨著近二三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投資給李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早期李投資於大陸,得益於“政治經濟學”。

也有媒體報道,李以其名望、資本和人脈大量低價拿地,長時間開發,甚至囤地待價而沽,賺錢超額利潤。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作為成功的商人,李深諳投資之道。懂得進退維谷,抓住機遇期。

從2013、2014年起,李紛紛拋售內地地產,已經獲取了超額的利潤,在接近高點的時候及時落袋為安,從戰略的角度看是合適的,恰當的。

大體量的資本不可能完全拋在最高點,李也沒預測到後面在供給側改革下,房地產在後來了一波“最後的盛宴”。

另外,時局變化在變化,如今香港普通大眾也對李氏家族大資本家另有評判。當初投資於大陸是“政治經濟學”,這個時候退出也考慮到了“政治經濟學”的原因。

放眼全球,風景這邊獨好!李氏從那個時候開始直接投資內地的機會將漸行漸遠,將漸失全球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

無疑,風景這邊獨好。無論是從政治環境,還是經濟發展潛力,正在上升的中產階級,巨大的消費市場將有巨大的商機。李氏家族依賴的政治經濟學將漸漸失去機會,因而從中獲取巨大商機的機會也將漸行漸遠。

總而言之,我們的願景是建立和諧穩定、繁華共富的橄榔型社會。肯定不願看到的是像香港那樣大資家越來越富有,而年輕人缺乏機會,甚至連房子也買不起的金字塔型社會結構。


海龜財經


2013年,李嘉誠開始拋售大陸房產,大量投資英國。當時,社會對李嘉誠的做法議論紛紛。如今時間過去了6年了,回過頭看看李嘉誠“跑路”的做法是不是正確?我認為是正確的:

第一,李嘉誠的投資原則是不賺最後一分錢,因此他不會在大陸房產最高點賣出。2013年,李嘉誠賣出大陸房產的時候,中國房地產價格並不是最高的時候,但他卻賺足了錢。李嘉誠在內陸投資約25年,大家可以想想25年前,中國大陸的房產價格有多低,25年後價格又有多高。據估計,李嘉誠在內陸拋售房產價值上千億元,賺足了。當然,李嘉誠對當時大陸的房產價格是清楚的,但他選擇的時機是中國房地產業的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離開,2013年選擇拋售房產是最好的時間節點。從現在的情況看,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如果今年再拋售房產的話,估計很難出手。

第二,李嘉誠的房產太多,不可能一次性拋售完畢。只有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拋售,接盤俠多,才能保證順利拋售。李嘉誠在大陸的房產由於數量過多,估計應該在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拋售完畢。現實是,中國房地產業最風光的時候大約應該在2015年和2016年左右的時候,再往後就出現賣難的現象了。從這一點上看,李嘉誠在2013年10月份的時候開始拋售房產是多麼明智了。

第三,由於李嘉誠管理的公司是明星公司,其一舉一動牽扯麵很大帶有風向標作用,在社會上容易引起較大反響。2013年,李嘉誠開始拋售房產的時候,社會上就議論紛紛,記得當時頂層也就此發過聲。因此,如果其在房地產最高點拋售,對當時國家的房地產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而在即將到達高點的時候拋售,容易被社會甚至頂層所接受。事實也是這樣,李嘉誠拋售房產事件,社會上僅僅在短時間引起了熱議,事件很快就平息了。現在來看,李嘉誠的選擇非常正確。

總之說,雖然李嘉誠投資歐州後,中間出了點差錯,但其在中國大陸上“跑路”的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評論!


小不點333


李嘉誠撤退的背後的確有些問題困擾著大家。

首先,李嘉誠的撤退並非倉皇出逃。

從近些年來李嘉誠的撤退行為可以看出,他每一次撤退幾乎都是賺了,而且都有人接盤,而且接盤者往往都出手闊綽。那些接盤者又是何方神聖?!他們接盤的資金來源經得起查嗎?!

不管怎樣,李嘉誠選在內地房價上漲的窗口期撤離,仍然彰顯出他勝人一籌的商業智慧。

其次,李嘉誠撤退可能有深層次原因。

內地房地產市場以199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為標誌,進入全面市場化階段。

也就是在1998年,內地“房奴”群體的形成達到第一個高峰。

20多年來,內地在住房問題市場化方面顯然已經走得太遠了,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

於是,李嘉誠過去那套做法是否仍然得寵,不得而知。他是不是因為失寵,是不是感到內地氣候將變而撤離?這些疑問仍然無解。

但可以看到的是,他的確在撤離內地房地產市場。

最後,李嘉誠囤地是否涉嫌違法,需要進一步檢討。

與李嘉誠撤退行為一樣受到關注的是,他長期在內地囤地是否涉嫌違反《土地管理法》。

如果他囤地逾期不開發違反《土地管理法》卻沒有受到法律追究,那又是為什麼?

