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個北大教授對紅軍長征在四川甘孜的珍貴記錄

白雲蒼狗,日月輪迴,多少煙雨風塵已消逝在時光的足跡中。但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現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時,模範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各族人民支持和擁護的故事至今仍傳頌在當地群眾中。

當年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不少報刊對紅軍多有不實之報道,甚至汙衊攻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仍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紅軍在長征途中紀律如鐵贏得民心的史實,這些史實也將永遠在歷史的記憶中留存。

北京大學著名化學教授曾昭掄在上世紀30年代曾與同仁在今天的四川甘孜(當時稱為“西康”)一帶進行科學考察。曾昭掄不僅學問做得好,且被稱為寫日記最有條理也最有毅力的人。他們到西康時,紅軍剛剛離開這裡。很多耳聞目染的事自然都反映在了他的日記中。之後,他於40年代在《大公報》發表的《西康日記》 中詳細記載了這段特殊的見聞,並有獨特深刻的思考。日記中,他談到在西康的遭遇:

“我們小小十來個人的科學考察團體,通過西康的時候,在交通、糧食、住宿各方面,曾經感覺過重大的困難,這樣一想,在這荒野的地方用兵,的確是有幾乎不可克服的艱難。”在這樣的感嘆後,我們很快看到他對萬餘紅軍在康區事蹟的記載。

当年一个北大教授对红军长征在四川甘孜的珍贵记录

他在日記中提到:

雖然紅軍因被國民黨軍隊追擊,在西康境內滯留的時間很短,但是他們給當地民眾留下的印象,非常地深。尤其是後一次,因為所走的是大道,西康藏族人對他們的回憶,更加令人感動。我們這次走過西康,在好幾處地方,和不同的人談話。結果不論是哪個民族的人,都說這裡的民眾對於紅軍,毫無惡感,有的反而有好感。

曾昭掄等人詳細研究這事後,得出的結論是:工農紅軍之所以受各族群眾歡迎,還是在於他們政策性強。如由麗江到巴塘、理塘這條路,要算西康旅行當中比較艱難的一條。但是紅軍大部隊通過,毫無困難。據說他們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把沿途的僧人全聯絡好了,僧人們替他們備好軍米。曾昭掄教授對紅軍的糧食供應非常關注,在日記中特別提到米在西康是非常難得的東西。

他還提到紅軍到了任何地方,不但秋毫無犯,還買賣公平。

曾昭掄教授認為“這樣一來,本地百姓當然是歌功頌德。事先有一部分康人,因為害怕紅軍,將家中所存的糧食和各種物品,寄存在喇嘛那裡,自己便先行逃走。事過以後,回來一看,存在喇嘛那裡的東西,一部分已經損失,卻敢怒而不敢言。同時其它的人,把東西丟在家裡,不管人是不是仍留家中,事後人財均毫無損失。幾千年來康人對於喇嘛的極端信仰,這番第一次略微發生了一點動搖”。

當年,曾昭掄教授不僅在日記中記下自己的見聞,還公開發表,足見其勇氣,也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当年一个北大教授对红军长征在四川甘孜的珍贵记录

圖為《曾昭掄日記》書影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

曾昭掄教授日記中的這段史實,豐富了我們對紅軍長征在現在的四川省甘孜州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工農紅軍與藏族民眾的關係,也進一步理解紅軍為什麼在物資貧乏,氣候多變的高原能夠站住腳,最終突破重圍,北上抗日。這樣的歷史細節,讓人感慨不已。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什麼對藏族人民在紅軍長征中給予的貢獻難以忘懷了。 (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