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一節

第一節 認知過程

一,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功能

1.選擇功能

2.保持功能

3.調節和監督功能

(三)注意的分類

1.無意注意

(1)含義: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響因素

1)客觀條件:

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強度,對比性,新異性和刺激物的運動變化

2)主觀條件:

人本身的狀態,包括個人需要,情緒情感狀態,直接興趣,個體的知識經驗,期待等

2.有意注意

(1)含義: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獨有的。

(2)影響因素:

注意的目的與任務,興趣,活動組織,人格,排除內外因素的干擾

3.有意後注意

(1)含義:

是指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響因素

對活動的直接興趣及活動的自動化,高度熟練化

(四)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廣度

2.注意的穩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

5.注意的起伏

(五)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1)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2)注意講演,板書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3)注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2.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

(2)採取具體措施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

(3)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3.綜合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

(六)中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善於與注意分散作鬥爭的能力

2.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5.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二,感覺

(一)感覺的概念

1.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2.感覺是一切知識和經驗的基礎,是人正常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

(二)感覺的種類

1.外部感覺

(1)外部感覺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個別屬性的感覺。

(2)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皮膚覺等

2.內部感覺

(1)內部感覺是指接受內部刺激,反映機體內部變化的感覺。

(2)機體覺

1)是內臟感覺,是反映人們身體內部狀況及各器官活動變化狀態的感覺。

2)比如噁心

(3)運動覺

1)是關節肌肉的感覺,傳遞人們對四肢位置,運動狀態及肌肉收縮程度信號的感覺。

(4)平衡覺

1)是姿勢感覺,主要是關於運動與頭部位置的信號

2)比如,暈車

(三)感覺的一般規律

1.感受性

(1)感受性是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即人感覺刺激的靈敏程度。

(2)分類

1)絕對感受性

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別感受性

在感覺上,能察覺出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的能力。

2.感覺閥限

(1)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感覺的刺激範圍

(2)感受性是通過感覺閥限來測量的

(3)分類

1)絕對感覺閥限

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2)差別感覺閥限

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壞量

3.感受性與感覺閥限成反比關係,感覺閥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四)感覺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

(1)感覺適應

是指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1)視覺的適應:明適應和暗適應

2)嗅覺的適應

3)皮膚覺的適應

4)痛覺的適應

痛覺是最難適應的,因為痛覺具有保護作用。

(2)感覺對比

是指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1)分類

a.同時對比

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

b.繼時對比

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

(3)感覺後效

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

1)分類:

a.正後像

是指視分析器所保持的映像與效應刺激物具有同一的性質

b.負後像

是指與外界刺激的特徵相反,或顏色互補的後像。

2.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1)補償作用

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

(2)相互作用,又稱為聯覺

是指一個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三,知覺

(一)知覺的概念

1.知覺是人腦對於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二)知覺的種類

根據知覺反映的客觀對象的不同

1.空間知覺

a.是指人腦對物體的空間特徵的反映

b.分類

(1)形狀知覺

(2)大小知覺

(3)方位知覺

(4)深度知覺,又稱為距離知覺

2.時間知覺

a.是指人腦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

b.具體表現

(1)對時間的分辨

(2)對時間的確認

(3)對持續時間的估量

(4)對時間的預測

3.運動知覺

a.是指人腦對物體空間位移的知覺

b.分類

(1) 真動知覺:指物體發生實際的空間位移所產生的運動知覺。

(2)似動知覺:將實際不動的物體知覺為運動的。

1)動景運動

2)誘導運動

3)自主運動

4)運動後效

4.錯覺

(1)錯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態,是人腦不能正確地表達外界實物的特徵。

(2)錯覺的條件存在,個體就無法通過主觀努力去克服

(三)知覺的基本特徵

1.選擇性

是指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整體性

是指人總把客觀事物作為整體來感知

3.理解性

是指人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並用語言來描述它,是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4.恆常性

是指知覺對象的物理屬性隨環境發生改變,但人對它的知覺保持相對穩定性

(四)觀察

1.含義:

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知覺的高級形式,又叫思維的知覺。

2.觀察的品質

(1)目的性

(2)客觀性

(3)精細性

(4)敏銳性

四,感知覺的發展和應用

(一)中學生感知覺發展的特點

1.中學生感覺發展的特點

包括聽覺感受性,視覺感受性在內的多種感覺高度發展

2.中學生知覺發展的特點

(1)中學生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進一步提高

(2)中學生知覺的精確性不斷提高

(3)邏輯性知覺開始出現

(4)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逐步完善

(5)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二)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規律

1.強度律

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

2.差異律

當知覺的對象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對象容易被感知。

3.活動律

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對象容易被感知

4.組合律

在實踐上彼此接近,在空間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

五,記憶

(一)記憶的概念

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

(二)記憶的主要類型

1.根據記憶的內容和經驗的對象劃分

(1)形象記憶

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包括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

(2)邏輯記憶

以對概念,公式,規律等各種有組織的事物為內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

以個體曾經體驗過的情緒或情感為內容的記憶

(4)動作記憶

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動作機能的記憶

2.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

(1)瞬時記憶

1)概念:也稱為感覺記憶,感覺登記,是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後,感覺信息會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