因此,李嘉誠撤離內地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是他長期在內地囤地是否違法的問題。





昆明故事


李嘉誠在14年跑了,而且是“斷根”式的跑路。這裡面不能僅從掙錢多錢少方面考慮,更重要的是,他不看好中國的發展,認為中國到了衰退期。所以他要跑。舉例說,13年中國的房地產再不景氣,也是向上發展的。現在的房地產企業還在掙錢,就是證明。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項目現在掙錢嗎?大家看看,目前英國脫歐的現狀就知道掙不掙錢了。李嘉誠這輩子最大的失誤,就是脫中擁英了。在金錢方面,在英國掙的並不多。在國家大義方面,不愛國,棄國而去。而國家還處處維護他。真是:母護兒處事事做,兒棄母時隨手揚。


餘70284181


我們現在回望歷史,看看現在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當年李嘉誠“跑路”可以說是正確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李嘉誠當年賣光大陸的所有的房地產和香港的房地產是發生在2017年之前,到李嘉誠賣光香港和大陸的所有的房地產和房地產項目時,時間是2017年。而2018年是香港房地產和大陸房地產泡沫最大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看,李嘉誠對大陸和香港房地產的趨勢上的判斷是準確的,決策也是正確而果斷的。筆者讓身邊的地產商和富豪們賣光房產的時間是在2018年,2018年以後房子就不好賣了。

其次,在李嘉誠賣光所有的房產跑路後,各種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才出來,沒有受到任何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而且還都賣了個高價,並且全部都輕鬆變現了。現在地產商想賣房只有降價,就是降價也不好賣,現在手裡還拿著大量的房產的地產商日子最不好過。

其三,李嘉誠能在房地產的歷史最高價位賣光所有的房產,有幾個原因。一是李嘉誠的團隊裡有大量的金融專家,能幫李嘉誠做出正確的分析研究。二是李嘉誠能聽進專家們的建議。三是李嘉誠在地產上獲得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超出了李嘉誠自己的想象,李嘉誠在大陸的地產項目,大部分光是地價就上漲了100倍,這樣的暴利再不變現就是傻子。四是李嘉誠在香港炒房炒地帶給香港經濟的負面影響導致香港市民的反感,讓李嘉誠已經站在了香港市民的對立面。此時,賣光財產轉移財產到歐洲去,成了李嘉誠自保的正確選擇。

所以,李嘉誠是個精明的商人,當時出於自身安全的需要做出了正確選擇。

您的企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投融資聯盟圈諮詢。筆者在頭條專欄《未來的暴利產業與模式》及《最賺錢的方法和行業》已推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資金,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資本運作,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回望過去,14、15年的時候大概是李首富"跑路"的高峰期,那段時間媒體上充斥著李首富甩賣大宗地產項目,再去英國購買基礎設施股票的新聞。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16年的房價幾乎漲了一倍,李首富似乎早走了一、兩年,正好錯過了樓市最大的一波行情,而且更不幸的是,李首富投資的英國產業因為發生英國脫歐這種黑天鵝事件而縮水不少。這樣看來,李首富這把兒是玩砸了。

但有一點需注意,我等螻蟻站在自己的認知層次上去分析李首富的操作,和樵夫認為皇帝用金斧子砍柴是一個道理。李首富這麼大的家業,又這把年紀了,小編認為,比起還能賺多少錢,他老人家更在乎的是如何規避風險,保障財產的安全性。

也就是說,從李首富的角度考慮,他前些年的"跑路"又沒有錯。對我剛需人群來說,首富不搞房地產了,不代表我們就不應該買房子,就像首富去了英國我們不會去一樣。


雨桐撩樓市


我不喜歡最近媒體對李嘉誠的評論,更多的評論是在妖魔化他。

很多觀點也顯得稚嫩。

撤資可以用“跑路”二字來形容嗎?從金錢角度他欠誰了嗎?

他所有的行為舉動只不過是在商言商,僅此而已。

他是資本主義商人,不是共產主義者;他整天算計的是他的商業帝國,而不是民生;他就像一位包租老頭,盤算的是投資回報,而不是救濟。

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他就不會在資本主義市場中脫穎而出,他是李超人,是資本市場上的超人,而非為國為民的革命家。

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李超人也是人,他的一生造化,就註定了是這樣的人。

對此我們應該思考更深沉次的東西,而不是像個潑皮罵街。

對於一個捐款150億港元的老頭,我們得給予祝福:一路走好。

ps:至於撤資國內房地產,則有先見之明。王老闆不也全賣了嗎?


微塵塵子


我覺得說李嘉誠跑了的人都應該給李嘉誠先生道歉!商人合法賺錢就已經是很高境界了,無關道德。如果真要說道德我只能說厚德載物就足以說明一切。李先生能有這麼長期穩定的財富跟他的德和格局是很大的關係的。第一他的誠信,張子豪一介悍匪弄了他那麼多錢,他都沒有失去信用去告他,對其他人的誠信更不用說,第二他的虛懷若谷,雖然我米有接觸過李先生本人,我從他的眼神和公司的名字長江集團長江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虛懷若谷,把自己身份放得極低的人,就是因為他把自己身份放得這麼低才可以承受這麼多的財富。第三,他的不跟風炒作,不賺最後一塊銅板的企業家精神。這個道德水平就是已經秒殺大部分想在高位套現的富豪了,相比很多比特幣好就跟風炒區塊鏈,股市好就跟風炒股,然後房市好就炒房企業家。李先生已經是有足夠的企業家精神了。最後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李先生15年之前不套現而是選擇最高位2018年後,中國的房市還能這麼安好?李先生還能全身而退?


