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當我們不想坐車或無法坐車的時候,會用一個成語“安步當車”來調侃或安慰自己。“安步當車”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坐11路公共汽車”的文雅說法,下次碰上這種情況,就可以用上這個成語炫耀一下了,可見多學習還是很有用的。

這個成語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以從容的態度,用步行代替乘車。典出《戰國策·齊策四》,這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不僅可以學到養生知識,還能瞭解到在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當代的“士”是多麼地牛。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在春秋戰國時期,把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士”作為排在第一的階層,當時是受人尊敬的,即使是各諸侯的君主,對“士”說話都比較客氣,如果得罪了哪個名士,就會壞了名聲。這個典故說的是齊宣王和顏斶的對話,顏斶是當時齊國的一名隱士,齊宣王想見見他,於是有了這段對話。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在《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的第一句“顏斶齊王各命前”說的就是這件事情。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上前來。”顏斶竟然說“大王,上前來。”把齊宣王弄的很尷尬,旁邊的眾臣都看不下去了,紛紛指責顏斶不懂禮節。你也可能會說:那個時代不是很講禮儀嗎?顏斶作為一個讀書人,怎麼這麼不講禮儀呢?我們看下後面顏斶說的話就明白了: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讓國人都認為我趨炎附勢,不如讓國人都以為大王禮賢下士。原來顏斶是為了齊宣王的名聲考慮,也是在教導齊宣王治國的方法。但是這時宣王並沒明白,並且生氣了。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齊宣王生氣地說:是我們君王尊貴呢還是你們士人尊貴呢?顏斶說:當然是士人尊貴了,君王並不尊貴。並且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次秦國攻打齊國,下了兩條命令,一條是有敢去名士柳下季墓周圍砍柴者殺無赦,一條是能得齊王首級者封萬戶侯賞千金。這足以證明君王沒有士人尊貴。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這個和春秋時期另外一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魏國太子子擊問他父親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這些事情說明了在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真正有所作為的君主對待士人都是很尊敬很敬佩的,即使受到士人的批評,也只好虛心接受,不敢衝撞他們。士人在那個時代看到君王做的不對,馬上就可以教訓他們一番,不用照顧他們的面子,教訓後可以揚長而去。也正是有這樣的一個氛圍,才使士人們可以不用顧忌那麼多,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使春秋戰國時期成了星光燦爛的時代。然後顏斶又從堯、舜、禹講到商周,給齊宣王講了一番用人、治國的道理,說的宣王佩服得五體投地,要拜他為師了。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宣王說:我是自取其辱啊,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拜您為老師吧。然後先生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出入有高級馬車,家人都可以穿上華貴的衣服。誰知遭到了顏斶的斷然拒絕,這段拒絕的詞句估計齊宣王都沒聽懂,裡面包含著辯證法,包含著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當時真正的隱士真正的士人“視富貴如浮雲”的高尚人格。顏斶說璞石雕琢成美玉後就失去了天然樸實,人顯貴後就要被所謂的身份地位金錢所束縛,就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然後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顏斶說:我還是回去吧,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做乘車;作為老百姓,只要內心無愧,清白正直,清靜無為,樂在其中,比升官發財還自在。說完就告辭而去。這段回答是顏斶的名言,也留下了兩個成語:晚食當肉、安步當車。

這兩個成語在現在看來,你可能以為是一個笑談,是一種自嘲。沒有肉吃,就晚點吃飯,餓的時候吃就很香;沒有車做,只好走路還認為是坐車。這不是阿Q精神,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流傳的過程中,含義發生了變化,現在的人們可能已經理解不了那種境界了。那是一種不受世俗干擾,安於清貧,不趨附於權勢,卻又心懷天下的情懷。現在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是一個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不惜侵害他人利益的社會。我們確實需要重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了,看看那些名士活的是多麼地自在,多麼地快樂,多麼地高雅。


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從這個成語,看古代文人的修養和氣節

這兩個成語還包含著養生的秘方,但是在那麼多的誘惑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據《東坡志林》記載,有人向蘇東坡請教健康秘方,他提筆寫下了四味藥的藥方: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這正是借用了顏斶的名言,你能做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