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一男沒有離開華為,華為會更上一層樓嗎?

你的樣子146588573




我覺得華為是否會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李一男是不是離開了華為,而是任正非的戰略思路是否依舊敏銳。

任正非在今年接受央視採訪時說,華為走過了30多年,其中前20年華為是積極向上的,而近10年來的發展,華為是走下坡路的(不是原話,但是大概意思)。

如果按任正非這麼說來算,那近十年的開始就是2009年及其以後。

而李一男的第一次離開華為是在2000年。



而且華為在2004年左右還把李一男的港灣公司收購了,“打港辦”成功執行了自己的戰略。李一男當時已經向任正非屈服了。

還有就是李一男在離開華為後,曾和華為前副總裁劉平說,當年年輕容易受挑唆,跟阿寶鬥得死去活來,其實沒必要的。

這個阿寶,就是鄭寶用,華為的002號員工,華為前總工程師,李一男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同門師兄。

李一男到華為後,任正非給了他許多優待,27歲就成了華為常務副總裁,這在華為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任正非的目的,其實也有用李一男來牽制鄭寶用的因素存在。

詳情可以去看看劉平寫的《華為往事》。

當然,華科的畢業生,技術也是很過硬的,人也踏實單純,而且鄭寶用和李一男都比較耿直。在一家發展越來越大的公司,沒有更高的情商是很難生存的。

李一男的離開,確實是華為的損失,但是否會影響到華為更上一層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是關鍵。

華為目前已經是一家18萬員工的公司了,李一男當年做的是電信交換機的創新,如今華為更看重的應該是消費者端市場吧!


CEO來信


我的回答最專業

第一,李一男離開華為,是創業了港灣網絡,他即便不去創業,華為也不是傳說中的會讓他接班,李是搞技術的,華為起家是靠銷售,而且早期靠的很多是不規範的行賄,當年大的辦事處比如濟南辦,都是靠毛升疆這樣的牛人,技術其實排隊第二,用戶服務第三。

第二,李一男當時在的小團隊,最後基本都離開華為了,包括王良文,所以他離開也是必然。

第三,李其實年輕,開始有口碑,所以才有很多人從華為跟隨他去了港灣,但是後面看,跟著他去港灣的,都沒有好結果,除了他自己。等於是宋江出賣了兄弟,自己上岸了。最後通過港灣這個事,他最後把公司賣給了任正非,他是沒什麼損失,其他人跟著他的,都算是被他忽悠了。所以自此之後,他沒口碑臭了,沒有人願意再跟著他了。而且估計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後來被人搞的去坐牢了。其實操縱股票的人有1萬,就抓了他也是夠奇葩的。


Euler大於Gauss


事實上,即便是當年李一男,離開華為任正非仍然是非常痛心,他是很不願意這個愛將離開華為的,要知道,李一男無論是從技術能力還是業務能力來看,都是相當出色的人才。



華為本質上就是網絡天下英才來為華為企業服務,那麼這個理念之下,李一男確實是華為非常適合的人選,尤其是在當年,李一男主持C&C08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研發,成功之後,不僅是讓華為和上海貝爾的競爭之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也為華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礎,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改變華為整個發展軌跡的一次研發。

要知道作為非常優秀的天才,李一男本身的經歷就比較具有話題性,作為華中科技大學首批的天才班學生,在入職華為之後,任正非是非常欣賞這位少年天才的,要知道,僅僅過了很短的時間裡,李一男就從工程師轉向高級工程師。



而李一男在華為內部甚至曾經被很多人認為是任正非已經醞釀的接班人,已經是華為的少帥,但離難後續的離開啊,確實是讓華為包括任正非啊,很心痛,因為李一楠本身技術性沒有問題,而且在業務上也比較優秀,這種能研發又能做業務的員工,確實是非常難得。

因為我們說李一男的優點其實和華為的本質是非常類似的,李一男是技術型天才,而華為是技術性驅動企業,也就是說技術推動創新創新推動企業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李一男如果在華為的話,相信很多領域的突破其實會更簡單一些。



當然不能說啊,個人就會對一個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已經不是當年交換機的時代,而是5g網絡,包括芯片領域,李一男只能從技術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這些事情還是要依靠華為大量的團隊來協同工作,同時還要學習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所以說有李一男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你想象不到任正非看中的少年接班人,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強?李一男26歲就任華為的常務副總裁,放到現在很多人可能26歲才剛剛大學畢業一兩年。


