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人普遍不種地,把地種上樹,種樹真的比種莊稼收入高嗎?

李依舅


現在確實有不少地方農村把耕地上栽上了樹,不在種植莊稼,這也並非就是種樹比種莊稼的收益高,而是種莊稼收益雖然能比種樹高一些,但卻很是麻煩,並且還需要有人長期管理。種上樹收益並不高,但卻很省心省事。

農民種莊稼掙不了多少錢,這是確確實實的現象,即便掙不了多少錢,但農民還要種著莊稼,如果選擇不種吧,也感覺挺可惜的,家裡有留守的老人或婦女,也就會捎帶著種上,掙多掙少也只是當做一個營生了,並不會指望種地掙錢生活了。

但有些農村家庭,青壯年外出打工後,家裡沒有了勞動力,或者全家人都在外打工了,家裡有土地也無人耕種,放棄吧也不情願,還有被收回的可能,於是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種上一些樹,一也算是土地沒有拋荒,二來以後樹木成材了,還能有一些經濟收入。

農村把耕地不用做種莊稼,而是選擇種樹,這與收入的高低沒有什麼關係,總的原因也還是種地真的掙不到多少錢了,沒有多少人原因種了,這也是農民的無奈之舉,把耕地種上樹以後,農民外出打工也不需要再顧慮家裡還有莊稼要收穫了。

這種現象估計也不會持續太久了,將來的土地集約化種植模式實施,勢必會把零散的土地採用集中的種植模式。你對農民把耕地栽樹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農大知事


農村人普遍不種地,把地種上樹,種樹比種莊稼收入高嗎?問這話的人肯定是沒種過田地的人,或者不是農村人。你以為農民願意把田地種上樹?農民是實在沒辦法了才把田地種上樹的。

第一是種田地不賺錢,除去種子,農藥,化肥的成本,再把人工勞作和管理時間算進去還要虧本。

根本不是種樹比種莊稼收入高的問題,而是種樹不要常年累月在家裡管理它,可以大把空閒時間外出打工,因為打工比在農村種田地強多了。

因為種樹不像種莊稼那樣需要大半年時間辛苦勞作和管理,農作物是一年生植物,而樹木是多年生植物,把田地種上樹後,只要成活後,隨便管理一下就可以了,可以讓樹木在田地裡自然生長,即做到田地沒有荒蕪,又有時間出去打工賺錢,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把田地種上樹,雖然樹木的生長週期長,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成材,但是成本低,種子,農藥,化肥的成本幾乎全省了,比如種上杉樹後,幾乎每年很少需要防治病蟲害,也不用撒化肥。我們那裡的農村,只有個別的人在種樹的第一年撒點尿素催苗,而大多數種上樹後,幾乎是沒有殺蟲打藥施肥的,樹木不像農作物那樣容易得病蟲害,個別品種的樹木另外。

其實種上樹的田地,大部分是農村中偏僻的田地,水利條件差,很難灌溉缺水的田地,不然一般情況下是捨不得用田地種樹的。










村野輝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們村或者鄰村這種現象很普遍,前些年興起了種樹熱,自家田地都種上了白楊。其實這是有原因的,種樹的田基本都是難以灌溉或者出行不便的。現在水資源匱乏,到莊稼需要澆地時,卻為水源苦惱。所以很多鄉親與其撂荒任其荒草叢生,不如種上樹,也不用打理,等樹木成團了,還有賣錢補貼家用。

現在種地成本比較高,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外出務工。導致田地荒蕪,種樹也成為一種選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鄉下小姜


在我國,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大類。其中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屬於農用地。而耕地在我國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採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以及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都屬於違法行為。而我國的地形特殊,能開發利用和質量高的土地所佔的比例不高,不適宜大規模發展耕地。所以農民多數按家庭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進行種莊稼或者種樹。

在我們那裡,農民按照習慣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土地上種不同的農作物和樹木。例如平緩和低窪的地方,水資源豐富,經過長年施肥、灌溉、耕作等農事活動帶來了大量新的物質,使耕作土壤的肥力超過自然土壤,更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這些原有的耕地基本保持了種植農作物的習慣。而過去那些荒廢閒置的土地、山地則被開發,種植蔬果和樹木。說起這些還有一個記憶猶深的故事。

90年代初,我們那裡當時應該在推行三高農業又或者是推廣山地承包責任制。記得當時我們周邊還是比較原始樸素的小村莊,然後突然收到管區的通知,當地所管轄的自然村,房前屋後的樹木、竹子等(當地人稱為“竹根簕林”),果樹除外,全部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砍光。還派人下來檢查,沒有砍的都要罰款。有些樹是父輩們種來當柴火,或者用來做新房子的門窗,突然要砍掉大家都捨不得,於是怨聲四起,迫於壓力最終還是砍掉了。當時在村民的眼中這是不可理喻的行為,如今再回頭看待當年的事件,覺得當年的領頭其實是一個很英明的書記,要不是在他的推動下,我們附近的村鎮也不會跟風,把那些沒用的樹林砍掉,大力推廣農業,讓當地的農民都種上了果樹,成為最先吃到“螃蟹”的果農。