2)特點

a.時間極短:0.25~1秒

b.容量較大

c.形象鮮明

d.信息原始

e.瞬時記憶向短時記憶轉換取決於注意

3)瞬時記憶的編碼

a.圖像記憶

b.聲像記憶

(2)短時記憶

1)概念:短時記憶是信息從瞬時記憶到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鐘

2)特點

a.時間很短:5秒到1分鐘

b.容量有限:平均7個組塊

c.意識清晰,為當前任務需要服務

d.操作性強

e.容易受干擾

f.複述是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的途徑。

3)短時記憶的編碼

a.聽覺編碼

b.視覺編碼

(3)長時記憶

1)概念:信息可以在記憶中存儲時間很長,甚至終身不忘

2)特點

a.容量無限

b.保存時間長久

3)長時記憶的編碼

以意義編碼為主,包括

a.語義編碼

主要編碼方式

b.表象編碼

4)分類

a.情景記憶

是指人們根據時空關係對某個事件的記憶。

b.語義記憶

是指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與特殊的時間和地點無關。

3.根據信息加工和存儲內容的不同劃分

(1)陳述性記憶

是以陳述性知識為內容,即事實類信息,包括字詞,定義,人名,時間,事件,概念和觀念。可以用言語表達

(2)程序性記憶

又稱技能記憶,即對程序性知識進行記憶,如該怎樣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括一系列複雜的動作過程。無法言語清楚表述的

4.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劃分

(1)外顯記憶

是指在意識的控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活動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

(2)內隱記憶

是指在個體不需要意識或有意回憶的條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活動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

(三)記憶過程

1.識記環節

(1)概念: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個體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具有選擇性。

(2)分類

1)根據識記有無目的性

a.無意識記

事前沒有明確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b.有意識記

有明確的識記目的,並運用一定方法的識記,在識記過程中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2)根據識記的方法

a.機械記憶

在不理解材料意義的情況下,採用多次機械重複的方法進行的識記。

b.意義記憶

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繫所進行的識記。

2.保持環節

(1)概念:保持是已獲得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3.回憶(再認)環節

(1)回憶

對不再眼前的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

(2)再認

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出現時能識別出是以前經歷過的過程。

(四)遺忘

1.遺忘的原因

(1)痕跡衰退說

(2)干擾抑制說

(3)壓抑說

(4)提取失敗說

(5)同化說

2.遺忘的規律

遺忘是學習之後立即發生的,而且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的,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3.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

2)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校程度的大小

3)識記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4)識記的方法

5)時間因素

6)情緒和動機

(五)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1)記憶容量主鍵增大,短時記憶的廣度接近成人

(2)記憶的有意性加強

(3)意義識記成為主要記憶手段

(4)抽象記憶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六)提高記憶的能力

1.良好記憶品質的特點

1)敏捷性

2)持久性

3)準確性

4)準備性

2.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材料的意義,少用機械記憶

(3)對材料進行精加工,促進深度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材料。

(5)運用多重編碼方式,提高加工質量

(6)注重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六,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繫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維的特徵

1.間接性

藉助於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感知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2.概括性

(1)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

(2)概括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三)思維的品質

思維的品質是衡量人的思維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

1.廣闊性

2.深刻性

3.獨立性

4.批判性

5.靈活性

6.敏捷性

7.邏輯性

(四)思維的分類

1.根據思維的內容不同

(1)直觀動作思維

(2)具體形象思維

(3)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思維的邏輯性

(1)直覺思維

(2)分析思維

3.根據思維的指向性

(1)聚合思維

(2)發散思維

4.根據思維的創新性程度

(1)常規思維,也就是再造性思維

(2)創造性思維

(五)創造性思維與培養

1.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1)流暢性

(2)變通性

(3)獨創性

2.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六)思維的過程

1.分析和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環節

2.比較和分類

3.抽象和概括

4.具體化和系統化

(七)思維的基本形式

1.概念

a.概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b.概念是思維的最基本形式

2.判斷

判斷是用來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形式

3.推理

推理是從已知的判斷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

(八)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1.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處於優勢地位

2.形式邏輯思維逐漸發展,在高中階段處於優勢

(九)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

(1)發現問題

(2)理解問題

(3)提出假設

(4)檢驗假設

2.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

(2)心理定勢和功能固著

(3)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

(4)原型啟發

(5)情緒與動機

3.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升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七,表象與想象

(一)表象的定義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於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徵

1.直觀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三)想象的分類

a.根據想象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

1.無意想象

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地產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創造想象

(3)幻想

b.理想

當人們依據事物發生的客觀規律來進行想象

c.空想

當人們不以客觀規律為依據,甚至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進程來想象時,不能實現的想象。

(四)想象的品質

1.主動性

2.豐富性

3.生動性

4.現實性

5.新穎性

6.深刻性

(五)想象的功能

1.預見功能

2.補充功能

3.替代功能

4.調節功能

(六)想象的綜合過程

1.黏合

2.誇張

3.典型化

4.聯想

5.人格化

(七)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一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