贛南青年返鄉創業匯


為什麼這幾年富豪榜裡看不到我們熟悉的李嘉誠或李嘉誠家族了?因為李嘉誠持有加拿大國籍,不能參加“排位賽”,若拋去身份而言,應該依然能夠力壓馬雲、馬化騰、許家印這些新時代富豪。

首富和一般老闆一個重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在重大事件上有良好的判斷,現在回過頭來看,李嘉誠的做法是對的。

中國房地產從08年到18年被稱為黃金十年,投資房地產是最好的投資方式,但13年並不是中國房地產的巔峰時刻,確切的說以後的兩年也就是15年到16年才真正是房地產的高光時刻。

那麼13年就騰空國內房地產的李嘉誠是不是虧了?從商人的角度講李嘉誠確實虧了,但又不虧,因為有一個機遇和一個風險,迫使李嘉誠做出這樣的選擇。

一個機遇就是英國脫歐公投,這是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3年1月首次提到的,這個機遇把時間點確定了。一個風險就是政策限制的風險,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後來有一位王姓大地產商想學習李嘉誠,但沒有成功。

從結果來看,中國房地產依然是穩定的,雖然中間有不少猜測,但趨勢畢竟還沒有來,房價並沒有降,只能說李嘉誠想作更賺錢的買賣。

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主要是倫敦的房地產業,從13年到17年倫敦的房價增長是最快的,平均每年漲幅在7.5%。有人說李嘉誠買下了半個倫敦,賺的自然也不少,總體上看從13年投資倫敦房地產不會比投資國內房地產少賺。

在這裡再說一點,就我們看到的而言,脫歐代表著不穩定,為何房價不是降而是升?那麼我們要想一想英國為什麼脫歐,因為英國覺得自己乾的多分的少,好比兄弟鬧分家。和歐盟一起對外做生意,不如自己單獨和外面做生意,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有眾多英聯邦成員,可以有更大作為,所以經濟前景是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英國脫歐後,為提振經濟會做出很多政策調整,這些政策在很多程度上將都具有投資優惠性,就像我們剛開始改革開放時候一樣。在英國投資房地產不用交稅,買多少也不受限制,國內國外投資待遇一樣。

但不能說李嘉誠已經進化到商業的“化境”,看下英國房地產投資的成分就會發現,是種國際投資趨勢,有很多中國資本在裡面,李嘉誠的投資只是一份子而已,國內有相同操作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和李嘉誠的名氣比起來都是無名英雄而已。






徐徐成翔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李嘉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時,也是歷史的罪人。

為什麼李嘉誠家族的資產如此雄厚,但是其聲望遠遠不如霍英東家族呢?因為李嘉誠是靠香港房地產起家的,並且在公益方面,遠遠沒有霍英東家族做的貢獻大。

這副圖是香港的一棟住宅樓,而最近有多篇關於香港住宅的新聞,諸如“棺材房”等等香港特有詞彙頻頻進入大家的視野,而導致香港住宅出現如此人間地獄情況的,李嘉誠家族功不可沒。

所以在香港,李嘉誠家族不是神人,是罪人。




關於2013年,李嘉誠撤資大陸,轉投英國這件事。

當年,全球盛傳經濟危機來臨,東亞經濟泡沫將破碎,李嘉誠帶頭撤資大陸,轉投歐元區的英國,一時之間《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充斥著多家媒體的版面。

但是,當我們站在2019年的今天,再回首當年李嘉誠的選擇,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李嘉誠明顯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因為大陸的經濟發展非常的穩定,2013年至今,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一方面是經濟體量比之以前更加龐大,同時,部分行業也在進行變革。但是英國呢?李嘉誠投資英國不久後,英國脫歐,目前的歐元區可謂是一片狼藉,並且隨著英鎊的貶值,導致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投資盈利大幅度縮減,這是實事。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而企業家不同,他們是造福人類。

能被稱為企業家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們熟知的曹德旺先生,比爾蓋茨先生等等,為什麼巴菲特和李嘉誠不能稱之為企業家?因為他們都是商人,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逐利”。

李嘉誠撤資大陸,投資英國這件事,目前看來肯定是做了一個虧本買賣,但是考慮到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以實業為主,未來的前景如何,現在很難判斷。

據不完全統計,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其中,在倫敦市區還有一個3500套住宅的樓盤開發項目。

英國投資有點頹廢后,李嘉誠又去了澳大利亞投資,並且在歐洲其他國家,亞洲,開曼群島都有投資。但是總體是以電力,燃油,天然氣,房產等基礎設施為主。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