所以我想說那些種上樹的土地是否不是耕地,而是後來開荒出來的土地和山地。


大粵妹


這個問題是肯定得,毋庸置疑,現在這種行情下,對於除了種植大棚和特色農業的農村土地來說,種樹肯定比種莊稼收入高,理由很明顯,如下所示:

1.時間成本上說,種樹比種莊稼收入高。大家都知道種莊稼,是一件麻煩的事,從種下莊稼到收割莊稼,種莊稼需要多次施肥,不斷除草,不斷的殺蟲,如果家裡土地多的話,這塊莊稼除草乾淨了,另一個土的草地又長出來了,而且還不行用過多的藥物去除草,對莊稼傷害大,莊稼沒有樹的抵抗能力好,容易和草一起除掉。而種樹就不一樣了,種苗種好之後一般一個月或幾個月進行一次除蟲除草就行,這個時間段就可以進行其他方式的創收,獲取更好的收入。

2.土地成本上說,種樹更好,種樹後的土地還可以種莊稼,因為樹與樹之間的距離較大,這中間還可以進行一些特殊莊稼的種植,這樣土地進行了合理的運用,讓植物間的光合作用達到最佳,節約了肥料等成本,同時還有兩份不錯的收入,一舉兩得。

3.就是樹的賣價高,種莊稼的都知道,由於工業化越來越發達,實現了生產線生產,農民自己種莊稼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很多都被機械化的收去種植了,所以價格也慢慢的降低了一些,儘管不是這個原因,一畝地的莊稼年收入最多不超過5000,可是一棵樹就不一樣了,單價一棵樹就上千,甚至幾千,收入自然而然比種莊稼高。

所以,綜合來看,還是種樹最是何時,如果有空餘時間,也可以出去打工,多好啊。


豬寶寶的公僕


現在種田都是機械化種植,在平原地區基本有上機械了,不過一些梯田農機沒有辦法到達,還需要以人工為主。這幾年園林綠化越來越重視,無論是公路兩邊,還是公園,和單位,園林樹種,需求量越來越大,而且一顆綠化樹價格還不菲。所以現在很多農民不種田,而是選擇收益更好的綠化樹來種植。

1 農民種田糧食不值錢。

雖然我國的糧食收購價有最低保證價,但是一畝田的種糧食,也只能賺幾百塊錢,遇上天災年份,甚至還有可能虧本。現在的工價很高,就比如說種水稻一畝能賺幾百,農村每戶人家田地也不是很多,全部種上水稻一年收入也就那麼點,需要多少功夫去管理,農民一算還不如在工地幹一天活。農村種田需要看管,一年幹不了別的事情。

種樹價格高成本低。

雖然樹生長很慢,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看到效益,但是等到樹長到可以出售的時候,一顆樹價格很高,如果種上一畝田的樹要比一畝田的水稻價值高十幾倍。雖然要幾年時間,算下來種樹還是要好過水稻,再就是種樹成本比較低,自己育苗的話就只有種子的成本了,每年加上一點肥料成本。等到樹長到一米左右連草都不需要打理了非常省事。我堂哥一畝桂花樹就賣了七萬多,非常吸引人。如果種水稻不知道要多久能達到。

種地靠天吃飯天災年份每年呈現。

現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如果遇上天災年份一年就白忙活了。看著農民有著大面積的地種上了莊家,一年的收入也就那麼一點。所以種地也賺不了幾個錢。現在農村都把自己家裡的地,要麼租給別,要麼自己種樹。然後出去打工。這是普遍現象。


荊楚種養陽哥


現在有些農村人普遍不種地,而在地裡栽上樹,其實栽樹並不一定比種莊稼收入,而是栽樹省心省事省力。

現在的農村不是以前僅靠種植莊稼來維持生活的狀態下了,而且現在僅靠種植莊稼是很難維持生存。現在種植一畝地兩季的莊稼能收入多少錢呢?如果去除所有的開支和費用,那麼一畝地兩季的收入也只不過是千元。

一畝地兩季收入千元,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一旦出現乾旱和水澇天氣,極有可能還會減產或者顆粒無收,而且還會損失600多元的投入。

現在在外打工一個月基本都可以拿到二三千元的工資,如果再能吃點苦,那麼就有可能會達到四五千元的月的工資。如果工資是月薪3000元以上,那麼10天的工資就是一年兩季的種地收入,所以就沒有人願意去種地了,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事實。

如果在外打工不種地,那麼地就是荒廢,於是他償就尋求了一個折中辦法,就是在地裡栽上樹,這樣也不至於會讓土地荒蕪,也可以在幾年之後賣樹增加一部分收入。

其實在地裡栽樹並沒有種植莊稼賺錢,只是因為種樹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但是他們又不能讓地荒蕪,所以就栽樹了。如果可以提高糧食的收購價,那麼很多人會樂意去種地的,但是糧食的價格這麼多年以來,漲幅有限,因此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種地了!