互聯網的放大鏡


一句話概括李一男,能為將,難為帥。

在中國,凡是很牛逼的企業領袖,都不是技術大拿,為什麼,因為醉心於技術的人都偏執,而偏執的人是無法團結一幫人打天下的。

馬雲厲害,但他基本什麼技術都不懂,除了吹牛第一。

小米能成功,全靠當初的雷軍不懂手機,否則可能會步金山軟件的後塵。

馬化騰技術出身,卻只是一個產品經理,QQ的研發早期靠的是張志東。

李一男是技術天才,所以不懂技術但崇拜技術的任正非才會對他如此器重,以至於他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但華為是靠狼群合作,孤狼是註定無所成的。

如果李一男當年又回到華為,本人覺得華為或許不一定有現在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李一男始終是無法馴服的,企業要長久發展,必須清楚不穩定因素,因為李一男不是鯰魚,而是食人魚。


灰鴿觀察室


李一男不離開華為,華為在技術上應該會更上一層樓的。


從李一男在華為的升遷經歷,就知道其是一技術天才,技術研發無疑是需要這種天才員工的,如果李一男始終如一的在華為做技術研發,相信華為在通信行業上應該提早可以做到世界第一了。不可否認,項目開發是靠團隊協作能力,但有個超群的天才,這種進程都是可以縮短的,那麼華為也許在今天得到更大的發展了。


但上帝其實也還是公平的,給了李一男聰明的腦袋,卻也給了他太多缺陷的性格,比如出走華為後,忘恩負義跟華為對著幹,挖牆腳等,之後內幕交易等等。這種性格的人專一做技術還行,如果要掌控全局,還是不行的。


如果李一男沒有離開華為,專一做技術帶頭人,華為是會變得更加強大的,如果作為接班人來說,難言是好事了。


瘋評科技


我認為華為真正的過人之處

1.系統完成,基礎完備

2.人性化而不為人治

3.已進入自我成長階段

不見得很全面很準確,不過可以表達我的所想。任大爺最值得我佩服的就是他的大局觀,不僅有,而且做到了,而且在堅持。這是很難很難的。

做過公司的人都可以想象,在每一個階段的所思所想,其中三味,冷暖自知。

所以華為的管理層,只有任大爺我真心佩服,並且要說,掌門人這就是掌門人。

至於其他,不敢非議,但是他們目前的地位僅僅的系統當中的配置。所以,可替換性是存在的。並且,難以出現太大的差異。


張鴻大


第一次知道李一男這個名字這個人時,是瞭解到如何個有本事離開華為,背叛任總。我認為他在不在華為沒啥兩樣,但任總就不一樣了。不要高估任何一個員工,猶如林 彪是員猛將悍將還是在毛的領導下發揮作用。李一男離開華為除了給任總華為使袢子,沒翻出啥大浪。任總的眼光謀略他也就望塵莫及 望其項背罷了!人可以有本事,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夜郎自大,狂傲不羈,人智商再高 思想也要端正,不能忘本 忘根。沒有李一男華為依然強悍,依然遙遙領先,而李一男典型現實版(喬家大院)孫茂才下場,沒有可以發揮施展的平臺,也就沙灘龍 平川虎沒啥了不起。華為不會養閒人,那麼多研發團隊絕對不是吃白飯的,離開所謂的李一男華為依然5G領跑者!


141913鑫圭雜苑


這是子默財經的第四條回答。

先說結論,再說為什麼。

結論就是:不會。

為什麼?

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回答:

首先,承認李一男的牛逼之處,研究生實習階段就參與了華為的核心——程控交換機的研發,研究生畢業後入職華為,在鄭寶用總工程師的帶領下,成為程控交換機研發項目的負責人,入職第二天升任工程師,半個月後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2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成為華為公司的常務副總裁,主導了這一時期華為幾乎所有的研發項目。

程控交換機方面,引入了SHD技術,實現了光傳輸在華為的實際應用;

波分傳輸的引入,實現了華為光網絡設備從空白到領先的突破,到了5G時代,華為光網絡已經實現400G實際應用,800G試用了;

押注GSM,為華為後期的3、4、5G的奠定基礎;

千人招聘計劃,“研究生全要、本科生前十全要”的盛大招聘,造就了華為在1996年、1997年、1998年的第一波工程師紅利;

市場營銷方面,配合孫亞芳在1996年的市場部全體辭職再返聘或自主創業,保證了當時華為市場部的活力;

全球化方面,參與了華為美國公司的建立,併力推了進入香港、俄羅斯的發展;

企業級路由器方面,決定上馬“Netengine”企業級路由器,一句奠定了在沒有美國市場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前三的水平。

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李一男離開與否,不會影響華為的發展。

其次,在1998年以前,華為的研發體系的主要建立者是鄭寶用,鄭寶用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是華為研發規模化、體系化的核心,華為中央研究院的前三任總裁分別是鄭寶用、李一男及洪天峰,而李一男在1998年後,調任華為電氣總裁,從此以後基本上淡出了華為研發體系,以及實權管理體系。

這一階段華為的研發基本上屬於“大哥帶頭、兄弟猛幹”的情況,這種情況就特別需要鄭寶用、李一男這樣的技術天才和救火英雄。

到1998年以後,華為引入IBM的集成研發系統(IPD),華為研發進入流程化研發體系,這種情況下,個人英雄主義的技術天才的作用就弱化下來了。比如1998年上馬的3G項目,主要依靠的就是餘承東、王勁等人的帶領。

這個時期以後,實際上李一男離開與否,對華為的研發影響已經及其有限了,對於管理層來說,也是一樣的。

回到技術本身,華為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有李一男這樣的技術天才在,筆者相信很多研發項目可能在李一男的幫助下,會在研發週期上有一定的突破,但是相對於1998年以前的“決定性”作用,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

何況,華為的管理體系,決定了技術人才最終都會轉型為管理人員,那麼這個管理團隊的技術基因就是比較強大的。比如現在的餘承東,最開始就是做3G研發的;徐文偉,最開始是做芯片研發的;趙明,最開始就是跟隨餘承東的研發團隊。等等。

那麼李一男如果一直在華為,其實地位也就差不多在副總裁也就到頂了。

何況,華為的輪值管理體制以及全員持股的管理模式,實際上在根本上並不會對某一個管理人員(任正非除外)產生較大的依賴性,技術研發是最典型的腦力密集型工作,大方向上來說是“集智行為”,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在流程化研發體系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低了。

最後,從李一男離職後的情況來看,對於公開的信息,李一男在管理上是存在問題的,港灣時期的激進,是華為決定打掉他的主要原因。

而華為發展的前期的“三駕馬車”——任正非、孫亞芳、鄭寶用,分別代表了華為的管理、市場和技術,和李一男的關係,真的不大。

甚至李一男調任華為電氣總裁後,到華為電氣賣給艾默生,主導的是鄭寶用,由此可見在這種決定華為命脈的時候,任正非還是信任同樣是技術出身的鄭寶用多一些。

所以說:不會。


子默財經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任何一位人才的流失對於華為來說都是損失,況且是李一男這樣的天才!

  • 依靠華為這個平臺成功的人很多,脫離華為平臺成功的人很少;

  • 這也是我們常說選擇平臺的重要性,李一男離開華為平臺依然成功,可見實力。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李一男,以及他不平凡的事蹟吧!


開掛的人生經歷

1、進入華為

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3歲時研二進入華為實習,便留在了華為。

進入華為兩天升任華為工程師、之後半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主任、來那個年後任中央研究部總裁。

開掛的人生,你我普通人是無法瞭解的,能力太強也是李一男離開華為的主要原因。

2、離職創業

離開華為創辦港灣網絡,市場份額直逼華為。

華為收購港灣網絡,李一男重歸華為,並擔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

不安分的性格,再次促使李一男出走。

2008年,李一男進入百度,成為百度的首席CTO。

2015年入獄,2018年小牛電動上市,李一男還在演義他傳奇的人生。


出走華為時給屬下的忠告

1、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2、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於技術。3、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4、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5、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6、逐漸克服自己的心裡弱點和性格缺陷!7、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後做準備!8、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9、該出手時便出手!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

總結如下:規劃是人生髮展重要之路,不能盲目毫無計劃!技術與管理同等重要、人脈更加如此。知識的涉及在於面而不在於點,客服自身障礙,當機會來臨時應該勇於把握。

李一男認識較為深刻,但是選擇頗為坎坷,年少成名、不慎入獄也使其頗具傳奇色彩。


關於李一男這個人,您怎麼看?桀驁不馴的性格能否給華為帶來更多的貢獻?

李一男如果沒有出走華為,或許成就比現在要大很多,您舉得將來李一男還會迴歸嗎?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個人愚見,成功和智商、學識,沒有太大的關係,這點從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能夠很好的驗證,真正大成的人是正確使用別人能力的人,能正確果斷的判斷當下與未來。華為今天的成績絕不是說少了那一位頂級的科學家、專家就不行了。華為的成功主要還是靠的是任老的胸懷、居安思危的遠見和他們內部員工薪資待遇的合理安排上。再偉大的企業如果薪資、待遇安排不好,是人才也會跑掉,更別談什麼創新與發展了。做企業最難的一點就是大方略的統一執行力,是人才必須信念跟公司統一,反之與其不要也罷,絕不含糊。我的觀點李一男的離開,對華為沒有絕對的影響,如今實事也證明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