十方印記


現在的農村種莊稼,出力出工不少,投入不少,但確實不掙錢。就拿種小麥來說,春天這兩遍返青水必須得澆,化肥得施,噴藥鋤草得做,小麥成熟後需要機械收割,一系列下來,成本不低,但麥子卻賣不上價,算下來是賺得少,賠的多。其它農作物也一個道理。種樹就不一樣了,就拿種植楊樹來說,成活率高,生長期短,既不用澆水,也不用施肥,更不需要噴藥鋤草,十年左右就可以出售,而且價格還較貴。既節省了人工,又減少了投入。再說現在國家提倡城市化,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裡集中。城裡的樓房一片連一片,這就需要大量的綠化樹木,而綠化樹木價格昂貴。這樣一路算下來,還是種樹比種莊稼合算。





行雲流水60111


有些農村人普遍不種地,把地種上樹,種樹真的比種莊稼收入高嗎?按我的看法及瞭解,種樹的收入不一定就比種作物高,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好種,一次性種植頂好幾年。種樹一般來說種一年要好幾年才長大,即使是果樹也要3-5年才能正常收成進入豐產期,不象莊稼那樣要年年種年年耕地,甚至一年種幾季。在廣西有些偏僻一些的山村甚至種上桉樹,4-5年就可以砍伐收錢,這種樹種下去更方便,種一次可以砍收幾次。

二是好管,基本不用管就可收成。如果是種桉樹這類的速生木,管理就非常簡單了,除了每年下一次肥之外,草基本不用除,只等長大夠時間就可以砍收了。但如果種果樹,管理還是比較麻煩的,經經常除草和放肥噴藥。

三是好收,到了時候就辦證砍伐。這種情況,一般指是種桉樹之類的,種夠了5年就可以砍伐收錢,砍完之後讓它繼續長出新苗來,再過5年再砍第二輪收第二次錢,非常省心。至於辦砍伐證之類的不用你自己操心,自然會有木材商來和你商量,統一辦證幫你搞定,你只管收錢。

四是穩定,收益非常穩定不愁賣。種桉樹的收入,每畝每年至少可以有500-800元左右的收入,5年就是3000元以上的收入了,加上它的易種易管,收購穩定,很多農村人在外出打工家裡勞動力少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種樹這種簡易的辦法,不讓地荒著又有點收入。

但是,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在承包的耕地上是不允許發展林果業的,也就是說不允許種果樹,更不允許種桉樹。

特別是桉樹,不僅耕地不允許種,廣西這裡就是其他水源林區域也不能再種,只能砍不能再新種。對於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規定得就更嚴格了。

既然是違法行為,我們還是不要隨便去觸犯為好,受到處理或是被村集體依法強制收回承包地就麻煩了。

關於在田地種樹的問題,你還有什麼看法與見解?歡迎留言分享。謝謝關注,謝謝點贊!


桂農通


農村土地裡不種莊稼而種樹,種樹真的比種莊稼收益高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區別不同情問對待。

農村土地裡不種莊稼而種樹,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便是種果樹,發展果業生產。這種情況來說,種地的投入和人工費用,都比種莊稼要高得多,但是果業生產的效益,確實大大高於農業。比如我們膠東,最為普通的果業生產是種植蘋果,基本家家戶戶都種有蘋果樹,也都掌握種蘋果的基本技術。而蘋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賣到五六元一斤,後來雖然下滑,但通常也能賣到兩元左右一斤,前三四年低迷時,大多數的果業戶還是掙錢的,去年蘋果價值上升,又有不少戶發了蘋果財。而個別有技術的人,還會進行一些特色種植,比如種植大櫻桃、種植藍莓、葡萄等價格更高的果樹。但這些樹管理難度大於蘋果,所以並不普遍。

農村還有一種種植,是進行園林育苗,種植園林綠化樹種。這種種樹效益也是比較高的,但是管理難度較大一些,因為發展苗圃種植的樹種較多,要掌握更多的種植技術,不是一般農民所能掌握的。並且,這些樹木只是賣給城市做園林綠化用,要有銷售門路,不如種大路性果樹,比如蘋果下樹後,可以就地賣果子,坐等蘋果商收購。而苗圃育出來的苗,沒有銷售渠道是不行的。

第三種種樹,是農民苦於種糧效益低下,要外出務工,把土地荒蕪又不好,只能放上樹木。這些樹木,多是用材林或者豐產林,育上收購價格高時,也能取得較好的收益,但豐產林發展多少年不景氣,效益低下,未必就比種糧食收益高。不過,這些樹種上後管理成本低,農民可以放心地外出務工,收益多少農民並不太計較,得多少賺多少,反正主要靠務工收入。

不過,有一點要明確的是,種樹的土地多是山㘫薄地,屬於一般性的耕地,如果是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用來發展林果業的,也是不準撂荒的。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什麼,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的,比如技術能力、投入能力、銷售渠道等,都要綜合考慮。只要極個別頭腦靈活,信息靈通的人士,才會搞一些特色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